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行走机械动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86阅读:3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生行走机械动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娱乐器械,具体说是一种仿生行走机械动物。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健身娱乐的仿生动物大多是采用电动控制,只能原地起伏,不能移动位置。也有采用机械机构通过人力使其行走的仿生机械动物,而且还能改变前进方向。它主要由仿四肢动物外壳、带单向转轮的前肢和双向转轮的后肢、鞍座、脚蹬、外壳内的四肢驱动机构组成,但是因四肢驱动机构的零部件多,结构过于复杂,使其制作成本高,容易损坏,且维修不便,安全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轻便,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包括仿四肢动物外壳、带单向转轮的前肢和双向转轮的后肢、鞍座、脚蹬、外壳内的四肢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四肢动物外壳内有一横梁,横梁前后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前肢转轴和后肢转轴,两前肢上端和两后肢上端分别与其转轴两端铰接,四肢驱动机构是由一前上连杆的中部与横梁中部铰接,在前上连杆上端设置鞍座,前上连杆下端与两前肢的连接轴铰接,还有一后上连杆与横梁中部铰接,后上连杆的另一端与两后肢的连接轴铰接,一对前、后下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前下连杆另一端与前上连杆下部铰接,后下连杆另一端与后上连杆下部铰接,所述的两脚蹬分别安装在一水平连杆两端,水平连杆中部通过一竖直连杆与前下连杆或后下连杆的下部连接。
在上述仿生行走机械动物中,所述的横梁分为两段,前段的短横梁通过垂直转轴与后段的长横梁铰接,转向把竖杆穿过短横梁前端的插管,由其下端与前肢转轴中部连为一体。
在上述仿生行走机械动物中,前、后上连杆下部各连接一拉簧,拉簧上端与分别与横梁前后部相连。
在上述仿生行走机械动物中,在横梁前后端分别水平设置前、后限位环,在前肢连接轴上连接一前倾的定位杆插入前限位环中,在后肢连接轴上连接一后倾的定位杆插入后限位环中。
上述仿生行走机械动物中,在前肢连接轴上设置一前倾的支杆,在支杆上安装机械动物头壳。
上述仿生行走机械动物中,在横梁上设置机械动物躯体外壳,在四肢上连接机械动物四肢外壳,转向把、鞍座及脚蹬露在机械动物躯体外壳之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连杆机构驱动仿生动物前后肢,结构简单,部件少,不易损坏,制作成本较低,便于推广。
2、本实用新型在前、后上连杆下部各连接一拉簧,拉簧上端与分别与横梁前后部相连,拉簧有帮助复位作用,使操作轻便。
3、本实用新型在横梁前后端分别水平设置前、后限位环,在前肢连接轴上设置一前倾的定位杆插入前限位环中,在后肢连接轴上设置一后倾的定位杆插入后限位环中肢。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和安装调试过程中前、后肢内收过大,以免机器动物爬下或歪倒,使用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仿生行走机械动物传动机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生行走机械动物的实施例,包括仿四肢动物外壳(图中未画出)、两前肢6和两后肢20、鞍座14、脚蹬25及外壳内的四肢驱动机构。两带前肢6下端连接轮架7,两轮架7上安装单向前转转轮8,两带后肢20下端连接轮架21,两轮架21上安装双向转轮22。
在仿四肢动物外壳内有一横梁,横梁分为两段,前段的短横梁11通过垂直转轴与后段的长横梁16铰接,短横梁11可绕垂直转轴水平摆动,转向把9的竖杆10穿过短横梁11前端的插管,由其下端与前肢转轴4中部连为一体,两前肢6上端与其转轴4两端铰接。长横梁16后端垂直连接后肢转轴27,两后肢20上端与其转轴27两端铰接。四肢驱动机构是由一前上连杆13的中部与长横梁16中部铰接,在前上连杆13上端铰接鞍座14,前上连杆13下端与两前肢6的连接轴5铰接。还有一后上连杆15与长横梁16中部铰接,后上连杆15的另一端与两后肢20的连接轴28铰接。一对前、后下连杆23、26的一端通过轴铰接在一起,前下连杆23另一端与前上连杆13下部通过轴铰接,后下连杆26另一端与后上连杆15下部通过轴铰接。所述的两脚蹬25分别安装在一水平连杆29两端,水平连杆29中部通过一竖直连杆24与前下连杆23的下部连接。在前、后上连杆13、15下部各连接一拉簧12、17,拉簧12、17上端与分别与长横梁16前后部相连。
在短横梁11前端和长横梁16后端分别水平设置前、后限位环3、19,在前肢连接轴5上连接一前倾的定位杆2插入前限位环3中,在后肢连接轴28上连接一后倾的定位杆18插入后限位环19中。
在前肢连接轴5上还设置一前倾的支杆1上,在支杆1上安装机械动物头壳。在长横梁16上设置机械动物躯体外壳,在四肢6、20上连接机械动物四肢外壳。转向把、鞍座及脚蹬露在机械动物躯体外壳之外。本实用新型机械动物的外壳造型一般选择马、牛、骆驼、大象等四肢动物。
操作使用时,人坐在鞍座14上,两脚踩在脚蹬25上,两手把住转向把9,双腿用力向下蹬脚蹬25,鞍座14上升,脚蹬25下降,前、后上连杆13、15下端向内拉前肢6和后肢20,前肢6和后肢20分别绕其转轴4、27。因前肢6的转轮8只能单向前转,不能后退,只能由后肢20向前移动;抬脚后,在拉簧12、17的作用下,脚蹬25上升,鞍座14下降,前肢6便可向前移动,周而复始形成行走过程。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包括仿四肢动物外壳、带单向转轮的前肢和双向转轮的后肢、鞍座、脚蹬、外壳内的四肢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四肢动物外壳内有一横梁,横梁前后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前肢转轴和后肢转轴,两前肢上端和两后肢上端分别与其转轴两端铰接,四肢驱动机构是由一前上连杆的中部与横梁中部铰接,在前上连杆上端设置鞍座,前上连杆下端与两前肢的连接轴铰接,还有一后上连杆与横梁中部铰接,后上连杆的另一端与两后肢的连接轴铰接,一对前、后下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前下连杆另一端与前上连杆下部铰接,后下连杆另一端与后上连杆下部铰接,所述的两脚蹬分别安装在一水平连杆两端,水平连杆中部通过一竖直连杆与前下连杆或后下连杆的下部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分为两段,前段的短横梁通过垂直转轴与后段的长横梁铰接,转向把竖杆穿过短横梁前端的插管,由其下端与前肢转轴中部连为一体。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特征在于在前、后上连杆下部各连接一拉簧,拉簧上端与分别与横梁前后部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特征在于在横梁前后端分别水平设置前、后限位环,在前肢连接轴上连接一前倾的定位杆插入前限位环中,在后肢连接轴上连接一后倾的定位杆插入后限位环中。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特征在于在横梁前后端分别水平设置前、后限位环,在前肢连接轴上连接一前倾的定位杆插入前限位环中,在后肢连接轴上连接一后倾的定位杆插入后限位环中。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特征在于在前肢连接轴上设置一前倾的支杆,在支杆上安装机械动物头壳。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特征在于在前肢连接轴上设置一前倾的支杆,在支杆上安装机械动物头壳。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特征在于在横梁上设置机械动物躯体外壳,在四肢上连接机械动物四肢外壳,转向把、鞍座及脚蹬露在机械动物躯体外壳之外。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其特征在于在横梁上设置机械动物躯体外壳,在四肢上连接机械动物四肢外壳,转向把、鞍座及脚蹬露在机械动物躯体外壳之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生行走机械动物,包括仿四肢动物外壳、带单向转轮的前肢和双向转轮的后肢、鞍座、脚蹬、外壳内的四肢驱动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的前肢和后肢通过转轴分别与一横梁前后端连接,四肢驱动机构是由一前上连杆的中部与横梁中部铰接,在前上连杆上端设置鞍座,前上连杆下端与两前肢的连接轴铰接,还有一后上连杆与横梁中部铰接,后上连杆的另一端与两后肢的连接轴铰接,一对前、后下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前下连杆另一端与前上连杆下部铰接,后下连杆另一端与后上连杆下部铰接,所述的两脚蹬分别安装在一水平连杆两端,水平连杆中部通过一竖直连杆与前下连杆或后下连杆的下部连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轻便,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3G19/14GK2734289SQ20042009677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盛明义 申请人:盛明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