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8591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公开了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安装底座(1)和安装上座(2),安装底座(1)的开口和安装上座(2)的开口过盈配合,安装底座(1)和安装上座(2)之间安装有上夹层(3)和下夹层(4),动力系统安装在上夹层(3)和下夹层(4)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底座和安装上座的设置固定动力系统,上夹层和下夹层对动力系统进行定位和保护,上夹层和下夹层缓冲动力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发生的偏移和震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透气长孔的设计使动力系统在运转时,能及时散热,同时便于安装底座和安装上座的拆卸。
【专利说明】
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了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汽车动力系统(发动机变速箱系统)中,一般采用三点式或者四点式悬置方式来固定动力总成,存在系统解耦,隔振等设计等要求,结构复杂且制作成本较高。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由于采用驱动电机和单级减速器结构,结构简单,系统振动较小,因此需要一种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动力系统的固定。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了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和安装在安装底座上的安装上座,安装底座为开口向上的壳体,安装上座为开口向下的壳体,安装底座的开口和安装上座的开口过盈配合,安装底座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侧板,其中一个侧板的上边缘处设有向下凹陷的缺口,缺口与安装底座开口处的下边缘形成透气长孔,安装底座和安装上座之间安装有相互贴合的上夹层和下夹层,动力系统安装在上夹层和下夹层之间,安装底座上设有驱动轴孔,动力系统中的驱动轴通过驱动轴孔伸出安装底座外。通过安装底座和安装上座的设置固定动力系统,上夹层和下夹层对动力系统进行定位和保护,上夹层和下夹层缓冲动力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发生的偏移和震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透气长孔的设计使动力系统在运转时,能及时散热,同时便于安装底座和安装上座的拆卸。
[0006]作为优选,底板为四边形,侧板包括分别安装在底板四边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互连接并形成逐渐变大的开口,缺口设在第四侧板上,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内表面与安装上座开口处的外表面接触并将安装上座夹在安装底座中。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与安装上座的过盈配合,使安装上座能被夹紧,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0007]作为优选,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设置在底板对称的两侧,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上均设有驱动轴孔。
[0008]作为优选,安装上座的的开口逐渐变小。安装上座逐渐变小的开口与安装底座逐渐变大的开口对应。
[0009]作为优选,底板和侧板上均设有散气孔,底板上还设有电机散气孔,电机散气孔位于动力系统中的驱动电机的正下方。通过电机散气孔有针对性地驱散驱动电机产生的热量。
[0010]作为优选,下夹层上设有与底板上的散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一散气孔,下夹层上设有与底板上的电机散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二散气孔。下夹层的第一散气孔和第二散气孔与底板上的散气孔和电机散气孔配合,实现散热最大化。
[0011]作为优选,上夹层和下夹层上均设有电机槽和减速机槽。通过电机槽和减速机槽配合驱动电机和减速机的上下表面,使驱动电机和减速机固定地更加稳定。
[001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安装底座和安装上座的设置固定动力系统,上夹层和下夹层对动力系统进行定位和保护,上夹层和下夹层缓冲动力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发生的偏移和震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透气长孔的设计使动力系统在运转时,能及时散热,同时便于安装底座和安装上座的拆卸。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1。
[0015]图3是图1的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Π。
[0016]图4是图1的上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1的下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I一安装底座、2—安装上座、3—上夹层、4一下夹层、5—驱动轴孔、6—透气长孔、7—电机槽、8—减速机槽、11一底板、12—侧板、13一散气孔、14一电机散气孔、41一第一散气孔、42—第二散气孔、120—缺口、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3—第二侧板、124—第四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1
[0021 ]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如图所示,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和驱动转轴,包括安装底座I和安装在安装底座I上的安装上座2,安装底座I为开口向上的壳体,安装上座2为开口向下的壳体,安装底座I的开口和安装上座2的开口过盈配合,安装底座I包括底板11和与底板11连接的侧板12,侧板12有四块,其中一个侧板12的上边缘处设有向下凹陷的缺口 120,缺口 120与安装底座I开口处的下边缘形成透气长孔6,透气长孔6不仅可以作为动力系统的散热长孔,操作者还可以通过透气长孔6进行安装底座I和安装上座2的拆卸,在拆卸时,操作者用器具伸入透气长孔6中并对安装底座I和安装上座2施以相反方向的力,即可分离安装底座I和安装上座2,安装底座I和安装上座2之间安装有相互贴合的上夹层3和下夹层4,动力系统安装在上夹层3和下夹层4之间,驱动电机的上部分和减速机的上部分嵌入上夹层3中,驱动电机的下部分和减速机的下部分嵌入下夹层4中,安装底座I上设有驱动轴孔5,动力系统中的驱动轴通过驱动轴孔5伸出安装底座I外。
[0022]底板11为四边形,侧板12包括分别安装在底板11四边的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均向外倾斜,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相互连接并形成逐渐变大的开口,缺口 120设在第四侧板124上,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和第三侧板123的内表面与安装上座2开口处的外表面接触并将安装上座2夹在安装底座I中。
[0023]第一侧板121和第三侧板123设置在底板11对称的两侧,第一侧板121和第三侧板123上均设有驱动轴孔5。
[0024]安装上座2的的开口逐渐变小,安装底座I的开口向外的倾斜度与安装上座2的开口向内的倾斜度相同。
[0025]底板11和侧板12上均设有散气孔13,底板11上还设有电机散气孔14,电机散气孔14位于动力系统中的驱动电机的正下方。
[0026]下夹层4上设有与底板11上的散气孔13—一对应的第一散气孔41,下夹层4上设有与底板11上的电机散气孔14--对应的第二散气孔42。
[0027]上夹层3和下夹层4上均设有电机槽7和减速机槽8。
[0028]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I)和安装在安装底座(I)上的安装上座(2),安装底座(I)为开口向上的壳体,安装上座(2)为开口向下的壳体,安装底座(I)的开口和安装上座(2)的开口过盈配合,安装底座(I)包括底板(11)和与底板(11)连接的侧板(12),侧板(12)的上边缘处设有向下凹陷的缺口(120),缺口(120)与安装底座(I)开口处的下边缘形成透气长孔(6),安装底座(I)和安装上座(2)之间安装有相互贴合的上夹层(3)和下夹层(4),动力系统安装在上夹层(3)和下夹层(4)之间,安装底座(I)上设有驱动轴孔(5),动力系统中的驱动轴通过驱动轴孔(5)伸出安装底座(I)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1)为四边形,侧板(12)包括分别安装在底板(11)四边的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相互连接并形成逐渐变大的开口,缺口(120)设在第四侧板(124)上,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和第三侧板(123)的内表面与安装上座(2)开口处的外表面接触并将安装上座(2)夹在安装底座(I)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121)和第三侧板(123)设置在底板(11)对称的两侧,第一侧板(121)和第三侧板(123)上均设有驱动轴孔(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上座(2)的开口逐渐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1)和侧板(12)上均设有散气孔(13),底板(11)上还设有电机散气孔(14),电机散气孔(14)位于动力系统中的驱动电机正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夹层(4)上设有与底板(11)上的散气孔(13)—一对应的第一散气孔(41),下夹层(4)上设有与底板(11)上的电机散气孔(14)一一对应的第二散气孔(4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夹层(3)和下夹层(4)上均设有电机槽(7)和减速机槽(8)。
【文档编号】B60K17/04GK205468489SQ201620240210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潘之杰, 冯曙
【申请人】杭州云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