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蒸炖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351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蒸炖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现有的蒸炖煲有几种型号,但普遍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功能少,只能使用炖盅蒸炖,煲胆只能盛水,不能有其他用途。二是煲胆作为壳体,无保温层,易散热,而且全部用塑料制作,易损坏不耐用。三是电热管直接与水接触,安全性能较差,且高低温不能调整。四是煲胆和炖盅容积太小,只能供1~2人食用。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全新的多功能蒸炖煲,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如下方式实现,附图给出了具体的实施例。参照


图1~3,本实用新型由外壳1、煲盖2、手柄3、指示灯5和炖盅9组成,其特征在于还有内胆8、活动托架13、上固定圈6和下固定圈7,上固定圈6、外壳1和下固定圈7组成外壳总体,内胆8套入外壳总体中,用螺钉将内胆8与外壳总体固定为一体。内胆8中置有活动托架13和炖盅9,炖盅9由活动托架13支撑,电热圈14置于内胆8的外壁。水位通水管15与内胆8相连,通过置于外壳1上的水位标尺4,可方便观察内胆8中的水量。内胆8采用新型工艺,由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拉伸成型,无接缝。炖盅9采用高温瓷土材料烧制而成,强度高,耐用。为保证蒸炖品的原汁原味,炖盅9配有内盖10和外盖11,盅内置有活动的隔层12。炖盅9的容积较大,一次可供10人左右食用,以满足家庭和酒店餐厅的需要。为使用方便和保证安全,电路中置有高、低温自动转换的温控器KSD1和超高温熔断器F以及超高温自动保护的温控器KSD2。
本实用新型功能多,炖盅9用于蒸、炖补品,内胆8可直接煲汤、煲稀饭、蒸食品,应用场合广泛。由于内胆8与外壳1之间形成空气保温层,有利于保温和节约电能。由于电热圈14不在内胆8中,与水完全分隔,安全性能好。活动托架13为手提式,可方便地把炖盅9取出和放入且不会烫手。煲盖2透明,便于观察煲内工作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外形美观,实用性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型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参照
图1~3。
活动托架13放置在内胆8内,炖盅9套入活动托架13后,其边沿支撑在托架上,使炖盅9与内胆8的四周和底面保持一定距离。内胆8下部外壁固定有电热圈14。内胆8底部外壁的支架上安装有温控元件。煲盖2由透明玻璃制成。指示灯5由高温指示灯L2和低温指示灯L1组成。
电路工作原理开始工作时,交流市电通过电热圈14,为高温档(武火)加温,此时高温指示灯L2亮。当内胆8的水烧沸后,温控器KSD1动作,控制交流市电经过降压二极管D1降压后,加在电热圈14上,自动转用低温档(文火)加温,此时低温指示灯L1亮,高温指示灯L2灭。当内胆8中的水烧干后,温度马上升高,此时超高温熔断器F熔断或温控器KSD2动作,将电源断开停止加温,确保本实用新型装置不会烧坏。
使用方法用于炖补品时,将补品放入炖盅9内,加适量水,用于蒸补品时,将补品放入炖盅9内的隔层12上,不用加水,盖上内盖10和外盖11。内胆8内加入适量水,先放入活动托架13,再放入炖盅9,保证炖盅9的大部分体积浸入水中,盖好煲盖2,接上电源。蒸炖时间人为掌握,也可用定时器定时。如需煲汤、煲稀饭、蒸煮食品等,不用炖盅9,而直接使用内胆8即可,此时须用胶塞将水位通水管15的两端塞住,以免稀饭和汤渣进入通水管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蒸炖煲,由外壳1、煲盖2、手柄3、指示灯5和炖盅9组成,其特征在于还有内胆8、活动托架13、上固定圈6和下固定圈7,上固定圈6、外壳1和下固定圈7组成外壳总体,内胆8套入外壳总体中,用螺钉将内胆8与外壳总体固定为一体,内胆8中置有活动托架13和炖盅9,炖盅9由活动托架13支撑,电热圈14置于内胆8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蒸炖煲,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置有水位标尺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蒸炖煲,其特征在于电路中置有高低温自动转换的温控器KSD1和超高温熔断器F以及超高温自动保护的温控器KSD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蒸炖煲,由外壳、煲盖、手柄、指示灯、水位标尺、炖盅、活动托架和内胆组成,内胆与外壳总体紧固为一体,形成空气保温层,内胆中置有炖盅并支撑在活动托架上,电路中置有高低温自动转换装置和超高温自动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简易,功能多,容量大,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7J27/04GK2210597SQ9424396
公开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2日
发明者梁汉民, 邱伟元, 罗尧基, 向流开 申请人:南海市冠乐实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