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自动爬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830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自动爬杆装置。



背景技术:

爬杆装置主要用于攀爬电线杆、立柱等,例如电工需要攀爬电线杆以对电线杆上端的线路进行维修维护时,则需要借助爬杆工具攀爬,原始攀爬方式为在电工脚上戴上爬杆鞋套,通过一只脚支撑时移动另一只脚进行上下移动,十分不便和笨重。

现有市场上也存在一些爬杆装置,在爬杆装置上可以设置站台供电工站立,爬杆装置在电工的控制下可自动沿电线杆上升或者下降,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爬杆装置存在一个很严重的安全问题,这是由于现有爬杆装置人大多通过单层行走轮攀爬,行走轮的抱紧力不稳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自动爬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爬杆装置爬杆不可靠、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双层自动爬杆装置包括左、右框架,左、右框架上沿上下方向分两层依次设置有四对行走轮,每对行走轮呈钝角布置以便与待爬杆体的弧形外周面匹配,每层的两对行走轮相对设置以围成供待爬杆体穿过的空间,行走轮转动装配在轮轴上,双层自动爬杆装置还包括驱动行走轮转动的驱动电机;左、右框架上分别设置有调节电机以及丝杠螺母机构,一侧框架上的调节电机驱动丝杠旋转并与另一侧上的螺母配合实现左、右框架的靠近和分离,以便行走轮抱紧和松开待爬杆体。

进一步地,每对行走轮呈120度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行走轮为裹胶轮。

进一步地,丝杠与驱动电机之间还设有十字万向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双层行走轮不仅攀爬动力充足而且依靠多个行走轮与待爬杆体配合,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每层的行走轮有两对,每对行走轮呈钝角设置形成与杆体外周面适配的夹角结构,该结构保证了与待爬杆体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采用现有普通轮即可组装而成,简单方便、成本低廉,而且提高了攀爬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十字万向节的设置是的左右框架间可以灵活浮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主视示意图;

附图中标示说明:11-左框架,12-右框架,2-轮轴,3-行走轮,4-电线杆,5-调节电机,6-联轴器,7-丝杠,8-螺母,9-调节板,21-左驱动电机,22-右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双层自动爬杆装置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双层自动爬杆装置包括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两框架上均设置有上、下两排轮轴2,每排轮轴2有两根且呈120度夹角布置,每根轮轴2上均设置有行走轮3,行走轮为外部包裹有橡胶层的裹胶轮,每层的每对行走轮呈120度夹角布置以形成与待爬的电线杆4等杆体的弧形外周面适配的夹角结构,该结构使得每个行走轮均能依靠大部分的外周面与待爬杆体接触,增大了接触的表面积。裹胶轮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两框架相对设置,以使上下两排行走轮3形成两组对抱轮结构,两组对抱轮结构全部抱在电线杆4上。每个行走轮3的轮轴均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以便提供充足的驱动力带动行走轮转动。右框架上安装有调节电机5,且安装有前、后对称的两个,调节电机5通过联轴器6连接有丝杠7以带动丝杠7转动,左框架11上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调节板9,调节板9上安装有与丝杠7配合的螺母8。一侧或者两侧框架上设置有供电工站立的站台。

使用时,首先将左、右框架从电线杆4两侧套在电线杆4上,使丝杠7与螺母8配合,使行走轮3上下对齐,每排行走轮3水平对齐,通过调节电机5旋转带动两侧的框架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框架带动两侧的行走轮3相互靠近,从而挤压中间的电线杆4,然后控制调节电机5稳定在该状态;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实现沿电线杆4的上下攀爬。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自动爬杆装置。包括左、右框架及两层行走轮形成的对抱轮结构,每层对抱轮包括四个行走轮,四个行走轮分为两对对称布置,每对行走轮均呈钝角布置,以便与杆体的弧形外周面适配,采用双层行走轮不仅攀爬动力充足而且依靠多个行走轮与待爬杆体配合,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每层的行走轮有两对,每对行走轮呈钝角设置形成与杆体外周面适配的夹角结构,该结构保证了与待爬杆体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采用现有普通轮即可组装而成,简单方便、成本低廉,而且提高了攀爬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龙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2
技术公布日:2018.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