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而可以在平面上旋转,提供娱乐效果的器具。
背景技术:
除了陀螺以外,其它物体都无法自行旋转,然而,让物体旋转通常能提供一些娱乐功能,因此,如果能将适当大小的物体转换成为陀螺,使其在受到一旋转力矩后能自行旋转,将能让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及有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让任何适当大小的物体转换成为陀螺而能在平面上旋转的装置,让原本不能旋转的物体可以因为能旋转而产生动感的娱乐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具有一本体,所述一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可以和一物体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本体的第二侧面设有一尖形的突出部,所述第一侧面的投影面涵盖所述物体及所述本体垂直于地表的重心轴,且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物体组合后的共同重心轴位置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相对于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上设有一尖形的突出部,且所述突出部位于本体与物体组合后的共同重心轴位置上;所述突出部可以与适当大小的物体相结合,从而使得该装置与物体结合为一整体,藉此,使用者可以利用手的力量施加一旋转力矩让所述物体随着装置旋转,以产生陀螺的功能。优选地,所述本体与物体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可以是设在本体上的黏着物,利用所述黏着物将本体与物体黏着固定。可选地,所述本体与物体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可以是设在本体上的至少一延伸体,且所述延伸体可将物体的局部侧面与局部上面包覆固定。可选地,所述本体与物体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可以是设在本体上的至少一延伸体,且所述延伸体可将物体的全部侧面与全部上面包覆固定。可选地,设于本体上的所述延伸体,可以是从本体往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所围绕的区域为可将物体束缚的空间。可选地,设于本体上的所述延伸体为复数个时,所述复数个延伸体恰好可包覆所述物体的各个边角与角端。可选地,设于本体上的所述延伸体,也可以是一种扣具,利用此扣具可以扣固于物体。可选地,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为尖形端。可选地,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为圆球端。[0014]可选地,所述本体是一种行动通讯装置的保护套。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I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组合了不规则物体后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组合了平板形物体后的实施例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组合了平板形物体后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平面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组合了碗状物体后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组合了圆柱形物体后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组合了物体后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本体Ia......本体重心轴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突出部14......延伸体141......扣合部15......黏着物质16......扣具2......物体2a......物体重心轴G......共同重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可以结合于任何适当体积的物体上,亦即让此装置和物体结合为一整体,使用者可以利用手的力量对组合后的本体与物体施加一旋转力矩使其旋转。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以下几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具有一设为可结合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2的本体I ;本体I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材料制造,使本体I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面11与一第二侧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具有可以和物体2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相对的第二侧面12则设置一硬度相对较高且突出一适当长度的突出部13 ;较佳者,所述突出部13的自由端可以是一尖形端,也可以是一圆球端,藉由尖形端或圆球端做为转轴和平面接触时产生最小的接触面积以顺利转动;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射出成型技术在本体I的第二侧面结合较硬的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所制成的突出部13,同时直接于突出部13的自由端形成一尖形端或圆球端。为了使本体I能够良好地组合物体2,本体I的第一侧面11设为可以和物体2的表面互补的形状,此外,可以在第一侧面11的边缘形成具有扣合部141的延伸体14,在第一侧面11组合于物体2时,利用延伸部14包覆物体2的侧面,以及利用扣 合部141扣住物体的对应扣合的结构。再者,由于本体I本身具有垂直于地表的本体重心轴la,而物体2本身也具有垂直于地表的物体重心轴2a,因此,为了使本体I与物体2组合后可以利用突出部13做为支轴旋转,所述突出部13必须设于本体I与物体2组合后的共同重心轴G上。第二实施例如图2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具有一设为可结合于平板形物体2的保护套本体1,所述平板形物体可以是一种手机、平板计算机、电子游戏机、或其它行动通讯装置,甚至是任何一种平板形物体;本体I可以采用诸如硅胶、聚氨酯、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造,使本体I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面11与一第二侧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具有可以和物体2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相对的第二侧面12则设置一硬度相对较高且突出一适当长度的突出部13 ;较佳者,所述突出部13的自由端可以是一尖形端,也可以是一圆球端,藉由尖形端或圆球端做为转轴和平面接触时产生最小的接触面积以顺利转动;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射出成型技术在软质的本体I的第二侧面结合较硬的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所制成的突出部13,同时直接于突出部13的自由端形成一尖形端或圆球端。所述突出部13设于所述物体2组合于本体I后的共同重心轴位置;换言之,本体I的第一侧面11的投影面必须涵盖所述物体2及所述本体I的垂直地表的重心轴,而所述突出部13位于所述共同重心轴上。所述设于本体I的第一侧面11用来和物体2组合的结构,可以是一种从本体I的第一侧面11 一体延伸而出的复数延伸体14 ;较佳者,所述延伸体14所设的位置,是对应于欲被组合的物体2的所有边角与角端位置,且在延伸体14的自由端设置扣合部141 ;前述的边角,是指连接两个平面的棱线;前述的角端,是指物体的三个以上棱线汇集的尖角;藉此,各个延伸体14所共同围成的区域即为对应欲组合的物体2的空间,当物体2被置入所述空间时,与所述空间产生干涉配合,使各个延伸体14包覆住物体2的侧面的各边角与角端,以及利用扣合部141包覆住物体2的上面局部位置(如图3所示);所述扣合部141可以是一体成型于延伸体14的自由端的弯折结构。换言之,藉由在本体I的第一侧面11所设的复数延伸体14,可以将物体2的局部侧面与局部上面包覆固定于本体I。当物体2组合于本体I后,即可转换为一种陀螺,使用者拿取组合在一起的本体I与物体2后,在一平面上对其施予一旋转力矩,便可使突出部13做为转轴在一平面旋转。此时,当物体2的表面上具有图片或相片时,可以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产生动感的花式图样。第三实施例如图4与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可以沿袭前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亦即具有一设为可结合于平板形物体2的保护套本体1,使本体I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面11与一第二侧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具有可以和物体2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相对的第二侧面12则设置一硬度相对较高且突出一适当长度的突出部13 ;所述突出部13的自由端可以是一尖形端,也可以是一圆球端。所述突出部13同样地设于所述物体2组合于本体I后的共同重心轴上;换言之,本体I的第一侧面11的投影面必须涵盖所述物体2
及所述本体I的垂直地表的重心轴,且所述突出部13是位于所述共同重心轴上。所述设于本体I的第一侧面11用来和物体2组合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可以是一种从本体I的第一侧面11 一体延伸而出的一环状封闭的延伸体14,并在延伸体14的自由端形成一扣合部141 ;藉此,所述延伸体14所围成的环状区域即为对应欲组合的物体2的空间,当物体2被置入所述空间时,与所述空间产生干涉配合,使各个延伸体14包覆住物体2的各侧面、各边角与各角端,以及利用扣合部141包覆住物体2的上面局部位置(如图5所示);所述扣合部141可以是一体成型于延伸体14的自由端的弯折结构。换言之,藉由在本体I的第一侧面11所设的延伸体14,可以将物体2的所有侧面与局部上面进行包覆。当物体2组合于本体I后,即可转换为一种陀螺,使用者拿取组合在一起的本体I与物体2后,在一平面上对其施予一旋转力矩,便可使突出部13做为转轴在一平面旋转。此时,当物体2的表面上具有图片或相片时,可以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产生动感的花式图样。第四实施例如图6与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是将本体I设为碗状的形体,所述碗状形体的第一侧面11往周边形成有延伸部14,并在延伸部14的上端缘形成扣合部141 ;本体I的相对第二侧面则具有一硬度相对较高且突出的突出部13,所述突出部13的自由端可以是尖形端,也可以是圆球端。利用此一实施例时,可将对应形状的碗或其它餐具物体2组合于本体I的延伸部14之间,并利用扣合部141扣住碗形物体2的边缘而固定,即可将物体2随着本体I施予旋转力矩而旋转。第五实施例如图8与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是将本体I 一体成型为具有一第一侧面11与一第二侧面12,其中第一侧面11直接成型出一端面呈C形的扣具16,所述扣具16的C形空间即可提供组合物体2之用;本体I的相对第二侧面12则具有一凸出一适当长度的突出部13,所述突出部13的自由端可以是尖形端,也可以是圆球端。利用此一实施例时,可以将本体I的扣具16扣住圆筒形物体(例如饮料罐、罐头、…等,如图9所示)。当本体I扣住物体2后,使用者可以手拿组合后的本体I与物体2在一平面(例如桌面)施予一旋转力矩,同样能产生陀螺效应而旋转。第六实施例如图10与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是将本体I设为一片状体并具有一第一侧面11与一第二侧面12,其中第一侧面11涂布了适量的黏着物质15 ;本体I的相对第二侧面12则具有一凸出一适当长度的突出部13,所述突出部13的自由端可以是尖形端,也可以是圆球端。利用此一实施例时,可以将本体I的黏着物质15黏固于物体2,如图11所示),使突出部13位于本体I与物体2组合后的共同重心轴位置。当本体I黏固物体2后,使用者可以手拿组合后的本体I与物体2在一平面(例如桌面)施予一旋转力矩,同样能产生陀螺效应而旋转。以上结合各种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具有和一物体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本体的第二侧面具有一突出部,所述第一侧面的投影面涵盖所述物体及所述本体垂直于地表的重心轴,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本体组合所述物体后的共同重心轴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结构为一种可将所述物体的局部侧面与局部上面包覆的延伸体。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结构为一种可将所述物体的全部侧面与局部上面包覆的延伸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体为所述本体往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所围绕的区域为可将所述物体束缚的空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体包覆所述物体的各个边角与角端。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结构是一种可扣固圆柱形物体的扣具。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为尖形端。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为圆球端。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是一种行动通讯装置的保护套。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的组合结构是一种可黏固于所述物体的黏着物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非陀螺物体转换成陀螺的装置,其包括在一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可以和一物体相互组合的组合结构,相对的第二侧面设有一尖形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物体组合后的共同重心轴上;藉此,使用者可以将组合所述装置的物体施予一旋转力矩而旋转。
文档编号A63H1/00GK202666381SQ20122022091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林嘉彦 申请人:东莞和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