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玩具车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00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玩具车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车,特别是一种电动玩具车的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的儿童用品特别是儿童玩具用品呈现多品种、多功能、多组合的多元化格局,为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从小培养儿童的想像力及拓展思维空间提供了。就玩具车行业而言,现市场上的玩具车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但普遍存在着外观缺乏创意难以引起儿童兴趣且玩具车内部功能单一的不足。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中国专利CN2516209公开了一种本发明人发明的遥控方程式玩具赛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内部传动机构的改进,提高玩具车的转弯和直线行驶的性能,其重点是围绕玩具车的内在传动系统及部件功能进行设计的。在不断的实践和市场调查后发现,儿童不仅对玩具车的动力、行驶方面的功能产生兴趣,而且对于配置其他功能,如声、光、电及其造型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市场及儿童的心理需求提供一种动态感强、可发光且具有独特动物动画造型的玩具车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玩具车的外壳,包括呈怪兽状的外壳本体,在所述外壳本体中部沿横向排列有若干呈梭甲状的斜块,在斜块两侧分别设有发光体,在斜块后端设有尾杆体,所述尾杆体与斜块之间设有当拉动尾杆体可带动斜块上翻并同时电接发光体的光机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联动装置包括斜块上翻机构及发光体电源,所以斜块上翻机构由至少两个互相套叠的斜块、尾杆体、设置于外壳本体内壁的推杆、杆座及导套组成,其中上述各斜块内壁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摆杆,在各斜块两侧设有一对称凸粒,所述外壳本体上设有供各斜块装置的槽孔,在槽孔两侧壁设有分别与各斜块活动扣接的销孔;上述尾杆体内壁面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带弯扣的导板,在导板相对应的外壳本体的壳面上设有供导板穿过且可横向移动的导孔;上述推杆装置于斜块、尾杆体下方的外壳本体的内壁表面,所述的推杆对应尾推杆一端设有与穿过导孔的导板相扣接的孔位,所述推杆对应各斜块杆面设有供斜面上摆杆)穿过的孔位;上述杆座、导套固接于外壳本体内壁面上,其中上述杆座为一槽形体,所述杆座内槽底面设有供穿过推杆孔位的摆杆尾部定位的卡孔;上述导套为一槽形体,所述推杆前端滑动的设置于导套的内槽中。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呈怪兽状的外壳本体上设置的呈梭甲状的斜块及设置在两侧的发光体,特别是在外壳本体中设置的拉动尾杆体可带动的斜块上翻并同时电接发光体的光机联动装置,彻底改变了玩具车外壳功能单一、无结构动作的不足,能使儿童产生了浓重的兴趣。而根据梦幻动画设计的动物外型,进一步迎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为玩具车行业提供了一种既生动又好玩的新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体外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机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呈怪兽状的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1中部沿横向排列有若干呈梭甲状的斜块11,在斜块11两侧分别设有发光体12,在斜块11后端设有尾杆体13,所述尾杆体13与斜块11之间设有当拉动尾杆体13可带动斜块11上翻并同时电接发光体12的光机联动装置2。上述联动装置2包括斜块上翻机构及发光体电源,所述斜块上翻机构由至少两个互相套叠的斜块11、尾杆体13、设置于外壳本体1内壁的推杆21、杆座22及导套23组成,其中上述各斜块11内壁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摆杆11a,在各斜块11两侧设有一对称凸粒11b,所述外壳本体1上设有供各斜块11装置的槽孔10,在槽孔10两侧壁设有分别与各斜块11活动扣接的销孔;上述尾杆体13内壁面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带弯扣13a的导板13b,在导板13b相对应的外壳本体1的壳面上设有供导板13b穿过且可横向移动的导孔14;上述推杆21装置于斜块11、尾杆体13下方的外壳本体1的内壁表面,所述的推杆21对应尾推杆13一端设有与穿过导孔14的导板13b相扣接的孔位21a,所述推杆21对应各斜块11杆面设有供斜面11上摆杆11a穿过的孔位21b;上述杆座22、导套23固接于外壳本体1内壁面上,其中上述杆座22为一槽形体,所述杆座22内槽底面设有供穿过推杆孔位的摆杆11a尾部定位的卡孔22b;上述导套23为一槽形体,所述推杆21前端滑动的设置于导套23的内槽中。上述发光体电源包括电池31、发光管32,所述的电池31设置于推杆21后方的外壳本体1的内壁,所述发光管32分别设置于发光体12附近,在推杆21后部一侧表面设有当推杆21向后拉动时可使电池31与发光管32导通的导片33。上述斜块11为三个,所述三个相互套叠的斜块11呈从前向后逐渐上移的斜三角布局。上述设置于斜块11两侧的发光体12为透明的弧形块,所述的弧形块底部与外壳本体1销接,在弧形块表面设有若干呈牛角状的锥柱12a。上述尾杆体13为带有空腔的匙把形。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动作过程及其原理是,拉动尾杆体13,通过尾杆体13下方与推杆21相连的导板13b使得推杆21后移,由于斜块11所设摆杆11a与推杆21前端相连接,故此当推杆21后移时便可以带动斜块向上翻起,与此同时推杆21向后移时,装置在推杆21后部的导电片33与电池31导通使发光管32工作并通过发光体12射出。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呈怪兽状的外壳本体上设置的呈梭甲状的斜块及设置在两侧的发光体,特别是在外壳本体中设置的拉动尾杆体可带动的斜块上翻并同时电接发光体的光机联动装置,彻底改变了玩具车外壳功能单一、无结构动作的不足,能使儿童产生了浓重的兴趣。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玩具车的外壳,包括呈怪兽状的外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本体(1)中部沿横向排列有若干呈梭甲状的斜块(11),在斜块(11)两侧分别设有发光体(12),在斜块(11)后端设有尾杆体(13),所述尾杆体(13)与斜块(11)之间设有当拉动尾杆体(13)可带动斜块(11)上翻并同时电接发光体(12)的光机联动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联动装置(2)包括斜块上翻机构及发光体电源,所述斜块上翻机构由至少两个互相套叠的斜块(11)、尾杆体(13)、设置于外壳本体(1)内壁的推杆(21)、杆座(22)及导套(23)组成,其中上述各斜块(11)内壁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摆杆(11a),在各斜块(11)两侧设有一对称凸粒(11b),所述外壳本体(1)上设有供各斜块(11)装置的槽孔(10),在槽孔(10)两侧壁设有分别与各斜块(11)活动扣接的销孔;上述尾杆体(13)内壁面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带弯扣(13a)的导板(13b),在导板(13b)相对应的外壳本体(1)的壳面上设有供导板(13b)穿过且可横向移动的导孔(14);上述推杆(21)装置于斜块(11)、尾杆体(13)下方的外壳本体(1)的内壁表面,所述的推杆(21)对应尾推杆(13)一端设有与穿过导孔(14)的导板(13b)相扣接的孔位(21a),所述推杆(21)对应各斜块(11)杆面设有供斜面(11)上摆杆(11a)穿过的孔位(21b);上述杆座(22)、导套(23)固接于外壳本体(1)内壁面上,其中上述杆座(22)为一槽形体,所述杆座(22)内槽底面设有供穿过推杆孔位的摆杆(11a)尾部定位的卡孔(22b);上述导套(23)为一槽形体,所述推杆(21)前端滑动的设置于导套(23)的内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玩具车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体电源包括电池(31)、发光管(32),所述的电池(31)设置于推杆(21)后方的外壳本体(1)的内壁,所述发光管(32)分别设置于发光体(12)附近,在推杆(21)后部一侧表面设有当推杆(21)向后拉动时可使电池(31)与发光管(32)导通的导片(3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动玩具车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斜块(11)为三个,所述三个相互套叠的斜块(11)呈从前向后逐渐上移的斜三角布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动玩具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于斜块(11)两侧的发光体(12)为透明的弧形块,所述的弧形块底部与外壳本体(1)销接,在弧形块表面设有若干呈牛角状的锥柱(12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动玩具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尾杆体(13)为带有空腔的匙把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玩具车的外壳,包括呈怪兽状的外壳本体,在所述外壳本体中部沿横向排列有若干呈梭甲状的斜块,在斜块两侧分别设有发光体,在斜块后端设有尾杆体,所述尾杆体与斜块之间设有当拉动尾杆体可带动斜块上翻并同时电接发光体的光机联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呈怪兽状的外壳本体上设置的呈梭甲状的斜块及设置在两侧的发光体,特别是在外壳本体中设置的拉动尾杆体可带动的斜块上翻并同时电接发光体的光机联动装置,彻底改变了玩具车外壳功能单一、无结构动作的不足,能使儿童产生了浓重的兴趣。而根据梦幻动画设计的动物外型,进一步迎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为玩具车行业提供了一种既生动又好玩的新产品。
文档编号A63H17/26GK2712421SQ20042004697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5日
发明者蔡东青 申请人:蔡东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