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热底部的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85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加热底部的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来加热特别是用来感应加热的加热底部的烹调器具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调器具,尤其涉及具有加热底部的用来感应加热的烹调容器,所述加热底部由良好导热的铁板组装而成,铁板由配有开孔的金属片覆盖,所述金属片还用来产生感应电流。
例如,在法国专利申请FR-A-2414444中,已提出制造不锈钢容器,该容器具有用铝和/或铝合金制造的加热底部。这样的容器利用不同种类的热源进行加热,例如,借助煤气加热器,电板或感应器进行加热。这样制得的熟调容器包括覆盖这种金属的至少一层或最好双层铝或铝合金,以及轧制的钢板或铆固在铝层上,或嵌在双层铝之间的铁板中。底部上轧制的钢板较好的是加以磁化,以便借助感应电流对容器加热。轧制铁板配有开孔,这些开孔呈单向的开孔,或具有波形边缘,或之字形边缘的开孔,当制造底部时,这些开孔被用来起到形成铝的屈服点的作用。这样,在两个铝层之间直接实现金属连接。
根据前面提及的技术方法制作的容器,应该视为具有良好效果。但是,相反,这种类型的容器不完全解决公知的底部突然发生膨胀和/或变形的问题。实际上,对于加热器的加热作用来说,当底部具有不同结构的材料层越多,则越容易出现有害的膨胀和变形。这样,就出现容器长时间变形尤其是加热层的脱落,或者在单层或多层铝层与轧制钢板之间的金属连续性连接上出现局部断裂。一般来说,这样的容器热传导性会导致热效率的减少,并延长焙烤时间。对于具有磁化底部的容器这种特殊情况来说,人们还可以发现,在钢板上产生的感应电流的连续性出现局部断开,这就导致热量的不良传递。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前面述及的若干不足之处,尤其是提供适于感应加热的烹调器具,这种烹调器具抗膨胀和/或变形,任何时候都可保持底部感应电流的良好连续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烹调器具,该烹调器具在构成底部的若干层之间具有改进了的连续均匀性。
本发明的目的借助包括一个用来加热特别是用来感应加热的加热底部的烹调器具来实现,所述底部从里向外包括至少一块良好导热金属板以及至少一块配有开孔的金属片,上述金属片嵌在金属板里,以便用板上的金属充填开孔,其特征在于,开孔具有金属片总表面5%-20%最好为15%-20%的双层表面。
本发明其他特征及优越性,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加以描述,附图如下

图1示出本发明烹调器具的横向剖面图。
图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烹调器具底部仰视图,图3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烹调器具的局部仰视图,图4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烹调器具底部的局部仰视图。
图1示出任何适宜形状例如大致呈圆柱体形状,包括加热底部2以及由此处开始的容器壁3,这样的容器1的烹调器具的局部横向剖面图。呈任一几何形状最好为圆形的加热底部2由双层结构组成,该双层结构从里向外包括一系列连续材料,从上表面层4开始延伸,例如,从不锈钢板制成的上表面层4开始延伸至侧壁3,形成一构件,食品则停放在该构件上面。上表面层4的下表面由良好导热金属板5例如铝加以覆盖。同加热器接触的加热底部的外表面由例如不锈钢金属片6构成,最好将其加以磁化,以形成例如产生感应电流的可接受强磁化的刚性金属片。金属片6布置成图2至图4中示出的那样,开孔10有规则或不规则地分布在金属片6的表面上,当制造双层结构时,为了保证在开孔10的内表面形成金属板5的材料屈服点,金属片6固定在金属板5上,至少使部分金属片6嵌在上述金属板5中。比较好的做法是,加热底部由以下方法加以制造,即申请人于1991年3月提交的法国专利申请FRNO9103695中描述的那样,即通过热锻模压步骤来制造加热底部。
图3示出的烹调器具1包括配有径向延伸的开孔10的金属片6,这些开孔10从中央几何区域11开始沿加热底部2的圆周方向径向延伸。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中央几何区域11是圆形的,径向缝隙10从上述区域朝圆周12的中央距离13处延伸。径向缝隙10最好由不同长度的两组不同缝隙构成,也就是说,第一组缝隙10a终止于几何中心13的距离上,该距离d1不同于并小于把第二组径向缝隙10b的邻近端面分开的距离d2。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距离d1约25毫米,同形成中央几何区域1的圆的半径相一致,而距离d2约67毫米,加热底部2的总直径为204毫米。比较好的做法是,如同图3中所示,不同的每组缝隙10a、10b交替配置在加热底部2的表面上,这样,每组径向缝隙10a或10b由另一组的两个径向缝隙盖住。径向缝隙10a和10b的数目比较好的是分别为8个等距且彼此间隔,每组缝隙的夹角呈45°。
为了确保金属板5与金属片6之间的良好连接,无需以明显的方式限定感应电流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制造这种金属片6其开孔10的双层表面为所述金属片的总表面的5-20%。开孔10的总的双层表面最好为金属片6的总表面的15-20%。对前面述及的缝隙数目,不管怎样,尤其是开孔10的特殊布置及其形状总是会导致膨胀和变形受到限制,这样,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连续性也能得到保持。如果加热底部2只具有径向缝隙10a、10b、10c,那么,上述缝隙的双层表面将是金属片6的总表面的5-20%最好为5-10%。
图2示出的实施例包括一组径向缝隙10c,以及一组开孔10d,该开孔最好为圆形的,差不多有规则地分布在由两个径向缝隙10限定的区域之间。开孔10d的双层表面为金属片6的总表面5-10%,最好为8%-10%之间。在实施例中,对于加热底部的表面来说,开孔10的表面为所述总表面的18%,径向缝隙10为所述总表面的8%,开孔10d为所述总表面的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加热底部来说,开孔10为总表面的15%,径向缝隙10c为总表面的6.5%,开孔10d为总表面的8.5%。
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烹调器具包括配有至少3个和7个径向缝隙的一个加热底部2,径向缝隙的每个端面15位于圆周12的距离上。这种距离最好对于每个径向缝隙10c是恒定的。径向缝隙的每个邻近端面16位于几何中心13上,差不多呈垂直状延伸到缝隙10c的径向部位,以盖住呈丁字形的缝隙。每个支柱17最好是弯曲的,形成置中于几何中心13上的圆弧。一组支柱17最好位于同一圆弧上。在由相邻的两个径向缝隙限定的每个区域中,开孔10d配置成至少3行最好6行开孔。根据实施例,同一行开孔排列在置中于几何中心处的圆弧上,每行开孔沿离心方向位于直径加大的圆上。一般来说,内行的孔和内孔之间的距离,如同孔10d与径向缝隙10之间的距离那样,最好是恒定的和相同的。
显然,所述的各种几何形状都不超出本发明范围。特别是有可能制作直径恒定的孔10d,例如,该直径约为3.5毫米,或该直径沿其径向方向变化。这样,就有可能改变从一行孔到另一行孔的直径,最好从最靠近支柱17的那行孔开始以加大的方式改变直径的大小,这部分内容在附图中未示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例如8行孔10b,每行孔的数目一对一对地增加。孔10d的直径为2.6毫米,3毫米,3.4毫米和3.8毫米。
在图2中示出的最佳实施例中,一组孔10d在每行和每个区域最好有规则地根据远离几何中心13的孔的情况下增加。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每行约增加一个孔10d。
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孔的形状与前面述及的不相同,这些孔由一组弯曲的缝隙20构成。在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弯曲缝隙20朝着几何中心13的凹口,形成置中于该几何中心的圆弧。弯曲缝隙20成直径状布置在离心圆上,最好同4行开孔等距布置,彼此径向且圆周状隔开,以便盖住若干区域,从每个区域的中心开始,弯曲缝隙的圆周长度沿着其或多或少地同几何中心13偏离的部位增大。
本发明烹调器具以及特别是烹调容器,由于从几何形状以及孔的大小进行控制,因此,本发明的烹调容器具有抗膨胀和/或变形的良好性能,实际上,当制作加热底部时,这些参数的控制可以使孔所限定的容积中的铝具有均匀屈服点,这些孔是径向的、弯曲的或圆形的,在焙烤阶段避免形成不受控制的弯度。这些良好性能不限制感应电流的通过和形成,这就能获得具有良好抗变形的烹调器具,该烹调器具具有良好热传导性,从而具有良好热效率。
在所有示出的实施例中,径向缝隙或弯曲缝隙的平均长度约为4毫米。
本发明烹调器具最好由烹调容器特别是自动蒸煮锅构成,但是,很明显,任何其他类型包括类似于前面述及的加热底部的烹调器具都在本发明覆盖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烹调器具,该烹调器具包括用来加热尤其感应加热的加热底部(2),所述底部(2)从内到外至少有一块良好传导热量的金属板(5),以及至少一块配有开孔(10)的金属片(6),所述金属片(6)嵌在金属板(5)中,开孔(10)由板上的金属装填,其特征在于,开孔(10)具有金属片总表面的5-20%最好为15-20%的双层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开孔(10)由缝隙(10a,10b,10c)构成,开孔(10)具有金属片总表面的5-20%最好为5-10%的双层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开孔(10)是径向缝隙(10a,10b,10c),它从底部(2)的中心几何区域开始向外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径向缝隙(10a,10b,10c)在中心几何区域(11)到底部(2)圆周(12)的中心(13)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组径向缝隙(10a)数目最好为8,终止于几何中心(13)的距离d1处,-第二组径向缝隙(10b)数目最好为8,终止于几何中心(13)的距离d2处,距离d1与d2不同,每组径向缝隙(10a,10b)轮流交替。
6.根据前面述及的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开孔(10)也包括一系列孔(10d),这些开孔最好为圆形,差不多有规则地分布在由径向缝隙(10a,10b,10c)限定的区域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开孔(10d)的双层表面为金属片总表面的5-10%,最好为8-1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3个和最好为7个径向缝隙(10),其中每个端面(15)位于底部(2)圆周(12)距离处,而每个最邻近的端部(16)位于几何中心(13)的支柱(17)处,差不多呈垂直状延伸到缝隙径向部分,以形成呈T形的缝隙。-这些孔至少为3行,最好为6行,它们分布在相邻的两个径向缝隙(10c)形成的每个区域处,每行孔位于不同的几何中心(13)处。
9.根据权利要求8中述及的器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柱(17)是弯曲的,形成置中于底部(2)上的几何中心(13)的圆弧,-每行孔(10c)从最靠近支柱(17)的每行开始位于置中在几何中心(13)的圆弧上,所述孔的直径是增大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内行孔与内孔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和最好是相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每行和每个区域的孔的数目最好根据远离几何中心(13)的每行孔的数目增加。
1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开孔(10)由一系列弯曲缝隙(20)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中述及的器具,其特征在于,弯曲缝隙(20)具有朝向底部(2)的几何中心(13)的凹口,形成一系列置中于底部(2)的几何中心(13)的圆弧上。
14.根据前面述及的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它由烹调容器构成,尤其是由自动蒸煮锅构成。
15.根据前面述及的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金属片(6)加以磁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烹调器具,该烹调器具包括用来加热特别是用来感应加热的加热底部(2),所述底部(2)从里向外包括至少一块良好导热的金属板以及至少一块配有开孔(10)的金属片(6),所述金属片(6)嵌在金属板上,以便使开孔(10)由金属板上的金属装填,其特征在于,开孔(10)具有金属片总表面的5—20%最好为15—20%的双层表面。
文档编号A47J36/02GK1094602SQ93109890
公开日1994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6日
发明者杰恩·克劳德·卡普勒, 杰恩·杰克斯·莱尼 申请人:Seb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