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和使用该吸拾体的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70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和使用该吸拾体的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与真空吸尘器的垃圾收集部分相通的、在待清洁表面上吸拾垃圾的吸入口。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135354/1982揭示了一种典型的已有技术的真空吸尘器,其中,空气从形成于吸拾体后部的一外部空气入口吸入,并通过形成于吸拾体下表面上的多条槽口而作用于待清洁表面上。
另一方面,日本专利公开No.158067/1979描述了一种技术,它在吸拾体的前侧表面上形成多个槽状的孔,从这些孔吸入的空气可作用于地板表面。按照日本专利公开No.158067/1979的这种技术,从孔吸入的空气和从吸拾体的前部吸入的空气彼此冲击而产生一涡流,因而可吸拾位于待清洁表面深处的垃圾。
然而,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135354/1982的技术中,从外部空气入口吸入的空气仅从吸拾体下表面上的槽口作用于待清洁表面上,因而将浮动的垃圾吸入吸拾管,但在吸拾体内与吸拾管隔开的位置处,吸拾力减小,结果是一部分垃圾无法被吸起。
日本专利公开No.158067/1979的技术可使从孔吸入的空气与从吸拾体的前部吸入的空气发生冲击,因而产生涡流,以吸拾位于待清洁表面深处的垃圾。然而,由于涡流形成在吸拾体纵向方向上的多处,因此这些涡流彼此冲击,实际上垃圾无法得到有效的吸拾。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在待清洁表面上的吸拾性能的真空吸尘器。
上述目的可以由这样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来实现,它包括一通过将一上壳体置于一下壳体上而形成的吸拾本体,该吸拾本体具有一位于其下表面上的吸口和一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吸入气流通道,以及一设置在吸拾本体下游侧的吸口接头,该接头具有一吸入通道,其中,吸拾本体包括一导风开口部,用于将空气从吸拾本体的下表面的前部或其侧部朝吸入气流通道的下部引导;一形成于上壳体上的吸口;一导风口,用于将来自吸口的气流沿垂直于吸入气流通道延伸方向的方向引导;以及一用于使导风口与吸口相通的吸入气流通道。
按照本发明,由于吸入气流通道内的静压力在木质地板上可保持一个适当的水平,因此,可确保足够的集尘性能。
按照本发明,吸入气流通道内的静压力在地毯上可降低,从而减小操作力,并且集尘性能因翻转力的效果而得以提高。
此外,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无需根据待清洁表面的不同而进行切换操作、便于使用和吸拾性能提高的真空吸尘器。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拾本体101的底面图;图2是该实施例的吸拾本体101的顶面图;图3是吸拾本体101其上壳体201被移去后的顶面图;图4是沿图1中A-O-A线的剖视图;图5是吸拾体置于地毯上时其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6是吸拾体置于木质地板上时其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1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8是吸拾体向前移动时其沿图1中A-O-A线的剖视图;图9是吸拾体向后移动时其沿图1中A-O-A线的剖视图;图10是吸拾本体101的立体分解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拾本体的底面图,图2是该吸拾本体的顶面图,图3是图2中上壳体201被移去后的顶面图,图4是沿图1中A-O-A线的剖视图,图5是当吸口置于地毯上时吸拾本体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1到图5,吸拾本体101表示为沿垂直方向在其高度的大致中心位置被分成两段。其外部轮廓由一限定出其外部轮廓的下壳体102和一置于该下壳体102上的上壳体201构成。
在下壳体102与上壳体201的接触部位的外围装有一缓冲垫103,用以保持气密性,并防止损伤家具等。
在吸拾本体101的后部下游侧设有一可上下转动的壳套104,壳套104的末端连接有一可转动的吸口接头105。
下壳体102上设置有一对前轮106和一对后轮107,从而在纵向方向上移动吸拾本体101,并使吸拾本体101的下表面与待清洁表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隔。
大致在下壳体102的中心处形成有一吸口108,吸口108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大致呈半圆形截面的吸入气流通道109。
下壳体102的吸拾本体101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吸拾开口115,在靠近两侧处设置有导气槽110和导气口111,它们与吸入气流通道109相通。
在吸入气流通道109的前面设置有一压力控制板112,在吸入气流通道109的后面设置有一具有柔性的软板113。
下壳体102的后部设置有一刷子容纳部402,容纳部402中装有一可垂直移动的刷子基座401,该基座401受一刷子支撑弹簧701的向下偏压。
下壳体10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一连通槽部116,用于使吸入气流通道109与刷子容纳部402相通。
刷子基座401的下面设置有一通过连续编织软毛而制成的擦刷114。
上壳体201的后部形成有一吸口202。顺便提一下,该吸口202除了形成于上壳体2 01的后部外,还可形成于上壳体201的上部、前部或者吸拾本体101的侧表面上。
吸拾本体101内形成有一使吸口202吸入的空气流入吸入气流通道109的导风口111和一使该导风口111与吸口202相通的吸入气流通道301。在吸入气流通道301的中部形成有一气流通道开口部501。
在与气流通道开口部501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一风门部502,它与刷子基座401形成一体。而且,该风门部502上形成有一风门开口部503。
下面来说明该吸拾体的集尘方法。
图6是吸拾体置于木质地板上时的剖视图。
木质地板上的待清洁表面相对较硬,因此,吸拾本体101如图6所示那样由前轮106和后轮107支承,刷子114朝下突出并与木质地板表面相接触。可以前后移动吸拾本体101来擦拭木质地板。
在这种状态下,气流通道开口部501与风门开口部503之间的位置关系示与图6中。也就是说,它们的开口部分彼此偏离。因此,由于吸入气流通道301几乎是关闭的,空气基本不从导风口111流入吸入气流通道109,因而吸入气流通道109内的静压力上升,可获得适合于木质地板表面的集尘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刷子114由连续编织毛发而制成。因此,它具有保持吸入气流通道109内的静压力的效果。除了上述类型,刷子114还可由起绒织物、纸巾等制成。
下面将说明软板113的工作情况。
软板113的长度适于当吸拾本体101置于木质地板上时,软板113与地板搭接1到3毫米,因而可保持吸入气流通道109内的静压力。当吸拾本体101向前移动时,软板113如图8所示朝后弯曲。随前进的继续,吸拾本体101碰到墙壁。当吸拾本体101向后移动时,吸拾本体的前侧随向后操作而朝上提离木质地板,软板13立直,如图9所示,因而空气从吸拾本体101的前部下表面与木质地板之间的间隙流入,墙壁附近的垃圾便可得到有效地吸拾。
接下来将说明在地毯上的集尘方法。
图5是吸拾体置于地毯上时的剖视图。
由于待清洁表面相对较软,吸拾本体101如图5所示陷入地毯中,刷子114被推入吸拾本体101内。
在这种状态下,气流通道开口部501和风门开口部503所处的位置使得它们的开口部分彼此重合,如图5所示。因此,吸入气流通道301打开,上游气流504从导风口111流入吸入气流通道109。同时,下游气流505从导风槽110流入。
由于向上气流504与向下气流505之间的风的剪切作用,沿图5的逆时针方向产生一翻转气流。顺便提一下,向下气流505的进气口也可位于吸拾本体101的前部。
此外,导风口111和导风槽110设置成将气流相对于纵向方向成0到60°角地朝吸拾本体101的中心引导,如图1所示,吸入气流通道109内的横向方向上的气流变为螺旋翻转气流,并流入吸口108,而没有受来自侧表面上的吸拾开口115的横向气流的阻碍。
如上所述,地毯上在吸入气流通道内形成螺旋翻转气流,与吸口108隔开一定距离处的垃圾也能被吸拾,因此集尘性能得以提高。
由于吸入气流通道301打开,吸入气流通道109内的静压力降低,因而可减小操作力。
另外,由于刷子114受刷子支撑弹簧701向下推压,因而可刮除地毯上的垃圾。
下面说明连通槽部116的效果。
连通槽部116设置成使吸入气流通道109与刷子容纳部402相通,如图1所示。因此,在清扫时,气流从刷子容纳部402流到吸入气流通道109,垃圾很难留在擦刷114处。
即使砂子、垃圾等堵塞于刷子容纳部402和刷子基座401之间,刷子基座401无法在上部移动时,可用手指在连通槽部116处整理一下擦刷114,使刷子基座401恢复其能上下移动的状态。
按照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吸入气流通道内的静压力可保持在合适的水平,并且用刷子114可获得刮擦效果,因此,可以确保在木质地板上有足够的集尘性能。
另一方面,在地毯上操作时,通过降低吸入气流通道109内的静压力,可减小操作力,集尘性能也可通过翻转力的效果而得以提高。
此外,由于不需要根据待清洁表面的不同而进行切换操作,因此,该真空吸尘器很容易使用,吸拾性能也有所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它包括一通过将一上壳体置于一下壳体上而形成的吸拾本体,该吸拾本体具有一位于其下表面上的吸口和一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吸入气流通道,以及一设置在吸拾本体下游侧的吸口接头,该接头具有一吸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拾本体包括一导风开口部,用于使空气从所述吸拾本体的下表面的前部或从其侧部朝所述吸入气流通道的下部流动;一形成于所述上壳体上的吸口;一导风口,用于将来自所述吸口的空气流沿垂直于所述吸入气流通道延伸方向的方向引导;以及一用于使所述导风口与所述吸口相通的吸入气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吸口的所述吸入气流通道大致呈半弓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拾本体内设置有一打开和关闭所述吸入气流通道的开/闭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刷件、一将所述刷件向下推压的弹簧件和一与所述刷件联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吸入气流通道的开/闭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在这样一个方向上操作,使得当所述地板刮擦件处于下位时关闭所述吸入气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对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后部和所述吸入气流通道后面的轮子,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吸入气流通道的后面和所述轮子的前面、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板件,其中,所述板件的尺寸为,当所述吸拾本体置于所述木质地板上时,所述板件与木质地板表面相搭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距离为1到3毫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口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吸拾本体的纵向方向成0到60度的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开口部将气流设定成相对于在所述吸拾本体中心方向上的所述吸口体的纵向方向成0到60度的角。
10.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包括一吸拾本体,该吸拾本体通过将一上壳体置于一下壳体上而形成,下壳体具有一位于其下表面上的吸口和一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吸入气流通道,以及一设置在吸拾本体下游侧的吸口接头,该接头具有一吸入通道,还包括一导风口,形成于所述吸入气流通道的每一侧的附近和所述吸入气流通道的上方,用于将来自后部的气流大致沿所述吸入气流通道的切向引导;一导风开口部,用于将空气从倾斜的前部引导至所述吸入气流通道的下部;一形成于所述上壳体上的吸口;一使所述导风口与所述吸口相通的吸入气流通道;一基座件,它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上;一设置在所述基座件上的刷件;一将所述基座件向下偏压的弹簧件;一在所述基座件附近形成于所述吸入气流通道中的气流通道开口部;以及一具有开口部的、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气流通道开口部的开/闭机构,它可与所述基座件联动操作;所述开/闭机构的所述开口部在这样一个方向上操作,当所述基座件处于上位时,所述吸入气流通道随所述气流通道开口部与所述开/闭机构的所述开口部相通而打开,当所述基座件处于下位时,所述吸入气流通道随所述气流通道开口部与所述开/闭机构的所述开口部偏离而关闭。
全文摘要
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拾体,它包括:一通过将一上壳体置于一下壳体下而形成的吸拾本体,该吸拾本体具有一位于其下表面上的吸口和一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吸入气流通道,以及一设置在吸拾本体下游侧的吸口接头,该接头具有一吸入通道,其中,吸拾本体包括;一导风开口部,用于将空气从吸拾本体的下表面的前部或其侧部朝吸入气流通道的下部引导;一形成于上壳体上的吸口;一导风口,用于将来自吸口的气流沿垂直于吸入气流通道延伸方向的方向引导;以及一用于使导风口与吸口相通的吸入气流通道。
文档编号A47L9/06GK1187980SQ9712624
公开日1998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30日
发明者山口笃志, 铃木成彦, 佐藤进, 岩濑幸司, 田岛泰治, 星野毅, 砂川正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