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51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球棒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
背景技术
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棒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以其技巧性高、刺激性强等特点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在棒球运动中,棒球棒系用来供使用者将高速来球挥击出去之工具,因此,较佳之棒球棒必须具备质量轻、刚性强、弹性佳以及吸震能力好等优点,且棒球棒表面亦必须能够承受高速球体瞬间之巨大冲击力量。目前,传统的 棒球棒主要有木质实心结构和金属材质或是复合材质之空心结构两大类,其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均包括有供击球的打击部、供人手握持的手柄部和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前述打击部与手柄之间。在击球时,球体给棒球棒的反作用力完全作用在前述打击部上,所产生的震动沿前述连接部传导至手柄部,对使用者手心造成的震动感也较强,令使用者感觉不舒适,极易产生疲劳酸痛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棒球棒在使用的过程中震动感强烈、避震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包括有手柄部、连接部和中空打击部,该手柄部、连接部和中空打击部均为碳纤维材质,该连接部连接于手柄部和中空打击部之间,该连接部的前端伸入中空打击部内,该连接部的前端外壁面与中空打击部的内壁面之间夹设有避震胶圈;以及,该连接部的前端面轴向向外延伸出有支杆,该支杆伸入中空打击部内,支杆的前端通过端盖固定于中空打击部上,且该支杆上套装有避震环,该避震环的外侧壁与中空打击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回弹间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避震环包括有内环和外环,该内环套装于支杆外,该内环为软质材料,该外环套装于内环外,该外环为配重金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避震环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支杆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前述避震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柄部和连接部均为中空,该连接部于手柄部的前端一体延伸出,该手柄部的尾端封盖有一后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避震胶圈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避震胶圈和第二避震胶圈,该第一避震胶圈靠近支杆,该第二避震胶圈靠近手柄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径向内凹形成有定位槽,该第一避震胶圈嵌装定位于该定位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之露出前述中空打击部的外壁面上包覆有一橡胶套,该橡胶套压盖于前述中空打击部与连接部的外部之间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连接部的前端面轴向向外延伸出有支杆,在该支杆上套装有避震环,配合该避震环的外侧壁与中空打击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回弹间隙,以此使得当中空打击部受冲击力而发生震动时,震动传递到避震环上使得避震环在中空打击部内震动直至停止,避震环的震动难以通过支杆和连接部传递到手柄部上,避震效果佳,从而减弱对使用者手心造成的震动感,令使用者感觉更舒适,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也很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 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手柄部20、连接部201、定位槽30、中空打击部40、避震胶圈41、第一避震胶圈42、第二避震胶圈50、支杆60、端盖70、避震环71、内环72、外环80、后盖90、橡胶套101、回弹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手柄部10、连接部20和中空打击部30。该手柄部10、连接部20和中空打击部30均为碳纤维材质,该连接部20连接于手柄部10和中空打击部30之间,该连接部20的前端伸入中空打击部30内,该连接部20的前端外壁面与中空打击部30的内壁面之间夹设有避震胶圈40。以及,该连接部20的前端面轴向向外一体延伸出有支杆50,该支杆50伸入中空打击部30内,支杆50的前端通过端盖60固定于中空打击部30上,且该支杆50上套装有避震环70,该避震环70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支杆50上,该支杆5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前述避震环70,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避震环70,避震环70的数量不予限制,每一避震环70的外侧壁与中空打击部30的内侧壁之间均形成有回弹间隙101,该避震环70包括有内环71和外环72,该内环71套装于支杆50外,该内环71为软质材料,该外环72套装于内环71夕卜,该外环72为配重金属。以及,在本实施例中,该手柄部10和连接部20均为中空,该连接部50于手柄部10的前端一体延伸出,该手柄部10的尾端封盖有一后盖80。另外,该避震胶圈40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避震胶圈41和第二避震胶圈42,该第一避震胶圈41靠近支杆50,该第二避震胶圈42靠近手柄部10,并且,该连接部20径向内凹形成有定位槽201,该第一避震胶圈41嵌装定位于该定位槽201中。此外,该连接部20之露出前述中空打击部30的外壁面上包覆有一橡胶套90,该橡胶套90压盖于前述中空打击部30与连接部20的外部之间的连接处,以使得产品的外观美观。使用时,当棒球棒的中空打击部30击打棒球时,该中空打击部30受到巨大的回力而产生震动,并使得中空打击部30的内壁面与避震环70发生接触,从而使得中空打击部30大部分的震动传递到避震环70上,由于避震环70的外壁面与中空打击部30的内侧壁之间均形成有回弹间隙101,并且避震环70与支杆50直接接触的为内环71,内环71为软质材料,使得避震环70上的震动难以传递到支杆50上,该避震环70在中空打击部30内震动直至停止。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连接部的前端面轴向向外延伸出有支杆,在该支杆上套装有避震环,配合该避震环的外侧壁与中空打击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回弹间隙,以此使得当中空打击部受冲击力而发生震动时,震动传递到避震环上使得避震环在中空打击部内震动直至停止,避震环的震动难以通过支杆和连接部传递到手柄部上,避震效果佳,从而减弱对使用者手心造成的震动感,令使用者感觉更舒适,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也很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手柄部、连接部和中空打击部,该手柄部、连接部和中空打击部均为碳纤维材质,该连接部连接于手柄部和中空打击部之间,该连接部的前端伸入中空打击部内,该连接部的前端外壁面与中空打击部的内壁面之间夹设有避震胶圈;以及,该连接部的前端面轴向向外延伸出有支杆,该支杆伸入中空打击部内,支杆的前端通过端盖固定于中空打击部上,且该支杆上套装有避震环,该避震环的外侧壁与中空打击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回弹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环包括有内环和外环,该内环套装于支杆外,该内环为软质材料,该外环套装于内环外,该外环为配重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环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支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前述避震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和连接部均为中空,该连接部于手柄部的前端一体延伸出,该手柄部的尾端封盖有一后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胶圈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避震胶圈和第二避震胶圈,该第一避震胶圈靠近支杆,该第二避震胶圈靠近手柄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径向内凹形成有定位槽,该第一避震胶圈嵌装定位于该定位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之露出前述中空打击部的外壁面上包覆有一橡胶套,该橡胶套压盖于前述中空打击部与连接部的外部之间的连接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避震功能的棒球棒,包括手柄部、连接部和中空打击部,该连接部连接于手柄部和中空打击部之间,该连接部的前端外壁面与中空打击部的内壁面之间夹设有避震胶圈;该连接部的前端面轴向向外延伸出有支杆,该支杆伸入中空打击部内,支杆的前端通过端盖固定于中空打击部上,且该支杆上套装有避震环,该避震环的外侧壁与中空打击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回弹间隙;藉此,当中空打击部受冲击力而发生震动时,震动传递到避震环上使得避震环在中空打击部内震动直至停止,避震环的震动难以通过支杆和连接部传递到手柄部上,避震效果佳,从而减弱对使用者手心造成的震动感,令使用者感觉更舒适,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也很方便。
文档编号A63B59/06GK203060732SQ20122039868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3日
发明者廖元宏 申请人: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