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车手握式踏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064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车手握式踏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车手握式踏板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室内车脚踏板构造,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一体成型的塑料踏板本体1,且于踏板本体1的端面上组设有轴杆组2,且能使踏板本体1与轴杆组2之间形成可转动状,并使轴杆组2的螺纹部20能组设于室内车的曲柄3上;又,该踏板本体1的前后方则分别形成握持部11、12,且该握持部11、12分别由踏板本体1顶缘面13及14向踏板本体1前方中间处或后方中间处延伸结合的两平面而形成凸尖状的形态;这样,其虽能增加其踏板的美感造型的目的,但是,其在使用上亦有以下的缺点由于踏板本体前后方呈凸尖状,因此,若以手掌直接拿握于踏板本体的握持部上使力转动时,则会使手掌产生相当大的疼痛及不舒适感,而造成使用者使用上最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室内车手握式踏板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车手握式踏板构造,其踏板本体两端面的中间处设有贯穿的轴孔,以供轴杆组组设于轴孔内,且使踏板本体与轴杆组间形成可转动状,并使轴杆组的另一侧可组设于室外内车的曲柄上,而该踏板本体的前后两端可形成握持部,且该握持部由踏板本体的顶缘面一侧向外侧凸伸延至其底缘面一侧,并使该握持部呈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握持部可呈波浪状。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除增加了其拿握时的舒适性外,同时,亦能使其整体的造型更加流线化,也增加了其美感。


图1为常用的室内车脚踏板构造的组合平面图;图2为图1的另一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使用时的组合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组合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室内车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该踏板本休4两端面40、41的中间处设有贯穿的轴孔42,以供轴杆组5组设于轴孔42内,且使踏板本体4与轴杆组5间形成可转动状,并使轴杆组5另一侧的螺纹部50可组设于室内车6的曲柄60上,而该握持部43、44由踏板本体4的顶缘面45一侧向外侧面凸伸延至其底缘面46一侧,并使该握持部43、44呈圆弧面或是呈波浪状的圆弧面,以供手掌握持之用。
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车手握式踏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室内车踏板本体两端面的中间处设有贯穿的轴孔,以供轴杆组组设于轴孔内,且使踏板本体与轴杆组间形成可转动状,并使轴杆组的另一侧可组设于室外内车的曲柄上,而该踏板本体的前后两端可形成握持部,且该握持部由踏板本体的顶缘面一侧向外侧凸伸延至其底缘面一侧,并使该握持部呈圆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车手握式踏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持部可呈波浪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车手握式踏板构造,该踏板车体两端的中间处设有贯穿的轴孔,以供轴杆组组设于轴孔内,且使踏板本体与轴杆组间形成可转动状,并使轴杆组的另一侧可组设于室内车的曲柄上;而该踏板本体的前后两端可形成握持部,且该握持部由踏板本体的顶缘面一侧向外侧凸伸延至其底缘面一侧,并使该握持部呈圆弧面或是呈波浪状的圆弧状,以供手掌握持之用。
文档编号A63B22/06GK2628099SQ0326160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3日
发明者刘雅馨 申请人:刘雅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