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护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8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握把护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用具,特别是指一种缠绕在运动用具握柄上的握把护带。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于高尔夫球杆、曲棍球杆、网球拍杆等球具的握把,通常会缠设有天然或人造皮革制成的单一长条体的握把护带供使用者握持,以牛皮材质的握把护带为例,其吸震能力较差,使用者在施力挥击时手部较容易产生酸痛。后经业者改进为将聚胺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PU)涂覆在一无纺布底层上,使聚胺基甲酸乙酯(PU)与无纺布层的纤维参差咬合,待聚胺基甲酸乙酯(PU)发泡完成后形成一握持顶层,再将其以螺旋方式紧密缠绕在一球具握把上。聚胺基甲酸乙酯(PU)材料本身具有柔软度,除可提供一较为舒适的握持感外,还有一定程度的吸震能力,来吸收使用者击球时的震动;而无纺布底层能增加握把护带的抗拉性,避免握把护带因缠绕时的拉扯而产生聚胺基甲酸乙酯(PU)涂层撕裂的情形发生。
在单一长条状PU顶层的握把带技术发展方面,对在握把带带体上进行再加工,使其提高握持舒适度,或提高防滑功效,或提高透气效果等方面的相关申请案,都是将一单一长条体作为握把带的构成主体,其改进效果仍不明显,因此便有U.S.5,857,929「TWO PIECE HANDLE GRIP」的申请案,它揭示了采用不同高度的两条PU带体交互连结而形成握把带的顶层,除增加握把带的防滑效果外,同时具有美观性;以及我国专利号为98202745.1名称为「握把护带」的申请案,它揭示了以不同分子结构的两条PU带体交互连结形成的握把带顶层,可增加握把带的防滑效果。
但是,上述专利的握把带顶层均为PU材质,而聚胺基甲酸乙酯(PU)顶层是一个平整光滑且防湿的表面,当使用者握持握把,手部的汗水浸湿握把护带时,水份不能被握把护带排除或吸收,容易产生球具与手部滑脱的现象。另外,握把护带在长期使用之后,使用者逐渐需施加一较大的力量才能紧握住球具握柄,不但使得握把护带原先所具有的缓冲吸震功效大为降低,而且由于无纺布底层并不具备吸震功效,因此使得握把护带整体的吸震能力降低。
另外,当以聚胺基甲酸乙酯(PU)作为握把护套的顶层,在进行预力(preload)缠绕时,会因其弯曲率及延展量要求比握把护套底层相对为大的情况下,形成拉张破坏而更降低其缓冲吸震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护带,其具有吸震效果好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护带,其具有较好的防滑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护带,其可提供较好的抓握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握把护带,其包含有一第一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包括一由橡胶材质所制成的第一顶层,一第一接合面切设在第一带体一侧;一第二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包括一由橡胶材质所制成的第二顶层,一第二接合面切设在第二带体一侧与第一接合面相对应;一底层,设置在第一及第二顶层下方;第一带体通过第一接合面与第二带体的第二接合面相对接合,并与底层上方相结合而形成一完整的握把护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握把带握持层的应力应变特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沿图4中6-6剖线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握把护带10,其包含有一第一带体12、一第二带体14以及一以上方与第一带体12及第二带体14连接的底层19。
如图2所示,第一带体12,为橡胶材质所制成,其顶层供人手部握持,具有适当的长度可缠绕在握把上,其厚度约为0.3-1.0mm,在第一带体12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面16。
第二带体14,为橡胶材质所制成,其顶层供人手部握持,具有适当的长度可缠绕在握把上,其厚度约为0.3-1.0mm,在第二带体14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面18,并与第一带体12的第一接合面16相对应,第二接合面18周面的形状与第一接合面16周面的形状相互互补,使得第一带体12与第二带体14可以第一接合面16与第二接合面18相互胶合连结。
底层19,其顶面接合在第一带体12与第二带体14的底面,底层19的材料可选择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s,PU)或EVA材质等,可根据需求选择其一,如需握持感较好,则选择PU材质,如需减震效果较好,则选择EVA材质,当然也可选用其它的减震材料。底层19的厚度为1.7-1.0mm,使得上述握把护带的第一带体12与第二带体14及底层19接合后的总高度为2.0mm,因此在每一横向断面厚度比例为第一带体12或第二带体14的厚度不大于底层19的厚度,此种设计的主因除了体现第一带体12与第二带体14所表现的握持层橡胶材质特性外,也能通过较薄的第一带体12或第二带体14来体现底层19的舒适特性或减震特性。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带体12或第二带体14为橡胶材质所制成的握持层,而握持层所展现的橡胶的特性如图3所示,其具有“平衡高弹”的特性,即握持层受力后产生的变形能跟外力作用(如正常握持力及冲击下的握持力)的速度即应变与应力瞬间达到平衡,这是由于橡胶的高弹性变形是建立在大分子的长链结构和链上单键的自由旋转上。当拉伸橡胶时,它的分子链通过C-C键的自由旋转,改变分子链的构象而表现出伸长;外力消除时,由于链节的热运动,链又恢复卷曲面表现出回弹。所以,橡胶柔顺的分子链有利于实现高弹性变形。由于这种特性的存在,在任何受力的瞬间(如正常握持力及冲击下的握持力),橡胶所制的握持层在瞬间受力后能即刻恢复变形而与手掌面立即贴合,换言之,其可以产生较好的抓握力及防滑效果。另外,橡胶高延展性的功效使得握持层在预力(preload)缠绕时,不会因弯曲率大及延展量大的情况而造成拉张破坏或寿命降低。
当然,第一带体12与第二带体14可分别由不同成份的橡胶材质制成,若第一带体12与第二带体14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进而形成不同的弹性或拉张率或抗磨性等(橡胶在加工过程中,是由其物性来影响硫化程度以产生不同的特性),则护带10缠绕在球拍握柄上被手掌握持时,第一及第二带体12、14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凹陷,进而增进护带10与使用者手掌的摩擦力,使其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也可分别在橡胶材料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颜料,使第一及第二带体12、14形成不同的颜色。当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握把护带缠绕在球拍握柄上后,还可因此而增加球拍整体造型的美观性。
再如图4~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除包含有上述的第一、第二带体22、24及底层29外,底层29还分设有一第一底层31及一第二底层32,其中第一底层31与第一带体22相向贴接形成一第一接带35,第二底层32与第二带体24相向贴接形成一第二接带36,在第一接带35与第二接带36的相对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及第二接合面37、38。另外,还包含有一连接件39,连接件39为一预定长度的缝线。组合时,将第一接带35的第一接合面37与第二接带36的第二接合面38相对拼合,再将连接件39用针织法沿第一接带35及第二接带36的轴向往复缝设在第一接带35及第二接带36上,组成握把护带10。第一底层31及第二底层32可以是不同材质,使得护套具有多元化的设计。藉此,如图7所示,握把护带10以螺旋的方式缠绕在一球拍1的握柄2上。
再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握把护带,其构造大体上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其第一接带35及第二接带36是分别将其第一及第二接合面37、38相对贴合,然后再胶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握把护带具有吸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防滑性好的优点,且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握把护带,所述握把护带缠绕在球拍的握柄外侧,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为一由橡胶材质所制成的第一顶层,一第一接合面切设在所述第一带体一侧;一第二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为一由橡胶材质所制成的第二顶层,一第二接合面切设在所述第二带体一侧与所述第一接合面相对应;一底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顶层下方;所述第一带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面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接合面相对接合,并与所述底层上方相结合形成一完整的握把护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带体为利用一连接件接设在二者的相对接合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一缝线,所述缝线沿所述第一及第二带体轴向往复缝设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接合面后端,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带体缝设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接合面为胶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顶层分别用不同成分的橡胶所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材质为PU材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材质为EVA材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及所述第二带体的厚度约为0.3-1.0mm,所述底层的厚度约为1.7-1.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还分设有一第一底层及一第二底层,所述第一底层上方接合所述第一带体形成一第一接带,所述第二底层上方接合所述第二带体形成一第二接带,且在所述第一接带及所述第二接带的相对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及第二接合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握把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层及所述第二底层的材料不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握把护带,护带缠绕在球拍的握柄外侧,其包含有一第一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为一由橡胶材质所制成的第一顶层,一第一接合面切设在第一带体一侧;一第二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为一由橡胶材质所制成的第二顶层,一第二接合面切设在第二带体一侧与第一接合面相对应;一底层,设置在第一及第二顶层下方。藉此,第一带体通过第一接合面与第二带体的第二接合面相对接合,并与底层上方相结合而形成一完整的握把护带。
文档编号A63B59/12GK2640544SQ0326648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30日
发明者王茂修 申请人:翰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