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踏步运动的相关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在每次踩踏的运动行程中,脚盘的前段均会被强迫翘起,由此产生腿部拉筋功效的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室内用腿部训练机构,除平台式跑步机外,平台式跑步机会因使用者容易承受震动、压力而使膝盖、脚踝受伤,常见的其他形式,即有踏步机、滑步机(俗称:椭圆机、太空漫步机等)与脚踏车型踩踏装置等。
其中,滑步机在使用者循环跨步过程中,使身体产生上升、弯膝的运动,其与脚踏车型踩踏装置两者相同的特点在于:使用者脚盘与腿部的夹角大致上相等,无法与两脚定点垂直往复、交错方式的踏步机产生相同的脚盘前端翘起的小腿部拉筋运动效果。
而且,前述滑步机有必须站立使用并结合两手持握作平衡的缺点,且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价格高,通常是配置在专业健身房内,并不适合一般家庭内使用。而脚踏车型踩踏装置虽可坐姿使用,但相同也有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价格略高等缺点,其个人化、家庭化的广泛适用性还不及体积小、价格低的踏步机结构。
而常见的踏步机,可参考如美国实用新型公告专利US675975,其公开一种踏步健身设备,包括有座、两个平台组件以及两个弹性组件。
其中,该两个平台组件可枢转地结合在基座,而两个弹性组件则夹设在基座即相对应的平台组件之间;而弹性组件提供平台组件的后座力以及替代机械液压压力,以使踏步健身设备的结构简化,且一用户可以坐姿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操作。
然而,平台单元的一端可枢转地与基座连接,而平台单元的另一端则与弹性组件连接,因此,当使用者在踩踏时,平台单元以与基座连接的一端为枢轴而使与弹性组件连接的一端上下摆动;亦即,使用者在操作时,其脚部仅能在上下方向运动;且当使用者的脚部不施力时,则会立刻停止,并不会减轻使用者脚部的施力或者是带动使用者脚部以惯性方式操作,十分不便。
特别是此类与坊间所见的踏步机结构,其所产生的运动效果,乃着重在腿部、膝部与脚踝的小角度往复曲折操作,虽能产生强迫脚盘向上翘起的局部拉筋训练效果,但必须借由使用者体重下压的站立,即原地上、下踏步方式,乃与用户自然的行走形态明显不符,无法提供使用者自然、舒适的操作效果,因此并未能达到日常性、经常性的拉筋训练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其通过用户以自然行走的方式进行踏板踩踏时,乃同步驱转一组内设的金属质、加重型惯性轮,借其同步转动所形成的加速作用,即反驱使驱动齿轮增加转动力,由此减轻使用者的施力,使驱动轮组继续同向驱转,达到两个踏板组可连续升降、循环踩踏的顺畅操作;并借由脚盘的前段每次均被强迫翘起后回复平放,进而产生对脚踝后上方腿部的拉筋训练功效,为本案的重要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其借由两侧踏板驱转驱动齿轮、连动传动齿轮、惯性轮等的传动机构,达到使用者坐姿或站立方式均可进行循环踩踏训练的简便结构特性,并具有体积占据性小、成本低、故障率低等的多重实用效益,为本案的进一步的重要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拉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其借由两侧踏板的长型配置,可以提供使用脚部踩踏位置的选择,在脚跟偏向后方放置时,踩踏过程中脚盘的翘起角度较大,即相对的拉筋效果较强;当脚跟偏向前方放置时,踩踏过程中的脚盘翘起角度较小,即相对的拉筋效果较弱;由此可以提供使用者方便自行调整适应的拉筋训练角度,达到更为广泛的适用性,为其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包括:
一基座;
一支撑组件,具有一第一支撑件、一轴杆以及两个套筒,该第一支撑件从邻近该基座前端处朝上延伸设置,该轴杆穿经该第一支撑件远离该基座的一端且相互垂直,该两个套筒可转动地分别套设在邻近该轴杆两端处并分别位于该第一支撑件的左右两侧;
一驱动轮组,具有一第二支撑件、一驱动杆、一驱动齿轮、两个连杆以及两个转杆,该第二支撑件从邻近该基座后端处朝上延伸设置,并与该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该驱动杆穿经该第二支撑件远离该基座的一端且同时穿经该驱动齿轮的中心处,该驱动杆与该驱动齿轮相互连动,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支撑件垂直并与该轴杆平行,该二连杆可枢转地分别与该驱动杆的两端连接,并位于该驱动齿轮的左右两侧,各连杆从该驱动杆的相对应端处朝外且朝相反方向延伸设置,该两个转杆可转动地穿经相对应的各连杆远离该驱动杆的一端,且各转杆与该驱动杆相互平行;
一惯性轮组,具有一第三支撑件、一心轴、一传动齿轮以及由金属材质制成的加重型的两个惯性轮,该第三支撑件从邻近该基座朝上延伸设置,并位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之间,该心轴可枢转地穿经该第三支撑件远离该基座的一端,且该心轴还穿经该两个惯性轮与该传动齿轮,且该心轴与该两个惯性轮及该传动齿轮连动,该传动齿轮位于该两个惯性轮之间,该传动齿轮与该驱动齿轮相互啮合,该轴杆、该驱动杆以及该心轴的高度相同;使由连杆带动驱动杆与驱动齿轮连动而转动时,同时带动传动齿轮两侧的惯性轮同时转动;借此两个惯性轮同时转动所形成的加速作用,即反驱使驱动齿轮增加转动力,以减轻用户施力,使驱动轮组继续同向驱转,达到两个踏板组能连续升降、循环踩踏的顺畅操作;
两个踏板组,分别位于该基座的左右两侧,各踏板组具有一本体、一第一容置槽以及一第二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设置在该本体底面邻近前端处,并能供可转动地容置相对应的该套筒,且该第一容置槽相对相对应的该套筒移动,该第二容置槽设置在该本体底面邻近后端处,并能供可转动地容置及限位相对应的该转杆;以及
一罩盖,罩盖住该支撑组件、该驱动轮组及该惯性轮组,并使该两个套筒、该两个连杆及该两个转杆外露。
其中,该基座呈I型,具有一前横杆、一连接杆以及一后横杆,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该前横杆及该后横杆连接,且该连接杆与该前横杆相互垂直,该连接杆与该后横杆相互垂直。
其中,各转杆具有一杆体以及两个转轮,该两个转轮可转动地分别与该杆体的两端连接。
其中,各踏板组的该第二容置槽具有一连接空间及两个转轮空间,该连接空间的两端分别与该两个转轮空间连通,该连接空间供相对应的该杆体穿经,该两个转轮空间分别供可转动地容置与限位相对应的该两个转轮。
其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套管,从该基座前端朝上延伸设置,以供一T型手把上下调整地插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借此两个惯性轮同时转动所形成的加速作用,即反驱使驱动齿轮增加转动力,由此减轻使用者的施力,使驱动轮组继续同向驱转,达到两个踏板组可连续升降、循环踩踏的顺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的分解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的透视立体示意图;
图3到图8表示图2沿线段A-A的剖视动作示意图;
图9及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用户以坐姿操作的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的另一实施例使用者以站姿操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走步式运动机结构
1 基座
11 前横杆
12 连接杆
13 后横杆
2 支撑组件
21 第一支撑件
22 轴杆
23 套筒
3 驱动轮组
31 第二支撑件
32 驱动杆
33 驱动齿轮
34 连杆
35 转杆
351 杆体
352 转轮
4 惯性轮组
41 第三支撑件
42 心轴
43 传动齿轮
44 惯性轮
5 踏板组
51 本体
511 按摩凸粒
52 第一容置槽
53 第二容置槽
531 连接空间
532 转轮空间
6 罩盖
7 套管
8 T型手把
200 使用者
210 脚跟
220 腿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拉筋效果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100可包括一基座1、一支撑组件2、一驱动轮组3、一惯性轮组4、两个踏板组5以及一罩盖6。
基座1呈I型或大概呈I型,具有一前横杆11、一连接杆12以及一后横杆13,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杆11及后横杆13连接,且连接杆12与前横杆11相互垂直,连接杆12与后横杆13相互垂直。
支撑组件2具有一第一支撑件21、一轴杆22以及两个套筒23,第一支撑件21从邻近基座1前端处朝上延伸设置,轴杆22穿经第一支撑件21远离基座1的一端且相互垂直,两个套筒23可转动地分别套设在邻近轴杆22两端处并分别位于第一支撑件21的左右两侧。
驱动轮组3具有一第二支撑件31、一驱动杆32、一驱动齿轮33、两个连杆34以及两个转杆35,第二支撑件31从邻近基座1后端处朝上延伸设置,并与第一支撑件21间隔设置,驱动杆32穿经第二支撑件31远离基座1的一端且同时穿经驱动齿轮33的中心处,驱动杆32与驱动齿轮33相互连动,驱动杆32与第二支撑件31垂直并与轴杆22平行,两个连杆34可枢转地分别与驱动杆32的两端连接,并位于驱动齿轮33的左右两侧,各连杆34从驱动杆32的相对应端处朝外且朝相反方向延伸设置,两个转杆35可转动地穿经相对应的各连杆34远离驱动杆32的一端,且各转杆35与驱动杆32相互平行。
惯性轮组4具有一第三支撑件41、一心轴42、一传动齿轮43以及由金属材质制成的加重型的两个惯性轮44,第三支撑件41从邻近基座1朝上延伸设置,并位于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31之间,心轴42可枢转地穿经第三支撑件41远离基座1的一端,且心轴42还穿经两个惯性轮44与传动齿轮43,且心轴42与两个惯性轮44及传动齿轮43连动,传动齿轮43位于两个惯性轮44之间,传动齿轮43与驱动齿轮33相互啮合,轴杆22、驱动杆32以及心轴42的高度相同或大致相同。
两个踏板组5分别位于基座1的左右两侧,各踏板组5具有一本体51、一第一容置槽52以及一第二容置槽53,第一容置槽52设置在本体51底面邻近前端处,并可供可转动地容置相对应的套筒23,且第一容置槽52可相对相对应的套筒23移动,第二容置槽53设置在本体51底面邻近后端处,并可供可转动地容置及限位相对应的转杆35。
并且,本体51的顶面形成有若干按摩凸粒511,以供使用者200(如图9及图10所示)在踩踏时,能够同时进行脚底按摩。
其中,各转杆35具有一杆体351以及两个转轮352,两个转轮352可转动地分别与杆体351的两端连接;各踏板组5的第二容置槽53具有一连接空间531及两个转轮空间532,连接空间5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轮空间532连通,连接空间531供相对应的杆体351穿经,两个转轮空间532分别供可转动地容置与限位相对应的两个转轮352。
罩盖6可罩盖住支撑组件2、驱动轮组3及惯性轮组4,并使两个套筒23、两个连杆34及两个转杆35外露。
请参考图3到图5并同时参考图9及图10所示,当使用者200以坐姿方式利用脚跟210施力于踏板组5的后端而使驱动齿轮33朝前转动时,由于连杆34的一端以驱动杆32为中心轴转动,连杆34的另一端所连接的转杆35受踏板组5的第二容置槽53的限位,因此,连杆34的转动会带动踏板组5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动作;再加上轴杆22是固定不动的,仅有套筒23相对轴杆22可以转动,因此当上述踏板组5受连杆34带动而必须在前后方向移动时,第一容置空间52即可提供踏板组5在前后方向移动的空间。
而在连杆35带动驱动杆32与驱动齿轮33连动而转动时,由于驱动齿轮33与传动齿轮43啮合,因此驱动齿轮33可以带动传动齿轮43转动,并同时带动两个惯性轮44转动;之后,借由两个惯性轮44的惯性转动,再利用带动传动齿轮43带动驱动齿轮33转动,以减轻使用者200的施力。
另外,由于轴杆22、驱动杆32以及心轴42的高度相同或大致相同,当使用者200的脚跟210随着踏板组5的后端处而转至连杆34的最低点时,相对形成脚盘的前段被强迫翘起,即可产生对使用者200腿部220拉筋的功效。
请再参考图6到图8并同时参考图9及图10所示,当使用者200以坐姿方式利用脚跟210施力于踏板组5的后端而使驱动齿轮33朝前转动时,由于连杆34的一端以驱动杆32为中心轴转动,连杆34的另一端所连接的转杆35受踏板组5的第二容置槽53的限位,因此,连杆34的转动会带动踏板组5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动作;再加上轴杆22是固定不动的,仅有套筒23相对轴杆22可以转动,因此当上述踏板组5受连杆34带动而必须在前后方向移动时,第一容置空间52即可提供踏板组5在前后方向移动的空间。
而在连杆35带动驱动杆32与驱动齿轮33连动而转动时,由于驱动齿轮33与传动齿轮43啮合,因此驱动齿轮33可以带动传动齿轮43转动,并同时带动两个惯性轮44同步转动;借由该金属质、加重型的两个惯性轮44转动的惯性作用力,所形成的加速效果,即反驱使驱动齿轮33增加转动力,由此减轻使用者的施力,使驱动轮组3继续同向驱转,达到两个踏板组5可连续升降、循环踩踏的顺畅操作。
另外,由于轴杆22、驱动杆32以及心轴42的高度大致相同,当使用者200的脚跟210随着踏板组5的后端处而转至连杆34的最低点时,同样使脚盘的前段被强迫翘起,产生对使用者200的腿部220拉筋的功效。
请参考图12及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走步式运动机结构100的另一实施例还可包括一套管7,从基座1前端(即如前横杆11与连接杆12的连接处)朝上延伸设置,以供一T型手把8可上下调整地插设;借此,可使使用者200以站姿的方式进行踩踏,以同时达到如上述减轻使用者200的施力以及进行腿部220拉筋的功效。
另外,可以借由调整连杆34的长度,进而调整使用者200腿部220拉筋的角度,以配合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踩踏目的。
当前述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时,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或进一步的实施例可被设计出而无须违反其基本范围,且其基本范围由下列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虽然本实用新型以相关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解释,但是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能够构造出很多其他类似实施例,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