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2284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蹦床,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安全性的蹦床。



背景技术:

蹦床(Trampoline)是一项运动员利用从蹦床反弹中表现杂技技巧的竞技运动,它属于体操运动的一种,蹦床有“空中芭蕾”之称。

近年来,在蹦床上跳动被视为是各个年龄人士的娱乐活动。然而,随着家庭和后院娱乐蹦床的销售量和普及程度的增加,受伤事件也相应的增加了。很多蹦床受伤是由于失去方向或控制而从蹦床上掉落下来。此外,很多受伤事件的发生在没有合适监督无经验或是太年轻人士使用时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安全蹦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者从蹦床掉落而受伤的问题。

基础方案中的一种安全蹦床,包括:

柔性垫子;

多个弹性的柔性杆,每个杆具有保持在所述柔性垫子中的上端;以及设置用于保持柔性杆的下端的基底框架,该基底框架包括:用于每个柔性杆的孔,该孔通过基底框架的上侧进入到该基底框架的内部;

以及用于容纳柔性杆的下端的形成部,该形成部从基底框架的下侧进入到该基底框架的内部,并与所述孔横向间隔开;

柔性垫子的背面设置有气囊制成的反弹带;

柔性垫子上方四周设置有防护架,该防护架包括多根支撑弧管,多根支撑弧管至少包括第一支撑弧管与第二支撑弧管,第一支撑弧管与第二支撑弧管均与蹦床的基底框架相连,其中第二支撑弧管与第一支撑弧管交叉并相连;

与支撑弧管固定的导向杆,该导向杆由气压支撑杆制成,导向杆中部开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气管与反弹带连通;

与导向杆下端铰接的安全座;

还包括线圈,蹦床的侧面柔性杆通过线圈编织为一体,而安全座底部则设有永磁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本发明安全蹦床,其支撑弧管可以垂直支撑起来,也可以放倒,自由选择。当第一支撑弧管垂直支撑起来时,应防止一根或者更多的其他支撑弧管从垂直方向倒下来。此外,当放倒第一支撑弧管时,应防止一根或更多的支撑弧管从倒下的位置上移至垂直的位置。此外,当所有支撑弧管在放倒的位置时,这些支撑弧管应置于基底框架 所围成的区域内。所有支撑弧管相互交叉,且上部均向基底框架 所围成区域外延伸。

此外,反弹带能够在受到冲击时,会缓冲这股冲击力,同时将气体通过气管输入到导向杆中,导向杆的结构已经限定了安全座的运行方向只能直上直下,避免使用者的脚部受到斜向冲击,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时气体进入导向杆后,会通过导向杆使安全座向上运行,从而使使用者受到的冲击减小,同时又能够使使用者在蹦床上的玩耍时间延长,一举多得。

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者从蹦床掉落而受伤的问题。

优选方案一,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弧管还包括与基底框架 相连的第三支撑弧管,第三支撑弧管与第二支撑弧管交叉且第三支撑弧管与第二支撑弧管相连;方便这些支撑弧管的安装拆卸,增强相互之间的约束,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方案二,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安全座上设有按摩垫,按摩垫上均布有若干凸起;在使用者玩耍的过程中,能够对使用者进行按摩,减小使用者的劳累程度。

优选方案三,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蹦床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支脚,可以选择不同的支脚进行安装,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柔性垫子10、支撑弧管11、导向杆12、柔性杆20、线圈21、支脚2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一种安全蹦床,包括:

柔性垫子10;

多个弹性的柔性杆20,每个杆具有保持在所述柔性垫子10中的上端;以及设置用于保持柔性杆20的下端的基底框架,该基底框架包括:用于每个柔性杆20的孔,该孔通过基底框架的上侧进入到该基底框架的内部;

以及用于容纳柔性杆20的下端的形成部,该形成部从基底框架的下侧进入到该基底框架的内部,并与所述孔横向间隔开;

柔性垫子10的背面设置有气囊制成的反弹带;

柔性垫子10上方四周设置有防护架,该防护架包括多根支撑弧管11,多根支撑弧管11至少包括第一支撑弧管11与第二支撑弧管11,第一支撑弧管11与第二支撑弧管11均与蹦床的基底框架相连,其中第二支撑弧管11与第一支撑弧管11交叉并相连;

与支撑弧管11固定的导向杆12,该导向杆12由气压支撑杆制成,导向杆12中部开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气管与反弹带连通;

与导向杆12下端铰接的安全座;

还包括线圈21,蹦床的侧面柔性杆20通过线圈21编织为一体,而安全座底部则设有永磁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本发明安全蹦床,其支撑弧管11可以垂直支撑起来,也可以放倒,自由选择。当第一支撑弧管11垂直支撑起来时,应防止一根或者更多的其他支撑弧管11从垂直方向倒下来。此外,当放倒第一支撑弧管11时,应防止一根或更多的支撑弧管11从倒下的位置上移至垂直的位置。此外,当所有支撑弧管11在放倒的位置时,这些支撑弧管11应置于基底框架 所围成的区域内。所有支撑弧管11相互交叉,且上部均向基底框架 所围成区域外延伸。

此外,反弹带能够在受到冲击时,会缓冲这股冲击力,同时将气体通过气管输入到导向杆12中,导向杆12的结构已经限定了安全座的运行方向只能直上直下,避免使用者的脚部受到斜向冲击,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时气体进入导向杆12后,会通过导向杆12使安全座向上运行,从而使使用者受到的冲击减小,同时又能够使使用者在蹦床上的玩耍时间延长,一举多得。

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者从蹦床掉落而受伤的问题。

所述支撑弧管11还包括与基底框架 相连的第三支撑弧管11,第三支撑弧管11与第二支撑弧管11交叉且第三支撑弧管11与第二支撑弧管11相连;方便这些支撑弧管11的安装拆卸,增强相互之间的约束,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安全座上设有按摩垫,按摩垫上均布有若干凸起;在使用者玩耍的过程中,能够对使用者进行按摩,减小使用者的劳累程度。

蹦床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支脚22,可以选择不同的支脚22进行安装,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

蹦床的侧面柔性杆20通过线圈21编织为一体,然后线圈21自身呈螺旋形设置,而安全座底部则设有永磁体;线圈21本身将若干柔性杆20合并为一体,提高整体的强度;再次线圈21通电后可以在使用者下降、反弹时起到加速的作用,大大突破现在蹦床的使用高度。

蹦床的支脚22呈圆台形,支脚22内部均布有若干呈螺旋形的制冷管,制冷管一端伸出支脚22并固定有涡流管,制冷管另一端也伸出支脚22并呈扩口状,支脚22可以将冰雪等拢在一起,制冷管是通过输入有压力的压缩空气,通过涡流管转换,一端产生冷空气(在干燥空气的前提下最低温度可达-20℃),一端产生热空气(最高温度可达87℃),同时制冷管则可以充当筋条并将冰雪冷冻成冰,从而形成类似混凝土的结构,用于提高整体的重量和强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