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及其套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及其套环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及其套环,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套环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及其套环。[0002]背景技术[0003]传统的腕力训练球包含一壳体、一外环、一旋转球及一驱动绳。其中,外环先套设于旋转球上。再将外环及旋转球一并装设于壳体内。详细来说,由于外环具挠性,且在制造时会预留一安装变形量。故在组装外环及旋转球时,可通过此安装变形量将外环组装在旋转球上。接着,再将外环及旋转球一并装入壳体内。接着,将一驱动绳缠绕于旋转球表面。 接着抽出驱动绳以令旋转球转动并获得初始转速,让使用者可摆动手腕来控制旋转球的转速。[0004]然而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各家厂商不断地改进腕力训练球,使得腕力训练球具有不同的附加功能。例如在中国台湾专利案M391415中(以下简称415案),腕力训练装置内建有弹性结构。如此一来,使用者能够握持腕力训练球且与物体表面摩擦使旋转球体转动进而增加弹性结构的弹力位能,并且腕力训练球脱离物体表面以通过弹性结构的恢复力而使旋转球体具有足以启动腕力训练球的动能。藉以改善传统腕力训练球需靠驱动绳启动旋转球的问题。[0005]此外,在美国专利案US7846066B1中(以下简称066案),腕力训练球腕力训练球包括有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含电能产生电路与发光控制电路。电能产生电路借由腕力训练球的旋转动能产生电能并输出至发光控制电路。同时,发光控制电路能通过腕力训练球的旋转转速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光效果。[0006]综观上述415案或066案,由于腕力训练球均为单一种附加装置。故外环与旋转球组装所需的安装变形量仍在外环预留的最大安装变形范围内。因此,外环与旋转球的组装仍可靠外环的形体变化完成组装。但为了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腕力训练球势必需要增加更多附加功能。因此,当腕力训练球装设超过一种附加装置时,外环与旋转球组装所需的安装变形量就可能超过外环预留的最大安装变形量而无法靠外环的形体变化完成组装。 所以,当腕力训练球具有两种以上附加功能时,厂商就需另行研发出外环与旋转球的组装方式。否则,各家厂商可能因组装上的问题而舍弃增加腕力训练球的附加功能。[0007]实用新型内容[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及其套环,藉以解决各家厂商可能因组装上的问题而舍弃增加腕力训练球附加功能的问题。[0009]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包含[0010]一环体,包含有相对的一第一枢套部、一第一组合部以及自该第一枢套部相对两侧延伸至该第一组合部的一第一环段部及一第二环段部,该第一环段部及该第二环段部具挠性;以及[0011]一组合件,包含一第二组合部,该第二组合部结合于该第一组合部;[0012]其中该组合件结合于该第一组合部以构成一第二枢套部。[0013]上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中该第一环段部的外表面具有一第一凸缘, 该第二环段的外表面具有一第二凸缘,该第二组合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三凸缘,该第一凸缘、 该第二凸缘及该第三凸缘构成一环型凸缘。[0014]上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中该第一枢套部包含一第一载物部,该第一载物部位于该第一枢套部靠近该第一组合部的一侧,该组合件还包含一第二载物部,该第二载物部与该第三凸缘位于该第二组合部的相对两侧面,且该第二载物部位于该第二组合部靠近该第一枢套部的一侧。[0015]上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中该第一枢套部具有一穿孔,该第二枢套部具有一透孔,该透孔贯穿该第二组合部、该第三凸缘及该第二载物部。[0016]上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中该第一组合部包含二组装臂,该第二组合部包含二组装槽,该组装臂分别装设于该二组装槽。[001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包含[0018]一壳体;[0019]一套环,以相对于该壳体滑动的方式配置于该壳体内,该套环包含有相对的一第一枢套部与一第二枢套部及分别连接该第一枢套部与该第二枢套部的一第一环段部与一第二环段部;以及[0020]一球体,以相对于该套环转动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枢套部及该第二枢套部;[0021]其中,该第二枢套部由设置于该套环上的一第一组合部及一组合件结合组成。[0022]上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一磁电转换构件,该磁电转换构件包含一磁铁及一感应电路,该磁铁设置于该组合件,该感应电路设置于该球体,该磁铁及该感应电路介于该球体与该组合件之间,该感应电路相对该磁铁转动产生一磁电效应。[0023]上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光源,该光源电性连接该感应电路,该感应电路经该磁电效应产生一电力并令该光源产生一光线。[0024]上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一枢套部,该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该球体。[0025]上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中该球体还包含一第一凸出轴及一第二凸出轴,该第一枢套部具有一穿孔,该第二枢套部具有一透孔,该第一凸出轴及该二凸出轴分别穿设该穿孔及该透孔,令该球体相对该套环转动。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及其套环,系将套环分成环体及组合件两部分。故环体的第一枢套部及组合件的第二枢套部先分别组装于球体的二凸出轴,再将组合件结合于环体以构成完整的套环。藉此能够在套环的二枢套部装设有物件时,快速地将套环组装于球体上。[0026]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套环为两件式的组装方式,让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在有限的空间下能装设更多的附加装置,进而令球型腕力训练装置能具有更多附加功能。[002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0028]
[0029]图IA为一实施例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打开上壳的立体示意图;[0030]图IB为图IA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0031]图2为图IA的分解示意图;4[0032]图3A为图IA的套环的立体示意图;[0033]图3B为图IA的套环的分解示意图;[0034]图4A与图4B为套环弹性变形前后的示意图;[0035]图5A至图为图IA的组装示意图。[0036]其中,附图标记[0037]10球型腕力训练装置[0038]100壳体[0039]110上壳[0040]111开口[0041]120下壳[0042]200套环[0043]210环体[0044]211第一枢套部[0045]212第一组合部[0046]213第一环段部[0047]214第二环段部[0048]215第一凸缘[0049]216第二凸缘[0050]217第一载物部[0051]218组装臂[0052]219穿孔[0053]220组合件[0054]221第二组合部[0055]222第三凸缘[0056]223组装槽[0057]224透孔[0058]225第二载物部[0059]230第二枢套部[0060]240环形凸缘[0061]300球体[0062]310摩擦部[0063]320第一凸出轴[0064]330第二凸出轴[0065]400磁电转换构件[0066]410磁铁[0067]420感应电路[0068]500光源[0069]600弹力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0071]请同时参阅图IA至图3B,图IA为一实施例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打开上壳的立体不意图,图IB为图IA的另一视角的立体不意图,图2为图IA的分解不意图,图3A为图IA 的套环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IA的套环的分解示意图。[0072]本实施例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10包含一壳体100、一套环200及一球体300。壳体100可为一透明塑胶制成,其分为一上壳110与一下壳120。上壳110以可拆卸地组装于下壳120。上壳110包含一开口 111。[0073]套环200以可相对于壳体100滑动的方式配置于壳体100内。套环200包含有相对的一第一枢套部211与一第二枢套部230及分别连接第一枢套部211与第二枢套部230 的一第一环段部213与一第二环段部214。[0074]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套环200实际上是由环体210及组合件220组合而成。 环体210除包含上述的第一枢套部211、第一环段部213及第二环段部214外,还包含一第一组合部212。第一枢套部211与第一组合部212位于环体210的相对两侧,而第一环段部 213及第二环段部214分别连接第一枢套部211的两侧及第一组合部212的两侧。组合件 220包含一第二组合部221。而第二组合部221结合于第一组合部212,以令组合件220与第一组合部212构成上述的第二枢套部230。[0075]更详细来说,第一组合部212具有二组装臂218,而第二组合部221具有二组装槽 223。二组装臂218可拆卸地装设于二组装槽223。其中,组装臂218与组装槽223的数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并且,第一组合部212与第二组合部221的结构也可以互换,并不以此为限。[0076]此外,第一环段部213的外表面具有一第一凸缘215,第二环段部214的外表面具有一第二凸缘216且第二组合部221的一侧具有一第三凸缘222。第一凸缘215、第二凸缘 216及第三凸缘222构成一环型凸缘240。环型凸缘240可相对滑动地配置在壳体100内。[00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套部211包含一第一载物部217。第一载物部217位于第一枢套部211靠近第一组合部212的一侧。组合件220还包含一第二载物部225。第二载物部225与第三凸缘222位于第二组合部221的相对两侧面,且第二载物部225位于第二组合部221靠近第一枢套部211的一侧。[007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套部211具有一穿孔219。第二枢套部230具有一透孔224。 详细来说,透孔224是位在组合件220上,且透孔224贯穿第二组合部221、第三凸缘222及第二载物部225。[0079]球体300,以可相对于套环200转动的方式枢接于第一枢套部211及第二枢套部 230。详言之,球体300还包含相对的一第一凸出轴320及一第二凸出轴330。第一凸出轴 320及二凸出轴320、330分别穿设穿孔219及透孔224,令球体300可相对套环200转动。[0080]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球体300的表面具有一摩擦部310。部分摩擦部310 经由开口 111凸出壳体100。藉此,使用者可利用手或桌面与摩擦部310接触并转动球体 300。[0081]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球型腕力训练装置10还包含一磁电转换构件400。 磁电转换构件400包含一磁铁410及一感应电路420。磁铁410设置组合件220的第二载物部225。感应电路420设置于球体300靠近第二凸出轴330的一侧,令磁铁410及感应电路420介于球体300与组合件220之间。其中,当球体300相对套环200转动时,感应电路 420会相对磁铁410转动以产生一磁电效应。[0082]再者,球型腕力训练装置10还包含一光源500。光源500电性连接感应电路420。 感应电路420经磁电效应后产生一电力并令光源500产生一光线。这个光源500随着球体 300转动时,其射出的光线会形成炫丽的光轨。藉此可增加球型腕力装置10的视觉效果。 其中光源50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0083]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球型腕力训练装置10还包含一弹性结构600。弹性结构60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枢套部211的第一载物部217。弹性结构600的另一端固定于球体300。其中,使用者可以手动的方式通过摩擦部310转动球体300,以令球体300相对套环200转动。球体300相对套环200转动时,弹性结构600会储存供球体300旋转的动能。直到使用者放开球体300,弹性结构600储存的动能便会驱使球体300转动。[0084]由于本实施例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10的套环200装有上述的磁电转换构件400 及弹性结构600,故本实施例的套环200无法单靠弹性变形与球体300组装或拆离。[0085]详细来说,请参阅图4A与图4B,图4A与图4B为套环弹性变形前后的示意图。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枢套部211的第一载物部217装有弹性结构600及第二枢套部230的第二载物部225装有磁铁410,故第一枢套部211的穿孔219的深度及第二枢套部230的透孔 224的深度比无装载物品时更深。如此一来,套环200就需要更大的变形量,才能够让穿孔 219及透孔224脱离第一凸出轴320及第二凸出轴330。[0086]然而,从图4B可知,当使用者施一作用力F时,第二枢套部230朝远离第一枢套部 21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环段部213与第二环段部214受到作用力F的拉扯而相互靠拢。直到第一环段部213与第二环段部214分别抵靠球体300时,第二枢套部230具有最大的位移量。但此位移量仍不足以让第二枢套部230与第二凸出轴320、330分开。因此, 当第一枢套部211及第二枢套部230装设有附加装置时,可通过本实施例组合式的套环200 可快速地组合球型腕力训练装置。[0087]请参阅图5A至图5D,图5A至图为图IA的组装示意图。[0088]首先,如图5A所示,套环200的环体210及组合件220均未被组装于球体300上。 接着,沿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将组合件220的透孔224组装于第二凸出轴330 (如图5B所示)。接着,将环体210的穿孔219组装于第一凸出轴320 (如图5C所示),最后沿箭头b 所指示的方向将第一组合部212的二组装臂218组装于第二组合部221的二组装槽223即完成套环200与球体300间的组装。其中,上述环体210与组合件220组合在球体300上的顺序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0089]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及其套环,是将套环分成环体及组合件两部分。故环体的第一枢套部及组合件的第二枢套部先分别组装于球体的二凸出轴,再将组合件结合于环体以构成完整的套环。藉此能够在套环的二枢套部装设有物件时,快速地将套环组装于球体上。[0090]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套环为两件式的组装方式,让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在有限的空间下能装设更多的附加装置,进而令球型腕力训练装置能具有更多附加功能。[0091]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环体,包含有相对的一第一枢套部、一第一组合部以及自该第一枢套部相对两侧延伸至该第一组合部的一第一环段部及一第二环段部,该第一环段部及该第二环段部具挠性;以及一组合件,包含一第二组合部,该第二组合部结合于该第一组合部;其中该组合件结合于该第一组合部以构成一第二枢套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段部的外表面具有一第一凸缘,该第二环段的外表面具有一第二凸缘,该第二组合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三凸缘,该第一凸缘、该第二凸缘及该第三凸缘构成一环型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套部包含一第一载物部,该第一载物部位于该第一枢套部靠近该第一组合部的一侧,该组合件还包含一第二载物部,该第二载物部与该第三凸缘位于该第二组合部的相对两侧面,且该第二载物部位于该第二组合部靠近该第一枢套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套部具有一穿孔,该第二枢套部具有一透孔,该透孔贯穿该第二组合部、该第三凸缘及该第二载物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合部包含二组装臂,该第二组合部包含二组装槽,该组装臂分别装设于该二组装槽。
6.一种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一套环,以相对于该壳体滑动的方式配置于该壳体内,该套环包含有相对的一第一枢套部与一第二枢套部及分别连接该第一枢套部与该第二枢套部的一第一环段部与一第二环段部;以及一球体,以相对于该套环转动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枢套部及该第二枢套部;其中,该第二枢套部由设置于该套环上的一第一组合部及一组合件结合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磁电转换构件,该磁电转换构件包含一磁铁及一感应电路,该磁铁设置于该组合件,该感应电路设置于该球体,该磁铁及该感应电路介于该球体与该组合件之间,该感应电路相对该磁铁转动产生一磁电效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源,该光源电性连接该感应电路,该感应电路经该磁电效应产生一电力并令该光源产生一光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一枢套部,该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该球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球体还包含一第一凸出轴及一第二凸出轴,该第一枢套部具有一穿孔,该第二枢套部具有一透孔,该第一凸出轴及该二凸出轴分别穿设该穿孔及该透孔,令该球体相对该套环转动。
专利摘要一种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及其套环,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包含一壳体、一套环及一球体。其中,套环以可相对于壳体滑动的方式配置于壳体内。套环包含有相对的一第一枢套部与一第二枢套部及分别连接第一枢套部与第二枢套部的一第一环段部与一第二环段部。球体以可相对于套环转动的方式枢接第一枢套部及第二枢套部。其中,第二枢套部由一设置于套环上的第一组合部及一组合件结合组成。藉此让球型腕力训练装置在装设更多的附加装置时,能够快速地完成套环与球体的组装。
文档编号A63B23/14GK202724572SQ20122022175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庄永裕 申请人:宜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