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油脚中提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46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从油脚中提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专门用于食用油脂厂从油脚中提油的装置。
油脚是食用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脂厂的下脚料。油脂厂(如豆油油脂厂)的下脚料--油脚中含油25~30%,含水约50%,磷脂蛋白质等为20~25%。排放后发臭、生蛆,严重污染环境。由于其含油量高,含水量大,无法打入豆粕中使用,只能排掉。这一方面浪费资源,另一方面也严重地污染环境。目前尚无从油脚中提油的专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的从油脚中提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系油脚提油生产线中的一台关键设备。
提油罐的结构如


图1所示,为圆柱形,拱形盖锥形底、有震动式提油结构。盖上有换向底座(6)、其上为震动电机(5),罐盖与罐体(11)之间有一花板(7),花板上均布有震动热管控制结(8)连接的震动热管(4),罐体(11)下部有一间接蒸汽加热管(2),罐体(11)与罐盖之间边缘均布四个支撑弹簧(9)。提油罐采用支接、间接两种加热系统,特别是采用了热管震动结构。设备运转时,震动热管外表面形成吸附效应,油沿震动热管外壁上浮,使油、残油脚和水的分层过程加快,提油效率大大提高。热管可自制亦可外购。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油脚经管道打入破乳罐(16),物料经盐析破乳后放入缓冲罐(17),再借齿轮泵(18)送入提油罐(19)进行加热、热管震动提油处理。然后静止分层,油、残油脚、污水分别居于上、中、下层。上层油用真空泵(23)经真空罐(21)吸至成品油罐(22),最后输送至储油罐。水由罐底排出,水排净后残油脚落至罐底,经齿轮泵(20)送至豆粕中,即回粕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指的热管,即节能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油脚经其提油后,一次提油率为30%左右,去水量20%左右,残油脚中含油量降至18%以下,含水量降至40%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残油脚回粕标准。本装置已在日处理黄豆200~300吨的厂家试用。实际运转证明提油效率高、稳定可靠。本装置结构合理、容易制造、安装和使用。适用于各种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脂厂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
图1-直接加热蒸汽管口2--间接加热蒸汽管口3--温度计4--震动热管5--震动电机6--换向底座7--花板8--震动热管控制结9--弹簧10--进料口11-罐体12--取样孔13--罐支脚14--冷凝水出口管15--放净口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
图16--破乳罐17--缓冲罐18--齿轮泵19--提油罐20--齿轮泵21--真空罐22--成品油罐23--齿轮泵按附图的结构加工、购置零部件、设备,装配起来即可实施本实用新型。提油罐的关键部件是震动热管、花板、震动电机的匹配,至于该罐容积大小和震动热管的数目,要依提油能力而定。
权利要求一种从油脚中提油装置,其特征是圆柱形罐体、拱形盖锥形底,具有震动式结构,震动电机(5)下面是换向底座(6),罐盖与罐体(11)之间是花板(7),花板(7)上均布震动热管(4),花板(7)与震动热管(4)之间由热管控制结(8)连接,罐盖与罐体(11)之间有四个等距离的支撑弹簧,具有直接、间接两个蒸汽加热系统。
专利摘要一种从油脚中提油装置,圆柱形罐体、拱形盖锥形底。具有震动式装置,震动电机下面是换向底座,罐盖与罐体之间是花板。花板上均布震动热管,花板与震动热管之间由热管控制结连接。罐盖与罐体之间有四个等距离的支撑弹簧。本装置具有直接、间接两个蒸汽加热系统。该装置结构合理,易于制造,一次提油率为30%。可使含油25~30%,含水50%,含磷脂、蛋白质20~25%的油脚的含油降至18%以下,含水降至40%以下,符合国家回粕标准。该装置适合各种食用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脂厂使用。
文档编号C11B13/00GK2170948SQ9322735
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9日
发明者苑利民, 杨增雨, 徐国顺, 曾宪友, 张玉勤 申请人:营口市石油化工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