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66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尤指一种可以消除球杆头击球时底板因震动所发出的异音,让击球声更加清脆的高尔夫球杆头结构设计。
高尔夫球杆陈列销售时,一般消费者选购高尔夫球杆的依据,除品牌、价格、击球性...等为其考量因素外,某些高尔夫球运动爱好者喜爱听到球杆头击球时所发出的清脆响声,因此,在选购球杆时,常以球杆头击球时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作为其选购球杆时重要的品质比较顶目。以上述大体积球杆头结构而言,当其球杆头触击高尔夫球时,除打击面板部份会产生震动外,震波亦会传递至底板(sole)等部位,由于目前已有的球杆头中,不具有任何减震消音的结构设计,故当震波传递至球杆头底板部时,易产生低沉破裂似的异音,导致该球杆头击球发出的声音混浊不清脆,易让消费者对该球杆品质产生怀疑,降低消费者选购该球杆的意愿。
一种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是一由前击球面板、後背板部、底板部以及顶盖部共同组构的中空型体,其顶盖部偏一侧且朝上延伸杆连接部,其中,于球杆头内部固设一自背板朝下延伸至底板中间区域的条状减震杆,作为击球时吸震消除异音的用。
所述的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该减震杆设置于杆头内邻近杆连接部且远离击球面板的後背四分之一区间处。
所述的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减震杆为重量介于2g至5g之间的条状体。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附以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球杆头由後上方观视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球头杆由击头面板观视的前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球杆头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2所示,该球杆头指体积370cc以上的大型高尔夫球杆头(如木杆等)所提出的设计,该球杆头10是由位于前端的击球面板11、位于後端的背板部12、位于底端的底板部13以及位于顶端的顶盖部14共同组构成一中空球杆头,其顶盖部14偏一侧处且朝上延伸杆连接部,用以固接长杆组成一可以挥杆击球的高尔夫球杆,其中,在球杆头10内部固设一自背板部12,顶缘附近朝下延伸至底板部13中间区域的条状减震杆16。
上述该减震杆16设置的位置,如图3所示,以邻近杆连接部15且远离击球面板11的後背四分的一区间A处,又该减震杆16以重量介于2g至5g之间的条状体为最佳,且该减震杆16断面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等。
本实用新型球杆头经由上述结构设计,至少可产生以下特点,其中1.可有效消除击球时的异音本实用新型利用球杆头内部自背板延设一减震杆至底板上的设计,可于该球杆头击球时,藉减震杆对底板的牵制作用,消减传递至球时底板的震波,进而消除底板因震动而发出的异音,仅留击球面板与球接触时的清脆声响,这样,当人们手持该球杆击球时,清脆悦耳的击球声常可带给击球者兴奋的快感,增进击球的乐趣;另对于喜欢以球杆头击球时发声清脆与否为其选购球杆标准的高尔夫球运动爱好者而言,本实用新型以其可改善击球声清脆的球杆头结构设计,可提高消费者选购本实用新型球杆的意愿,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产品的竞争力。
2.可改变重心位置及配重之用本实用新型设球杆头内的减震杆除如上述作为消除异音之用外,且能兼具配重之用,其中更利用该减震杆设置的位置位于邻近杆连接部且远离击球面板的後背四分之一区间处,可使球杆头的重心偏向于後下方且邻近球杆位置,藉此,增进其控球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其创新的结构设计确可提供一种可以消除击球时的异音,并能提升挥杆控球性的实用球杆头设计,且在高尔夫球杆头设计领域中,未见有任何类似的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依法具文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是一由前击球面板、後背板部、底板部以及顶盖部共同组构的中空型体,其顶盖部偏一侧且朝上延伸杆连接部,其中,于球杆头内部固设一自背板朝下延伸至底板中间区域的条状减震杆,作为击球时吸震消除异音的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减震杆设置于杆头内邻近杆连接部且远离击球面板的後背四分之一区间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减震杆为重量介于2g至5g之间的条状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改善打击声功用的高尔夫球杆头,是一由前击球面板、後背板部、底板部以及顶盖部共同组成的中空型体,其顶盖部偏一侧且朝上延伸杆连接部,其中,于球杆头内部固设一自背板朝下延伸至底板中间区域的条状减震杆,藉此,利用该减震杆对底板的牵制作用,以消除底板因击球震动所发出的异音,使其击球声更加清脆悦耳,提高击球的乐趣,且该减震杆可兼具配重之用,改变球杆头的重心至後下方,以提升其控球性。
文档编号A63B53/06GK2557184SQ02238718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7日
发明者郑锡坤, 陈韵磬, 世本昭则, 徐丽淑 申请人: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