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24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静电效应从空气中分离弥散带电颗粒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导入的热风,使黏附的油垢受高温作用熔化而流下,进而清除正、负电板上的油垢,同时,兼具安全性、经济性及高清除效率的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
现有工厂或厨房的油烟处理,以静电集尘装置的效果最佳。请参阅


图1、图2所示,传统的静电集尘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壳体1、数个设于壳体1内的静电集尘器11。每一静电集尘器11包括一放电部111及一集尘部112,其中集尘部112具有数个正电板112A、负电板112B及刮刀112C。当一油粒产生单元12(如餐厅厨房中的炸锅)产生数个微细油粒(或烟尘)后,由于该油粒产生单元12本身的抽风设备加上一抽风装置25的吸力,这些微细油粒被抽入一进气管13,然后经过静电集尘器11的放电部111而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再经过集尘器112内部。此刻,根据正负电荷相吸的原理,使得这些带电的微细油粒会附着于最靠近的正、负电板112A或112B上,最后,空气进入排气管14,再由外管26排出。
请参阅图3,当静电集尘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微细油粒会越积越多而形成油垢,难以清除,并使各正、负电板112A、112B表面沾满油垢而失去功能。现有两种常见的清除油垢的方法湿式及干式。
所谓的湿式方法,即定期以能溶解油垢的清洁剂直接接触正、负电板上的油垢,再用清水清洗。其缺点为清洗后的水分完全蒸发的时间太久,而且容易残流水分,会造成放电部或其它部位电路短路的情形,十分危险。
所谓的干式方法,不论是以固定的正、负电板配合可移动的刮刀来刮除油垢,或是以可移动的正、负电板配合固定的刮刀来刮除,都必须使用刮刀112C来直接刮除黏附于正、负电板112A、112B上的油垢,主要缺点为相关的连动及控制机构复杂,制造及维修成本高。
因此,业界十分希望能开发出一种静电集尘装置,其能解决习用静电集尘装置存在的前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前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静电集尘装置,其是利用导入的热风,使油垢受高温熔化而流下,达到清除正、负电板上的油垢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热风产生装置的静电集尘装置,具有更安全、更经济又更有效率的清除油垢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静电集尘器,静电集尘器包括一放电部及一集尘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一壳体,具有一进气口及一排气口;至少一个静电集尘器,装设于该壳体内,每一静电集尘器具有一朝向进气口方向的放电部及一朝向排气口方向的集尘部,该集尘部具有数个用以吸附带有不同电荷的微细油粒的正、负电板;一用以导通、关闭进气口的进气阻挡部;一用以导通、关闭排气口的排气阻挡部;数个热风喷入口,分别设于该壳体的预定位置处;至少一个热风产生器,该热风产生器的出风口与热风喷入口相通,以将热风导入数个热风喷入口,而进入该壳体内。
借此,当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关闭时,由热风产生器所产生的热风被热风喷入口喷入壳体内,对各正、负电板上由微细油粒所累积成的油垢加温而提高其流动性,进而使油垢向下流至壳体的底部,达到清除油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分别又包括一用以导通、关闭进、排气口的挡板;一用以导引该挡板移动方向的导槽;及一缝隙。该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也可分别包括一用以导通、关闭进、排气口的挡板;一用以导引该挡板移动方向的导槽;一驱动该挡板移动的驱动装置;及一缝隙。该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还可分别包括用以导通、关闭进、排气口的数个彼此大体平行的叶片;一驱动该叶片转动的驱动装置;及数条缝隙。该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亦可分别包括数个叶片组,每一叶片组具有一枢轴及一薄片部,且各叶片组彼此大体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习用静电集尘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习用静电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习用静电集尘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风产生器将热风导入热风喷入口而进入壳体内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主要包括一壳体2、至少一个静电集尘器4、一进气阻挡部21、一排气阻挡部22、数个热风喷入口26及至少一个热风产生装置25。
前述壳体2,具有一进气口213及一排气口2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三个静电集尘器4,装设于前述壳体2内,每一静电集尘器4具有一朝进气口213方向的放电部41及一朝排气口214方向的集尘部42,该集尘部42具有数个正、负电板421、422,以便吸附带有不同电荷的微细油粒。
前述进气阻挡部21,用以导通或关闭进气口213。
前述排气阻挡部22,用以导通或关闭排气口214。
数个热风喷入口26,分别设于壳体2的预定位置处。
数个热风产生装置25,用以产生热风并将热风导入前述数个热风喷入口26而进入壳体2内。
其中,该进气阻挡部21及排气阻挡部22分别又包括一挡板23,供使用者以人工方式抽出或插入挡板23,进而达到导通或关闭进、排气口213、214的功效;一导槽211、221,用以导引挡板23的移动方向;及一缝隙212、222,用以避免壳体2内的压力在热风导入时超过一预定压力。
在实际操作上,当此静电集尘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则停止运转,然后,将该进气阻挡部21及排气阻挡部22关闭,此时,壳体2内部大体上成为一近似封闭的区域。启动热风产生装置25,使其所产生的热风被导入壳体2内,对各正、负电板421、422上由微细油粒累积而成的油垢加温而提高其流动性,进而使油垢向下流至壳体2的底部24,最后,再由排油孔27排出,而达到清除油垢的目的。之后,若要继续使用,则再用人工方式将前述二挡板23抽出,即可继续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兼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及高清除效率的功效。
当然,本实用新型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问仅细节上的变化。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进气阻挡部21及排气阻挡部22分别包括一挡板63,用以导通或关闭进、排气口213、214;一导槽64,用以导引挡板的移动方向;一驱动装置65(例如一马达),以便驱动挡板63移动;及一缝隙66,用以避免壳体2内的压力超过一预定压力。
如此,即可用电动的方式来取代人工的操作。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进气阻挡部21及排气阻挡部22分别包括数个彼此大体平行的叶片71,用以导通或关闭进、排气口213、214;一驱动装置72,以便驱动叶片71转动;及数条缝隙73,用以避免壳体2内的压力超过一预定压力。
如此,即可用另一种电动的方式进行操作。
请参考图9,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中进气阻挡部21及排气阻挡部22分别包括数个叶片组8,每一叶片组8具有一枢轴81及一质轻的薄片部82,且各叶片组8彼此大体平行。借此,当一抽气装置(图中未示)进行抽气时,各薄片部82会顺着气体的流动方向而随之倾斜,当停止抽气时,各薄片部82会因本身的重量自然下垂。值得注意的是,当壳体2内不断灌入热空气时,压力会上升,由于靠近排气口214的各薄片部82无法承受太大的压力,会有一些热空气由此处泄出,而不致有压力过大的问题。
前述实施例的缝隙212、222、66、73可为预设的固定开口,或是,挡板23、63不完全关闭亦可。当然,也可在该挡板23、63上设置小孔(图中未示)做为缝隙。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有静电集尘器,静电集尘器包括一放电部及一集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壳体,具有一进气口及一排气口;至少一个静电集尘器,装设于该壳体内,每一静电集尘器具有一朝向进气口方向的放电部及一朝向排气口方向的集尘部,该集尘部具有数个用以吸附带有不同电荷的微细油粒的正、负电板;一用以导通、关闭进气口的进气阻挡部;一用以导通、关闭排气口的排气阻挡部;数个热风喷入口,分别设于该壳体的预定位置处;至少一个热风产生器,该热风产生器的出风口与热风喷入口相通,以将热风导入数个热风喷入口,而进入该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分别又包括一用以导通、关闭进、排气口的挡板;一用以导引该挡板移动方向的导槽;及一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分别包括一用以导通、关闭进、排气口的挡板;一用以导引该挡板移动方向的导槽;一驱动该挡板移动的驱动装置;及一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分别包括用以导通、关闭进、排气口的数个彼此大体平行的叶片;一驱动该叶片转动的驱动装置;及数条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分别包括数个叶片组,每一叶片组具有一枢轴及一薄片部,且各叶片组彼此大体平行。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热风产生结构的静电集尘装置,包括一壳体、至少一个静电集尘器、一进气阻挡部、一排气阻挡部、数个热风喷入口及至少一个热风产生器,当进气阻挡部及排气阻挡部关闭时,由热风产生器产生的热风被导入壳体内,对各正、负电板上由微细油粒累积而成的油垢加温而提高其流动性,进而使油垢向下流至壳体的底部,达到清除油垢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及清除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B08B6/00GK2334507SQ98205008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29日
发明者张文振 申请人:张文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