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锻炼器。
背景技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而言,由于疾病、活动量减少、血管及组织功能减退等因素,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这对患者的病情及愈后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锻炼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锻炼器,包括固定在床尾的固定装置,与固定装置相连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远离固定装置一端脚蹬架;所述脚蹬架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架上,且在脚蹬架两端设有锻炼鞋;所述支架靠近固定装置一端设有从动齿轮,所述脚蹬架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所述支架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转轴转动阻力的阻力件,该阻力件包括支撑板,贯穿支撑板的调节螺栓,以及设置于调节螺栓靠近转轴一端的阻力垫。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为“U”型卡件,且该“U”型卡件通过螺丝钉固定在床尾。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底部还设有支撑座。更进一步地,所述锻炼鞋底部通过销轴与脚蹬架相连。另外,所述从动齿轮侧边还设有与其相连的转动把手。此外,所述锻炼鞋包括鞋底、脚掌固定部和脚踝固定部;其中,所述鞋底面凹凸不平,所述脚掌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鞋底前部的固定带,所述脚踝固定部为设置在鞋底后部的固定套。具体地,所述固定带为呈条状的尼龙带,其两端分别连接在鞋底两侧。具体地,所述固定套由尼龙材质制成,其包括一个可绕脚踝一圈的套体部和设置在所述套体部两侧并分别与所述鞋底两侧连接的连接带。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阻力垫为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仅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置固定在床尾,患者将脚掌穿近锻炼鞋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实施方便;本实用新型的锻炼鞋对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阻力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阻力的调节,可以针对不同肌力程度的患者,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如下:1-支架、2-脚蹬架、3-锻炼鞋、4-从动齿轮、5-主动齿轮,6-链条,7-支撑板,8-调节螺栓,9-阻力垫,10-“U”型卡件,11-支撑座,12-转动把手,13-鞋底,14-脚掌固定部,15-脚踝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肢锻炼器,包括固定在床尾的固定装置,与固定装置相连支架1,以及设置于支架远离固定装置一端脚蹬架2;所述脚蹬架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架上,且在脚蹬架两端设有锻炼鞋3;所述支架靠近固定装置一端设有从动齿轮4,所述脚蹬架上设有主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6相连;所述支架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转轴转动阻力的阻力件,该阻力件包括支撑板7,贯穿支撑板的调节螺栓8,以及设置于调节螺栓靠近转轴一端的阻力垫9。上述装置安装在床尾,患者(使用者)在床上即可进行下肢的锻炼,使用者将脚掌穿进锻炼鞋后,可根据使用者需求,活动脚趾、背曲、跖曲脚掌、转动脚踝、弯曲膝盖等,从而使得整个腿部达到系统全面的功能锻炼,对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有积极的防治作用;需说明的是,本装置要求患者双下肢有一定的主动运动,肌力在Ⅲ级以上。相较于传统的康复器材而言,本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占用空间小,使用者在自家的床上即可实施,不使用时,还可将装置从床尾取下收起,实施非常灵活。需要说的是,本申请中的“床尾”是指可供人躺下的装置,如:床、躺椅,甚至的,在平地的一端竖起一块支撑板,将装置固定在支撑板上,然后使用者相对躺下,再穿上锻炼鞋进行锻炼也可以实现度腿部的康复锻炼,此时,“床尾”即指竖起的支撑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应当将本申请中所述的“床尾”狭义地认为是床的尾部。另外,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阻力件,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栓使阻力垫靠近转轴,从而增加相对摩擦,使得转动旋转受到阻力,这样能够提高患者蹬动脚蹬架的难度,便于康复。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阻力垫为弧形结构,可以增加接触面,从而适当的提高摩擦力,阻力垫与转轴接触的越紧密,阻力越大,不接触时,则不会有阻力,从而适应各个阶段的患者锻炼下肢。本实施例的阻力垫可由耐磨材料制作而成,也可由其他材料制作,只要能够起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即可。具体地,所述固定装置为“U”型卡件10,且该“U”型卡件通过螺丝钉固定在床尾。通过“U”型卡件,能够方便的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在床尾,而且采用螺丝钉进行固定,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由于“U”型卡件卡住了床尾,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稳定性。为了更好的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所述固定装置底部还设有支撑座11。通过在固定装置底部设置支撑座,能够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因为支撑座底部可直接与床面接触,这样有着力点,能够将固定装置固定的更加牢固。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固定装置的功能、作用作出诸多变形,然而,这些变形也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为了是锻炼鞋能够适当的旋转,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所述锻炼鞋底部通过销轴与脚蹬架相连。通过销轴相连,从而使得锻炼鞋能够相对脚蹬架适当的旋转,更好的适应不同情况的患者。具体地,锻炼鞋包括鞋底13、脚掌固定部14和脚踝固定部15,锻炼鞋由普通的鞋演变而来,使得其更适合腿部训练;其中,所述鞋底面凹凸不平,锻炼腿部的同时,可达到按摩穴位的效果;脚掌固定部为设置在鞋底前部的固定带,脚踝固定部为设置在鞋底后部的固定套。进一步的,固定带为呈条状的尼龙带,其两端分别连接在鞋底两侧;固定套由尼龙材质制成,其包括一个可绕脚踝一圈的套体部和设置在套体部两侧并分别与鞋底两侧连接的连接带。固定带和脚踝固定部的材质也可以选用其它适宜的材质,如:布、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进行选择,在此不作特别限定。实施例2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从动齿轮侧边还设有与其相连的转动把手12,通过设置转动把手,医护人员或家属可以手摇转动把手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主动齿轮旋转,最终实现锻炼下肢,该转动把手设置的目的在于:若患者无行动能力,或者无法控制下肢运动时,能够在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的帮助下使下肢进行运动,以便于更快康复。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