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047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



背景技术:

临床发现,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远远快于上肢。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忽视对上肢功能的进一步恢复,以致上肢保持于内旋屈曲位,并逐渐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由于控制上肢和手功能需要广泛的神经参与,患者往往存在肩痛、肩手综合征、上肢屈肌痉挛等并发症,增加了上肢功能恢复难度。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袖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不仅方便实用、经济耐用,而且其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功能恢复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包括袖罩本体,

所述袖罩本体为一筒状的袖筒;其包括固定端和开口端;在所述固定端设有松紧口;

所述开口端通过一系带连接;

还包括拉链,所述拉链沿长度方向上设于所述袖筒上;其长度占所述袖筒长度的三分之一;

还包括纽扣,所述纽扣为四个,其大小不一;

还包括串珠,其系在所述开口端的外侧壁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中,还包括指环部,所述指环部通过一弹性带体与所述袖筒的固定端连接;

所述指环部为一环状的挂环,所述挂环为硅胶、塑料或棉布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中,所述袖筒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纱质层和粗帆布层;所述粗帆布层上设有多个通气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中,所述袖筒的靠近开口端的内壁处设有一置物袋,用于放置激励奖品。

如上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中,所述纽扣的颜色分别为红色、蓝色和黄色;

所述串珠为若干个珠子串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制作较简单,可辅助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功能恢复;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设置了系带、拉链和纽扣,其各个设置让患者锻炼简单的操作;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该袖罩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设计巧妙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袖筒 2、固定端 3、开口端

4、松紧口 5、系带 6、拉链

7、纽扣 8、串珠 9、指环部

10、弹性带体 11、通气口 12、置物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包括袖罩本体,所述袖罩本体为一筒状的袖筒1;其包括固定端2和开口端3;在所述固定端2设有松紧口4;所述开口端3通过一系带5连接;还包括拉链6,所述拉链6沿长度方向上设于所述袖筒1上;其长度占所述袖筒1长度的三分之一;还包括纽扣7,所述纽扣7为四个,其大小不一;还包括串珠8,其系在所述开口端3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设置了系带5、拉链6和纽扣7,其各个设置让患者锻炼简单的操作,以助于其手部的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还包括指环部9,所述指环部9通过一弹性带体10与所述袖筒1的固定端2连接;所述指环部9为一环状的挂环,所述挂环为硅胶、塑料或棉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还设置指环部9,在使用的时候,将患者的手指穿过该指环,以防止该袖套从手部脱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所述袖筒1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纱质层和粗帆布层;所述粗帆布层上设有多个通气口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其材质的选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具有结实耐用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所述袖筒1的靠近开口端的内壁处设有一置物袋12,用于放置激励奖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在袖筒1的靠近开口端的内壁处设有一置物袋12,所述置物袋12内用于放置激励患者进行锻炼的奖品,例如巧克力、糖果等物品;当患者在进行手功能锻炼时,其从袖筒1的底部慢慢向上锻炼,当患者锻炼至袖筒1的上方时,例如解开了纽扣7或者系带5时,均可取出置物袋12内的激励的奖品,以鼓励患者进行锻炼。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瘫患者用手功能锻炼用袖罩,所述纽扣7的颜色分别为红色、蓝色和黄色;所述串珠8为若干个珠子串在一起。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