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7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击器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设于各式打击器下方的打击器底座,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吸收径向冲击力的打击器底座。
背景技术
打击器泛指各式供人攻击的物体,像是拳击手训练时使用的拳击沙袋,或是跆拳道选手的踢靶,甚至是各种国术的人型立靶等都算是打击器的一种。打击器依照固定方式分有许多种类,最常见的有吊在天花板上的垂钓式以及直立在地面上的直立式,其中直立式的打击器下方需要结合一现有技术的底座,该现有技术的底座除支撑打击器外,还需要承受并缓冲打击器的径向力,而现有技术的底座在打击器不断的使用下,往往会因为受到长久以来的径向力拉扯而使结合处损坏进而降低缓冲能力, 甚至与打击器脱离而不能使用。不能有效缓冲并不易损坏的打击器底座,实有待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前述现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击器底座,其能有效缓冲打击器的径向力且不易损坏。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打击器底座,其中包括一座体,其具有一下槽、一结合板、至少一结合件、多个上加强柱及多个下加强柱, 下槽内凹成型于座体的底面,结合板覆盖于下槽的顶端,各结合件设于结合板上,各上加强柱内凹成型于结合板的顶面,各下加强柱内凹成型于结合板的底面,各下加强柱位于相对应的上加强柱的下方。上述的打击器底座,其中,座体的上加强柱为上宽下窄的锥状;下加强柱为下宽上窄的锥状。上述的打击器底座,其中,座体进一步等分成两对接的半圆形,且等分后的结合板也为半圆形。上述的打击器底座,其中,结合板的周缘隆设成型有一环凸缘。上述的打击器底座,其中,座体具有四个结合件、八个上加强柱及八个下加强柱, 各结合件以结合板的圆心等半径且等角度地环绕设置,各结合件设于两相邻上加强柱之间且该两上加强柱等间隔设置于相对应的结合件的两侧。上述的打击器底座,其中,结合件为贯穿结合板的螺孔。上述的打击器底座,其中,结合件为贯穿结合板的螺孔。上述的打击器底座,其中,结合件为贯穿结合板的螺孔。上述的打击器底座,其中,结合件为贯穿结合板的螺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上、下加强柱的凹槽可有效吸收结合件因承受径向力而产生的变形,并藉此吸收结合件的应力以避免应力集中而使结合件损坏,以达到有效缓冲打击器的径向力且不易损坏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7]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0018]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图;[0019]图3本实用新型结合打击器组的示意图;[0020]图4本实用新型的施力方向示意图;[0021]图5本实用新型的上加强柱及下加强柱吸收变形示意图。[0022]其中,附图标记[0023]10座体11下槽[0024]12结合板121环凸缘[0025]13结合件14上加强柱[0026]15下加强柱20打击器组[0027]21结合底盘22螺丝[0028]23弹簧24打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示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打击器底座包含有一座体10。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的座体10具有一下槽11、一结合板12、至少一结合件13、多个上加强柱14及多个下加强柱15,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可进一步等分成两对接的半圆形。下槽11内凹成型于座体10的底面,结合板12覆盖于下槽11的顶端且等分后截面为半圆形,结合板12的周缘隆设成型有一环凸缘121,各结合件13设于结合板12上, 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具有四个结合件13,且结合件13为贯穿结合板12的螺孔,各结合件 13以结合板12的圆心等半径且等角度地环绕设置。各上加强柱14内凹成型于结合板12 的顶面且为上宽下窄的锥状,下加强柱15内凹成型于结合板12的底面且为下宽上窄的锥状,各下加强柱15位于相对应的上加强柱14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具有八个上加强柱14及八个下加强柱15,各结合件13设于两相邻上加强柱14之间且该两上加强柱14 等间隔设置于相对应的结合件13的两侧。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需将配合打击器组20 —同使用,打击器组20装设在结合板12之上且包含有一结合底盘21、四螺丝22、一弹簧23及一打击器 24,结合底盘21容设于结合板12及环凸缘121中,各螺丝22螺合结合底盘21及结合板12 的结合件13,弹簧23 —端固设结合底盘21,打击器M固设弹簧23的另一端。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当打击器23被施力时,该力会经由弹簧22传递至结合底盘21,然后到各个螺丝22及两结合板12,该力的轴向分力会被螺丝22及结合件13的螺牙所吸收,该力的径向分力会被结合板12的环凸缘121及结合件13的螺孔所吸收,使用习惯上轴向分力不大因此不予讨论,相对较大的径向分力则因为结合件13的螺孔较环凸缘121 的高度深而主要传递到结合件13上,此时各结合件13的螺孔因受到螺丝22的推挤而产生些微变形,而位于该径向分力方向上的上加强柱14及下加强柱15便将该变形吸收(请参阅图5所示),并藉此吸收其应力以避免应力集中而造成结合件13的损坏,此外使结合件 13、上加强柱14及下加强柱15成等角度环状排列,使打击器M不论从任何方向被施力,上加强柱14及下加强柱15都可有效吸收,并藉此达到有效缓冲打击器M的径向力且不易损坏的目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座体,其具有一下槽、一结合板、至少一结合件、多个上加强柱及多个下加强柱,下槽内凹成型于座体的底面,结合板覆盖于下槽的顶端,各结合件设于结合板上,各上加强柱内凹成型于结合板的顶面,各下加强柱内凹成型于结合板的底面,各下加强柱位于相对应的上加强柱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座体的上加强柱为上宽下窄的锥状;下加强柱为下宽上窄的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座体进一步等分成两对接的半圆形,且等分后的结合板也为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结合板的周缘隆设成型有一环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座体具有四个结合件、八个上加强柱及八个下加强柱,各结合件以结合板的圆心等半径且等角度地环绕设置,各结合件设于两相邻上加强柱之间且该两上加强柱等间隔设置于相对应的结合件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结合件为贯穿结合板的螺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结合件为贯穿结合板的螺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结合件为贯穿结合板的螺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击器底座,其特征在于,结合件为贯穿结合板的螺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击器底座,其包含有一座体,座体具有结合板、结合件、上加强柱及下加强柱,结合件位于结合板上,上加强柱及下加强柱分别内凹成型于结合板的顶面与底面,上、下加强柱的凹槽可有效吸收结合件因承受径向力而产生的变形,并藉此吸收结合件的应力以避免应力集中而使结合件损坏,以达到有效缓冲打击器的径向力且不易损坏的目的。
文档编号A63B69/22GK202020885SQ20112007914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
发明者杨垂青 申请人:忠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