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430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蹦床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注重休闲,蹦床是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游乐设施,蹦床作为一种集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休闲运动用品,在一些大型游乐场所几乎随处可见,而小型蹦床主要用于家庭等场合的儿童娱乐,已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的蹦床,包括有框架、设于该框架内的弹跳面及框架下端的支撑脚立管,框架与弹跳面之间通过拉簧或松紧绳连接,使用者在弹跳面上跳跃,在其下落的过程中,会对弹跳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该弹跳面在压力的作用下沿其法线方向位移下降,当压力移除时,该弹跳面及拉簧或松紧绳将提供回复力量,促使弹跳面回归原位,籍此,使用可以在弹跳面上往复弹跳,进而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

但是,人们在设计上述蹦床时,虽然在蹦床质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就其蹦床在折叠、合并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蹦床在组装过程中安装比较复杂,也不易拆卸,费时费力,造型也不太美观,在拆分、合并的结构思维里还是一个空缺,在保证蹦床高品质的前提下,生产、储运优势始终得不到升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圆形圈管、支撑脚立管、弹跳面、T形扶手都是可拆卸的设置,运输、安装、拆卸都比较容易,省时省力,通过立体折分、安装来获取产品的生产、储运方面的优势,从而达到蹦床在生产及储运的升级,达到制造成本最优化,同时结构稳定性强,安全性能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包括圆形圈管、支撑脚立管以及弹跳面,通过立体安装所述的支撑脚立管分别均匀设置在圆形圈管的底部形成框架,所述的弹跳面通过松紧绳与塑胶扣设置在框架内,还包括T形扶手,所述的T形扶手可拆卸的安装在框架的一侧边并向上延伸至弹跳面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弹跳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的弹跳面的直径小于圆形圈管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塑胶扣采用单面塑胶扣或双面塑胶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单面塑胶扣包括第一定位管、第二定位管、定位块和连接板,所述的定位块设置在连接板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定位管和第二定位管分别对称设置在定位块的左右两边并位于连接板上,所述的松紧绳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圈连接在第一定位管和第二定位管内,所述的松紧圈的中部绕过圆形圈管后再扣装在定位块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块的边缘设置有弧形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双面塑胶扣包括定位扣、固定板和连接孔,所述的定位扣设置在固定板的后端且定位扣的两端分别弯折至固定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连接孔横向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的弹跳面通过连接孔与双面塑胶扣进行连接,所述的松紧圈的绕过圆形圈管后再扣装在固定板上下两侧的定位扣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T形扶手可伸缩调节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圆形圈管由多段弧形分圈管组成,所述的弧形分圈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相配合的正方形缩涨口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新结构蹦床还包括正方形管件,所述的支撑脚立管的上端口分别焊接在正方形管件的底部,所述的正方形管件的左右两端口分别设置在弧形分圈管的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新结构蹦床还包括V形支撑稳定装置,所述的V形支撑稳定装置设置在相邻两支撑脚立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圆形圈管、支撑脚立管、弹跳面、T形扶手都是可拆卸的设置,运输、安装、拆卸都比较容易,省时省力,通过立体折分、安装来获取产品的生产、储运方面的优势,从而达到蹦床在生产及储运的升级,达到制造成本最优化,同时结构稳定性强,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面塑胶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双面塑胶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圆形圈管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圆形圈管,2、支撑脚立管,3、弹跳面,4、松紧绳,5、塑胶扣,6、T形扶手,7、正方形管件,8、V形支撑稳定装置,11、弧形分圈管,12、正方形缩涨口径,51、单面塑胶扣,52、双面塑胶扣,511、第一定位管,512、第二定位管,513、定位块,514、连接板,515、锁紧圈,521、定位扣,522、固定板,52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包括圆形圈管1、支撑脚立管2以及弹跳面3,通过立体安装所述的支撑脚立管2分别均匀设置在圆形圈管1的底部形成框架,所述的弹跳面3通过松紧绳4与塑胶扣5设置在框架内,还包括T形扶手6,所述的T形扶手6可拆卸的安装在框架的一侧边并向上延伸至弹跳面3的上方。

其中,所述的T形扶手6可伸缩调节高度。由于有的弹跳面较小,弹跳过程中如果平衡掌握不好,便有从蹦床上摔下来的可能,因此,在蹦床上设置一T形扶手6,可以用T形扶手6着扶手来完成跳跃,安全性能高,同时方便调节高度,适合不同人群使用。

上述中,所述的弹跳面3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的弹跳面3的直径小于圆形圈管1的直径,所述的弹跳面3通过松紧绳4与塑胶扣5设置在圆形圈管1内,方便装拆。

进一步的,所述的塑胶扣5采用单面塑胶扣51或双面塑胶扣52。

如图2所示,所述的单面塑胶51扣包括第一定位管511、第二定位管512、定位块513和连接板514,所述的定位块513设置在连接板514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定位管511和第二定位管512分别对称设置在定位块513的左右两边并位于连接板514上。所述的松紧绳4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圈515连接在第一定位管511和第二定位管512内,所述的松紧圈4的中部绕过圆形圈管1后再扣装在定位块513内。

其中,所述的第一定位管511和第二定位管512的直径相等且大于松紧绳4的直径。所述的定位块513的形状为半圆形结构,定位块513的边缘设置有弧形凹槽,方便松紧绳4扣装在定位块513的弧形凹槽内,不易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的双面塑胶扣52包括定位扣521、固定板522和连接孔523,所述的定位扣521设置在固定板522的后端且定位扣521的两端分别弯折至固定板522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连接孔523横向设置在固定板522上。所述的弹跳面3通过连接孔523与双面塑胶扣52进行连接,所述的松紧圈4的绕过圆形圈管1后再扣装在固定板522上下两侧的定位扣521内,不易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的圆形圈管1由多段弧形分圈管11组成,所述的弧形分圈管11的两端均设置有相配合的正方形缩涨口径12,通过相配合的正方形缩涨口径12将多段弧形分圈管11组成圆形圈管1,方便装拆。其中,所述的正方形缩涨口径12的长度为30-3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新结构蹦床还包括正方形管件7,所述的支撑脚立管2的上端口分别焊接在正方形管件7的底部,所述的正方形管件7的左右两端口分别设置在相邻弧形分圈管11的连接处,方便装拆。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新结构蹦床还包括V形支撑稳定装置8,所述的V形支撑稳定装置8设置在相邻两支撑脚立管2之间,结构稳定性强,安全性能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拆的新结构蹦床,圆形圈管1、支撑脚立管2、弹跳面3、T形扶手6都是可拆卸的设置,运输、安装、拆卸都比较容易,省时省力,通过立体折分、安装来获取产品的生产、储运方面的优势,从而达到蹦床在生产及储运的升级,达到制造成本最优化,同时结构稳定性强,安全性能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