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哑铃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83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哑铃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哑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哑铃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行带有护手带的哑铃,其中护手带连接于哑铃手柄的两端。当人们要进行行走/跑步锻炼时,可用手穿过护手带来握持哑铃手柄,随着手的前后摆动即起到锻炼作用。此时,护手带可防止手柄松脱,并给人以安全感。护手带可以固定连接于哑铃手柄,也能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哑铃手柄。当采用后一种方式时,只要拆下护手带,就能获得一个传统的哑铃供锻炼之用。
然而,在采用现有的护手带可拆卸的哑铃的情况下,当要拆卸或安装护手带时,需将哑铃的端头部分整个取下,不能实现快速地拆装,从而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这种哑铃也不具有其它附加的功能。因此,现有的这种带有护手带的哑铃在结构上还有改进的余地,在功能上也有待加强。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拆装且具有附加锻炼功能的多功能哑铃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哑铃组件,包括一哑铃本体和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哑铃本体的护手带,其中哑铃本体包括一手柄和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的第一端头结构和第二端头结构,护手带包括带子和设置在带子两端的带扣,其中,所述第一端头结构和所述第二端头结构相对于所述手柄是活动的,以供所述带扣插入和取出。
这里的术语“活动的”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即,第一和第二端头结构可相对于手柄移动,但同时保持一种不被取下的状态。
本发明的哑铃组件在拆卸或安装护手带或附加锻炼构件时不必将整个哑铃端头取下,只要将哑铃端头拔出或旋出一段即可。因此,本发明的哑铃组件可实现护手带或附加锻炼构件的快速拆装,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另外,本发明的哑铃组件具有双功能的手柄,因而除了具有传统的哑铃以及带护手带的哑铃的功能之外,还能提供附加的锻炼功能。因此,本发明的哑铃组件增加了使用功能,从而能满足人们更多的使用需求。再有,在本发明所提供的附加锻炼构件中有一种新颖的锁扣,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靠。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哑铃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在哑铃本体上连接了一护手带;图2是该哑铃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哑铃组件的剖视图;图4a~4c分别是该哑铃组件中的第一接配件的立体图、前视图和剖视图;图5是该哑铃组件可选用的一附加锻炼构件的立体图,其中弹性橡皮管处于锁定状态;图6是该附加锻炼构件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弹性橡皮管处于待调节的未锁定状态;图7是该附加锻炼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8a~8d分别是该附加锻炼构件中的一锁扣的俯视立体图、仰视立体图、剖视图和前视图;图9是该附加锻炼构件连接于哑铃本体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哑铃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在哑铃本体上连接了一护手带;图11是图10所示哑铃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图10所示哑铃组件的剖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哑铃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在哑铃本体上连接了一护手带;图14是图13所示哑铃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图13所示哑铃组件的剖视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哑铃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在哑铃本体上连接了一护手带;
图17是图16所示哑铃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图16所示哑铃组件的剖视图;图19是该哑铃组件可选用的另一个附加锻炼构件的立体图,其中弹性橡皮管由一新型锁扣锁定;图20是图19所示另一个附加锻炼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1是又一个附加锻炼构件的立体图,其中弹性橡皮管由前述新型锁扣的一种变化型式来锁定;图22是图21所示又一个附加锻炼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3a~23c分别是图19所示锁扣的分解剖视图、分解立体图和组合剖视图;以及图24a~24d分别是图21所示锁扣的分解剖视图、立体剖视图、另一方向的分解剖视图和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请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哑铃组件包括一哑铃本体1和一护手带2。
如图2和3所示,该哑铃本体1包括由铁芯17和护套16组成的手柄,以及分别安装在手柄两端的第一端头结构和第二端头结构。该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头结构完全相同,分别包括铁制端盖11、螺钉12、垫圈13、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
由铁芯17和护套16组成的手柄呈圆柱形,如果需要,也可以采用椭圆形、方形或其它任何形状。在铁芯17的两端设置有螺纹孔171。另外,手柄不必非要由两个构件组成,它也可以是单个的构件。
端盖11覆盖哑铃本体1的两端,其外形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圆柱形,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方形、多边形或其它任何形状。端盖11可以是铁制的,也可以用塑料之类的其它材料制成。在端盖11中设置有内螺纹部111。结合图2、3和图4a~4b所示,第一接配件14的一侧具有一外螺纹部141,以与端盖11的内螺纹部111相啮合。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述内、外螺纹部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另外,也可以考虑用紧配合的方式将第一接配件14固定连接于端盖11,甚至可以将第一接配件14与端盖11形成为一体。第一接配件14具有一供紧固件(螺钉12)穿过的穿孔143。第一接配件14的另一侧具有一凹腔142,该凹腔的形状是带突耳槽1421的圆形。在凹腔142内形成有一弧形凹槽1422,其作用将在稍后述及。
结合图2、3和图4a~4b所示,第二接配件15的一侧具有一块体151,该块体的形状与前述第一接配件14的凹腔142相一致,也是带突耳1511的圆形。由于形状相互匹配,当突耳1511对准突耳槽1421时,可将块体151插入第一接配件的凹腔142。此时,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接着,可将突耳1511进一步推入,使之进入弧形凹槽1422。突耳1511可在弧形凹槽1422的两个端壁14221和14222之间转动定位,从而使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移动。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可使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分开。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可使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相互锁定。另外,在块体151的下方具有第一带扣连接部152和第二带扣连接部154,以接纳护手带2或附加锻炼构件3的带扣。第一带扣连接部152的直径小于第二带扣连接部154。第二接配件15也具有供螺钉穿过的穿孔153。
螺钉12穿过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的穿孔,固定于铁芯17的上的螺纹孔171。优选的是,可以为螺钉12设置垫圈13。应该理解,螺钉12也可以由其它结构来代替。例如,可以在端盖11和铁芯17上直接设置相配的螺纹结构,并使铁芯17(不是螺钉12)穿过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上的穿孔。
图2和3还示出了护手带2,该护手带2包括带子21和设置在带子两端的带扣22。为与哑铃本体1相配合,带扣22具有特别的结构。
具体地说,带扣22具有一U形开口221和一部分圆形的外圈223。所谓“部分圆形”是指该外圈223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圆,而是被U形开口221断开。在U形开口2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腿222,在该弹性腿上设置有突起2221。当然也可以只在U形开口的一侧设置弹性腿222和突起2221。这种设置在弹性腿上的突起使带扣22在被插入第二接配件15之后不易脱落。
在将带扣22插入哑铃时,U形开口221先与第二接配件15的第一带扣连接部152相配合。接着,随着带扣22沿轴向略微向下移动,外圈223可与第二接配件15的第二带扣连接部154相配合。于是,可使第一接配件14、第二接配件15和带扣22相互配合而锁定。在带扣被锁定之后,带扣22的不带外圈的那一面与第一接配件14的凸台141相配合,而外圈223则被第二带扣连接部154卡住。而且,在带扣22被锁定之后,可以围绕第二带扣部分154作360度的旋转。
应该理解,以上所述的带扣22的结构以及相应的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的结构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形式。还可以采用其它更简单一些的结构。例如,可以直接采用具U形或其它形状开口的扁平带扣,使之夹设于哑铃端头与手柄之间,这样做的话就不需要在带扣上设置外圈、弹性腿等结构,无需在第二接配件15上设置直径不同的两个带扣连接部。虽然这种结构不能使带扣围绕带扣部分作360度的旋转,但这毕竟不是必须的功能。
图5~7示出了是该哑铃组件可选用的一附加锻炼构件3。参见图7,附加锻炼构件3主要包括弹性橡皮管31、锁扣32、掣子33、带子34和带扣35。如图5所示,带扣35设置在带子34的两端,其结构与上述的带扣22相同。带子34穿设于锁扣32。弹性橡皮管31穿过锁扣32,并通过掣子33卡配在锁扣32上。另外,如果需要,弹性橡皮管31的隆起的头部311也能起到锁定的作用。如图6所示,弹性橡皮管31可被松开而处于待调节长度的状态。当需要锁定时,只要使掣子33在锁扣32的槽321中滑动即可。图8a~8d示出了该附加锻炼构件3的锁扣32的结构。
应该理解,在上述的附加锻炼构件3中,主要还是带扣35具有本发明的结构,而其余构件都是目前已有的零部件,也可以选用其它任何适当的零部件,例如其它常用的弹性橡皮管长度调节装置。
图1示出了护手带2连接于哑铃本体1的情况,而图9示出了附加锻炼构件3连接于哑铃本体1的情况。
护手带2与附加锻炼构件3与哑铃本体1的连接都是通过带扣与哑铃端头部的配合来实现的。具体地说,只要转动哑铃端头部,使第二接配件15的突耳1511抵靠于第一接配件14的弧形凹槽1422的一个端壁,这时,第二接配件15的突耳1511对准第一接配件14的突耳槽1421(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的第一相对位置),于是就能沿轴向将哑铃的端头部拔出。在将哑铃端头部拔出时,由于螺钉12的头部与第一接配件14的穿孔143内的凸肩(或下文所述的端头铁芯18中的凸肩)相配合而起到止挡作用,故哑铃端头部在被拔出一端距离后即止。接着,将护手带2的带扣22的U形开口221插至第二接配件15的带扣连接部152。这时,由于弹性腿222上的突起2221的作用,带扣22无论在什么方向上都不会脱落。接着,再将哑铃端头部沿轴向按压,而后再将哑铃端头部转动回原来位置(第一接配件14和第二接配件15的第二相对位置),从而使第一接配件14、第二接配件15和带扣22相互锁定。这样就能将护手带2连接至哑铃本体1,呈图1所示状态。连接完成之后,就可以用手抓住哑铃的手柄来进行例如行走/跑步之类的锻炼活动。换言之,若要将护手带2取下,只要用与如上所述相反的步骤来操作即可。
当要把附加锻炼构件3连接至哑铃本体时,其步骤与连接护手带3时完全相同。当连接完成时,即呈图9所示状态。连接完成之后,就能利用这个带附加锻炼构件的哑铃来进行锻炼。例如,使用者可以用脚踩住弹性橡皮管31的一部分,用手抓住哑铃的手柄用力向上作力量练习。通过调节弹性橡皮管31的长度,就能获得所需的不同的拉力。
由于哑铃的手柄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起不同的锻炼作用,故可将手柄称之为“双功能手柄”。
以下将结合图10~12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不再赘述。
首先请参见图10,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哑铃组件包括一哑铃本体1a和一护手带2。
再参见图11和12,哑铃本体1a与前述哑铃本体1的不同在于其端头结构。具体地说,在该实施例中,用端盖11a和端头铁芯18代替了原来的铁制端盖11,并且其第一接配件14a的结构也与前述的第一接配件14稍有不同。该第一接配件14a与端盖11a一起形成了端头结构的外周面,并接纳端头铁芯18。
只要将螺钉12依次穿过端头铁芯18、第一接配件14a和第二接配件15,固定于铁芯17的上的螺纹孔171。然后,将端盖11a螺旋啮合于端头铁芯18即完成哑铃本体的装配。该哑铃组件在使用上与前述实施例的哑铃组件完全相同。
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在以上揭示内容的基础上作出各种等同的改动和/或变换。例如,附加锻炼构件3的锁扣32和掣子33组成的调节装置以及弹性橡皮管31的隆起头部311都不是必须的构件,为简单起见,完全可以将它们省略;第一接配件14(14a)和第二接配件15上的凹槽142和块体151的形状是可变的;另外,突耳1511和突耳槽1421的形状、数量和位置也都是可变的;带扣22的U形开口可以采用接近圆形的其它任何形状;哑铃各零部件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作不同的选择。
以下将结合图13~15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不再赘述。
首先请参见图13,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哑铃组件包括一哑铃本体1b和一护手带2。
再参见图14和15,哑铃本体1b与前述哑铃本体1和1a的不同也在于其端头结构。具体地说,在该实施例中,端头结构采用的是旋转式移动的结构,不同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抽拔式移动结构。更具体地说,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但是其中第一接配件14b、第二接配件15b和螺钉12b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接配件14、第二接配件15和螺钉12相比略有差异。
第一接配件14b与第一接配件14的区别在于,其供螺钉穿过的穿孔是一个螺纹穿孔143b,并且不具有如第一接配件14所带有的特殊形状的凹腔142。第二接配件15b与第二接配件15的区别在于,其不具有如第二接配件15所带有的特殊形状的块体151。在该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接配件14b和第二接配件15b只需设置普通形状(例如圆形)的凹腔和块体即可。另外,螺钉12b具有与铁芯17的螺纹孔相配的第一螺纹部12b1以及与第一接配件14b的螺纹穿孔143b相配的第二螺纹部12b2。
借助该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哑铃的端头部可以螺旋移动。当需要使哑铃端头部分开一段距离以插入护手带2或附加锻炼构件3时,只要转动哑铃端头部,使第一接配件14b沿螺钉的第二螺纹部12b2螺旋向上,即,使第一接配件14b相对于第二接配件15b轴向移动。这样就能将哑铃端头部相对于手柄旋出一段距离,由于螺钉12b的头部与第一接配件14b的穿孔143b内的凸肩相配合而起到止挡作用,故哑铃端头部在被旋出一端距离后即止。在连上护手带2或附加锻炼构件3之后,再反向转动哑铃端头部就能完成整个连接过程。若要将护手带2或附加锻炼构件取下,只要用与如上所述相反的步骤来操作即可。
以下将结合图16~18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不再赘述。
首先请参见图16,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哑铃组件包括一哑铃本体1c和一护手带2。
再参见图17和18,哑铃本体1c与前述哑铃本体1、1a、1b的不同也在于其端头结构。具体地说,在该实施例中,端头结构也采用的是旋转式移动的结构。更具体地说,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对应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但是其中第一接配件14c、第二接配件15b和螺钉12b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接配件14a、第二接配件15和螺钉12相比略有差异。
第一接配件14c与第一接配件14a的区别在于,其供螺钉穿过的穿孔是一个螺纹穿孔,并且不具有如第一接配件14a所带有的特殊形状的凹腔。而第二接配件15b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接配件15b完全一样,其也不具有如第二接配件15所带有的特殊形状的块体151。换言之,与第三实施例一样,第一接配件14c和第二接配件15b只需设置普通形状(例如圆形)的凹腔和块体即可。另外,第四实施例的螺钉12b也与第三实施例中的螺钉12b完全一样,具有与铁芯17的螺纹孔相配的第一螺纹部以及与第一接配件的螺纹穿孔相配的第二螺纹部。
总之,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完全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也就是说,与第三实施例相比,在第四实施例中,用端盖11a和端头铁芯18代替了原来的铁制端盖11,并且其第一接配件14c的结构也与前述的第一接配件14b稍有不同。该第一接配件14c与端盖11a一起形成了端头结构的外周面,并接纳端头铁芯18。
只要将螺钉12b依次穿过端头铁芯18、第一接配件14c和第二接配件15b,固定于铁芯17的上的螺纹孔171。然后,将端盖11a螺旋啮合于端头铁芯18即完成哑铃本体的装配。该哑铃组件在使用上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哑铃组件完全相同。
应予理解的是,第一、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抽拔式移动结构和第三、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旋转式移动结构所涉及的都是使端头结构相对于手柄是活动的(所谓“活动的”是指端头结构可相对于手柄移动,但同时保持一种不被取下的状态)以供所述带扣插入和取出的构造。基于这样一种端头结构“活动”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以上揭示内容的基础上作出其它等同的变化,例如,可以采用特殊的凸轮构造来实现“活动的”端头结构,等等。因此,不应将本发明的哑铃组件局限于以上各实施例的详细构造。
图19~20示出了哑铃组件可选用的另一个附加锻炼构件3a。该附加锻炼构件3a也包括弹性橡皮管31、带子34和带扣35等构件,其与前述附加锻炼构件3的区别在于采用了一种新颖的锁扣32a。与以上结合第一实施例所作的描述一样,通过松开锁扣32a,即可使弹性橡皮管31被松开而处于待调节长度的状态,当需要锁定时,只要将锁扣32a扣合而将弹性橡皮管31锁紧即可。
图23a~23c详细示出了锁扣32a的结构。如图所示,锁扣32a包括一雄扣件32a1和一雌扣件32a2。
雄扣件32a1设置有沿同一方向布置的两个向下突伸的扣合突起32a11和两个向下突伸的锁紧突起32a12。锁紧突起32a12设置于靠内侧的位置,而扣合突起32a11设置于锁紧突起32a12的外侧。扣合突起32a11上设置有扣合爪32a111。
雌扣件32a2设置有两个扣合槽32a21和两个锁紧槽32a22。扣合槽32a21和锁紧槽32a22的位置分别与扣合突起32a11和锁紧突起32a12相对应,即锁紧槽32a22设置于靠内侧的位置,而扣合槽32a21设置于锁紧槽32a22的外侧。应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两个锁紧槽32a22的上部贯通,因此也可以将它们看成是一个锁紧槽。如果需要,也可以设置上部不贯通的、完全分开的两个锁紧槽。
如图23c所示,锁紧槽32a22与锁紧突起32a12相配合,将弹性橡皮管31锁紧于其中,而扣合槽32a21与扣合突起32a11相配合,从而借助扣合爪32a111与槽内壁的相互啮合,使雄扣件32a1与雌扣件32a2相互配合连接。另外,在雌扣件32a2上还设置有用于穿设带子34的穿带槽32a23。
操作时,若要松开锁扣32a,则向内按压扣合突起32a11,使雄扣件32a1与雌扣件32a2脱开。这样就能将弹性橡皮管31松开,使其处于待调节长度的状态。当长度调节完毕时,只要将雄扣件32a1插入雌扣件32a2,即可将弹性橡皮管31锁紧(图23c)。
图21~22示出了哑铃组件可选用的又一个附加锻炼构件3b。该附加锻炼构件与前述附加锻炼构件3a的区别在于采用了另一种锁扣32b。
图24a~24d详细示出了锁扣32b的结构。如图所示,锁扣32a包括一雄扣件32b1和一雌扣件32b2。
雄扣件32b1设置有两个向下突伸的扣合突起32b11和两个向下突伸的锁紧突起32b12。与前述锁扣32a不同的是,在锁扣32b中,扣合突起32b11和锁紧突起32b12并不是沿同一个方向设置的,而是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布置。扣合突起32b11上设置有扣合爪32b111。
相应地,雌扣件32b2设置有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布置的两个扣合槽32b21和两个锁紧槽32b22。扣合槽32b21和锁紧槽32b22的位置分别与扣合突起32b11和锁紧突起32b12相对应,即锁紧槽32b22设置于靠内侧的位置,而扣合槽32b21设置于锁紧槽32b22的外侧。与上述的情况一样,两个锁紧槽32b22的上部也是贯通的,因此也看成是一个锁紧槽。如果需要,也可以设置上部不贯通的、完全分开的两个锁紧槽。
如图24d所示,锁紧槽32b22与锁紧突起32b12相配合,将弹性橡皮管31锁紧于其中,而扣合槽32b21与扣合突起32b11相配合,从而借助扣合爪32b111与槽内壁的相互啮合,使雄扣件32b1与雌扣件32b2相互配合连接。另外,在雌扣件32b2上还设置有用于穿设带子34的穿带槽32b23。
锁扣32b的操作步骤与锁扣32a完全相同,故不再赘述。
上述锁扣32a、32b并不局限于本申请中所述的附加锻炼构件,可将其广泛应用于需要连接带子或条状物的各种领域,如箱包带、衣带等,尤其适合于需要调节带子长度的场合。
虽然以上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多功能哑铃组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在以上揭示内容的基础上作出各种等同的改动和/或变换。具体地说,在锁扣32a和32b中,锁紧槽、锁紧突起、扣合槽以及扣合突起的数量和位置并不限于上述的情况,可以只设置一个(例如设置成一个连续环状的突起和/或凹槽),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可以沿同一方向或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布置,也可以沿更多个方向布置。换言之,它们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而位置是任意的。再例如,穿带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雌扣件或雄扣件的任意位置。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哑铃组件,包括一哑铃本体(1)和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哑铃本体的护手带(2),其中哑铃本体包括一手柄和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的第一端头结构和第二端头结构,护手带包括带子(21)和设置在带子两端的带扣(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结构和所述第二端头结构相对于所述手柄是活动的,以供所述带扣插入和取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结构和所述第二端头结构均包括覆盖所述哑铃本体两端的端盖(11;11a);第一接配件(14;14a;14b;14c),该第一接配件具有一穿孔,还具有一凹腔(142);以及第二接配件(15;15b),该第二接配件的一侧具有一块体,该块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接配件的凹腔相一致,在所述块体的下方具有带扣连接部(152、154),该第二接配件也具有一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配件(14b;14c)的凹腔的形状是圆形,所述第二接配件(15b)的块体的形状是也是圆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配件(14;14a)的凹腔的形状是带突耳槽(1421)的圆形,该凹腔内形成有一弧形凹槽(1422),所述第二接配件(15)的块体(151)的形状是带突耳(1511)的圆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哑铃组件还包括一端头铁芯(18),该端头铁芯被接纳在所述第一接配件(14a;14c)中,所述第一接配件(14a;14c)与所述端盖(11a)一起构成了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头结构的外周面。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哑铃组件还包括一紧固件(12;12b),该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接配件和第二接配件的穿孔,固定于所述手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12b)具有与所述手柄的螺纹孔相配的第一螺纹部(12b1)以及与所述第一接配件(14b)的螺纹穿孔相配的第二螺纹部(12b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哑铃组件还包括一附加锻炼构件(3;3a;3b),该附加锻炼构件包括弹性橡皮管(31)、带子(34)和带扣(35),其中,所述带扣设置在带子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22;35)具有一U形开口(221)和一部分圆形的外圈(223),所述第二接配件(15)的带扣连接部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带扣连接部(152)和第二带扣连接部(154),所述U形开口与第一带扣连接部(152)相配合,所述外圈与第二带扣连接部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哑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锻炼构件还包括一锁扣(32a;32b),该锁扣包括一雄扣件(32a1;32b1),该雄扣件具有至少一个向下突伸的扣合突起(32a11;32b11)和至少一个向下突伸的锁紧突起(32a12;32b12),所述扣合突起32a11上设置有扣合爪(32a111;32b111);以及一雌扣件(32a2;32b2),该雌扣件具有至少一个扣合槽(32a21;32b21)和至少一个锁紧槽(32a22;32b22),所述扣合槽和所述锁紧槽的位置分别与所述扣合突起和锁紧突起相对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哑铃组件,包括一哑铃本体和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哑铃本体的护手带,其中哑铃本体包括一手柄和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的第一端头结构和第二端头结构,护手带包括带子和设置在带子两端的带扣,其中,所述第一端头结构和所述第二端头结构相对于所述手柄是活动的,以供所述带扣插入和取出。术语“活动的”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即,第一和第二端头结构可相对于手柄移动,但同时保持一种不被取下的状态。本发明的哑铃组件在拆卸或安装护手带或附加锻炼构件时不必将整个哑铃端头取下,只要将哑铃端头拔出或旋出一段即可,因而在使用时非常方便,而且还能提供附加的锻炼功能。
文档编号A63B21/072GK1817389SQ20061002372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7日
发明者马绍伟 申请人:马绍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