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及包含该旋翼的模型直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2204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及包含该旋翼的模型直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及包含该旋翼的模型直升机,该旋翼包括配重孔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孔开设在旋翼远离模型直升机机身的末端,并且配重孔垂直于旋翼,所述配重块嵌入式安装在所述配重孔内,所述旋翼能够给模型直升机提供足够的升力,同时能够提高模型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旋翼可以调节,可以反复使用配重块,配重块的重量可加重可减重。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包含该旋翼的模型直升机。
【专利说明】一种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及包含该旋翼的模型直升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型飞机及其部件,具体是指一种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及包含该旋翼的模型直升机。
【背景技术】
[0002]旋翼是模型直升机一个重要部件,在模型直升机里面起到了提供升力的作用,一个好的旋翼设计能够给模型直升机提供足够的升力和提高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现有的各类模型飞机的旋翼为了达到动静平衡,都必须进行配重工作,使得各个旋翼均达到重量一致。由于模具做出来的旋翼重量是有差别的,所以需要加重量使得旋翼重量相等。
[0003]现有模型直升机增加配重有多种方式,如图1所示的模型直升机,在旋翼101的中段安装有配重块103,如图2所示的模型直升机,在旋翼201远离模型直升机机身的末端沿旋翼201的长度方向安装有配重块203,这两种安装配重的方式存在的共同缺陷是结构不够稳定,且一次成型后不好更改,基本上旋翼重量不均衡就一直永久延续,无法修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模型直升机的旋翼,该旋翼能够给模型直升机提供足够的升力,同时能够提高模型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包括配重孔和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孔开设在旋翼远离模型直升机机身的末端,并且配重孔垂直于旋翼,所述配重块嵌入式安装在所述配重孔内,所述旋翼能够给模型直升机提供足够的升力,同时能够提高模型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
[000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配重孔为通孔。
[0007]本实用新型中,配重块与配重孔可以采用如下两种连接方式:
[0008]连接方式一:所述的配重孔为螺纹孔,所述配重块为带有外螺纹的柱形块,所述配重块与配重孔螺纹连接。
[0009]连接方式二:所述的配重孔为光孔,所述配重块为柱形块,所述配重块与配重孔之间过盈配合。
[00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配重块的材质为玻璃或塑料或金属或陶瓷。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模型直升机,该模型直升机具有足够的升力,同时能够提闻飞行的稳定性。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含上述旋翼的模型直升机,所述模型直升机还包括机身、尾翼,所述旋翼安装在所述机身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旋翼可以调节,可以反复使用配重块,配重块的重量可加重可减重,不但能够给模型直升机提供足够的升力,同时能够提高模型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图1是现有技术中模型直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现有技术中模型直升机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型直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型直升机中旋翼的正视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模型直升机中旋翼的俯视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模型直升机中旋翼的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1、旋翼;103、配重块;201、旋翼;203、配重块;
[0023]1、旋翼;2、配重孔;3、配重块;4、机身;5、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3至图6所示的一种模型直升机,包括机身4、尾翼5和结构相同的两支旋翼I,两支旋翼I分别对称安装在机身4上。
[0025]每一支旋翼I均包括配重孔2和配重块3,配重孔2开设在旋翼I远离模型直升机机身的末端,配重孔2为通孔,并且配重孔2垂直于旋翼I,配重块3嵌入式安装在配重孔2内,旋翼I能够给模型直升机提供足够的升力,同时能够提高模型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
[0026]本实施例中,配重孔2为光孔,配重块3为柱形块,配重块3的材质为塑料,配重块3与配重孔2之间过盈配合。
[0027]本实施例中,由于配重块3嵌入式安装在配重孔2内,可以反复使用配重块3,配重块3的重量可加重可减重,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0028]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换,所述的配重孔2为螺纹孔,配重块3为带有外螺纹的柱形块,配重块3与配重孔2螺纹连接。
[0029]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换,所述配重块3的材质还可以选择玻璃或金属或磁铁或陶瓷。
[0030]本申请的旋翼I前沿厚后沿薄,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可知当旋翼I高速转动时,气流高速流过旋翼I表面,在旋翼I的表面会产生涡流,涡流的存在使得气流对旋翼I表面产生吸力,旋翼I上下表面的吸力差就是我们所说的升力,本申请采用轻薄的桨型设计使得旋翼I更轻的同时还能保证高效率的升力。
[0031]本申请的旋翼11的外端设计有一个配重孔2,配重孔2位置嵌入配重块33,因为模型直升机旋翼I设计材质通常是塑料,由于塑料的刚性较差,旋翼I在高速旋转的时候外沿的线速度比内沿的线速度要快,所以外沿的升力会比内沿的升力要高,此时由于旋翼I的刚性差,旋翼I会产生变形,特别是应用在模型直升机上面,当飞机在做特技动作的时候,旋翼I的螺距不断快速变换,旋翼I的升力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刚性差的旋翼I会造成旋翼I螺距变换延时,传统设计为了提高旋翼I的刚性通常做法是加厚旋翼I的厚度,不过增加旋翼I的厚度之后旋翼I的重量会相应的增加,旋翼I的升力效率会大大降低,对于模型直升机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这种设计不仅仅对模型直升机的能源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还对伺服驱动机构要有更严格的要求,针对这些存在的情况本申请采用轻薄的旋翼I桨型设计同时在旋翼I的外端嵌入一个比重较大的配重块3,由于配重块3的存在旋翼I在高速旋转的时候配重块3产生强大的离心力,该离心力会把刚性较差的塑料旋翼I拉直,起到防止旋翼I变形的作用。本申请由于采用轻薄的桨型设计同时又避免了旋翼I变形,使得该旋翼I应用在模型直升机上面取得更出色的表现,使得对直升机电池的要求大大下降,同时更加减轻了对直升机的伺服驱动机构的要求。
[003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包括配重孔(2)和配重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孔(2)开设在旋翼(I)远离模型直升机机身的末端,并且配重孔(2)垂直于旋翼(I ),所述配重块(3 )嵌入式安装在所述配重孔(2 )内,所述旋翼(I)能够给模型直升机提供足够的升力,同时能够提高模型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孔(2)为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孔(2)为螺纹孔,所述配重块(3)为带有外螺纹的柱形块,所述配重块(3)与配重孔(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孔(2)为光孔,所述配重块(3)为柱形块,所述配重块(3)与配重孔(2)之间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3)的材质为玻璃或塑料或金属或陶瓷。
6.包含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旋翼的模型直升机,所述模型直升机还包括机身(4)、尾翼(5),所述旋翼(I)安装在所述机身(4)上。
【文档编号】A63H27/18GK203507535SQ20132051609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尤七根, 马鸿慈 申请人:尤七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