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接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83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体接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接触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稳定地实现人体的接触检测动作,同时可抑制人体接触的检测精度降低(抑制偏差),并可防止静电对装置的破坏,进而能够容易进行安装操作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弹球游戏机中,以游戏球的检测、人体(游戏者)的检测、或结构部件的位置检测等为目的,使用有大量的开关。其中,在使弹球游戏机开始动作的动作开始开关(動作契機スイツチ)的情况下,由于使用有接点开关则在开闭时产生独特的振动(チヤツタリング),故使用小型电子开关取代有接点开关(有接点スイツチ)成为主流。作为这样的动作契机开关,除检测游戏球通过的接近开关(近接スイツチ)之外,最近,正在研发使用基于由游戏者接触使游戏球的发射装置动作的手柄而变化的静电容量检测人体接触的静电电容型人体检测接触开关等。
人体检测接触开关是指,在人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预先设置的金属制的板时,基于该板的大地间电容的变化,判断人体是否接触,将判断结果作为信号输出。
另外,设置相对于弹球游戏机的发射装置,游戏者一边握住手柄一边按其意图使游戏球的发射停止的功能,作为该功能使用有接点式的停止开关。
因此,在手柄主体内分立设置人体检测接触开关和作为一边握住手柄一边按游戏者的意图使游戏球的发射停止的功能的停止开关(ストツプスイツチ),通过微型开关的通断来切换人体检测接触开关的供电状态,从而将人体检测接触开关和停止开关的动作的处理简单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另外,在将这种人体检测接触开关导入弹球游戏机内部时,需要实施静电对策。
即,在冬天的情况等带静电的游戏者(人体)与接触开关接触,或与接触开关接近,由此产生对接触开关静电放电。此时的静电放电电压例如在穿着毛织物等的人体步行在绒毯上的情况等甚至会达到数万伏特。通常,电子开关的静电耐力明显比有接点开关的耐力低,在将上述这样的静电产生的过电压在接触开关中放电时,内部的电子部件可能会被静电破坏。因此,这种人体检测接触开关电路在进行人体是否接触的检测动作的结构的基础上,需要与进行静电保护动作的结构共存。
关于小型电子开关的静电对策,即使在人体与检测人体的接触的检测电极相接触的同时带电的静电侵入电路内部,也可以形成通过保护元件与电路地线直接接通的放电路线,从而,静电通过电路地线立即向接触开关的外部放电,抑止对振荡电路等静电耐力低的位置的影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代替向电路地线的放电路线,向比电路地线稳定的接地部位即机架地线放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67212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4-167213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11-345552号公报在此,参照图1说明具有上述的停止开关的接触开关。
接触开关1设于用于发射弹球游戏机的游戏球的操作手柄的手柄主体基座B内。接触开关1的检测电路15配置于电路基板16上,由控制游戏球的发射等各种功能的控制基板5供给的电力来驱动,利用接触式天线11检测人体接触,则通过连接器13及电气路径4将接触检测信号供给到控制基板5上。更详细地说,连接器端子13的端子13a由电力供给线、发送检测结果的信号线以及地线构成,检测电路15由连接器13供给的电力驱动,通过连接器13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基板5上。
控制基板5基于从接触开关1供给的检测结果,供给表示已检测到人体接触的信号,则驱动电动机M,在未图示的弹球游戏机内发射游戏球。
在检测电路15和连接器13之间设有连接器14、连接线12a以及停止开关12。停止开关12在游戏者欲使游戏球的发射停止时断开,此外时间里,为接通的状态。开关12形成如下结构在接通状态时,将来自检测通路15的输出结果直接输出到连接器13上;在断开时,强制地遮断接触检测信号。其结果,在开关12断开的状态下,控制基板5形成不论接触式天线11是否接触人体,总是不从检测电路15供给人体接触检测信号的状态。因此,由于电动机M也未被驱动,故强制停止游戏球的发射。
另外,接触式天线11经由配线2并通过设置有放电器3a的放电器基板3而接地。
如图1所示,作为使游戏球的发射停止的机构在检测电路15的电源供给通路上设置停止开关12,由停止开关12的通断来切换向检测电路15供电的状态,从而将弹球游戏机的游戏球的发射控制简单化。但是,切换向检测电路15供电的状态时,在直至向检测电路15全面供给电源的一定时间,由于是不能保证控制基板5上的电路动作的状态,故具有在检测电路15的电源接入时产生误动作脉冲,或标准信号的输出开始时刻延迟的问题。
另外,作为停止开关12使用有接点开关来切换供电状态的情况下,在向检测电路15的电源供给和来自检测电路15的输出信号中,会产生振动,其结果,必须在后段中设置作为振动对策的结构。
另外,作为弹球游戏机所使用的检测电路15,一般为高频振荡型的接触开关,例如,在直流双线式的接触开关1(参照专利文献2)的情况;停止开关12形成开状态(断开状态),停止向检测电路15的供电状态的情况;以及接触开关1检测到人体接触的情况下,具有后段的控制电路5上的判别困难的问题。
即,在使用直流双线式的检测电路15的高频振荡型接触开关1的情况下,检测电路15在人体与接触式天线11接触时,通过施加静电电容,使内部的未图示的振荡回路的振荡停止,结果形成动作停止的状态。另外,检测电路15在人体不与接触式天线11接触时成为不施加静电电容的状态,由内部的未图示的振荡回路振荡规定频率的信号,结果形成动作开始的状态。
此时,即使在检测电路15的动作是停止的状态,为了使电路事先动作也流通一定的耗费电流(一般被称为漏电流),相反,即使在检测电流15的动作是开始的状态,为了维持电路动作也存在一定的内部定电压(一般被称为残余电压(残電压))。
由于直流双线式(直流2線式)的高频振荡型的接触开关1的漏电流及残余电压都必须最小化,故在检测电路15为断开状态(开状态)的情况,消耗电流最小化。结果,在消耗电流少的振荡停止状态下的人体接触检测时,检测电路15被设定为断开状态。
可以预想到如下问题在人体接触检测时检测电路15为断开状态(开状态)的情况,使检测电路15的动作停止的结构是可能的,但是漏电流非常大易产生偏差的特性,对动作的控制是困难的。
因此,接触开关1的检测状态在人体接触检测时的检测电路15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将接触开关1的供电状态切换成停止状态,由于仅仅成为检测电路15的断开状态和向接触开关1的供电停止的非动作状态,故在判别该差异上非常地困难,结果,具有以弹球游戏机为目的的停止开关12的功能实际中不能实现的问题。
另外,在图1中,外设有由有接点开关构成的停止开关12,但是作为接触开关1的连接部位增加(连接器13、14),接触开关1实际上大型化,现实中难以在狭小的空间内的手柄主体内进行设置,同时随着连接器数量的增加,制作所花费的工序和成本增加。
另外,作为接触开关1的连接增加的结果,由于不削减部件数量,故不能谋求作为主要目的的手柄主体的简单化。
有接点开关构成的停止开关12由于预想到在插入直接开闭电力供给线的位置时具有上述种种不良情况,故代替其而考虑有使检测电路15内部的小信号电路开闭的结构,但是在由静电电容高频振荡电路构成的检测电路15的内部插入由有接点开关构成的停止开关12,则由于由有接点开关构成的停止开关12自身的大地问电容以及与连接线12a有关的杂散电容成为振荡电路的静电电容检测特性变动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连接线12a的引绕方法、周围金属的影响以及与其他配线的接近情况等在每个手柄上都可能变化),故会使接触开关1的动作的偏差增大。
另外,在弹球游戏机上搭载上述的接触开关的情况下,产生有与静电相关的新问题。
即,根据图1所示的接触式天线11的结构,例如当带静电的游戏者接触手柄主体基座B的金属部时,检测电路15反应,具有将人体接触有无信号传送到控制基板5上的功能,同时,人体所带的静电也向手柄主体基座B放电。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图1的接触开关1中,不由接触式天线11连接配线2、放电器基板3,另外,作为静电对策,在为直接向电路地线放电的结构时,上述静电透过检测电路15,通过电气通路4,到达控制基板5上。其结果会引起控制基板5的静电破坏的产生等、接触开关1之外的位置的不良状况。即,使静电向电路地线放电时,虽然可由静电对接触开关1产生电路保护,但有可能在弹球游戏机的其它位置引起不良影响。
因此,如图1所示,在接触开关1中,作为控制基板5的静电击穿对策,实施放电器3a的保护。即,在手柄主体基座B的接触式天线11的金属部连接放电器基板3的一侧端部,将放电器3另一侧的端部与机架地线FG连接。放电器基板3本身配置于手柄主体基座B内,或者通过配线2配置于弹球游戏机侧。
这里说的向机架地线FG的接地是指向被称为机架地线(下称FG)的弹球游戏机中具有的金属框体的连接,是将弹球游戏机的外框、盘面罩、或主体骨架的金属部一并连接,为防止漏电、触电等事故,内部电路是在电绝缘的状态下稳定地保证电位的地线。
即,弹球游戏机内部的电路接地电位构成与大地绝缘的所谓的漂浮(宙に浮いた)状态,决不是稳定的接地电位,其稳定度由电路地线具有的大地间电容决定。相反也可以在弹球游戏机整体上机架地线FG正是稳定的接地电位,在放出静电等的电涌电压中,适合作为最终到达点。
因此,在搭载于弹球游戏机上的接触开关1中,与不能保证稳定性的电路地线相比,确保向机架地线FG的放电路线与更完全的静电对策相关。
即,作为图1所示的静电对策,放电器3a、放电器基板3及配线2在与机架地线FG连接的状态下,与接触式天线11连接,则可由静电放电稳定地保护接触开关1及弹球游戏机。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配线2具有的杂散电容附加在接触式天线11上,故配线2的配置方法等不同,存在接触开关1造成人体接触的检测精度降低(产生偏差)这样的问题。
另外,通过对接触开关1和停止开关12分别地独自进行配线,由于制造时的操作工序增加,制作上花费工时,同时由于各自分别进行配线而使部件数量增加,故具有产品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研发的,本发明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稳定地实现人体的接触检测动作,同时可抑制人体接触的检测精度降低(抑制偏差),并可防止静电对装置的破坏,进而能够解决与制造相关的操作时和零件个数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包括接触部,人体与其直接或间接接触;检测部,其在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部时,电气检测人体对接触部的接触;开闭开关,其在接触部与检测部之间,开闭相互的连接,在接触部与检测部之间,与电阻、电容以及开闭开关串联连接并且开闭开关是闭状态的情况下,接触部被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时,检测部电气检测人体对接触部的接触。
所述开闭开关为有接点开关。
在所述接触部与有接点开关之间的配线上连接电涌保护电路的一端部,使电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部与机架地线连接。
在所述接触部与有接点开关之间的配线上连接电涌保护电路的一端部,使电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部与电路地线连接。
在所述接触部与有接点开关之间的配线上连接电涌保护电路的一端部,使电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部与机架地线连接,并且在电涌保护电路和机架地线之间的配线上连接与所述浪涌保护电路不同的其他的浪涌保护电路的一端部,将所述其他的浪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部与电路地线或其他的稳定电位连接。
所述电涌保护电路及其他电涌保护电路形成放电器或微隙。
所述电阻、电容以及开闭开关在位置关系固定的状态下进行配线。
所述电阻、电容以及开闭开关在通过基板上的电路图案来固定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进行配线。
不仅所述电阻、电容以及开闭开关,电涌保护电路及其他电涌保护电路也能够在通过基板上的电路图案来固定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进行配线。
所述电阻、电容器以及开闭开关在通过电路图案来固定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在基板上的第一面上进行配线,电涌保护电路以及其他电涌保护电路在通过电路图案来固定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在基板上的第二面上进行配线。
本发明的弹球游戏机能够设置本发明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中,接触部被人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时,由检测部电气检测人体对接触部的接触,通过开闭开关在接触部与检测部之间开闭相互的连接,在接触部与检测部之间在电阻、电容器以及开闭开关串联连接并且开关为闭状态的情况下,接触部被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时,利用检测部电气检测人体对接触部的接触。由此,能够稳定地检测人体的接触。
所述开闭开关,例如能够形成图5所示的由有接点开关构成的微型开关161b。由于将微型开关161b设于检测电路191(图11)的前段,即使产生振动等,也能够例如通过被图11的检测电路191内的积分电路244平滑化而稳定地产生表示人体为非接触的规定频率的振荡信号。
一端部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有接点开关之间的配线连接,另一端部与机架地线连接的电涌保护电路,例如是图11的微隙222,通过例如带静电的人体与金属板173接触而施加有规定电压以上的高电压的静电电压时(施加了超过微隙222的绝缘耐压而通电的静电电压的情况),由电阻193遮断向检测电路191的放电通路,通过向微隙222施加电压,经由后段的(作为机架地线FG的)玻璃门加强板106(图3)释放静电。结果,由于对弹球游戏机100整个电路不通高电压的静电,故抑制静电击穿。
一端部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有接点开关之间的配线连接,另一端部与机架地线连接的电涌保护电路,例如是图11的微隙223,通过例如带静电的人体与金属板173接触而施加有规定电压以上的高电压的静电电压时(施加了超过微隙223的绝缘耐压而通电的静电电压的情况),由电阻193遮断向检测电路191的放电通路,通过向微隙223施加电压,经由后段的电路地线(电压248的低电位(コ一ルド)侧)释放静电。结果,由于对接触开关163的主要电路的检测电路191不通高电压的静电,故抑制静电击穿。
本发明的电涌保护电路例如是图11的微隙222,其他电涌保护电路例如是图11的微隙223,通过作为电涌保护电路的微隙222而由应释放静电的玻璃门加强板106完全不能释放静电的状态时,超过其绝缘耐压通电,并且向电路地线释放静电压,则由玻璃门加强板106吸收并切断的静电向电路地线释放,由此遮断向检测电路191的通电。结果,万一为玻璃门加强板106不能充分释放静电的状态,由于对接触开关163的主要电路即检测电路109不通高电压的静电,能够抑制静电击穿。
本发明的接触部、电涌保护电路、机架地线接地部、电阻、电容以及开闭开关,例如分别是图11所示的金属板173、微隙222、连接器181的机架地线FG端子181a、电阻193、电容192以及微型开关161b,分别由铜箔图形构成的基板连接。结果,通过将金属板173、微隙222以及(作为机架地线FG的)玻璃门加强板106的位置关系固定,能够抑制配线的杂散电容的变化,并且抑制接触开关163的人体接触检测精度的降低(偏差)。
根据本发明,稳定地实现人体的接触检测动作,同时可抑制人体接触的检测精度降低(抑制偏差),并可防止静电对装置的击穿,并且能够抑制安装操作的工时和零件数量,降低成本。


图1是表示现有的接触开关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弹球游戏机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弹球游戏机的结构的图;图4是说明图2的弹球游戏机的手柄单元的图;图5是说明内装于图2的弹球游戏机的手柄中的接触开关的安装的图;图6是说明内装于图2的弹球游戏机的手柄中的接触开关的安装的图;图7是说明内装于图2的弹球游戏机的手柄中的接触开关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适用于本发明的接触开关的分解图;图9是图8的检测电路基板的上面图;图10是图8的检测电路基板的背面图;图11是图2的检测电路基板的电路图;图12是说明人体接触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13是图2的检测电路基板的其他的电路图;图14是图2的检测电路基板的其他的电路图;图15是图2的检测电路基板的其他的电路图;图16是内装于图2的弹球游戏机的手柄中的接触开关的其他形态的分解图;图17是内装于图2的弹球游戏机的手柄中的接触开关的其他形态的外观图;图18是说明内装于图2的弹球游戏机的手柄中的接触开关的其他形态的安装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图3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弹球游戏机100的结构的图。
图2是弹球游戏机100的主体正面立体图,图3是弹球游戏机100的背面图。另外,图2表示弹球游戏机100的玻璃门105以图中虚线所示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相对于主体开放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弹球游戏机100的主体内设有发射装置的结构部101。该结构部101具有金属制的基座板102。基座板102固定于弹球游戏机100的前面框103(或基框)上,另一方面,在基座板102上安装有发射电机、发射用凸轮、击球锤以及对其施力的弹簧等。
手柄单元111设于弹球游戏机100的主体前面。而且,通过使设于手柄单元111的手柄主体112的操作旋钮(つまみ)113,从图中弹球游戏机100的主体正面看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未图示的游戏球的发射控制单元动作。
即,操作旋钮113在未被游戏者操作的状态时,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在从图中弹球游戏机100的主体正面看成为可逆时针旋转的限定角度停止的状态。游戏者通过握持该操作旋钮113,使其在图中顺时针旋转,从而手柄单元111根据操作旋钮113的旋转角度将对应的信号传递到未图示的发射装置上。未图示的发射装置被控制电路122控制,基于从手柄单元111供给的对应操作旋钮113的旋转角度的信号,使发射电机和发射凸轮动作,从而控制游戏球的击球锤的强度,发射游戏球。
另外,在手柄单元111的手柄主体112上内装有接触开关163(图4),检测游戏者是否握持手柄主体112(检测游戏者是否接触手柄主体112),将检测结果供给到控制部122。通过该检测结果,例如在判定为游戏者未握持手柄主体112时,控制部122控制发射装置,使游戏球的发射与操作旋钮113的旋转角度无关而停止。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游戏者把持手柄主体112时,控制部112根据操作旋钮113的旋转角度控制发射游戏球。在手柄主体112的表面施行金属等导体的镀敷,与后述的接触开关163(图4)的金属板173a、173b(图5)电连接,接触开关163(图4)基于人体通过金属板173接触手柄主体112而变化的静电容量来检测有无接触人体。
另外,如图3所示,弹球游戏机100在其主体内装有电源121。电源121通过电源端子131引入交流电源,将其变换成直流电源。此时,电压例如调整为多阶段地(例如三阶段)。这些多个供给电压被分别设为例如低、中、高电压(例如5V、12V、34V)等。
在电源121上连接有奖赏球控制基板124。该奖赏球控制基板124例如在未图示的游戏区域游戏球进入奖赏球口时,接收基于该动作的奖赏球指令信号,控制奖赏球的发出动作。另外,游戏区域形成于弹球游戏机100的游戏盘面中。
控制电路122与奖赏球(賞球)控制基板124连接。控制电路122具有弹球游戏机100的主控制电路,在此,执行用于进行弹球组件(役物)的动作控制、命中判定、准确率设定、进入奖赏检测(入賞検出)、大命中控制(大进赏口(大入賞口)的开闭)、演出指示处理等的各种程序。
辅助控制电路123连接于控制电路122的下方,进行伴随游戏进行的效果音响和声音输出、发光装饰、视频的演出等各种控制的程序。
图2的基底板102与锁装置104连接(接地线),当从图2所示的状态关闭玻璃门105时,锁装置104卡止在位于其内面的门增强板106上,由此将玻璃门增强板106与锁装置104电连接(接地线)。另外,玻璃门增强板106与弹球游戏机100的机架地线(FG)连接。
如图3所示,在弹球游戏机的背面装配有上述的控制电路122和辅助控制电路123、电源121等,其中,在电源121上与电源线131一起连接有地线132。该地线132将从弹球游戏机100的各位置汇集的机架地线FG汇集于一处,连接在岛设备等地线装置上。结果是,机架地线FG与电路地线(直流电源的低电位侧)不同,是确保稳定电位的地线。
其次,参照图4说明手柄单元111的详细结构。图4是表示将接触开关163安装于手柄单元111上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接触开关163在实施了金属镀敷的树脂成形部件150的底面部151上与底面部151并行配置接触开关163的金属板173(图8),另外,如图5、图6所示,由金属制螺钉162a、162b螺纹结合。图5是从弹球游戏机100的正面看到接触开关163的上面图;图6是接触开关163的侧面图。
如图6所示,金属制螺钉162a、162b分别贯通金属板173(图8)的孔部173a、173b(图8)以及孔部171e、171f(图8),螺纹固定于树脂成形部件150上,从而将手柄主体112与金属板173电连接。另外,接触开关163的连接器(配线引出部)181与设于树脂成形部件150的底面部151上的连接器182连接。
另外,接触开关163形成与微型开关主体161一体化的结构。微型开关主体161通过使停止按钮153向轴152方向按压而抵接在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上,另外,通过使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向轴152方向按压,使微型开关161b靠压在微型开关主体161上,在该状态下,微型开关主体的动作停止。此时,接触开关163产生使游戏球的发射停止的信号。
操作旋钮部113是实施了金属镀敷的树脂成形部件,其一边保持与树脂成形部件150接触一边以轴152为中心旋转。这样,通过使设于手柄单元111上的手柄主体112的旋钮113从弹球游戏机100的主体正面看顺时针旋转,未图示的游戏球的发射控制单元动作。
即,操作旋钮113在未被游戏者操作的状态时,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在于从图2的弹球游戏机100的主体正面看成为可逆时针旋转的边界角度停止的状态。游戏者通过握持该操作旋钮113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手柄单元111根据操作旋钮113的旋转角度向未图示的发射装置传递对应的信号。未图示的发射装置由控制电路122控制,基于手柄单元111供给的对应操作旋钮113的旋转角度的信号,通过使发射电机和发射凸轮动作来控制游戏球的击球锤的强度,发射游戏球。
此时,通过适宜地将停止按钮153向图中箭头方向即轴152方向按压,微型开关161b断开,停止游戏球的发射。另外,下文中详细说明通过将停止按钮153向箭头方向按压而使游戏球的发射停止的动作。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接触开关163设置于手柄主体112内的情况下(根据弹球游戏机的种类也有设置于手柄外的情况),停止按钮153可向旋转轴152的方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移动。因此,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形成相对树脂成形部件150的底面部151平行地操作的配置。即,更加具体地,金属板173的面以及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的操作面都相对于底面部151平行。另外,金属制螺钉162a、162b的插入方向设定在相对于底面部151垂直的方向上。
结果,游戏者大致维持着握持手柄主体112的状态不变,仅使用握持手柄主体112的手的至少任意一根手指,就能够容易地操作停止按钮153,因此,游戏者可以一边保持着自己设定的发射游戏球的操作旋钮113的旋转角度(游戏球的发射强度),一边根据需要而使游戏球的发射停止。
另外,接触开关163安装于手柄单元111上时,仅通过相对树脂成形部件150沿垂直方向插入金属制螺钉162a、162b并将其螺纹固定,就固定于树脂成形部件150上并且与金属板173电连接。另外,能够使停止按钮153的可动方向与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的操作方向一致。另外,通过将金属制螺钉162a、162b相对树脂成形部件150螺纹结合,连接器181、182相互施力。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连接器181、182连接。结果,能够使操作工时减少,同时由于将微型开关主体161与接触开关163一体化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将装置小型化及简单化。另外,连接器182相对于底面部151配置于垂直方向上。
接下来参照图7、图8说明接触开关163。另外,图7和图8的接触开关163在相互的附图中,是将面的表里反转的图。图7是表示接触开关(三线输出四端子电源用、电路地线用、人体接触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用的三线,以及带机架地线FG端子)163的外观的立体图;图8是接触开关163的分解图。
检测电路基板201收纳于树脂制的壳体171a及罩171b的内部,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及金属板173a、173b露出外部。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在图7中的上部露出,与金属板173a、173b的接触面相对,使微型开关主体161的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的可动方向平行。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在图7的箭头方向上可动,通过从图7的上面向下方向按压,微型开关161b从图7的上面向下方向靠压。通过该操作,微型开关161b成为断开状态,在其之外的情况下,微型开关161b通过由未图示的弹簧向图中上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而成为接通状态。
在图8中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上面部上通过铜箔图案连接有连接器181以及检测电路191等电子电路。另外,微型开关主体161从图8的下面插入,微型开关主体161的凸部端子161e~161g在贯通检测电路基板201并于上面侧突出的状态下,与检测电路基板201的图中的上面部分的铜箔图案电连接。若在壳体171a上配置金属板173之后插入检测电路基板201,则检测电路基板201的图中背面部与金属板173的一部分通过接触而成为检测电路基板201与金属板173电连接的状态。
更加详细地说,壳体171a的凸部171c、171d分别贯通金属板173的孔部173c、173d,进而,贯通微型开关主体161的孔部161c、161d,从而微型开关主体161通过将金属板173向壳体171a侧靠压而将检测电路基板201插入壳体171a内。结果,后述的图8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背面部的印刷接线221(图10)与金属板173接触,从而检测电路基板201和金属板173电连接。
另外,如图8所示,罩171b通过压入壳体171a的图中各自相对的方向,使设于罩171b两端部的棘爪171g(设于罩171b的端部)、171h分别相对于壳体171a的棘爪171i、171j卡合,由此,卡止于壳体171a的开口部上,保护检测电路基板201。
接下来参照图9、图10说明检测电路基板201的电路图案。图9是图8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上面图;图10是图8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背面图。在图9、10中,图中横线或纵线着色的范围表示铜箔的电路图案。
如图9所示,在检测电路基板201的上面设有连接器181、检测电路191、输入电阻193以及电容器192,如图10所示,在背面由铜箔图案形成与金属板173接触的印刷接线221、微隙222、223,微型开关主体161配置于图7中的左部。
连接器181的机架地线FG端子181a由通孔221a与图10所示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背面部的印刷接线224连接。因此,印刷接线224与机架地线成为等电位。另外,检测电路191通过机架地线FG端子181a而与机架地线FG连接。
在印刷接线224与印刷接线221之间对向地设置由凹凸状的铜箔印制的电极,构成微隙222。在图10中,形成由四极电极(四对凹凸状的电极)构成的微隙222,凸部的端部至凹部的底面的距离(电极间距离)设定为大约0.2mm左右。
连接器181的电路地线端子181b由通孔211b与图10所示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背面部的印刷接线225连接。因此,印刷接线225与电路地线成为等电位。
在印刷接线225与印刷接线224之间,对向设置由凹凸状的铜箔印制的电极,构成微隙223。图10中形成由四极电极(四对凹凸状电极)构成的微隙223,从凸部的端部至凹部的底面的距离(电极间距离)设定为大约0.2mm左右。
连接器181的输出端子181c向控制部122输出由检测电路191输出的人体接触检测结果。连接器181的电源端子181d接收电源248(图11)供给的驱动检测电路191用的电力。另外,电源248表示输出由电源121调整为直流电源,实际上是电源121。
图9中的印刷接线211c~211e由微型开关主体161的凸部端子161e~161g可贯通的孔部构成,贯通孔部的凸部端子161e~161g通过焊锡与印刷接线211c~211e连接。另外,印刷接线211c~211e实施通孔加工(将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表背面电导通的加工)。
微型开关161b接通时(通过将停止按钮153向轴152方向按压,使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的自由端部向轴152方向按压,微型开关161b压入微型开关主体161中的情况),微型开关主体161使印刷接线211c及211e之间成为不电连接的状态而动作。相反,在微型开关161b断开的状态时(微型开关161b通过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的自由端部而不向轴152方向按压,被从微型开关主体161按出的情况),使印刷接线211c及211e之间短路而在内部电连接,将背面的印刷接线221与上面部的电阻193之间进行连接。
将以上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薄膜印刷的配线汇集成电路图,则形成图11所示的机构。
即,金属板173与印刷接线221通过在相互对向接触的状态下靠压而成为电连接的状态。另外,印刷接线221经由通孔221e从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背面部通过上面部的微型开关主体161(在不按压微型开关161b的通常状态的情况下,形成将通孔211e、211c之间导通的状态;在按压微型开关161b的状态的情况下,形成不导通通孔211e、211c之间的状态)、电阻193以及电容192而与检测电路191连接。另一方面,印刷接线221在与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背面部的印刷接线224之间设有微隙222。另外,在图11中表示了机架地线FG将连接器181的机架地线FG端子181a与经由地线132接地的玻璃门加强板106连接(接地线)的情况,但也可以与其以外的机架地线FG连接。
检测电路191通过连接器181的电路地线端子181b与电源248的电路地线连接,进而,在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背面部,在印刷接线224、225之间构成有微隙223。
检测电路191经由连接器181的电源端子181d接收由电源248供给的直流电源,通过对应于电容器192的静电电容(通过人体握持手柄主体112,经由树脂成形部件150、金属板173、印刷接线221、微型开关主体161以及电阻193对应于变化的电容器192的静电电容)的振荡信号生成为人体接触检测结果,并通过连接器181的输出端子181c向控制电路122供给。
控制电路122由电源121(248)供给的直流电源驱动,基于检测电路191供给的振荡信号判定人体是否接触手柄主体112,控制游戏球的发射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附图11说明检测电路191的结构。
电源电路241供给用于驱动振荡电路242、检波电路243、积分电路244、比较电路245以及输出电路246的规定电压的电力。
振荡电路242根据基于电容器192的充电电压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产生规定频率的正弦波形的振荡信号,向检波电路243输出。更加具体地说,通过游戏者握持手柄主体112,经由树脂成形部件150、金属板173、印刷接线221、微型开关主体161(微型开关主体161接通时)以及电阻193,使电容器192的静电电容变化的情况下,振荡电路242不产生振荡信号。另一方面,由于游戏者不握持手柄,电容器192的静电电容不变化,或者,微型开关161主体断开的情况下电容器192的静电电容不变化,故振荡电路242产生规定频率的正弦波形的振荡信号。
检波电路243检测有振荡电路242产生的振荡信号,将检波结果向积分电路244供给。积分电路244通过对检波电路243供给的检波结果积分而平滑化,并向比较电路245供给。比较电路245将积分电路244供给的被积分(平滑化)的检波结果的信号与规定的阈值比较,在每次比阈值大的情况和比阈值小的情况产生两种信号,并向输出电路246输出。输出电路246在比较电路245供给的两种信号中的第一信号的情况下,从输出端子181c向后段输出信号,在第二信号的情况下,停止向后段输出信号。结果,由振荡电路242产生振荡信号时,产生于所产生的正旋波形对应的矩形波形,由输出端子181c输出。
另外,微隙222、223的电极间距离由于决定基于该距离的绝缘击穿电压,故必须设定距离,以设定低于欲保护电路的耐压的绝缘击穿电压。
其次参照附图12的流程图说明接触开关163的人体接触检测处理。另外,图12的流程图的处理说明根据条件来说明各电路的电气动作,各电路不是进行各步骤的处理,或施行各处理的电路。
在步骤S1中,根据金属板173的电位是否为过电压而决定动作。例如,在步骤S1中,不论游戏者握不握持手柄主体112,游戏者自身都不带能产生过电压的静电时,该动作前进到步骤S2。
在步骤S2中,根据微型开关主体161是否为接通状态而决定动作。即,微型开关主体161接通时,游戏者不向轴152方向按压操作停止按钮153,由此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也不被按压动作,因此,在微型开关161b也不被按压的状态下,通孔211c、211e之间为导通的状态,这样,在微型开关主体161接通时,其处理前进至步骤S3。
在步骤S3中,根据人体是否接触而决定动作。例如,在游戏者不握持手柄主体112的情况下,其动作前进至步骤S4。
在步骤S4中,检测电路191产生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并向控制部122供给,该处理返回到步骤S1。更详细地说,检测电路191的振荡电路242基于通过从电源248经由连接器181的电源端子181d供给的直流电源和基于由电源电路241供给的电源驱动,根据基于电容器192的充电电压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产生规定频率的正弦波形的振荡信号,并向检波电路243输出。检波电路243检测由振荡电路242产生的信号,将检波结果向积分电路244供给。积分电路244通过对检波电路243供给的检波结果进行积分而平滑化,并向比较电路245供给。比较电路245将积分电路244供给的被积分的检波结果的信号与规定的阈值相比较,在每次比阈值大的情况和比阈值下的情况产生两种信号,并向输出电路246输出。输出电路246在比较电路245供给的两种信号中的第一信号的情况下,由输出端子181c向后段输出信号,在第二信号的情况下,停止向后段输出信号。结果,由振荡电路242产生振荡信号时,根据静电电容产生的正弦波形作为矩形波形从输出端子181c输出,并向控制电路122输出。
该结果,控制电路122由于接收规定频率的振荡信号的供给,判定为人体未握持(未接触)手柄主体112,控制游戏球的发射装置,使游戏球不论操作旋钮113是否旋转都不发射。
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中,例如在游戏者握持手柄主体112时,跳过步骤S4的处理,该处理返回步骤S1。更详细地说,此时,游戏者通过握持手柄主体112,由与手柄主体112的表面部构成同电位的金属层173、印刷接线221、通孔233、电阻193以及电容192将人体的大地间电容的变化传递到振荡电路242上,由此,检测电路191产生对应其变化的静电电容的规定频率的振荡信号。但实际上,在由于人体接触而变化的静电电容中,振荡电路242使振荡信号的产生停止(因此,在流程图中表现为跳过步骤S3的处理)。该结果是由于控制电路122没有接收规定频率的振荡信号的供给,故判断为人体握持(接触)手柄主体112,基于与操作旋钮113的旋转角度对应的信号,使发射电动机和发射凸轮动作,控制游戏球发射装置,使其发射游戏球。
另外,在步骤S2中,微型开关161b断开的情况,即,停止按钮153被游戏者向轴152方向按压操作,则微型开关操作部161a也被按压,因此,通过按压微型开关161b,通孔211c、211e之间为不导通的状态。这样,在微型开关主体161断开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3的处理,该处理前进至步骤S4。
即,通常通过上述的步骤S1~S4的处理。游戏者在握持手柄主体112的状态下,并且在未操作停止按钮153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操作旋钮113旋转,发射游戏球,相反,游戏者在未握持手柄主体112的状态下,或者操作停止按钮153的状态的情况下,即使使操作旋钮113旋转,游戏球也不会发射。
通过这样的动作,例如游戏者即使进行了以不当的方法使操作旋钮113在旋转规定旋转角度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的行为,也能够不使游戏球发射,可防止不握持手柄主体112而发射游戏球这种不当的行为。另外,游戏者能够握持手柄主体112,维持操作旋钮113向规定旋转角度旋转的状态,并且能够通过按压停止按钮153而不使游戏球发射。
因此,在微型开关161b开放的情况,将检测电路191与金属板173分断,作为振荡电路242,与游戏者未握持手柄主体122的状态同样地产生规定频率的振荡信号。因此,不受到微型开关161b的开闭所带来的影响,向检测电路191的电力供给一时都不停止。结果,由于不产生伴随检测电路191的电力接通或断开的起动停止,故抑制起动时易产生的不稳定的信号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对控制部122的影响。另外,作为发射游戏球的条件,由于从检测电力191产生振荡信号,故能够正确识别并控制人体的接触和停止按钮153(微型开关161b的接通断开)。
另外,如参照图15所说明地,检测电路191上存在积分电路244这样的振荡电路的高频振幅的检波平滑功能。另外,将微型开关主体161设于振荡电路242的前段。由此,微型开关161b通断动作时即使产生振动,由于被积分电路244平滑化,故也能够抑制所谓的波形裂纹(波形割れ),使作为有接点开关的微型开关161b的动作稳定化。
另外,以上说明了使用有接点型的微型开关161b的情况,但作为微型开关161b的结构,显然由上述理由也可以由无接点型的电子开关构成。
另一方面,在步骤S1中,在金属板173的电位为过电压时,即在例如带大电容的静电的人体握持手柄主体112时,该动作前进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人体(游戏者)所带的静电在微隙222的电极之间放电。即,人体所带的静电在对人体握持的手柄主体112、金属板173以及印刷接线221通电后,超过构成微隙222的电极间的绝缘击穿电压,因此,在构成微隙222的电极间放电,到达连接器181的机架地线FG端子181a。
在步骤S6中,判断机架地线FG是否比微隙223的阻抗低。通常,由于机架地线FG与大地连接,故为比微隙223低的低阻抗,因此,该动作前进到步骤S7,过电压的静电通过构成机架地线FG的玻璃门增强板106向大地放电。
即,由于通过步骤S5的微隙222的电极间的放电,形成比电阻193低的低阻抗电路,故静电不会经由通孔233对电阻193(被电阻193截止)通电,而大致全部经由印刷接线221、微隙222、印刷接线224、通孔231以及机架地线FG端子181a向形成机架地线FG的玻璃门增强板106放电。
因此,可对检测电路191遮断能产生静电击穿这样的静电,结果可保护检测电路191。
另外,由于不使静电向电路地线放电,故对例如后段的电源248及控制电路122等也可以抑制静电从电路地线逆流而产生的静电击穿,因此,不仅可保护检测电路191,还可以保护弹球游戏机100整体的电路。
如图9、图10所示,利用将从印刷接线221到与机架地线FG成为同电位的印刷接线224的位置关系固定的检测电路基板201构成,从而可将配线的杂散电容停止在最小限(使杂散电容本身最小,同时也使对应配线位置等的杂散电容的变化最小),因此,可将作为接触开关的检测精度的降低(检测精度的误差)为最小限。
在步骤S7中,构成机架地线FG的玻璃门加强板106上释放全部的静电,则其处理返回步骤S1。另外,在步骤S5中,机架地线FG比微隙223的阻抗低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8的动作。
在步骤S8中,人体(游戏者)所带的静电对微隙223通电,在步骤S9中向电路地线放电。
即,机架地线FG比微隙223阻抗低的情况下,由于静电超过构成微隙223的电极间的绝缘击穿电压,故在构成微隙223的电极间放电。此时,静电经由印刷接线225、通孔221b以及电路接地端子181b向电路地线放电。
例如,地线132未正确接地的情况,在步骤S6中,机架地线FG比微隙223的阻抗高(通常,即使地线132不接地,由于构成机架地线FG的玻璃门加强板106的表面面积大,故为低阻抗)。因此,机架地线FG比微隙223的阻抗高的情况下,静电经由微隙223向电路地线放电。结果,至少可保护检测电路191。
另外,在微隙222、223中,在电极间释放静电时,产生火花飞散的现象,但是由于构成接触开关163的微隙222、223以外的电路设于形成有微隙222、223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相反面(微隙222、223设置于图10所示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背面部,其他结构设置于图9所示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上面部),故能够抑制由于火花在微隙222、223的电极间飞散而产生的其他电路的破损等。
另外,微隙由于在特性上每产生放电都损耗任一个电极,故可以对放电频率高的微隙增加电极数量,延长寿命。
通常,由于设想向构成机架地线FG的玻璃门增强板106放电所使用的微隙222比微隙223的使用频率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微隙222的电极数∶微隙223的电极数=4∶4,但也可以以其他的电极数构成,例如增加使用频率高的微隙222的电极数,减少使用频率低的微隙223的电极数。
上面说明了构成微隙222、223的电极间距离为0.2mm的情况,但也可以对应要保护的电路的耐压进行变化,相对于高耐压的电路,将电极间距离增大,相对于低耐压的电路,将电极间的距离减小。
以上如图11所示,说明了在电阻193的前段设置微型开关161b的例子,但微型开关161b若配置于控制部191的前段,则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故例如如图13所示,可以在电容器192与检测电路191之间;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电阻193与电容器192之间。
另外,在图11中微隙223设于电源248的低电位侧的电路地线与机架地线FG之间,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进行电源248的高电位侧(ホツト側)进行电力供给的连接器181的电源端子181d与机架地线FG之间。
以上,说明了使用三线式(3線式)接触开关163(三线式检测电路191)的情况,但可以是双线式(双线式电源用、电路接地用的双线,通过控制电源用的电流流动,形成人体接触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
在此,参照附图15特别说明使用有双线式的接触开关163的情况的结构。另外,对于与参照图11说明的结构相对应的机构,赋予相同符号,适当省略其说明。在图15的双线式的检测电路191中,与图11的检测电路191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输出电路246设置输出电路301,另外,不仅设置有微隙223,还设置有微隙223a、223b。
输出电路301虽然基本上具有与输出电路246相同的功能,但基于来自比较电路245的比较结果,通过控制电源电路241的输出本身,产生规定频率的矩形波,从而输出作为检测电路191的检测结果。
另外,与图11的直流三线式接触开关相比较,图15的微隙223a的功能是同等的,但关于备份用微隙223b插入方法不相同。即,图15的双线式接触开关163中,由于外部的负载电阻247的电流变化成为输出信号,故基本上负载电阻247与两根连接线(电源用、电路接地用)的任一根连接也发挥作用,但是从连接状况来看,由于连接线部的阻抗变化,故在释放静电的通路上产生差值。
因此,在双线式接触开关163中,若微隙223a、223b插入两根电力供给线的任一根,则经由不与负载电阻247相连的通路释放静电。另外,图15中的稳压二极管251是检测电路191的保护二极管,是进一步强化微隙222、223a、223b的静电对策。
另外,因为微隙主体161仅是通过检测电路基板201上的铜箔图案连接,故由于例如不需要相当于图1的连接线12a的配线,能够削减配线的杂散静电电容,所以能够抑制接触开关163的检测精度的偏差,同时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使接触开关163的成本降低。
以上说明了接触开关163的形状是图7所示的形状的情况,但接触开关163在相对树脂成形部件150的底面部151与金属板173平行地对向的方式接触的状态下,若在金属板173的孔部173a、173b上与底面部151对向地贯通金属性螺钉162a、162b,螺纹结合在底面部151上,则其形状可以为其他的形状。
图16~图18表示接触开关163的其他形状的情况的例子。图16是其他形状的接触开关163的分解图;图17是其他形状的接触开关163的外观立体图;图18是说明其他形状的接触开关163安装于底面部151上的状态的图。
金属板273设于图17的接触开关163的壳体271a的图中上面部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端部。微型开关主体261配设在图17的接触开关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侧面,在图中的箭头方向被微型开关操作部262a操作,微型开关操作部262a相对接触开关163的主体侧面部按压,则接触开关262b被靠压,微型开关主体262成为断开的状态(上述的通孔211c、211e之间不导通的状态),微型开关262b在此外的状态时,微型开关262成为接通的状态(上述的通孔211c、211e之间导通的状态)。
如图16所示,在树脂制的壳体271a上,金属板273插入与金属板273的凸状形状大致相同键状的槽344a、344b时,金属板273的孔部341与壳体271a的孔部342固定为大致同一位置。
此时,壳体271a与罩271b通过夹持检测电路基板401(其是与图10所示的背面部的图案不同,但构成相同电路的图案为图16的检测电路基板401的上面部;虽然与图9所示的检测电路基板201的上面部的图案不同,但构成相同电路的图案是图16的检测电路基板401的背面部),壳体271a的凸部301a、301b插入微型开关主体261的孔部311a、311b,将微型开关主体261的设有微型开关261b的面与壳体271a的端部一致而固定。此时,壳体271a的棘爪321a~321d如图17所示,分别嵌合在罩271b的孔部311a~311d,从而将壳体271a与罩271b卡止,同时将检测电路基板401固定。
这样,壳体271a与罩271b夹持检测电路基板401的状态的情况下,图16的401的上面部(构成与图10图案相同的电路的图案)的印刷接线221与金属板273接触。结果,与图7的接触开关163同样,金属板273与检测电路基板401电连接。
另外,连接器281从检测电路基板401的图16中的背面方向插入图16中的上方,在图16的检测电路基板401的上面部贯通的状态下固定凸部端子261c~261f,并将其电连接。另外,关于检测电路基板201与凸部端子261c~261f的连接,因为与图8的微型开关主体161与检测电路基板201的连接方式相同,故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检测电路基板401在与壳体271a的孔部342同一轴上,设有由比孔部342的直径大的直径构成的凹部351。在罩271b上,在与壳体271a的孔部342同一轴上设有比孔部342的直径大的直径构成的凹部361。
根据这样的结构,图16~图18所示的接触开关163如图18所示,与图17的上面部与实施了金属镀敷的树脂成形部件150的底面部151接触,并且,微型开关操作部262a在成为与停止按钮153对向的方向的状态下,在凹部361及孔部342中自图18的上部向下部方向贯通金属制螺钉162,通过螺纹结合于底面部151而固定。通过这样固定,金属板273中从壳体271a露出的部分在与底面部151接触的状态下固定,因此,成为电连接手柄主体112和接触开关163的状态。
因此,与人体有无接触手柄主体112、树脂成形部件151相对应的电容变化向接触开关163的检测电路191传递。
这样,图16~图18的接触开关163与图5~图8的接触开关163相比虽然外观上有较大不同,但金属板173,273的接触面与微型开关161b、262b各自的操作方向是平行的,金属制螺钉162a、162b、162的插入方向以及连接器182插入接触开关163的方向相对于金属板173、273的接触面垂直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结果,游戏者大致维持着握持手柄主体112的状态不变,通过使用握持手柄主体112的手的至少任意一根手指,能够操作停止按钮153,由此可容易地操作停止按钮153。
另外,接触开关163安装于手柄单元111上时,相对树脂成形部件150仅是沿垂直方向插入金属制螺钉162并将其螺合固定,就固定于树脂成形部件150上,同时,也可以相对于金属板173电连接。另外,停止按钮153的可动方向能够与微型开关主体161a的操作方向一致。金属制螺钉162通过对树脂成形部件150螺纹结合,将连接器281与182相互连接。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281与182的连接。另外,由于接触开关163与微型开关主体161一体成形,故仅固定接触开关163就可同时固定微型开关主体161。
结果,可削减将接触开关163安装于手柄单元111上的操作的操作工时,并且能够可靠地实现。另外,通过降低部件数量能够使装置小型化、简单化。
关于图16~图18的接触开关163,与参照图5~图8说明的接触开关163仅在外形上不同,由于执行相同的动作,省略动作的说明。
以上,作为电路保护元件,说明了使用有微隙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其之外的电路保护元件,例如,放电器或可变电阻等。
另外,以上虽然说明了从手柄主体112、金属板173以及印刷接线221检测出由于人体的接触而产生的与大地间电容的变化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印刷接线221构成为连接器181的端子。但是,此时,由于需要来自手柄主体112或金属板173的配线,故必须考虑配线产生的杂散电容。另外,也可以是由印刷接线221直接构成手柄主体112的结构(可以将手柄主体112作为构成印刷接线221的铜箔图案的一部分)。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详述处理的步骤中,沿记载的顺序以时间序列进行的处理显然未必是时间序列地处理,也可以是并列地或分别地进行的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部,人体与其直接或间接接触;检测部,其当所述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接触部时,电气检测所述人体对所述接触部的接触;开闭开关,其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检测部之间,开闭相互的连接,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检测部之间,与电阻、电容器以及所述开闭开关串联连接并且开闭开关是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被所述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时,所述检测部电气检测所述人体对所述接触部的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开关是有接点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有接点开关之间的配线上连接电涌保护电路的一端部,使电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部与机架地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有接点开关之间的配线上连接电涌保护电路的一端部,使电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部与电路地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有接点开关之间的配线上连接电涌保护电路的一端部,使电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部与机架地线连接,同时,在电涌保护电路和机架地线之间的配线上连接与所述浪涌保护电路不同的其他的浪涌保护电路的一端部,将所述其他的浪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部与电路地线或其他的稳定电位连接。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涌保护电路及其他电涌保护电路是放电器或微隙。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所述电容以及所述开闭开关在位置关系固定的状态下进行配线。
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所述电容以及所述开闭开关在通过基板上的电路图案来固定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进行配线。
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不仅所述电阻、所述电容以及所述开闭开关,所述电涌保护电路及所述其他电涌保护电路也能够在通过所述基板上的电路图案来固定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进行配线。
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所述电容以及所述开闭开关在通过电路图案来固定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面上进行配线,所述电涌保护电路以及所述其他电涌保护电路在通过电路图案来固定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在基板上的第二面上进行配线。
11.一种弹球游戏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人体接触检测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人体接触检测装置,其使检测人体是否接触的检测精度稳定,并且能够停止游戏球的发射。金属板(173)与印刷接线(221)接触的状态下,游戏者接触与金属板(173)成为同电位的手柄主体,并将微型开关(161b)设于检测电路(191)与金属板之间,使微型开关(161b)断开。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弹球游戏机。
文档编号A63F7/02GK1733345SQ20051008932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日
发明者味冈勉, 大场康之, 石桥敬介, 嶋本文夫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