自动升降装置及多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55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自动升降装置及多士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及多士炉,该自动升降装置用于多士炉,所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机架(1)、导向轴(2)、可滑动地安装在导向轴(2)上的滑动架(3)以及食物托架(4);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食物托架(4)运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开关(5)与第二限位开关(6)、电机(7),以及与电机(7)传动连接的摇杆(8);电机(7)通过驱动摇杆(8)以带动滑动架(3)沿导向轴(2)滑动;摇杆(8)用于在摆动时分别触碰第一限位开关(5)以及第二限位开关(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升降装置采用摇杆等结构以驱动食物托架上升或下降运动,其运动较为平稳,有效地避免了面包在烘烤过程中被弹出。
【专利说明】自动升降装置及多士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及多士炉。
【背景技术】
[0002]多士炉是一种用于将片状的面包进行烘烤的电热炊具。现有技术中的多士炉的升降装置通常采用手动的弹簧式结构,使用时,首先将面包放在面包托架上,向下按压外露的操作手柄,使得面包托架克服弹簧力并沿着导向轴向下移动。当操作手柄按压到最低位置时,设置在多士炉底部的电磁铁闭合通电,此时电磁铁吸附位于面包托架下方的衔铁,使得面包托架保持在最低位置,然后多士炉工作对面包进行烘烤。当多士炉工作到设定时间时,电磁铁断电,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面包托架把面包提升至设定位置。然而,由于需要人工按压操作手柄以克服弹簧力,其操作便利性较差;其次,设置手柄的结构影响多士炉的外形美观;再者,面包在弹起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弹力过大而造成面包从多士炉中弹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多士炉采用手动式结构的操作便利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自动升降装置及多士炉。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自动升降装置,用于多士炉,所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导向轴、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导向轴上的滑动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架上的食物托架;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食物托架运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开关与第二限位开关、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摇杆;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所述摇杆以带动所述滑动架沿所述导向轴滑动;所述摇杆用于在摆动时分别触碰所述第一限位开关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开关。
[000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中,所述摇杆包括杆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杆体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的侧壁上并呈凸起状的第一触控部与第二触控部;所述第一限位开关与所述第二限位开关位于所述摇杆的两侧;所述摇杆摆动时,所述第一触控部用于触碰所述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第二触控部用于触碰所述第二限位开关。
[000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中,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摇杆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杆体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的滑动孔;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架上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动孔中。
[000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中,所述滑动孔为通孔或盲孔。
[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中,所述滑动孔呈直条形或圆弧形。
[000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中,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滑动架上;所述摇杆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杆体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的滑动孔;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动孔中。
[00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中,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轴一端的第一限位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轴另一端的第二限位件。
[001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中,所述电机为慢速同步电机。
[001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中,所述导向轴的数量至少为一根。
[0013]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了一种多士炉,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
[001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装置及多士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自动升降装置采用摇杆等结构以驱动食物托架上升或下降运动,其运动较为平稳,有效地避免了面包在烘烤过程中被弹出;再者,所述自动升降装置采用第一限位开关与第二限位开关的结构以自动地控制食物托架的运动行程,其操作简便且自动化程度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用于多士炉的自动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升降装置的爆炸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的自动升降装置中的滑动架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的自动升降装置中的滑动架处于最高位置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所示的自动升降装置中的滑动架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图1所示的自动升降装置中的滑动架处于最低位置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用于多士炉的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三提供的用于多士炉的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四提供的用于多士炉的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五提供的用于多士炉的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装置,用于多士炉。该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机架1、导向轴2、滑动架3、食物托架4、第一限位开关5、第二限位开关6、电机7、摇杆8、第一限位件9、第二限位件10以及滑动件11。
[0028]具体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导向轴2竖直地安装在机架I上。该导向轴2的数量至少为一根,本实施例中,导向轴2设置有两根。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导向轴2的数量亦有其它的选择,且该导向轴2可以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滑动架3可滑动地安装在导向轴2上,食物托架4固定安装在该滑动架3上。食物托架4用于放置面包,摇杆8可驱动滑动架3沿着导向轴2滑动以带动面包实现上下移动。第一限位开关5与第二限位开关6固定安装在机架I上。第一限位开关5位于摇杆8的一侧,用于限制食物托架4向上运动的行程。第二限位开关6位于摇杆8的另一侧,用于限制食物托架4向下运动的行程。摇杆8摆动时可分别触碰第一限位开关5的微开关或接触片以及第二限位开关6微开关或接触片,从而控制摇杆8摆动的行程。电机7为慢速同步电机,其安装在机架I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电机7亦可以采用其它直流电机。摇杆8与该电机7的输出轴(未图示)传动连接,电机7通过驱动摇杆8以带动滑动架3沿导向轴2滑动。本实施例中,电机7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摇杆8与电机7的输出轴垂直设置,从而使得摇杆8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0029]如图3以及图4所示,摇杆8包括杆体81、滑动孔82、第一触控部83以及第二触控部84。杆体81大致为扁平的杆状结构,该杆体81的一端与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该杆体81的另一端与滑动架3传动连接。滑动孔82开设在杆体81远离电机7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该滑动孔82为直条形,且该滑动孔82为通孔结构。滑动件11大致为圆柱状结构,其固定安装在滑动架3上,该滑动件11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孔82中。滑动件11固定安装在滑动架3上的位置偏离滑动架3沿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电机7的输出轴与该中心线大致重合,使得摇杆8在摆动过程中保持倾斜状态。通过滑动件11以及滑动孔82的结构,以实现摇杆8与滑动架3的传动连接,其结构简单且传动平稳。第一触控部83与第二触控部84分别设置在杆体81靠近电机7的一端的侧壁上,且第一触控部83与第二触控部84呈凸起状,亦可以理解为,第一触控部83与第二触控部84分别由杆体81靠近电机7的一端的侧壁向远离杆体81的一侧延伸。摇杆8摆动时,该第一触控部83可触碰第一限位开关5,该第二触控部84可触碰第二限位开关6。
[0030]如图1、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当需要烘烤面包时,首先启动电机7运作,电机7通过摇杆8带动滑动架3向上运动(请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当第一触控部83触碰第一限位开关5的微开关或接触片时,第一限位开关5控制电机7停止工作,此时滑动架3在导向轴2以及滑动孔8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在最高位置处,再将面包放置在食物托架4上;然后控制电机7反转运作,电机7通过摇杆8带动滑动架3向下运动(请参阅图5以及图6所示),进而带动食物托架4沿导向轴2向下滑动,当第二触控部84触碰第二限位开关6的微开关或接触片时,第二限位开关6控制电机7停止工作,此时,食物托架4在导向轴2以及滑动孔8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在最低位置处,然后对面包进行烘烤操作。烘烤结束之后,电机7通过摇杆8带动食物托架4沿导向轴2向上滑动,当第一触控部83触碰第一限位开关5时,第一限位开关5控制电机7停止工作,此时,食物托架4位于最高位置处,即完成面包的烧烤操作。采用上述结构,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运动较为平稳,有效地避免了面包在烘烤过程中被弹出;再者,所述自动升降装置采用第一限位开关5与第二限位开关6的结构以自动地控制食物托架4的运动行程,其操作简便且自动化程度高。
[0031]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件9固定安装在导向轴2的一端,第二限位件10固定安装在导向轴2的另一端。第一限位件9位于第二限位件10的上方。采用第一限位件9以及第二限位件10的结构,能够限制滑动架3沿导向轴2滑动的行程。当滑动架3位于最低位置处时,第二限位件10还可用于支撑滑动架3。
[0032]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其与实施例之一所不同之处在于滑动孔8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滑动孔82为盲孔结构。该盲孔的开口朝向滑动架3—侧。
[0033]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三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其与实施例之一所不同之处同样在于滑动孔8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滑动孔82呈圆弧形,该圆弧形向远离滑动架3中心的一侧弯曲。采用圆弧形的滑动孔82结构,使得滑动件11沿滑动孔82滑动更加平稳顺畅。
[0034]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四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其与实施例之三所不同之处在于滑动孔8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滑动孔82呈圆弧形结构,该圆弧形向靠近滑动架3中心的一侧弯曲。
[0035]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五提供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其与实施例之一所不同之处第一限位开关5、第二限位开关6、电机7、摇杆8以及滑动件11等结构的安装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开关5与第二限位开关6固定安装在滑动架3上。电机7安装在滑动架3上,滑动件11固定安装在机架1,且该滑动件11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孔82中。由于电机7安装在滑动架3上,机架I与导向轴2固定安装,当电机7运作时,同样能够驱动滑动架3沿导向轴2滑动。
[0036]基于上述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士炉,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任意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所述自动升降装置采用摇杆8等结构以驱动食物托架4上升或下降运动,其运动较为平稳,有效地避免了面包在烘烤过程中被弹出;再者,所述自动升降装置采用第一限位开关5与第二限位开关6的结构以自动地控制食物托架4的运动行程,其操作简便且自动化程度高。
[003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升降装置,用于多士炉,所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机架(I)、安装在所述机架(I)上的导向轴(2)、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导向轴(2)上的滑动架(3),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架(3)上的食物托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食物托架(4)运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开关(5)与第二限位开关(6)、电机(7),以及与所述电机(7)传动连接的摇杆(8);所述电机(7)通过驱动所述摇杆(8)以带动所述滑动架(3)沿所述导向轴(2)滑动;所述摇杆(8)用于在摆动时分别触碰所述第一限位开关(5)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开关(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8)包括杆体(8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杆体(81)靠近所述电机(7)的一端的侧壁上并呈凸起状的第一触控部(83)与第二触控部(84);所述第一限位开关(5)与所述第二限位开关(6)位于所述摇杆(8)的两侧;所述摇杆(8)摆动时,所述第一触控部(83)用于触碰所述第一限位开关(5),所述第二触控部(84 )用于触碰所述第二限位开关(6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安装在所述机架(I)上;所述摇杆(8)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杆体(81)远离所述电机(7)的一端的滑动孔(82);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架(3)上的滑动件(11);所述滑动件(11)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动孔(8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孔(82)为通孔或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孔(82)呈直条形或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安装在所述滑动架(3)上;所述摇杆(8)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杆体(81)远离所述电机(7)的一端的滑动孔(82);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I)上的滑动件(11);所述滑动件(11)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动孔(82)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轴(2)—端的第一限位件(9),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轴(2)另一端的第二限位件(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为慢速同步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2)的数量至少为一根。
10.一种多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升降装置。
【文档编号】A47J37/08GK203468401SQ20132056149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梁志华, 陆锡泉, 王家宝 申请人:新宝基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新玛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