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教学用具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教学障碍桩。
背景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需要利用障碍桩布置场地,如利用障碍桩将场地划分为多个区域或训练学员在障碍桩的周围完成动作。现有的障碍桩在发生触碰之后,容易发生位移,经常需要调整其位置。并且在轻微触碰时,警示状态不明显,导致教学过程中不便于老师了解学员的动作完成程度,影响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教学障碍桩,以解决现有的障碍桩容易发生位移、警示状态不明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教学障碍桩,教学障碍桩包括底座和套筒,底座的底面为弧面结构,且底座的内壁中心设有配重块,套筒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的顶部,且套筒的筒径从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套筒的顶部设有安装环,安装环内悬有用于套筒晃动时发出声音警示的铃铛。
进一步地,套筒为锥台结构,套筒的中心线经过底座的中心。
进一步地,底座和套筒通过螺纹连接,底座的顶部设有带外螺纹的凸部,套筒的内壁底部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底座和套筒的接连处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套筒的侧壁设有牵引环和绕线器,相邻的教学障碍桩间经牵引环与绕线器的牵引线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套筒的侧壁设有容纳牵引环的容纳孔,牵引环悬挂在容纳孔内,绕线器嵌于套筒的侧壁内。
进一步地,套筒的侧壁设有反光条。
进一步地,铃铛通过安装绳悬挂在安装环内。
进一步地,底座为橡胶材质,套筒为塑料材质,配重块为铁块。
进一步地,安装环设有便于手指抓持的齿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教学障碍桩,底座的底面为弧面结构,配重块设置底座的内壁中心,因而教学障碍桩的重心较低。当教学障碍桩受到触碰时,教学障碍桩倾斜偏离平衡位置,重心升高,造成势能增加,在重力的作用下,教学障碍桩回到平衡位置即初始摆放位置,因而可减少障碍桩发生位移的概率。套筒和底座可拆卸的连接,拆卸后可将套筒和底座分别叠置,节省了储物空间。教学障碍桩被触碰时,套筒顶部晃动最为剧烈,此处设置铃铛,最为灵敏,可在较小触碰下即可发出声音警示,警示状态明显。上述教学障碍桩不容易发生位移,储物空间小,警示状态明显。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教学障碍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教学障碍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底座;200、套筒;110、配重块;120、凸部;210、安装环;220、铃铛;230、牵引环;240、绕线器;250、牵引线;260、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教学障碍桩,教学障碍桩包括底座100和套筒200,底座100的底面为弧面结构,且底座100的内壁中心设有配重块110,套筒200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且套筒200的筒径从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套筒200的顶部设有安装环210,安装环210内悬有用于套筒200晃动时发出声音警示的铃铛220。
底座100的底面为弧面结构,如可为半球形。底座100的底面为弧面结构,底座100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有利于保持重心,而且弧面结构摩擦力较小,受力时容易发生晃动并返回平衡位置,而不是平移发生位移。底座100的内壁中心设有配重块110,配重块110相比底座100和套筒200的重量较大,降低了教学障碍桩的重心。同时,套筒200的筒径从顶部至底部逐渐减小,也可降低教学障碍桩的重心。教学障碍桩类似不倒翁的结构。教学障碍桩摆放好后,当教学障碍桩受到触碰时,教学障碍桩倾斜偏离平衡位置,造成重心升高,势能增加,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教学障碍桩具有返回低势能的趋势,在重力的作用下,教学障碍桩回到平衡位置即初始摆放位置。因此教学障碍桩具在一定受力范围内,均不会偏移初始摆放位置。因而教学障碍桩不容易发生位移,减少了摆正教学障碍桩的次数。
套筒200和底座100可拆卸的连接,如可通过卡扣、螺接等方式连接。拆卸后可将多个套筒200和多个底座100分别叠置,节省了储物空间,便于储运。铃铛220设置在顶部的安装环210内,教学障碍桩被触碰时,套筒200顶部晃动最为剧烈,此处设置铃铛220,最为灵敏,可在较小触碰下即可发出声音警示,警示状态明显。同时当多个套筒200叠置时,安装环210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铃铛220,减少其与筒体内壁触碰可能造成损坏的几率。此外,安装环210便于手指抓持筒体,便于摆放教学障碍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教学障碍桩,底座100的底面为弧面结构,配重块110设置底座100的内壁中心,因而教学障碍桩的重心较低。当教学障碍桩受到触碰时,教学障碍桩倾斜偏离平衡位置,重心升高,造成势能增加,在重力的作用下,教学障碍桩回到平衡位置即初始摆放位置,因而可减少障碍桩发生位移的概率。套筒200和底座100可拆卸的连接,拆卸后可将套筒200和底座100分别叠置,节省了储物空间。教学障碍桩被触碰时,套筒200顶部晃动最为剧烈,此处设置铃铛220,最为灵敏,可在较小触碰下即可发出声音警示,警示状态明显。上述教学障碍桩不容易发生位移,储物空间小,警示状态明显。
可选地,参照图1~2,套筒200为锥台结构,套筒200的中心线经过底座100的中心。该结构可保持教学障碍桩保持直立状态。
可选地,参照图2,底座100和套筒200通过螺纹连接,底座100的顶部设有带外螺纹的凸部120,套筒200的内壁底部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该设计结构简单,底座100和套筒200连接牢固。
可选地,参照图1~2,底座100和套筒200的接连处平滑过渡。该设计可避免底座100和套筒200的接连处划伤学员的肌肤。
可选地,参照图1~2,套筒200的侧壁设有牵引环230和绕线器240,相邻的教学障碍桩间经牵引环230与绕线器240的牵引线250配合连接。当用教学障碍桩来划分区域时,摆放好各教学障碍桩,一教学障碍桩通过绕线器240的牵引线250牵出固定在另一教学障碍桩的牵引环230上。划分的区域由教学障碍桩的牵引绳围绕,该区域更为明显和醒目,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它人闯入该区域。优选的,绕线器240的牵引线250为可自动缩回至绕线器240中。
可选地,套筒200的侧壁设有容纳牵引环230的容纳孔,牵引环230悬挂在容纳孔内,绕线器240嵌于套筒200的侧壁内。牵引环230悬挂在容纳孔的内壁上方,可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当牵引环230未与牵引线250连接时,其自然下垂悬挂在容纳孔中。当牵引环230与牵引线250连接时,牵引环230在牵引线250的牵扯下与地面平行。绕线器240嵌于套筒200的侧壁内,绕线器240与套筒200的外壁平齐或凹陷于套筒200的外壁,以使套筒200可伸入另一筒体内叠置在一起,节省储物空间。牵引环230悬挂在容纳孔内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套筒200可伸入另一筒体内叠置在一起,节省储物空间。
可选地,参照图1,套筒200的侧壁设有反光条260。该设计可使教学障碍桩在夜间或光线暗的环境也可使用。
可选地,参照图1~2,铃铛220通过安装绳悬挂在安装环210内。该设计使得铃铛220的晃动距离更大,响声更大,警示效果更好。
可选地,底座100为橡胶材质,套筒200为塑料材质,配重块110为铁块。套筒200与地面摩擦较大,橡胶耐磨性较好,套筒200设计为塑料材质,增强了使用寿命。套筒200为塑料材质,质量较轻,配重块110为铁块,质量较重,可使得教学障碍桩的重心主要集中在配重块110上,因而重心较低。
可选地,安装环210设有便于手指抓持的齿槽。该设计使得教学障碍桩短距离移动和摆放更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