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33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直升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CCPM 操纵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遥控模型或玩具直升机领域里,有不少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采用遥控模型采用于普通控制(HPPM)系统,也有很多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采用CCPM (Cylic Collective Pitch Mixing,直升机螺距混控系统)操纵控制系统布局设计,现有采用CCPM 操纵控制系统的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操纵机构结构较为过时,伺服器直接拉动主旋翼,摔机时容易摔坏伺服器,造成伺服器的寿命短,机身与尾波箱抗疲劳差,精度和灵活度不高,且存在大舵量操纵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直升机抗疲劳差、零件寿命短、操纵灵活度差、大舵量操纵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单旋翼遥控模型3D 直升机,包括直升机主体,所述直升机主体上设置有主轴、连接在主轴上且可绕其旋转的主翼和副翼,所述副翼包括平衡杆和连接在平衡杆上的平衡框,所述直升机主体上还设置有一设置在直升机主体上的A字臂;连接在所述主轴上且左侧与A字臂连接的外倾斜盘;—连接在所述主轴上且可绕主轴旋转的内倾斜盘,所述内倾斜盘位于所述外倾斜盘内;一设置在直升机主体前侧的副翼伺服器;铰接在副翼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前侧之间的副翼连杆机构;一设置在直升机主体后侧的螺距伺服器;铰接在所述螺距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后侧之间的螺距连杆机构;一设置在直升机主体右侧的升降伺服器;铰接在升降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右侧之间的升降伺服器同步杆;铰接在内倾斜盘前侧与平衡框后侧之间以及内倾斜盘后侧与平衡框前侧之间的希拉控制机构;所述主翼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主桨夹,所述内倾斜盘的左侧与右侧的主桨夹之间以及内倾斜盘的右侧与左侧的主桨夹之间的均铰接有贝尔控制机构。所述副翼连接机构为依次铰接在所述副翼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前侧之间的副翼伺服器同步杆和副翼倾斜同步杆;所述螺距连杆机构为依次铰接在所述螺距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后侧之间的螺距伺服器同步杆和螺距倾斜同步杆。[0017]所述副翼伺服器同步杆与副翼倾斜同步杆之间以及螺距伺服器同步杆和螺距倾斜同步杆之间均铰接有三角摇臂。所述希拉控制机构为依次铰接在内倾斜盘与平衡框之间的剪形臂、希拉控制臂和副翼同步杆。所述贝尔控制机构为依次铰接在内倾斜盘与主桨夹之间的贝尔摇臂同步杆、内尔控制臂和主桨夹同步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倾斜盘、外倾斜盘、希拉控制机构、贝尔控制机构、副翼伺服器、副翼连杆机构、螺距伺服器、螺距连杆机构、升降伺服器和升降伺服器同步杆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化了机械机构,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直升机操作难度,使无操纵基础的初学者也能操纵直升机平稳飞行,同时直升机的机械部分简单也使直升机性能稳定性大大提高,解决了现有技术直升机抗疲劳差、零件寿命短、操纵灵活度差、大舵量操纵的问题。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动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包括直升机主体1、倾斜盘2、副翼驱动机构3、螺距驱动机构4、升降驱动机构5、希拉控制机构6和贝尔控制机构7。其中,直升机主体1上设置有主轴11、主翼12、副翼13和A字臂14,主翼12和副翼13连接在主轴上且可绕主轴旋转。主翼12包括主翼叶121和设置在主翼12左右两侧的主桨夹122。副翼13包括副翼叶131、平衡锤132、平衡杆133和平衡框134。倾斜盘2主要用于在副翼驱动机构3、螺距驱动机构4、升降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做倾斜、升降等动作,并通过希拉控制机构6和贝尔控制机构7来带动主翼和副翼做相应动作,以改变直升机的飞行姿态。倾斜盘2包括外倾斜盘21和与外倾斜盘连接且位于外倾斜盘内的内倾斜盘22。外倾斜盘21连接在所述主轴上且左侧与A字臂连接,右侧与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内倾斜盘连接在所述主轴上且可绕主轴旋转。副翼驱动机构3包括副翼伺服器31、副翼伺服器同步杆32、三角摇臂33和副翼倾斜同步杆34。副翼伺服器设置在直升机主体前侧,副翼伺服器同步杆32、三角摇臂33和副翼倾斜同步杆;34依次铰接构成副翼连杆机构,副翼连杆机构铰接在副翼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前侧之间。螺距驱动机构4包括螺距伺服器41、螺距伺服器同步杆42、三角摇臂43和螺距倾斜同步杆44。螺距伺服器41设置在直升机主体后侧,螺距伺服器同步杆42、三角摇臂43 和螺距倾斜同步杆44依次铰接构成螺距连杆机构,螺距连杆机构铰接在所述螺距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后侧之间。升降驱动机构5包括升降伺服器51和升降伺服器同步杆52。升降伺服器同步杆52铰接在升降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右侧之间。希拉控制机构6包括依次铰接在内倾斜盘与平衡框之间的剪形臂61、希拉控制臂 62和副翼同步杆63,两希拉控制机构分别铰接在内倾斜盘前侧与平衡框后侧之间以及内倾斜盘后侧与平衡框前侧之间。贝尔控制机构7包括贝尔摇臂同步杆71、内尔控制臂72和主桨夹同步杆73。所述内倾斜盘的左侧与右侧的主桨夹之间以及内倾斜盘的右侧与左侧的主桨夹之间的均铰接有贝尔控制机构,且贝尔摇臂同步杆71、内尔控制臂72和主桨夹同步杆73依次铰接在内倾斜盘22与主桨夹122之间。本实用新型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工作原理如下采用CCPM控制方式,每操纵一个动作时,至少有两个伺服器联动。每个伺服器上的摇臂都可以旋转摆动60°。当需要操纵副翼时,副翼伺服器31与螺距伺服器41驱动摇臂上下摆动,从而分别驱动副翼连杆机构和螺距连杆机构上下连动摇摆,即副翼伺服器31驱动副翼伺服器同步杆32、三角摇臂33、副翼倾斜同步杆34上下摆动,螺距伺服器41驱动螺距伺服器同步杆 42、三角摇臂43和螺距倾斜同步杆44上下摆动,从而使得倾斜盘2在前侧和后侧上下倾斜,带动希拉控制机构使得副翼13的平衡框134上下倾斜,从而使副翼13的副翼叶131的迎角变化来控制直升机的飞行姿态。上述副翼的操作是通过副翼伺服器与螺距伺服器同步联动配合来完成的。当升降伺服器51驱动摇臂上下摇摆时,驱动升降伺服器同步杆52上下摇摆,从而使倾斜盘在左右侧上下摇摆,带动希拉控制机构使得副翼13的平衡框134上下倾斜,从而使副翼13的副翼叶131的迎角变化来控制直升机的飞行姿态。当副翼伺服器31、螺距伺服器41和升降伺服器51同步联动,推动倾斜盘34上下移动时,倾斜盘带动贝尔控制机构运动,即贝尔摇臂同步杆71、内尔控制臂72和主桨夹同步杆73动作,带动主桨夹122上下运动,从而使主翼的主翼叶121的迎角变化产生升力差。 由于陀螺效应,平衡杆旋转面保持原位,产生合力改变飞机上下飞行姿态。尾旋翼9主要用于控制直升机的机头的指向。请一并参见图3,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动作原理如下当通过3个伺服器使机身姿态变化时,希拉控制臂相对机身位置不变,剪形臂形成支点,由于陀螺效应,平衡杆旋转面保持原位,通过操纵3个伺服器推拉来修正副翼。以主翼平面为参考平面,机身轴线指向机头方向为0°方向,以主翼主轴为轴心, 以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如图3所示1.飞机起飞高度通过改变螺距实现当同时同等增加主翼转速时,主翼提供的升力增大,飞机上升;当同时同等减小主翼转速时,主翼提供的升力减小,飞机下降;2.飞机机头指向由尾旋翼9螺距调整实现主翼顺时针旋转,根据动量定理,产生一个反扭力,为了抵消这个反扭力,需要通过推拉尾旋翼9产生螺距来改变,及可改变方向左右旋转。3.飞机俯仰由升降伺服器控制飞机俯仰合力矩提供当主翼在0°与180°方向前后倾斜,由于主翼周期转动,主翼叶迎角也将周期性改变,当操纵联杆转至倾斜盘0°前下倾位置时,两主翼叶迎角差最大,升力差最大,由于陀螺效应,力矩使得飞机往前俯方向前飞,当操纵联杆转至倾斜盘180°前下倾位置时,两主翼叶迎角差最大,升力差最大,由于陀螺效应,力矩使得飞机往后仰方向后退飞。4.飞机横(侧)滚转与飞机左右方向侧飞由副翼伺服器控制当主翼在90°与270°方向左右倾斜,由于主翼周期转动,主翼叶迎角也将周期性改变,当转至90°左倾位置时,主桨两桨叶迎角差最大,升力差最大,由于陀螺效应,力矩使得飞机往左方向飞,动作量大可做往左方向横滚动作,当转至270°右倾位置时,主桨两桨叶迎角差最大,升力差最大,由于陀螺效应,力矩使得飞机往右方向飞,动作量大可做往右方向横滚动作。本实用新型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的机体采用复合型工程塑胶独特结构,旋翼头结构采用希拉-贝尔混控操纵CCPM系统,通过伺服器带动倾斜盘混控操纵飞机;结构精巧紧凑,外观精美,低噪音,尾皮带传动系统,具备优秀的息火降落功能,关节部位采用创新的轴承连动高精度配合结构,傻瓜式装配,做3D、特技等高难度动作,稳定性、灵活性、抗风性以及抗摔性得到更好的保证,飞行更加充满乐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旋翼操作系统,使其带动旋翼角度变化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化,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直升机操作难度,使无操纵基础的初学者也能操纵直升机平稳飞行。同时直升机的机械部分简单也使直升机性能稳定性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采用CCPM操纵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此希拉贝尔混合控制操纵结构比目前的结构更加精巧灵活,包括各个连接位采用轴承连接结构,精度、灵活度更高,操纵更加到位。在平衡翼面积大小适中时,摆动反应动作量适中,性能具有很大的提升。2.与现有的结构比较,它具有更易于调试飞机,可以找到稳定性操纵性较佳的组合。同时又可以调节平衡锤的大小改变陀螺效应的大小,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旋翼操作,使其带动旋翼角度变化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化,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直升机操作难度,同时直升机的机械部分简单也使直升机性能稳定性大大提高。可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包括直升机主体,所述直升机主体上设置有主轴、 连接在主轴上且可绕其旋转的主翼和副翼,所述副翼包括平衡杆和连接在平衡杆上的平衡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主体上还设置有一设置在直升机主体上的A字臂;连接在所述主轴上且左侧与A字臂连接的外倾斜盘;一连接在所述主轴上且可绕主轴旋转的内倾斜盘,所述内倾斜盘位于所述外倾斜盘内;一设置在直升机主体前侧的副翼伺服器; 铰接在副翼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前侧之间的副翼连杆机构; 一设置在直升机主体后侧的螺距伺服器; 铰接在所述螺距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后侧之间的螺距连杆机构; 一设置在直升机主体右侧的升降伺服器; 铰接在升降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右侧之间的升降伺服器同步杆; 铰接在内倾斜盘前侧与平衡框后侧之间以及内倾斜盘后侧与平衡框前侧之间的希拉控制机构;所述主翼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主桨夹,所述内倾斜盘的左侧与右侧的主桨夹之间以及内倾斜盘的右侧与左侧的主桨夹之间的均铰接有贝尔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翼连接机构为依次铰接在所述副翼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前侧之间的副翼伺服器同步杆和副翼倾斜同步杆;所述螺距连杆机构为依次铰接在所述螺距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后侧之间的螺距伺服器同步杆和螺距倾斜同步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翼伺服器同步杆与副翼倾斜同步杆之间以及螺距伺服器同步杆和螺距倾斜同步杆之间均铰接有三角摇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希拉控制机构为依次铰接在内倾斜盘与平衡框之间的剪形臂、希拉控制臂和副翼同步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尔控制机构为依次铰接在内倾斜盘与主桨夹之间的贝尔摇臂同步杆、内尔控制臂和主桨夹同步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旋翼遥控模型3D直升机,其包括直升机主体,直升机主体上设置有主轴、主翼和副翼,所述副翼包括平衡杆和平衡框;A字臂;外倾斜盘;内倾斜盘;副翼伺服器;铰接在副翼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前侧之间的副翼连杆机构;螺距伺服器;铰接在螺距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后侧之间的螺距连杆机构;升降伺服器;铰接在升降伺服器和外倾斜盘右侧之间的升降伺服器同步杆;铰接在内倾斜盘前侧与平衡框后侧之间以及内倾斜盘后侧与平衡框前侧之间的希拉控制机构;所述主翼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主桨夹,所述内倾斜盘的左侧与右侧的主桨夹之间以及内倾斜盘的右侧与左侧的主桨夹之间的均铰接有贝尔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种直升机。
文档编号A63H27/133GK202070154SQ20112011078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
发明者缪宁川, 陈光耀 申请人:深圳市艾特航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