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66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身、保健、康复运动领域。
背景技术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保护身体内脏器官和脊髄的外壳,是人体大脑与神经系统连接人体各个器官的必经之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体80 %的疾病与脊柱变形有关、几乎没有人的脊柱是完全正常的。人体脊柱是24块脊椎骨用椎间盘相互连接,椎间盘是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组成,其中纤维环是由胶原蛋白组成的多层的纤维网状结构的具有弹性的组织、在人体脊柱结构中纤维环包绕着髓核、连接两个脊椎骨之间的软骨板、同髓核和一起承受着人体上身和外部带来的重力和压力、起缓冲和减压作用,当人体上身受到压力后椭圆形状的髓核的高度变小、外径变大时,人体利用纤维环的弾力来承受着髓核带来的张カ和压力、保障人体从事正常的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20多岁椎间盘中的毛细血管组织突然消失,因此,纤维环组织的营养供给和代谢能力开始退化、弾力下降,一旦纤维环弾力下降、再无法承受髓核平时带来的张力、纤维环开始层层断裂。当纤维环的断裂达到一定程度后、弾力明显下降、在髓核的张カ和压迫下,人体椎间盘随时彭出和突出。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脊柱纤维环的破裂是导致人们患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凡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纤维环都有不同程度的破裂。人体脊柱纤维环组织平时承受着人体在活动时上身重力和外部压カ通过髓核带来的张カ和压迫,长期处于紧张的扩张状态,而且、人体脊柱纤维环组织营养供给能力有限、导致细胞再生能力很差,因此,人体一旦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破裂的纤维环组织靠自身功能是无法得到修复的。目前,脊柱牵引疗法很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欢迎,这是因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纤维环组织破裂后失去了弾力、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没有自身回应收缩能力,只有在牵引力的帮助下彭出和突出的椎间盘回纳、扩张状态的纤维环收缩,这样可以让椎间盘突出时引起的腰痛、腿脚麻木等症状缓解和消失。但是,目前的牵引疗法和包括手术等一切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手段都无法把破损和断裂的椎间盘纤维环组织修复、不能恢复其健康状态时的弾力。因此,通过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经常出现复发。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ー种能够通过ー种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改善椎间盘的营养供给能力,对20岁之后毛细血管的突然消失引起的椎间盘组织营养供给能力下降,髓核细胞正常合成多糖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功能受到影响、退变开始的椎间盘组织,通过营养供给能力的改善、阻止退变或缓解退变的进程,同时利用纤维环细胞的再生功能对破损和断裂的纤维环组织进行自身修复从而达到椎间盘疾病得到康复的目的。椎间盘疾病患者通过本方案提出的装置和方法、对腰椎、胸椎、颈椎进行无重力运动,这些部位通过无重力运动移动牵引和上下、左右不间断的规律性的摆动,使患者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得到回纳,使膨出的纤维环退缩,缓解突出组织对神经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调控生长基因,激活细胞再生能力,有利于破损和断裂的纤维环组织靠自身细胞 再生功能得到修复,恢复其纤维环组织的弾力、防止椎间盘和髓核的再次突出。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和装置来实现无重力脊椎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其特殊之处是所述装置由胯骨带、腰帯、胸帯、颈带组成;所述胯骨带由胯骨带紧扣、左/右胯骨带支撑托组成,需要无重力运动时胯骨带在人体胯骨的位置用胯骨带的皮带扣,勒紧胯骨的同时,把左/右胯骨带支撑托分别移动放在左右胯骨的两边位置;所述腰带由腰带紧扣、左/右腰帯支撑托组成,需要无重力运动时腰帯在人体的腰围位置用腰帯的皮带扣,勒紧腰的同时,把左/右腰带支撑托分别移动放在腰的左右两边和近靠胯骨带左右支撑托上面位置;所述胸带由胸带紧扣、左/右胸带支撑托组成,需要无重力运动时胸带在人体的胸围位置用胸带的皮带扣,勒紧胸部的同时,把左/右胸带支撑托分别移动放在左右胸部的两边和近靠腰带左右支撑托上面的位置;所述颈带由颈带紧扣、左/右颈带支撑托、颈带充气泵组成,需要无重力运动时颈带的支撑托分别放在颈部左右两侧位置,用颈带紧扣、拉紧固定颈带,用充气泵、充气调节颈带的适宜高度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无重力脊椎健身、康复运动装置,因此,运动、利用了支撑托和支撑托之间运动产生的相互支撑作用力和腰椎、胸椎、颈椎部位的躯干肌、韧带、椎间关节之间运动产生的相互支撑作用力,对脊椎、胸椎、颈椎产生无重力状态或减压状态。减压或无重力状态有利于平常在重力下变形的椎间盘髓核复原、同时有利于提高髓核蛋白多糖的吸附水能力,髓核吸附水,水分带进来、营养物质葡萄糖和氧气供给髓核细胞,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有利于保持椎间盘组织健康状态。在进行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时,人体处于俯卧姿势,这样、破裂的椎纤维环和突出的椎间盘髓核部位、均处于椎体上面,通过该运动及其装置的不断的牵引产生的椎间盘的无重力、减压状态和椎体周围韧带、躯干肌的压迫作用下突出的椎间盘和髓核更有利于回纳、纤维环更容易复位,缓冲躯干肌痉挛、松动关节囊、韧带及神经根等组织的粘连,有利于膨出的纤维的退缩,缓解突出组织对神经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营养供给,调控生长基因,激活细胞再生能力,破损的纤维环组织靠自身修复、恢复其纤维环组织健康状态时的弾力、防止椎间盘再次出现突出。


图I和图2、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由胯骨带2、腰帯2、胸带2、颈带5组成。所述胯骨带2由胯骨带紧扣6、左/右胯骨带支撑托I组成,需要无重力运动时胯骨带2在人体胯骨的位置用胯骨带紧扣6,勒紧胯骨的同时,把左/右胯骨带支撑托I分别移动放在左右胯骨的两边位置;所述腰带由腰带紧扣6、左/右腰帯支撑托I组成,需要无重力运动时腰帯在人体的腰围位置用腰带紧扣6,勒紧腰的同时,把左/右腰帯支撑托I分别移动放在腰的左右两边和近靠胯骨带左右支撑托I上面位置;所述胸带由胸带紧扣6、左/右胸带支撑托I组成,需要无重力运动时胸带在人体的胸围位置用胸带紧扣6,勒紧胸部的同时,把左/右胸带支撑托I分别移动放在左右胸部的两边和近靠腰带左右支撑托I上面的位置;所述颈带5由颈带紧扣3、左/右颈带支撑托I、颈带充气泵4组成,需要无重力运动时颈带5的支撑托I分别放在颈部左右两侧位置,用颈带紧扣3、拉紧固定颈带5,用充气泵4、充气调节颈带的适宜高度位置。实施I:·当需要进行无重力健身、康复运动时,胯骨带2在人体胯骨的位置用胯骨带紧扣6,勒紧胯骨的同时,把左/右胯骨带支撑托I分别移动放在左右胯骨的两边位置,腰帯在人体的腰围位置用腰带紧扣6,勒紧腰的同时,把左/右腰帯支撑托I分别移动放在腰的左右两边和近靠胯骨带左右支撑托I上面位置,胸带在人体的胸围位置用胸带紧扣6,勒紧胸部的同时,把左/右胸带支撑托I分别移动放在左右胸部的两边和近靠腰带左右支撑托I上面的位置,按图I的姿势、采取动作的同时腰部和胸部分别左右扭动,这时在人体的脊椎骨之间的躯干肌、韧带和椎间关节之间运动产生的相互支撑作用力和胯骨带、腰帯、胸带上的支撑托和支撑托之间运动产生的相互支撑作用力,对腰椎、胸椎的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产生无重力状态或减压状态。实施例2 当颈椎需要进行无重力健身、康复运动时,把颈带5的支撑托I分别放在颈部左右两侧位置,用颈带紧扣3、拉紧固定颈带5,用充气泵4、充气调节颈带5调到适宜高度位置,头部进行左右摆动运动,使颈带5的左右支撑托I分别支撑左右下颚、椎间盘产生无重力状态或减压状态。
权利要求
1.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由胯骨带、腰帯、胸带、颈带组成;所述胯骨带由胯骨带紧扣、左/右胯骨带支撑托组成;所述腰带由腰带紧扣、左/右腰帯支撑托组成;所述胸带由胸带紧扣、左/右胸带支撑托组成;所述颈带由颈带紧扣、左/右颈带支撑托、颈带充气泵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动、利用了支撑托和支撑托之间运动产生的相互支撑作用力,对脊椎、胸椎、颈椎产生无重力状态或减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动、利用了腰椎、胸椎、颈椎部位的躯干肌、韧带和椎间关节之间运动产生的相互支撑作用力,对脊椎、胸椎、颈椎产生无重力状态或减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货所述的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其特征是利用所述运动方法及其装置对腰椎、胸椎、颈椎所产生的一切无重力状态或减压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重力脊柱健身、康复运动及其装置。其具有胯骨带,腰带,胸带,颈带组成;所述胯骨带由胯骨带紧扣、左/右胯骨带支撑托组成;所述腰带由腰带紧扣、左/右腰带支撑托组成;所述胸带由胸带紧扣、左/右胸带支撑托组成;所述颈带由颈带紧扣、左/右颈带支撑托、颈带充气泵组成。运动利用了支撑托和支撑托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腰椎、胸椎、颈椎部位的躯干肌、韧带、椎间关节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对脊椎、胸椎、颈椎产生无重力状态或减压状态。无重力或减压状态有利于椎间盘髓核的蛋白多糖提高恢复吸附水分的能力,髓核吸附水分多,水分带进来的葡萄糖和氧气也多,对髓核细胞营养供应充足,有利于保持椎间盘组织的健康状态。
文档编号A63B23/02GK102728027SQ20121023591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9日
发明者李哲云 申请人:上海龙脊健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