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拉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4893阅读:1449来源:国知局
韧带拉伸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韧带拉伸器。



背景技术:

作为体操及健身项目训练,韧带拉伸是基本的训练科目。在传统的韧带拉伸训练中,由于训练器械功能单一,只是简单机械的运用肌肉的拉伸,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很难控制用力的大小,容易导致肌肉拉伤,关节错位,甚至导致骨骼变形等问题,形成严重的危害,影响了人体骨骼的发育如,X型腿,O型腿,内八字,外八字,长短腿,高低肩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微调压板高度,无痛苦、无搬压,安全性较高的韧带拉伸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韧带拉伸器,包括底座、支腿、转动装置和压板,所述底座下方安装有多个支腿,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蜗杆和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左、右涡轮,所述压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板与所述左、右涡轮的外侧铰接,所述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微调升降装置的上端,所述微调升降装置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蜗杆可以使压板向两侧打开,根据训练者的承受程度慢慢打开压板,不会给训练人员带来痛苦,另外,通过微调压板的高度,真正的做到无痛苦,无伤害,无强制,无搬压,并且其使用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微调升降装置包括螺杆、静套筒和动套筒,所述螺杆下端设有防止螺杆轴向窜动的卡环,且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静套筒的下端,所述螺杆上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动套筒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且所述动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的下端,所述静套筒套在所述螺杆和所述动套筒的外周。

进一步,所述卡环为外卡簧,所述螺杆下端设有卡环槽,使所述外卡簧卡在卡环槽内。

进一步,所述卡环为设置在所述螺杆下端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凸起。

进一步,所述压板的末端设有脚挡板,所述脚挡板与所述压板铰接,且所述脚挡板的侧面通过弹簧与所述压板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训练者能有效的在器械上完成勾脚动作,便其脚跟用力向外蹬,使训练者的膝盖窝完全的贴于凳面,有效的对腓肠肌,目鱼肌及腘绳肌群进行拉伸,不会导致小腿肌肉纤维变粗而形成小腿外翻。

进一步,所述压板的侧面设有膝盖挡板。

进一步,所述压板的侧面设有轨道或滑槽,所述膝盖挡板下端设有与所述轨道相适配的凹槽或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膝盖挡板能够沿着所述压板滑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膝盖挡板可通过前后微调有效的避免了对半月板的挤压(因为8岁之前,青少年骨骼没有闭合,骨骼间隙大,长期挤压半月板会导致形成O型腿),有效的避免了对下肢骨骼的强制性。

进一步,所述螺杆的下端呈棱柱型,且套接有把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把手对微调升降装置进行微调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的螺杆的下端呈六棱柱或五棱柱。

进一步,所述支腿为四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压板水平一个压板调高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压板同时调高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两压板水平方向呈180°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两压板呈水平方向180°且两压板同时调高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微调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微调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底座,2、膝盖挡板,3、压板,3-1、第一压板,3-2、第二压板,4、第一连杆,5、微调升降装置,5-1、螺杆,5-2、静套筒,5-3、动套筒,5-4、外卡簧,5-5、把手,5-6、环形凸起,6、支腿,7、右涡轮,8、蜗杆,9、左涡轮,10、脚挡板,11、第二连杆,12、靠背,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

韧带拉伸器,包括底座1、支腿6、转动装置和压板3,所述底座1下方安装有多个支腿6,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的蜗杆8和与所述蜗杆8相配合的左、右涡轮9、7,所述压板3包括第一压板3-1和第二压板3-2,分别通过固定连接板14与所述左、右涡轮9、7的外侧铰接,所述压板3的下端固定连接微调升降装置5的上端,所述微调升降装置5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连接板14固定连接。

所述微调升降装置包括螺杆5-1、静套筒5-2和动套筒5-3,所述螺杆5-1下端设有防止螺杆5-1轴向窜动的卡环,且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静套筒5-2的下端,所述螺杆5-1上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动套筒5-3设有与所述螺杆5-1相配合的内螺纹,且所述动套筒5-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3的下端,所述静套筒5-2套在所述螺杆5-1和所述动套筒5-3的外周。

所述卡环为外卡簧5-4,所述螺杆5-1下端设有卡环槽,使所述外卡簧5-4卡在卡环槽内。

所述压板3的末端设有脚挡板10,所述脚挡板10与所述压板3铰接,且所述脚挡板10的侧面通过弹簧13与所述压板3连接。

所述压板3的侧面设有膝盖挡板2,所述压板3的侧面设有轨道或滑槽,所述膝盖挡板2下端设有与所述轨道相适配的凹槽或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膝盖挡板2能够沿着所述压板3滑动。

所述螺杆5-1的下端呈棱柱型,且套接有把手5-5,所述的螺杆5-1的下端呈六棱柱或五棱柱。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微调升降装置5中的卡环为为设置在所述螺杆下端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凸起5-6,如图7所示,不再需要单独安装外卡簧5-4,也不需要在所述螺杆5-1的下端开设卡环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训练人员首先坐到底座上,双腿放在压板3上,训练人员面向前方,背部靠紧靠背,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调整训练:

一、两条腿交替拉伸,如图2所示,顺时针转动扳手,微调第一压板3-1下的微调升降装置5,当训练人员觉得已经不能承受更大的拉伸时,停止转动扳手5-5,稍停一会,逆时针转动该扳手5-5,直至右腿放平,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微调第二压板3-2,如此交替进行;

二、两条腿同时拉伸,如图3所示,需要两个人同时调整两个微调升降装置;

三、劈叉训练,如图4所示,顺时针转动蜗杆,带动左、右涡轮9、7转动,进而带动压板向两侧转动,当转动到训练人员不能承受更大拉力时,停止转动蜗杆8,稍停一会,再逆时针转动蜗杆8,双腿逐渐合并;

四、劈叉拉伸训练,如图5所示,在劈叉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拉伸训练,首先,顺时针转动蜗杆,带动左、右涡轮9、7转动,进而带动压板3向两侧转动,当转动到训练人员不能承受更大拉力时,停止转动蜗杆8,然后,调整微调升降装置5,使其上升,达到训练人员的承受力之后,稍停一会后,调整微调升降装置5使压板3处于水平状态,接着逆时针转动蜗杆8,使两压板3合并。

另外,训练人员也可以进行勾脚练习,便其脚跟用力向外蹬,弹簧13拉伸(图中未画出),脚挡板10向外转动,使训练者的膝盖窝完全的贴于凳面,有效的对腓肠肌,目鱼肌及腘绳肌群进行拉伸,不会导致小腿肌肉纤维变粗而形成小腿外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