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玩具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746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泡泡玩具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泡玩具的改良结构,尤指泡泡玩具于其阶梯筒设置有止挡组,利用止挡组防止阶梯筒内的沾液环与升降杆脱离时,升降杆的底板落出阶梯筒,进而方便使用者使用。



背景技术:

按,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习有的泡泡玩具具有本体A以及设置于本体A内的阶梯筒B及吹杆C,阶梯筒B具有上筒体B1与下筒体B2,且上筒体B1与下筒体B2系以连接环B3相互连接,并呈连通状,而吹杆C具有沾液环C1及杆体C2,沾液环C1位于上筒体B1内,并抵靠于连接环B3靠近上筒体B1的表面,杆体C2位于下筒体B2内,且杆体C2一端连接于沾液环C1,另一端则设置有用以受液压作用而带动杆体C2上下位移的底板C3,于使用时,系挤压容置有泡泡液D的本体A,凭借泡泡液D的液压作用顶推吹杆C的底板C3,让沾液环C1于阶梯筒B的上筒体B1内升降沾取泡泡液D,但由于上述结构泡泡玩具的吹杆C凭借沾液环C1抵靠于连接环B3,而定位于阶梯筒B内,当阶梯筒B内的沾液环C1与杆体C2脱离时,解除定位状态的杆体C2会滑落至阶梯筒B外,使底板C3落出阶梯筒B,此时受液压作用的泡泡液D会由杆体C2与阶梯筒B之间隙流入阶梯筒B内,而无法顶推吹杆C的底板C3作升降,必须将阶梯筒B与吹杆C拆卸下来重新组装才可继续使用,导致使用上不便。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泡泡玩具于阶梯筒内所设置的止挡组,于阶梯筒内的沾液环与升降杆脱离时,以止挡组设置于连接环表面的止挡件抵持设置于升降杆侧缘的抵靠片底面,防止升降杆的底板落出阶梯筒,即可挤压本体以液压作用带动升降杆上升,再装回沾液环,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泡玩具的改良结构,具有用于容置泡泡液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内的升降器,该升降器具有阶梯筒、沾液环及升降杆,阶梯筒具有上筒体与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一端以连接环相互连接,并使上筒体与下筒体形成连通状,而沾液环位于上筒体内,升降杆位于下筒体内,且沾液环连接于升降杆,升降杆远离沾液环的另一端则设置有用以受液压作用而带动升降杆上下位移的底板,且泡泡玩具于其阶梯筒设置有止挡组,止挡组具有止挡件及抵靠片,止挡件由连接环靠近上筒体的表面凸设所形成,且止挡件位于下筒体周缘处,而抵靠片设置于升降杆侧缘,且抵靠片底面抵持于止挡件。

前述泡泡玩具的改良结构,其中该止挡组的止挡件由靠近连接环处朝向另一端形成渐缩状,止挡件表面设置有复数个剖沟,使止挡件形成有复数个止挡部,且止挡部具有弹性复位能力。

前述泡泡玩具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升降器进一步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贯穿连接于阶梯筒的连接环,且一端接通至上筒体内部上方空间,另一端接通至本体内部空间,使空气得以沿连通管进入本体内。

前述泡泡玩具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升降器进一步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贯穿连接于阶梯筒的连接环,且一端接通至上筒体内部上方空间,另一端接通至本体内部空间,且连通管接通本体内的端部设置有逆止阀,以防止容置于本体内的泡泡液沿连通管进入阶梯筒的上筒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泡泡玩具于阶梯筒内所设置的止挡组,于阶梯筒内的沾液环与升降杆脱离时,以止挡组设置于连接环表面的止挡件抵持设置于升降杆侧缘的抵靠片底面,防止升降杆的底板落出阶梯筒,即可挤压本体以液压作用带动升降杆上升,再装回沾液环,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习有泡泡玩具的剖视图。

图2是习有泡泡玩具于沾液环与杆体脱离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升降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升降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常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沾液环与升降杆脱离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升降杆上升供沾液环插接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升降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于常态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于常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瓶身;12-瓶口;2-升降器;21-阶梯筒;211-上筒体;212-下筒体;213-连接环;214-凸轨;22-沾液环;221-沾液部;222-插接部;23-升降杆;231-杆体;232-底板;233-凹槽;234-插接槽;24-连通管;25-逆止阀;251-阀门;3-止挡组;31-止挡件;311-剖沟;312-止挡部;32-抵靠片;4-泡泡液;5-薄膜;A-本体;B-阶梯筒;B1-上筒体;B2-下筒体;B3-连接环;C-吹杆;C1-沾液环;C2-杆体;C3-底板;D-泡泡液。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泡泡玩具的改良结构,具有本体1、升降器2及止挡组3,其中:

该本体1具有瓶身11以及瓶身11上端的瓶口12。

该升降器2具有阶梯筒21、沾液环22及升降杆23,阶梯筒21具有上筒体211与下筒体212,且上筒体211与下筒体212一端以连接环213相互连接,并使上筒体211与下筒体212形成连通状,且上筒体211末端外侧系定位于本体1的瓶口12内侧,使阶梯筒21悬置于瓶身11内,而下筒体212内壁凸设有凸轨214;该沾液环22具有沾液部221,以及连接于沾液部221一侧的插接部222;该升降杆23具有杆体231,杆体231一端设置有底板232,另一端设置有插接槽234,底板232侧缘设置有凹槽233。

该止挡组3具有止挡件31以及抵靠片32,止挡件31系凸设于升降器2的连接环213靠近上筒体211的表面,并环绕于下筒体212外侧,且止挡件31由靠近连接环213处朝向另一端形成渐缩状,并于表面设置有复数个剖沟311,使止挡件31形成有复数个具有弹性复位能力的止挡部312;该抵靠片32设置于升降器2的杆体231远离底板232的另一端。

凭借上,当升降器2的沾液环22与升降杆23于组构时,系先将升降杆23插入阶梯筒21的下筒体212内,使升降杆23所连接的抵靠片32靠近于上筒体211,且升降杆23的凹槽233系对位于凸轨214,并将抵靠片32推入上筒体211内,而于抵靠片32推入上筒体211时,抵靠片32会先通过止挡件31,进而推动止挡部312外扩产生弹性变形,而于抵靠片32越过止挡件31后,止挡部312即会因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复位能力回复至原位,使止挡部312位于抵靠片32下方,再将沾液环22置入阶梯筒21的上筒体211内,并使沾液环22的插接部222插接于升降杆23的插接槽234即可。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系将本体1的瓶身11内倒入泡泡液4,使用者于挤压瓶身11时,泡泡液4会顶堆升降杆23的底板232,让升降杆23带动沾液环22露出于上筒体211,让沾液环22上形成有薄膜5供使用者进行吹泡泡。

请参阅图8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沾液环22与升降杆23发生脱离的情形时,由于止挡部312位于抵靠片32下方,因此升降杆23的底板232不会落出下筒体212,此时,使用者仅需再次挤压瓶身11,让泡泡液4顶堆升降杆23露出于上筒体211,即可将沾液环22的插接部222插接于升降杆23于图4所示的插接槽234内。

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乃在于,该升降器2进一步设置有连通管24,连通管24贯穿连接于阶梯筒21的连接环213,且一端接通至上筒体211内部上方空间,另一端接通至本体1的瓶身11内部空间,让外界空气于受挤压的瓶身11恢复原状时,可沿连通管24由阶梯筒21的上筒体211进入本体1的瓶身11内,使瓶身11内部的压力值相等于外界的大气压力,让原本受液压作用而流入上筒体211内的泡泡液4受等压作用,使上筒体211内的泡泡液4液面高度高于瓶身11内的液面高度,供沾液环22沾取,减少泡泡液4补充次数。

请参阅图1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乃在于,该升降器2于连通管24连通瓶身11内的端部设置有逆止阀25,逆止阀25系以软性材质(如:硅胶或橡胶)所一体成型制成的单向阀体,其末端形成一封闭状的端面,且于封闭状的端面上剖设有阀门251,该阀门251于不作动时呈紧闭密合状,当使用者挤压内部容置有泡泡液4的瓶身11时,泡泡液4会受紧闭密合的阀门251止挡,而不会沿连通管24进入阶梯筒21的上筒体211内,当受挤压的瓶身11恢复原状时,逆止阀25末端的阀门251则随外界空气进入连通管24内而开启,让空气沿连通管24由阶梯筒21的上筒体211进入本体1的瓶身11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