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9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使用者施加运动负荷的运动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从儿童到老人都能够使用的轻便的运动器具,通过以马达为动力源 使使用者就座的座部摆动、对上述使用者施加模拟骑马的运动负荷的运动装置受到关注 (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该运动装置作为从儿童到老人都能够使用的轻便的运动器 具,从最初的康复目的的医疗设施向一般家庭普及。此外,专利文献2是通过与1个马达连接、实现前后旋转往复、左右旋转运动的平
衡训练装置。进而,专利文献3是通过肌电图或动作捕捉技术分析运动、实现适合于运动目的 的摆动的运动分析方法及运动辅助装置。此外,专利文献4是通过使被训练者乘坐的摆动型乘坐物的动作与显示在显示器 上的图像联动、进行训练的动机的运动功能活化方法及运动功能活化装置,很简单地记述 了感知被训练者的生理信息及加速度信息的想法。[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946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8657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5583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127713号公报在这种运动装置中,通过持续使用而对使用者提供一定的运动效果。但是,以往的 运动装置是与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适当与否无关、而以预先设定的摆动模式使上述座部摆 动的装置。但是,为了通过该运动装置使使用者进行有效果的运动,需要使使用者根据座部 的动作(例如倾斜状态及摆动速度)采取适当的姿势,但使用者的实际的姿势偏离适当的 姿势的情况很多。特别是,在右半身与左半身的姿势的平衡紊乱的情况下,在使用者的身体中产生 运动负荷变得过大的部位和变得过小的部位,不再能够使使用者进行有效果的、有效率的 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使用者进行有效果的运 动的运动装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运动装置,具备可动部,使用者乘坐;驱动部,驱动 上述可动部使该可动部的姿势变化,从而对上述使用者施加运动负荷;检测部,在右半身侧 和左半身侧独立地反复检测为了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而预先设定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 存储部,预先存储用来进行对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判断的基准信息;评价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分别检测到的各参数值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基准信息的比较,评价上述使用者的 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以及报告部,报告由上述评价部作出的评价结果。根据该发明,如果由上述驱动部驱动上述可动部,则该可动部姿势变化,对乘坐在 该可动部上的使用者施加运动负荷。在此状态下,在右半身侧和左半身侧分别反复检测为 了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而预先设定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并且,如果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参数值,则通过评价部进行该检测到的各参数值 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基准信息的比较,基于该比较,对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进行关 于左右平衡的评价。并且,通过报告部报告上述评价部的评价结果。由此,能够期待使用者基于被报告的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果的运动。此外,由于能够 使使用者感到受到关于运动姿势的评价的乐趣,所以与以预先设定的摆动模式使上述可动 部摆动的运动装置相比,能够使使用者对于运动装置的使用意愿尽可能持续。作为关于对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的评价方法,例如如技术方案2的 发明那样,设想以下的形态作为一例上述存储部,将关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右半身侧 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左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左右差的、 相当于上述适当的运动姿势的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作为上述基准信息而预先存储;上述 评价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各参数值计算上述左右差,当该左右差在存储于上述存 储部的上述适当范围内时,对于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评价为有关该姿势参数的左右平 衡是适当的,当上述左右差在上述适当范围外时,评价为有关该姿势参数的左右平衡是不 适当的。此外,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那样,可以设想以下的形态上述存储部,将关于 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右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与适当的运动姿势中的右半身侧的 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即基准值的差即右误差的、相当于上述适当的运动姿势的预先设定的适 当范围,和关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左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与适当的运动姿势中 的左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即基准值的差即左误差的、相当于上述适当的运动姿势的 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作为上述基准信息而预先存储;上述评价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 到的各参数值计算该姿势参数中的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当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都在存储 于上述存储部的上述适当范围内时,对于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评价为有关该姿势参数 的左右平衡是适当的,当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中至少一个在上述适当范围外时,对于上述 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评价为有关该姿势参数的左右平衡是不适当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左右独立地进行评价,所以能够使使用者对左右各自 提起姿势的注意,与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相比,具有能够期待进行更有效果的运动的优 点o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运动装置中,上述姿势参数设定多个种类; 上述检测部是分别检测关于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单元;上述存储部是按照上述可动 部的姿势的类别预先存储关于上述各姿势参数的上述基准值的单元;上述评价部是从上述 存储部导出与有关该参数值的姿势参数和该参数值的检测时的上述可动部的姿势类别的 组合相对应的基准值、基于该基准值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参数值的比较、评价上述使 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的单元。根据该发明,在设定了多种上述姿势参数的情况下,按照姿势参数的类别进行关于对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的评价,所以与仅设定1个姿势参数的情况相比,使用 者能够更详细地直到关于自己的运动姿势的适当与否。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运动装置中,对于1个姿势参数,设定基于 运动效果的大小的多个级别;上述基准值按照上述级别设定;对上述各级别对应有基于关 于左右平衡的取得方式的巧拙的分数;上述评价部计算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姿势参 数的参数值对应的级别,将与该级别对应的分数作为评价而输出。根据该发明,对于左右平衡的取得方式,根据其巧拙程度(级别)赋予分数,所以 与单单基于左右平衡的取得方式是否适当赋予分数的情况相比,使用者能够更详细地知道 关于自己的运动姿势的适当度,并且,与以预先设定的摆动模式使上述可动部摆动的运动 装置相比,使用者受到关于运动姿势的评价的乐趣增加,相应地能够使使用者对于运动装 置的使用意愿尽可能持续。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运动装置中,还具备用来输入使用者的体 格的体格输入部;上述评价部根据由上述体格输入部输入的体格变更上述基准值。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由上述体格输入部输入的体格变更上述基准的参数值,所 以对于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能够进行适合于体格的更适当的评价。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运动装置中,上述评价部是进行按照上述 可动部的姿势的类别划分的对左右平衡的评价、按照与各姿势参数关联的肌肉划分的对左 右平衡的评价、以及综合了这些评价的综合评价中的至少1个的单元。根据该发明,对于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能够从各种观点进行评价,使用者能够知道 从各种观点对自己的运动姿势进行的评价。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运动装置,具备可动部,使用者乘坐;驱动部,驱动 上述可动部使该可动部的姿势变化,从而对上述使用者施加运动负荷;检测部,在右半身侧 和左半身侧独立地反复检测为了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而预先设定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 存储部,预先存储用来进行对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判断的基准信息;评价部,基于由上述检 测部分别检测到的各参数值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基准信息的比较,评价上述使用者的 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以及驱动控制部,使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形态变化,以使得由上述评价 部作出的评价越高、作用在使用者的肌肉上的负荷越大。根据该发明,如果通过上述驱动部驱动上述可动部,则该可动部姿势变化,对乘坐 在该可动部上的使用者施加运动负荷。在此状态下,在右半身侧和左半身侧分别反复检测 为了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而预先设定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并且,如果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参数值,则通过评价部进行该检测到的各参数值 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基准信息的比较,基于该比较,对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进行关 于左右平衡的评价。并且,通过驱动控制部改变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形态,以使得上述评价部 的评价越高、对使用者的肌肉施加的负荷越大。由此,能够尽量避免发生对使用者施加相对于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较大地偏离的 负荷的状态,能够使使用者进行相应于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高效率的运动。此外,由于能够 使使用者感到受到关于运动姿势的评价的乐趣,所以与以预先设定的摆动模式使上述可动 部摆动的运动装置相比,能够使使用者对于运动装置的使用意愿尽可能持续。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运动装置中,,由上述评价部作出的评价结果越高,上述驱动控制部使有关上述可动部的姿势的倾斜角度越大。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运动装置中,由上述评价部作出的评价结 果越高,上述驱动控制部越使上述可动部的驱动速度增大。根据技术方案9、10所述的发明,由于匹配于使用者的左右平衡的取得方式的巧 拙改变可动部的驱动形态,所以能够不会有对使用者施加过大的负荷或对使用者施加的负 荷变得过小的情况,能够由使用者进行高效率的运动。技术方案11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8所述的运动装置中,还具备使用者在乘坐在 上述可动部上时载乘脚的脚蹬;上述检测部包括计测作用在上述脚蹬上的力作为上述姿势 参数的第1传感器、计测上述脚蹬的角度作为上述姿势参数的第2传感器、和计测使用者用 内腿夹紧上述可动部的力作为上述姿势参数的第3传感器中的至少1个。根据该发明,能够检测作用在脚蹬上的力、上述脚蹬的角度及使用者用内腿夹紧 上述可动部的力中的至少1个。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运动装置的吸引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实现使使用者进行有 效果的运动的运动装置。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运动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运动装置的外观侧视图。
图3是表示运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将摆动机构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5是摆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摆动机构的后视图。
图7是用来说明座部的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输入操作部的外观例的图。
图9是表示运动装置的电气结构的块图。
图10是表示对应于座部的姿势种类的使用者的理想的运动姿势的图。
图11是表示关于各姿势参数的左右差的适当范围的图。
图12是表示按照座部的姿势种类设定的、对于各姿势参数(脚蹬踩踏力、脚度及鞍韉夹力)与判断结果(适当/不适当)的组合的分数的图。图13是表示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存储部的存储形态和成绩的种类的图。图14是表示左右差与判断结果的对应关系的图。图15是表示对应于判断结果的报告内容的图。图16是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有关运动高效化处理的流程图。图17是表示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的电气结构的块图。图18是表示在按照姿势参数设定了对应于运动效果的程度的多个级别(阶段) 的情况下、按照级别设定的阈值的图。图19是表示对各级别设定的分数的图。图20是表示右误差及左误差与判断结果的对应关系的图。图21是表示对应于判断结果的报告内容的图。 图22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的电气结构的块图。 图23是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有关运动高效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有关第5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块图。 图25是表示有关第5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的电气结构的块图。 图26是有关第6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有关运动高效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设定了对应于体重值的系数的表的图。 标号说明
1运动装置
2座部
6脚蹬
7缰绳
8脚部
31输入操作部 33存储部 331适当范围存储部 332分数存储部 333建议存储部 334阈值存储部 34传感器部 341右脚蹬力传感器 342左脚蹬力传感器 343右脚蹬角度传感器 344左脚蹬角度传感器 345右鞍韉力传感器 346左鞍韉力传感器 35控制部 351姿势检测部 352判断部 353建议报告部 354获得分数分配部 355获得分数存储部 356成绩计算部 357成绩报告部 358阈值变更部 359驱动控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有关本发明的运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
8运动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该运动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图2所示,运动装置1具备模仿了马背或马鞍的形状、使用者能够骑跨就座 的座部2 (上述可动部的一例),使该座部2摆动运动的摆动机构3,通过电动马达及齿条齿 轮等使座部2升降到上升位置U和下降位置D、调节上述座部2的高度的升降机构4,可前 后转动地悬挂在上述座部2的左右位置的上铰链销5上、下端具有使用者挂住脚尖的轮部 的脚蹬6,可前后摆动地设置在座部2的前部的缰绳7,支撑上述座部2及摆动机构3的脚 部8,和输入操作部31而构成。图3是表示运动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将上述摆动机构3放大表示 的侧视图,图5是其俯视图,图6是其后视图。在图3、图4及图6中,用虚拟线表示该摆动 机构3摆动的状态。安装座部2的台座9经由使左右为一对的连结连杆10可前后摆动地支撑在可动 架台11上,可动架台11可左右摆动地支撑在基座12上,并且在台座9与可动架台11之间 收纳着驱动部13。上述连结连杆10包括前连杆10a和后连杆10b。前连杆10a的上端部 轴装在设于台座9的前端部上的上轴销9a上,前连杆10a的下端部轴装在设于可动架台11 的侧板14的前端部上的下轴销15a上。此外,后连杆10b的上端部轴装在设于台座9的后 端部上的上轴销9b上,后连杆10b的下端部轴装在设于可动架台11的侧板14的后端部上 的下轴销15b上。前后的各下轴销15a、15b构成可绕左右方向Y的轴线转动地支撑连结连 杆10的左右轴15,由此,台座9能够绕左右轴15沿图4的箭头M所示的前后方向往复旋转 移动。在上述基座12的前后方向X的两端部上,如图4及图6所示,分别立设有轴支撑 板16,在可动架台11的前后方向X的两端部上分别垂设有与上述轴支撑板16对置的连结 板17,连结板17通过前后轴18可转动地连结在轴支撑板16上。前后轴18配置在基座12 的中央部的前后两个部位上,可绕前后轴18转动地支撑可动架台11,由此,台座9能够绕前 后轴18沿图6的箭头N所示的左右方向旋转往复移动。另一方面,驱动部13具备单体的马达19 (相当于上述驱动部)、和将马达19的输 出旋转轴20的旋转力分别变换为台座9的前后方向X的往复直线前进移动、绕左右轴15 的旋转往复移动、绕前后轴18的旋转往复移动、能够将这3个动作组合而驱动座部2的两 个驱动部13a、13b。本例的马达19纵置在基座12上,使输出旋转轴20的突出方向朝上。上述第1驱动部13a是前后方向X的往复直线前进移动及绕左右轴15的旋转往 复移动用,上述第2驱动部13b是绕前后轴18的旋转往复移动用。第1驱动部13a如图4 及图5所示,包括经由马达齿轮21及第1齿轮22连结在上述输出旋转轴20上的第1轴 23、偏心连结在第1轴23的一端部上的偏心曲柄24(参照图5)、和一端部连结在偏心曲柄 24上、另一端部轴装在设于前连杆10a上的轴销10c上的臂连杆25。第1轴23的两端部 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台座9侧,通过偏心曲柄24相对于第1轴23进行偏心圆运动,前连杆 10a经由臂连杆25沿前后方向X往复移动,由此,连结在连结连杆10上的台座9、即座部2 能够向图3及图4的箭头M所示的方向摆动。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第2驱动部13b具备经由上述第1轴23的联动齿轮26 和第2齿轮27连结的第2轴28、和一端部偏心连结在第2轴28的一端部上、另一端部可转 动地连结在基座12上的偏心杆29而构成。第2轴28的两端部可转动地支撑在台座9侧。偏心杆29配置在台座9的左侧或右侧的任一侧(在图5及图6中是右侧),偏心杆29的 上端部29a通过图6所示的轴销60偏心连结在第2轴28的一端部上,偏心杆29的下端部 29b通过轴销31可转动地连结在固定于基座12上的L形连结配件30上。因而,通过第2 轴28的旋转,偏心杆29的上端部进行偏心圆运动,由此,台座9即座部2能够如图6的箭 头N所示那样进行绕前后轴18的旋转往复移动。根据上述结构,如果向马达19的一方向突出的输出旋转轴20旋转,则通过马达齿 轮21与第1齿轮22的啮合,第1轴23旋转,同时,通过第1轴23的联动齿轮26与第2齿 轮27的啮合,第2轴28旋转。如果第1轴23旋转,则连结在该第1轴23的一端部的偏心 曲柄24进行偏心圆运动,前连杆10a经由臂连杆25以前侧的左右轴15为中心沿前后方向 X转动。此时,后连杆10b协同作用而绕后侧的左右轴15转动,所以台座9、即座部2沿前 后方向X往复移动及摆动。另一方面,通过第2轴28的旋转,偏心杆29的上端部进行偏心 圆运动,台座9即座部2绕前后轴18旋转往复移动。这样,在使用者就座在座部2上的状态下,座部2进行向图7所示的前后方向X、左 右方向Y、上下方向z的运动、以及ex方向、0Y方向、0Z方向的摆动,所以能够训练身体 的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并且,由于能够使用1个马达19进行3个动作,所以马达19的数 量减少,马达的控制变得简单,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及小型化。进而,马达19的输出旋转 轴20只要向一个方向突出就可以,相对于在向两个方向突出的情况下为横置的情况,能够 进行纵置,由此能够减小包括该马达19的摆动机构3整体的设置空间而实现小型化,能够 将摆动机构3收纳在座部2的内部而忠实地再现模拟骑马的目标的动作。图8是表示输入操作部31的外观例的图。如图8所示,输入操作部31具备为了 防止幼儿、儿童等的淘气或误动作而用来进行将输入操作部31锁止指示的输入的童锁按 钮311、用来输入开始摆动机构3的摆动动作的指示或输入停止的指示的开关按钮312、和 用来输入以初学者、开始使用的使用者或对体力没有自信的使用者使用的初学者模式动作 的指示的初学者按钮313。此外,输入操作部31具备自动路线按钮组314、喜好按钮315、速度调节按钮316、 座位倾斜调节按钮317、座位高度调节按钮318、使用者信息输入按钮组319及显示部320。自动线路按钮组314具备“弱”按钮、“普通”按钮、“强”按钮、“腰”按钮、“臀”按 钮、“脚力”按钮、“直线跑道”按钮而构成。虽然没有详细地说明,但将预先设定了摆动机构 3的摆动形态(摆动速度及座位的角度等)的路线与各按钮建立了对应,如果操作某个按 钮,则运动装置1以对应于该按钮的线路中的摆动机构3的摆动形态动作。喜好按钮315是用来手动设定摆动机构3的摆动速度、座位前倾/后倾的角度的 按钮,速度调节按钮316是用来调节摆动机构3的摆动速度的按钮,座位倾斜调节按钮317 是用来调节座位的前倾/后倾的角度的按钮,座位高度调节按钮318是用来调节座面的高 度的按钮。使用者信息输入按钮组319是用来输入使用者的性别及身高等的按钮组,每当 操作了其中的“身体输入”按钮时,进行输入项目的种类的切换(例如从性别向身高的切 换),此外,通过“ + ”按钮及“_”增减或切换关于该切换为的输入项目的值。显示部320例如具备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影像及向使用者的消息 (例如摆动速度级别、座位倾斜级别、剩余时间、消耗卡路里等)。另外,显示部320也可以代 替LCD而为例如等离子的显示装置,此外,也可以具备作为发光体的LED或7段LED (LightEmitting Diode)等。图9是表示运动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块图。另外,对于与图1 图8所示的结构 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如图9所示,运动装置1具有摆动机构3、升降机构4、输入操作部31、声音输出部 32、存储部33 (对应于上述存储部)、传感器部34、和控制部35,上述各部例如接受来自商用 电源的电力供给而动作。声音输出部32例如由将电信号(声音信号)变换为声音的扬声器等构成,是向使 用者输出后述的消息等的声音的单元。存储部33例如由非易失性存储器及HDD等构成,是存储各种信息的单元。存储部 33具备存储后述的适当范围、分数及建议的适当范围存储部331、分数存储部332及建议存 储部333。传感器部34相当于上述检测部,具有右脚蹬力传感器341、左脚蹬力传感器342、 右脚蹬角度传感器343、左脚蹬角度传感器344、右鞍韉(A杉>9 )力传感器345、和左鞍韉 力传感器346。另外,在图1中,仅图示了右鞍韉力传感器345和左催马力传感器346中的 左鞍韉力传感器346。右脚蹬力传感器341及左脚蹬力传感器342计测就座在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右脚 掌及左脚掌分别接触的两脚蹬6的力(参照图1)。基于右脚蹬力传感器341及左脚蹬力传 感器342的输出,能够检测到使用者以怎样的程度对足部、脚部用力而骑乘。如果目的是膝 部伸展肌肉力量的强化,则对脚部用力的姿势成为一个目标。右脚蹬角度传感器343及左脚蹬角度传感器344是测量上述两脚蹬6的角度的单 元。所谓脚蹬6的角度如图1所示,在设该运动装置1的前后方向为X轴、铅直方向为Z轴 时,是在通过上铰链销5的位置的XZ平面上将以该铰链销5的位置为摆动中心摆动的脚蹬 6的铅直方向作为基准的摆动角度Y。基于右脚蹬角度传感器343及左脚蹬角度传感器 344的输出,能够检测到使用者是否配合上述座部2的倾斜而升高或降低脚蹬6。如果目的 是腹肌群或背肌群的强化,则脚蹬6的角度成为一个目标。右鞍韉力传感器345及左鞍韉力传感器346如图1、图2所示,是测量作用在就座 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右腿及左腿的各内侧胯接触的脚蹬(在图1、图2中仅图示了左腿的 内侧胯接触的由箭头P表示的部位)上的力的单元。基于右鞍韉力传感器345及左鞍韉力 传感器346,能够检测到使用者对内侧胯作用有怎样程度的载荷而骑乘。如果目的是关节的 内转-外转肌肉力量的强化,则向内侧胯用力的姿势成为一个目标。在上述座部2为前倾姿势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脚蹬力传感器341、342和脚蹬角度 传感器343、344测量作用在上述脚蹬6上的力和脚蹬6的角度,能够检测到使用者的姿势 是否为匹配于座部2的前倾姿势的有效的姿势。在上述座部2的前倾姿势的情况下推荐为 有效的姿势的姿势如图10(a)所示,是将脚蹬6向前推出那样的姿势。在上述座部2是水平姿势及后倾姿势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脚蹬角度传感器343、 344和鞍韉力传感器345、346计测上述两脚蹬6的角度和作用在上述鞍韉上的力,能够检测 到使用者的姿势是否为匹配于座部2的水平姿势及后倾姿势的有效的姿势。在上述座部2为水平姿势的情况下推荐为有效的姿势的姿势如图10(b)所示,是 将大腿轻轻地向内侧加紧、使脚蹬6垂直地垂下的姿势,在上述座部2为后倾姿势的情况下
11推荐为有效的姿势的姿势如图10(c)所示,是将大腿使劲地加紧、将脚蹬6向后方牵拉的姿势。回到图9,控制部35具有具备图示省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运 算处理部)、保存规定该CPU的动作的程序的ROM (Read OnlyMemory)、以及具有临时保管数 据的功能及作为作业区域的功能的RAM(Rand0m Access Memory)等而构成的微型计算机, 是负责该运动装置1的整体控制的单元。此外,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5具有作为姿势检测部351、判断部352 (对应于 上述评价部)、建议报告部353、获得分数分配部354、获得分数存储部355、成绩计算部356、 和成绩报告部357的功能。建议报告部353及成绩报告部357对应于上述报告部。姿势检测部351是基于传感器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脚蹬力传感器341、342、脚 蹬角度传感器343、344、以及鞍韉力传感器345、346)的输出、检测为了表示使用者的运动 姿势而预先设定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单元。作为为了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而预先设定的姿势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 为由脚蹬力传感器341、342检测的脚蹬踩踏力、由脚蹬角度传感器343、344检测的脚蹬角 度、以及由鞍韉力传感器345、346检测的鞍韉夹力,姿势检测部351基于传感器部34的输 出,检测脚蹬踩踏力、脚蹬角度及鞍韉夹力。判断部352计算关于脚蹬踩踏力、脚蹬角度及鞍韉夹力的左右的差。即,判断部 352将右脚蹬力传感器341的输出值表示的脚蹬踩踏力F1与左脚蹬力传感器342的输出值 表示的脚蹬踩踏力F2的差(F1-F2)作为关于脚蹬踩踏力的左右差计算。此外,判断部352将右脚蹬角度传感器343的输出值表示的脚蹬角度0 1与左脚 蹬角度传感器344的输出值表示的脚蹬角度e 2的差(e 1- e 2)作为关于脚蹬角度的左右 差计算。此外,判断部352将右鞍韉力传感器345的输出值表示的鞍韉夹力F3与左鞍韉力 传感器346的输出值表示的鞍韉夹力F4的差(F3-F4)作为关于鞍韉夹力的差计算。在如上述那样定义左右差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当该左右差的值是负的值时表 示该姿势参数中的左侧比右侧强,反之,当该左右差的值是正的值时表示该姿势参数中的 右侧比左侧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传感器的种类无关,而将从各传感器中的设置在右侧的 传感器得到的参数值称作右参数值,将从设置在左侧的传感器得到的参数值称作左参数值。判断部352将1次游戏分割为多个期间,按照该各分割期间计算关于脚蹬踩踏力、 脚蹬角度及鞍韉夹力的右参数值与左参数值的左右差,每当计算该左右差时,利用该左右 差,从左右平衡这一点对该分割期间中的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进行评价。如图11所示,按照各姿势参数预先设定关于上述左右差的适当范围,将上述姿势 参数的种类与关于上述左右差的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的对应关系以表形式保存到上述适 当范围存储部331中。例如,如图11所示,关于脚蹬踩踏力,作为适当范围而预先将“不到 士 lkgf”的范围建立对应,将该适当范围保存到上述适当范围存储部331中。判断部352针对有关计算出的各姿势参数的左右差,分别判断是否是对应的适当 范围内,在范围内时,判断为关于该分割期间中的该姿势参数的左右平衡是适当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左右差是适当范围外时,判断为关于该分割期间中的该姿势参数的左右平衡是 不适当的。例如,在关于某个分割期间中的脚蹬踩踏力的左右差是+0. 5kgf的情况下,由于 该左右差参照图11所示的表是适当范围内的值,所以关于该分割期间中的脚蹬踩踏力,判 断部352判断为左右平衡是适当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左右差是_2kgf的情况下,由于该左右差参照图11所示的表是 适当范围外的值,所以关于该分割期间中的脚蹬踩踏力,判断部352判断为左右平衡是不 适当的。建议报告部353是如果由上述判断部352输出了左右差、则使上述声音输出部32 或显示部320将对于该左右差的建议进行听觉-视觉上的输出的单元。在图15中表示了 在本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1中准备的建议的一例。如图15所示,按照各姿势参数的种类设有对应于判别结果的建议内容。此外,该 建议内容为关于该运动装置的乘坐方式和就座位置的建议内容。并且,这样的建议预先保 存在建议存储部333中。如果由上述判断部352输出了判断结果,则建议报告部353从保 存在建议存储部333中的建议之中搜索对上述判断结果的建议,报告搜索到的建议。例如,在由判断部352计算出的脚蹬踩踏力的左右差是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建 议报告部353输出指示以当前的状态继续运动的建议。此外,在由判断部352计算出的关 于鞍韉夹力的左右差是适当范围外的负值的情况下,建议报告部353作为建议而输出作为 运动装置1的乘坐方式来说对右脚的内腿用的力较弱这一点和注意右腿这一点,并且输出 指示确认就座位置是否偏左的建议。这样,建议报告部353每当由上述判断部352输出判断结果时,从建议存储部333 之中搜索要报告的建议,报告搜索到的建议。获得分数分配部354是对由上述判断部352依次导出的判断结果(适当/不适 当)分配分数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a) 图12(c)所示,按照座部2的姿势种 类,预先设定对于各姿势参数(脚蹬踩踏力、脚蹬角度及鞍韉夹力)与判断结果(适当范围 内/适当范围外)的组合的分数,在上述分数存储部332中,将该设定内容以表形式保存。S卩,上述分数存储部332例如对于座部2的前倾姿势,如图12(a)所示,存储有对 脚蹬踩踏力及脚蹬角度的各姿势参数与判断结果(适当范围内/适当范围外)的组合分别 预先设定的分数的分数表,此外,对于座部2的水平姿势及后倾姿势,如图12(b)、图12(c) 所示,存储有对于脚蹬角度及鞍韉夹力的各姿势参数与判断结果(适当范围内/适当范围 外)的组合分别预先设定的分数的分数表。另外,在图12(a) 图12(c)中,对各姿势参数同样,对于适当范围内的判断结果 分配“1”分,对于适当范围外(不适当)的判断结果分配“0”分。如果由上述判断部352导出了判断结果,则获得分数分配部354利用存储在上述 分数存储部332中的上述分数表,分配对应于上述判断结果(适当范围内/适当范围外) 与导出了该判断结果的分割期间中的座部2的姿势种类的组合的分数。例如,当座部2采 取前倾姿势时,在由上述判断部352判断脚蹬踩踏力是不适当(适当范围外)的情况下,获 得分数分配部354根据图12(a)所示的分数表,对该脚蹬踩踏力分配“0”分。获得分数存储部355是将由上述获得分数分配部354分配的分数作为获得分数存储的单元。获得分数存储部355如图13所示,将由上述获得分数分配部354分别计算出的 各次的分数在用座部2的姿势种类(前倾姿势、水平姿势及后倾姿势)划分的状态下按照 姿势参数存储。成绩计算部356是利用在该游戏中由获得分数分配部354依次分配的(依次存储 到上述获得分数存储部355中的)获得分数、计算对于该游戏中的使用者的乘坐方式(运 动姿势)的关于左右的平衡的成绩的单元。作为关于使用者的乘坐方式的成绩,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3所示,设想为 有关在1次游戏中由获得分数分配部354依次计算的获得分数的总合计的综合成绩、有关 按照座部2的姿势种类(前倾姿势、水平姿势及后倾姿势)分别累计的获得分数的不同倾 斜形态成绩、和有关按照锻炼的肌肉的种类(脚部肌肉、腹肌群、背肌群及内转-外转肌群) 分别累计的获得分数的不同肌肉成绩。综合成绩既可以是在1次游戏中由获得分数分配部354依次计算的获得分数的总 合计本身,或者也可以是相对于假设在1次游戏中总是进行了最有效的运动的情况下得到 的分数的总合计(最大获得分数)的、实际的总获得分数的比例。不同倾斜形态成绩既可以是按照座部2的姿势种类(前倾姿势、水平姿势及后倾 姿势)分别累计的获得分数本身,也可以是在座部2的各姿势中、相对于假设在1次游戏中 总是进行了最有效的运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分数的合计(分姿势最大获得分数)的、该姿势 种类中的实际的总获得分数的比例。不同肌肉成绩根据每个上述姿势参数的获得分数计算。即,如上所述,成绩计算部 356将在1次游戏中关于脚蹬踩踏力计算出的获得分数的合计作为关于角部肌群的成绩来 计算。同样,成绩计算部356将在1次游戏中关于脚蹬角度计算出的获得分数的合计作为 关于腹肌群及背肌群的成绩来计算,此外,将在1次游戏中关于鞍韉夹力计算出的获得分 数的合计作为关于内转_外转肌群的成绩来计算。另外,这里不同肌肉成绩设为按照不同姿势参数分别累计的获得分数,但并不限 于此,也可以是在各姿势参数中、相对于在1次游戏中关于该姿势参数计算出的获得分数 的合计的、该姿势参数的实际的总获得分数的比例。成绩报告部357是使上述声音输出部32或显示部320在听觉、视觉上输出由上述 成绩计算部356计算出的成绩的单元。图16是表示控制部35的运动高效化处理的流程图。如图16所示,如果开关按钮312被按下(步骤#1中YES),则控制部35报告(播 报)运动装置1的乘坐方式(步骤#2),开始座部2的驱动。姿势检测部351根据上述预先 设定的一定期间中的上述各传感器(右脚蹬力传感器341、左脚蹬力传感器342、右脚蹬角 度传感器343、左脚蹬角度传感器344、右鞍韉力传感器345、和左鞍韉力传感器346)的输 出,按照姿势参数的种类(脚蹬踩踏力、脚蹬角度及鞍韉夹力)计算关于表示使用者的运动 姿势的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按照姿势参数的种类将参数值分别平均,将该平均值作为使 用者的运动姿势来检测(步骤#3)。接着,判断部352按照姿势参数分别计算左右差,利用该左右差判断是否是预先 设定的适当范围内(步骤#5),建议报告部353使上述声音输出部32或显示部320在听觉、 视觉上输出对该判断结果的建议(步骤#6)。
此外,如果由上述判断部352导出判断结果,则获得分数分配部354利用由上述分 数存储部332存储的上述分数表,分配与上述判断结果和相当于导出了该判断结果的分割 期间的座部2的姿势种类的组合相对应的分数,获得分数存储部355将该分数作为获得分 数存储(步骤#7)。控制部35判断是否达到了游戏结束定时(步骤#8),在没有达到的情况下(步骤 #8中NO),再次执行步骤#3 #8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达到了游戏结束定时(步骤#8中 YES),则成绩计算部356利用存储在获得分数存储部355中的获得分数,计算对于该游戏中 的使用者的乘坐方式(运动姿势)的关于左右平衡的计算(步骤#9),成绩报告部357报告 该成绩(步骤#1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脚蹬踩踏力、脚蹬角度及鞍韉夹力分别设定为用来表示 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姿势参数,在右半身侧和左半身侧分别检测关于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 数值,基于该参数值,判断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的平衡是否适当,分配对应于该判断结 果的分数,报告利用该分数制作的成绩,所以能够期待使用者基于被报告的成绩进行有效 的运动的努力。因而,能够实现促进用户进行更有效的训练的运动装置。此外,能够使使用者感到受到关于运动姿势的评价的乐趣。因而,与以预先设定的 摆动模式使上述座部2摆动的运动装置相比,能够实现使使用意愿持续的运动装置。(第2实施方式)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分别计算脚蹬踩踏力、脚蹬角度及鞍韉夹力的各参数值 的左右差,基于该左右差,对于使用者的运动姿势,从左右平衡的方面进行评价,但作为用 来评价该左右的参数的指标,除了上述左右差之外,也可以预先设定关于各姿势参数的 右参数值P1及左参数值P2的阈值Pth、采用检测到的右参数值P1与上述阈值Pth的差 (Pl-Pth)、和检测到的左参数值P2与上述阈值Pth的差(P2-Pth)。将上述差(Pl-Pth)称 作右误差,将上述差(P2-Pth)称作左误差。在此情况下,判断部352可以根据上述右误差(Pl-Pth)及左误差(P2_Pth)是否 分别处于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内,评价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的平衡。即,如图20所示,例如在关于脚蹬踩踏力的上述右误差(Pl-Pth)是上述适当范围 外的正值时,判断为右脚的脚蹬踩踏力过大。此外,在关于脚蹬角度的上述左误差(P2-Pth) 取上述适当范围外的负值时,判断为左脚的抬起过小。由此,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判断部352判断关于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右误差(Pl-Pth) 及左误差(P2-Pth)是否分别是适当范围内,在是那样时,判断为该分割期间中的关于该姿 势参数的左右平衡是适当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的至少一个是适当范围外 时,判断为该分割期间中的关于该姿势参数的左右平衡是不适当的。如果由上述判断部352导出了判断结果,则获得分数分配部354利用由上述分数 存储部332存储的上述分数表,分别对应于上述判断结果(适当范围内/适当范围外)与 导出了该判断结果的分割期间中的座部2的姿势种类的组合的分数来分配分数,获得分数 存储部355将由上述获得分数分配部354分配的分数作为获得分数来存储。此外,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建议报告部353是如果由上述判断部352输出了右误差 及左误差、则使上述声音输出部32的显示部320进行听觉、视觉的输出的单元。在图21中 表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1中准备的建议的一例。
如图21所示,上述建议按照姿势参数的种类设有对应于判断结果的建议内容。这 里的判断结果是有关右误差及左误差是否分别在适当范围内、当右误差及左误差的至少一 个是适当范围外时、成为适当范围外的误差的值是正值还是负值的结果。上述建议内容是 关于该运动装置的乘坐方式和就座位置的建议内容。并且,这样的建议预先保存在建议存 储部333中。如果由上述判断部352输出了判断结果,则建议报告部353从保存在建议存 储部333中的建议之中搜索对上述判断结果的建议,报告搜索到的建议。例如,在由判断部352计算出的脚蹬踩踏力的右误差是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建 议报告部353输出以当前的状态继续运动的建议。此外,例如在由判断部352计算出的鞍 韉夹力的右误差是适当范围外的正值时,建议报告部353作为建议而输出作为运动装置1 的乘坐方式对右腿的内腿用的力较弱这一点和注意右腿的内腿而加强鞍韉夹力这一点,并 且输出指示确认就座位置是否偏左的建议。这样,建议报告部353每当由上述判断部352输出判断结果时,从建议存储部333 之中搜索,报告搜索到的建议。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使用者的运动姿势根据左右平衡的方面适当地进 行评价。(第3实施方式)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每个姿势参数仅设定了 1个上述阈值Pth,但也可以将 有关左右平衡的对应于各使用者的巧拙程度的多个阈值作为用来计算上述右误差及左误 差的阈值来按照每个姿势参数的种类进行准备。以下,对该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7是表 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块图。另外,对于与图1 图9所示的结构 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1如图17所示,在上述存储部33中还具备阈值存储 部334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关于除此以外的点是大致同样的,所以仅对与上 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a) 图18(c)所示,对每个上述姿势参数,设定对应于 运动效果的程度的多个级别(阶段),按照这些级别设定阈值。例如,如图18(a)所示,作为 设定为座部2的姿势种类是前倾姿势时的评价项目的姿势参数,设想为脚蹬踩踏力和脚蹬 角度,在脚蹬踩踏力和脚蹬角度各自中设定了例如3个级别(级别1 3)。另外,这里,假 设从运动效果较高者起,设定了级别3、级别2、级别1。此外,如图18(a)所示,对于脚蹬踩踏力的各级别1、2、3设定“8(kgf)”、 “ 14 (kgf) ”、“ 18 (kgf) ”的阈值,对于脚蹬角度的级别1、2、3分别预先设定“ 15 (deg) ”、 "25(deg) ”、“35 (deg),,的各阈值。将这样的阈值按照座部2的姿势种类,以表形式保存在 阈值存储部334中。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于检测到的参数值处于适当范围内的判断结果 分配“1”分、对处于适当范围外的判断结果分配“0”分,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 分配对应于级别的分数。在图19(a) 图19(c)中,对各姿势参数都是相同的,对于级别1的判断结果分配 “0”分,对于级别2的判断结果分配“1”分,对于级别3的判断结果分配“2”分。本实施方 式的分数存储部332存储有这样的分数表。
如果对各姿势参数分别计算出上述右误差和左误差,则判断部352判断这些右误 差及左误差对应的级别。例如,判断部352在座部2取前倾姿势时的脚蹬踩踏力的参数值 是14kgf时,根据图18(a)所示的阈值表,判断为对应于“级别2”。获得分数分配部354根据图19(a)所示的分数表,对对应于级别2的该参数值分 配“ 1”分,获得分数存储部355存储该分数。成绩计算部356使用在该游戏中由获得分数计算部355依次计算的(依次存储在 上述获得分数存储部355中的)获得分数,计算对于该游戏中的使用者的乘坐方式(运动 姿势)的关于左右平衡的成绩,成绩报告部357使上述声音输出部32或显示部320在听觉 或视觉上输出由上述成绩计算部356计算出的成绩。这样,对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准备多个级别,并且对各级别预先分配分数,如果检 测到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则检测该参数值分别对应于哪个级别,对对应的级别分配 对应的分数,所以与使用者单单根据自己自身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是否适当而分数化的 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比,使用者能够更详细地知道关于自己的运动姿势的适当度。(第4实施方式)在有关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的取得方式的巧拙方面存在个人差异。因此,在如上 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想要利用设定为固定值的容许范围计算上述右误差(Pl-Pth)及左误 差(P2-Pth)的情况下,会出现这些右误差及左误差总是从适当范围大幅偏离、报告的分数 变得极低的使用者、或出现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总是为适当范围内、报告的分数总是取得 满分或大致满分的使用者。这样的使用者由于对于自身的乘坐方式的评价几乎不提高,所 以对于这样的使用者而言,进行上述评价带来的效果变弱,很有可能对运动装置1立即发 生厌倦。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搭载有根据当前时点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的巧拙程度 自动地变更(再设定)容许范围的功能。图22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1的电 气结构的块图。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运动装置1,如图22所示,在上述控制部35中还具备容许范围 变更部358这一点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不同。容许范围变更部358是根据各参数值与已经 设定的阈值的差变更该容许范围的单元。另外,关于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 是大致同样的。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5的运动高效化处理的流程图。如图23所示,如果开关按钮312被按压(步骤#21中YES),控制部35报告(播 报)运动装置1的乘坐方式(步骤#22),开始座部2的驱动。接着,容许范围变更部358将 保存在容许范围存储部334中的默认的容许范围设定为用来判断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的 适当性的容许范围,设为默认(步骤#24)。姿势检测部351在上述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期间中,根据上述各传感器的输出,计 算关于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按照每个姿势参数分别将参数值平 均,检测该平均值作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步骤#25),判断部352计算对应于该运动姿势的 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与阈值的差作为右误差或左误差(步骤#26),判断该差是否在默认的 容许范围内(步骤#27)。另外,该默认的容许范围优选的是比上述适当范围大的范围,但也 可以与上述适当范围一致。
17
判断部352在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是上述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27中 YES),上述建议报告部353报告左右平衡是上述容许范围内的内容(步骤#28)。另一方面, 判断部352在即使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中的任1个有上述容许范围外的误差的情况下(步 骤#27中NO),报告不能适当地取得左右的平衡的内容之后(步骤#29),报告将在步骤#24 中设定的容许范围再设定(变更)的内容(步骤#30)。接着,容许范围变更部358将在步 骤#24中设定的容许范围再设定(变更)(步骤#31)。这里,作为上述容许范围的再设定方法,例如设想如下的方法。即,作为一例而设 想在将在阈值步骤#26中求出的右误差及左误差定义为(上述参数值_在步骤#24中设定 的阈值)的情况下、当该右误差及左误差是上述容许范围内的值时、例如将对在步骤#24中 设定的默认的阈值容许范围乘以比1小的系数(例如0.9等)后的相乘值作为新的容许范 围的方法。由此,对于善于取得左右平衡的使用者设定较窄的容许范围,使关于左右平衡的 评价严格化。另一方面,作为一例而设想当该右误差或左误差为上述容许范围外的值时、例如 将对在步骤#24中设定的容许范围乘以比1大的系数(例如1. 1等)后的相乘值作为新的 容许范围的方法。由此,对于取得左右平衡的技术不足的使用者,将增加的容许范围设定为 新的容许范围,能够使该使用者的左右平衡被评价为适当范围内的机会增加。在步骤#28或#31的处理后,控制部35判断是否达到了游戏结束定时(步骤#32), 在没有达到上述游戏结束定时的情况下(步骤#32中NO),回到步骤#25,另一方面,在达到 了游戏结束定时的情况下(步骤#32中YES),结束一连串的处理。这样,在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从适当范围大幅地偏离的情况下,根据该 左右平衡的巧拙程度变更上述容许范围,所以能够使对于左右平衡的评价严格化、或增加 评价为左右平衡是适当范围内的机会,能够使使用者感到受到关于运动姿势的评价的乐 趣,所以能够使使用者对于运动装置的使用意愿尽可能持续。另外,这里在步骤#24及#31中基于1个分割期间的平均值决定容许范围,但并不 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在多个分割期间中分别计算出的各平均值决定容许范围,或者也可以 利用上述各传感器的输出变化的推移来决定容许范围。(第5实施方式)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报告关于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成绩,但在本实施方式中, 代替该报告处理而基于检测到的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进行能够进行更有效的运动的座部2 的摆动控制。图24是表示运动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块图。另外,对于与图1 图9所示的 结构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5代替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获得分数分配部354、获得分 数存储部355、成绩计算部356及成绩报告部357而具备驱动控制部359这一点、和存储部 33不具有分数存储部332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关于除此以外的方面是大致 同样的,省略其说明。在运动装置1中,能够根据座部2的倾斜角度使对肌肉施加的负荷变化。在本实 施方式中,利用这一点,考虑通过在使用者的运动姿势不为上述适当范围内的左右平衡的 状况下减小座部2的倾斜角度、在取得了上述适当范围内的左右平衡的状况下增大座部2 的倾斜角度,使用者能够进行高效率的运动,能够施加要求比各使用者具有的左右的平衡能力稍大的能力的负荷。具体而言,对于座部2的各姿势,分别预先设定默认的倾斜角度。并且,驱动控制 部359判断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上述阈值的差是否是适当范围内, 在是适当范围外的情况下,将上述倾斜角度减小规定角度。并且,驱动控制部359在将座部 2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新设定的倾斜角度的状态下,判断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 右差或与阈值的差是否是适当范围内,在是适当范围外的情况下,将上述倾斜角度再次进 一步减小规定角度。驱动控制部359在将座部2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新设定的倾斜角度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上述倾斜角度的减小处理,直到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 与阈值的差成为适当范围内。在将座部2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新设定的倾斜角度的状态下,如果上述各姿势参数 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成为适当范围内,则将上述倾斜角度增大规定角度。 驱动控制部359在将座部2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新设定的倾斜角度的状态下,判断上述各姿 势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是否是适当范围内,在是适当范围内的情况 下,将上述倾斜角度再次再增大规定角度。驱动控制部359在将座部2的倾斜角度设定为 新设定的倾斜角度的状态下,在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为适 当范围内的期间,反复进行上述倾斜角度的增大处理。图25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5的运动高效化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在本实 施方式中,计算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在该右误差及左误差的计算中使用的阈值预先存储 在上述阈值存储部334中。如图25所示,如果开关按钮312被按压(步骤#41中YES),则控制部35报告(播 报)运动装置1的乘坐方式(步骤#42),开始座部2的驱动。并且,阈值变更部358将保 存在阈值存储部334中的默认的阈值设定为用来计算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的阈值(步骤 #44)。姿势检测部351根据上述预先设定的一定期间中的上述各传感器的输出,计算关 于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按照每个姿势参数分别将参数值平均, 检测该平均值作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步骤#43)。将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与在步骤#44中 设定的阈值的差作为右误差或左误差来计算(步骤#46),判断部352判断该右误差或左误 差是否是上述适当范围内(步骤#47)。判断部352,在上述右误差或左误差都是上述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47中 YES),上述建议报告部353在报告了左右平衡是适当的内容后(步骤#48),报告将座部2的 倾斜角度增大的内容(步骤#49)。接着,驱动控制部359将座部2的倾斜角度增大(步骤 #50)。另一方面,判断部352在上述右误差或左误差中的至少一个是上述适当范围外的 情况下(步骤#47中NO),报告左右平衡是不适当的内容后(步骤#51),报告减小座部2的 倾斜角度的内容(步骤#52)。接着,驱动控制部359将座部2的倾斜角度减小(步骤#53)。 另外,在步骤#50及#53中,座部2的倾斜角度的每1次的变更量既可以是预先设定的角度, 也可以是对应于计算出的右误差或左误差的大小的变更量。在步骤#50或#53的处理后,控制部35匹配于变更后的倾斜角度而再设定(变 更)阈值Pth(步骤#54)。另外,这里也变更判断基准,但也可以仅在座部2的倾斜角度成为相当于最轻的负荷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变更判断基准。控制部35在判断基准的再设定 完成后(步骤#54中YES),判断是否达到了游戏结束定时(步骤#55)。控制部35,在没有达到上述游戏结束定时的情况下(步骤#55中NO),回到步骤 #45,另一方面,在达到了游戏结束定时的情况下(步骤#55中YES),结束一连串的处理。这样,假使将座部2的倾斜角度设为固定值,如果仅以该倾斜角度进行座部2的倾 斜动作,则会对使用者施加过度的负荷、或对使用者施加的负荷变得过小,而在本实施方式 中,由于在使用者的运动姿势在左右平衡的方面是适当的情况下变更座部2的倾斜角度,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这样的不良状况。结果,能够尽可能使用户不会厌倦、使使用 者进行适合于使用者的高效的运动。另外,如果能够配合使用者的喜好而设定倾斜角度的上限及下限,则能够进一步 增大运动装置1的使用意愿。(第6实施方式)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根据使用者的左右平衡的取得方式的巧拙变更座部2的 倾斜角度,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左右平衡的取得方式的巧拙变更座部2的摆动速度。即使在座部2取相同的姿势的情况下运动装置1也能够根据其驱动速度使对肌肉 施加的负荷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这一点,考虑对于座部2的驱动速度的大小设置多 个阶段、通过在使用者的运动姿势为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内的左右平衡的状况下将座部2 的驱动速度从当前的驱动速度降低1个阶段、在成为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内的左右平衡的 状态下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从当前的驱动速度提高1个阶段,使用者能够进行高效率的运 动,能够施加要求比各使用者具有的左右的平衡能力稍大的能力的负荷。具体而言,预先设定游戏开始最初的座部2的驱动速度。并且,驱动控制部359判 断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是否在适当范围内,在适当范围外 的情况下,将上述座部2的驱动速度降低1个阶段。并且,驱动控制部359判断上述各姿势 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是否在适当范围内,在适当范围外的情况下,将 上述座部2的驱动速度再降低1个阶段。驱动控制部359在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设定为新 设定的驱动速度的状态下,反复进行将上述座部2的驱动速度每次降低1个阶段的处理,直 到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为上述适当范围内。在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设定为新设定的驱动速度的状态下,如果上述各姿势参数 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为适当范围内,则将上述驱动速度提高1个阶段。驱 动控制部359在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设定为新设定的驱动速度的状态下,判断上述各姿势 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是否在适当范围内,在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将 上述驱动速度再次提高1个阶段。驱动控制部359在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设定为新设定的 驱动速度的状态下,在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上述左右差或与阈值的差为适当范围内 的期间,反复进行将上述座部2的驱动速度每次增大1个阶段的处理。图26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5的运动高效化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在本实 施方式中,计算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在该右误差及左误差的计算中使用的阈值预先存储 在上述阈值存储部334中。如图26所示,如果开关按钮312被按压(步骤#61中YES),则控制部35报告(播报)运动装置1的乘坐方式(步骤#62),开始座部2的驱动。接着,阈值变更部358将保 存在阈值存储部334中的默认的阈值设定为用来计算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的阈值(步骤 #64)。姿势检测部351根据上述预先设定的一定期间中的上述各传感器的输出,计算关 于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按照每个姿势参数将参数值分别平均, 将该平均值作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来检测(步骤#43)。判断部352将对应于该运动姿势 的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与在步骤#64中设定的默认的阈值的差作为上述右误差或左误差 来计算(步骤#66),判断该右误差或左误差是否是在上述适当范围内(步骤#67)。判断部 352判断为上述右误差或左误差是在上述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67中YES),上述建 议报告部353在报告左右平衡是在上述适当范围内的内容之后(步骤#68),报告将座部2 的驱动速度提高1个阶段的内容(步骤#69)。接着,驱动控制部359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 提高1个阶段(步骤#70)。另一方面,判断部352判断为上述差是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外的情况下(步骤#67 中NO),在报告左右平衡是在适当范围外的内容之后(步骤#71),报告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 降低1个阶段的内容(步骤#72)。接着,驱动控制部359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降低1个阶 段(步骤#73)。另外,在步骤#70及#73中,座部2的驱动速度的每1次的变更量既可以是 预先设定的变更量,也可以是对应于上述右误差或左误差的大小的变更量。在步骤#70或#73的处理后,控制部35匹配于变更后的速度而再设定(变更)阈 值Pth (步骤#74)。控制部35在判断基准的再设定完成后,判断是否达到了游戏结束定时 (步骤#75)。控制部35,在没有达到上述游戏结束定时的情况下(步骤#75中NO),回到步骤 #65,另一方面,在达到了游戏结束定时的情况下(步骤#75中YES),结束一连串的处理。这样,假使将座部2的驱动速度设为固定值,如果仅以该驱动速度进行座部2的倾 斜动作,则会对使用者施加过度的负荷、或对使用者施加的负荷变得过小,而在本实施方式 中,由于在使用者的运动姿势在左右平衡的方面是适当的情况下变更座部2的驱动速度,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这样的不良状况。结果,能够尽可能使用户不会厌倦、使使用 者进行适合于使用者的高效的运动。另外,如果能够配合使用者的喜好而设定座部2的驱动速度的上限及下限,则能 够进一步增大运动装置1的使用意愿。本申请代替上述实施方式或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包括如下的形态。(1)在上述第2 第6实施方式中,没有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调整上述各阈值,但特 别是关于脚蹬踩踏力及鞍韉夹力,是受使用者的体重影响的参数,所以可以根据使用者的 体重调整上述各阈值。这里,使用者的体重可以能够由使用者通过上述输入操作部31输入,例如可以将 当使用者乘坐在座部2上时测量该使用者的体重的图示省略的体重测量部搭载在运动装 置1中。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节省使用者输入自己的体重的工夫。作为上述阈值的调整方法,例如如图27所示,将设想会利用该运动装置1的使用 者的体重范围(在图27中是40 (kg) 120 (kg))分割为多个分割范围,将对于各分割范围 分别预先设定了对应于该范围的体重值的系数的表预先保存在存储部33中。
并且,控制部35如果取得使用者的体重信息,则对于默认的阈值,从上述存储部 33中导出对应于该体重的系数(体重例如是55 (kg)的情况下系数是“0. 8”),将该系数乘 以默认的阈值后的相乘值作为适用于该使用者的新的阈值来计算。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行考虑到使用者的体格的评价及座部2的驱动控制。(2)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报告项目,设想为运动装置1的乘坐方式和就座位 置。这里,它们的报告顺序哪个为先都可以,但更优选的是首先对就座位置进行报告、接着 对运动装置1的乘坐方式进行报告。(3)在上述第2 第6实施方式中,右半身侧的参数值和左半身侧的参数值两者能 够取负值。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从有关与阈值的差大的参数值的报告内容开始报告建议。(4)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形态,通过使使用者站立的基台摆动、使使用者进行例如 模拟冲浪的运动等的运动装置也是设想范围。
2权利要求
一种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动部,使用者乘坐;驱动部,驱动上述可动部使该可动部的姿势变化,从而对上述使用者施加运动负荷;检测部,在右半身侧和左半身侧独立地反复检测为了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而预先设定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存储部,预先存储用来进行对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判断的基准信息;评价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分别检测到的各参数值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基准信息的比较,评价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以及报告部,报告由上述评价部作出的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部,将关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右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与由上述检 测部检测到的左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左右差的、相当于上述适当的运动姿势的预 先设定的适当范围,作为上述基准信息而预先存储;上述评价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各参数值计算上述左右差,当该左右差在存储 于上述存储部的上述适当范围内时,对于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评价为有关该姿势参数 的左右平衡是适当的,当上述左右差在上述适当范围外时,评价为有关该姿势参数的左右 平衡是不适当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部,将关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右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与适当的运 动姿势中的右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即基准值的差即右误差的、相当于上述适当的运 动姿势的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和关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左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 值与适当的运动姿势中的左半身侧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即基准值的差即左误差的、相当于 上述适当的运动姿势的预先设定的适当范围,作为上述基准信息而预先存储;上述评价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各参数值计算该姿势参数中的上述右误差及 左误差,当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都在存储于上述存储部的上述适当范围内时,对于上述使 用者的运动姿势,评价为有关该姿势参数的左右平衡是适当的,当上述右误差及左误差中 至少一个在上述适当范围外时,对于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评价为有关该姿势参数的左 右平衡是不适当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姿势参数设定多个种类;上述检测部是分别检测关于上述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的单元; 上述存储部是按照上述可动部的姿势的类别预先存储关于上述各姿势参数的上述基 准值的单元;上述评价部是从上述存储部导出与有关该参数值的姿势参数和该参数值的检测时的 上述可动部的姿势类别的组合相对应的基准值、基于该基准值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参 数值的比较、评价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的单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1个姿势参数,设定基于运动效果的大小的多个级别; 上述基准值按照上述级别设定;对上述各级别对应有基于关于左右平衡的取得方式的巧拙的分数; 上述评价部计算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对应的级别,将与该级 别对应的分数作为评价而输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来输入使用者的体格的体格输入部;上述评价部根据由上述体格输入部输入的体格变更上述基准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评价部是进行按照上述可动部的 姿势的类别划分的对左右平衡的评价、按照与各姿势参数关联的肌肉划分的对左右平衡的 评价、以及综合了这些评价的综合评价中的至少1个的单元。
8.—种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部,使用者乘坐;驱动部,驱动上述可动部使该可动部的姿势变化,从而对上述使用者施加运动负荷; 检测部,在右半身侧和左半身侧独立地反复检测为了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而预先设 定的姿势参数的参数值;存储部,预先存储用来进行对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判断的基准信息; 评价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分别检测到的各参数值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基准信息 的比较,评价上述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以及驱动控制部,使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形态变化,以使得由上述评价部作出的评价越高、作 用在使用者的肌肉上的负荷越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评价部作出的评价结果越高,上 述驱动控制部使有关上述可动部的姿势的倾斜角度越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评价部作出的评价结果越高, 上述驱动控制部越使上述可动部的驱动速度增大。
11.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用者在乘坐在上述可动部上时载乘脚的脚蹬;上述检测部包括计测作用在上述脚蹬上的力作为上述姿势参数的第1传感器、计测上 述脚蹬的角度作为上述姿势参数的第2传感器、和计测使用者用内腿夹紧上述可动部的力 作为上述姿势参数的第3传感器中的至少1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运动装置的吸引力的提高、并且使使用者进行有效果的运动的运动装置。将脚蹬踩踏力、脚蹬角度及鞍韂夹力设定为用来表示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姿势参数,设有检测1个游戏中的使用者的左右的脚蹬踩踏力、左右的脚蹬角度及左右的鞍韂夹力的传感器(341~346)。并且,基于各参数值,判断使用者的运动姿势的左右平衡是否适当,分配对应于其判断结果的分数,报告使用该分数制作的成绩。
文档编号A63B69/04GK101850172SQ201010158569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中野纪夫, 今井文吾, 川本洋司, 白泽直人, 道盛章弘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