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655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仰卧起坐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健身爱好者使用仰卧起坐板来锻炼腹肌,是自己的身材更加完美,但现有的仰卧起坐板,在使用现有的仰卧起坐板时,锻炼者在做仰卧起坐时,均为固定的仰卧起坐板,现在市场上的仰卧起坐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仰卧起坐板的仰卧板角度通过前支撑脚上的定位销和定位销孔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调节仰卧起坐板前部的高度,从而间接的调节角度,且不能锻炼某一地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但现有的仰卧起坐板,在使用现有的仰卧起坐板时,锻炼者在做仰卧起坐时,均为固定的仰卧起坐板,现在市场上的仰卧起坐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仰卧起坐板的仰卧板角度通过前支撑脚上的定位销和定位销孔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调节仰卧起坐板前部的高度,从而间接的调节角度,且不能锻炼某一地方,而提出的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高于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的中部设有钩脚架,所述钩脚架呈L字型,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所述固定板靠近钩脚架的一侧与地面相平行,远离钩脚架的一侧成向下弯曲的弧形状,所述固定板的中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靠近第二支撑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板远离第一转轴的一侧设有固定扣,靠近所述呈弧形状的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二转轴的下侧,所述第二转轴上分别连接有手持架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手持架的内侧,所述支撑杆靠近活动板的一端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手持架位于固定板的外侧,所述第三转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支撑腿远离钩脚架的一侧设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中部设有与第一滑轮相对应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第一滑轮绕接有弹性拉绳,且所述弹性拉绳远离第二滑轮的一端与固定扣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腿至少为第二支撑腿的三倍高。

优选的,所述手持架为U型状,且所述手持架的中部开设有间隙,将手持架一分为二,且两个手持架的接头处相互吻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轴和U型架均设有安装滑轮的凹槽。

优选的,与地面平行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海绵垫,所述活动板上表面远离第一转轴的一侧设有头枕。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钩脚架勾住脚面,坐在固定板上,利用手拉这手持杆,躺在活动板上,通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上的弹性拉绳与活动板下端的固定扣配合,在做仰卧起坐的时候可以利用手持杆的作用随时随地停下,且由支撑杆上的滑块与滑槽配合,进行专一锻炼某一部位,等于自我调节锻炼的角度,具有针对性的锻炼比普通没有抓持物的锻炼板省劲,且效果更佳,避免了普通锻炼板的单调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U型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手持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第三转轴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支撑腿1、横杆2、第二支撑腿3、固定板4、U型架5、钩脚架6、海绵垫7、第一转轴8、手持架9、活动板10、固定扣11、滑块12、支撑杆13、弹性拉绳14、第二转轴15、第三转轴16、滑槽17、第一滑轮18、第二滑轮19、凹槽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能够升降的仰卧起坐板,包括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第一支撑腿1和第二支撑腿3,第一支撑腿1高于第二支撑腿3,第一支撑腿1至少为第二支撑腿3的三倍高,可以更好设计,且有利于锻炼。

第一支撑腿1的中部设有钩脚架6,钩脚架6呈L字型,第一支撑腿1和第二支撑腿3之间通过横杆2连接,固定板4靠近钩脚架6的一侧与地面相平行,远离钩脚架6的一侧成向下弯曲的弧形状,固定板4的中部通过第一转轴8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0,与地面平行的固定板4上设有海绵垫7,活动板10上表面远离第一转轴8的一侧设有头枕,为了在锻炼的时候更加舒服,且不伤皮肤。

活动板10靠近第二支撑腿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7,活动板10远离第一转轴8的一侧设有固定扣11,靠近呈弧形状的固定板4上设有第二转轴15和第三转轴16,第三转轴16位于第二转轴15的下侧,第二转轴15上分别连接有手持架9和支撑杆13,支撑杆13位于手持架9的内侧,手持架9为U型状,且手持架9的中部开设有间隙,将手持架9一分为二,且两个手持架9的接头处相互吻合,为了在锻炼的时候进出方便,不需要钻进钻出,甚是麻烦。

支撑杆13靠近活动板10的一端设有与滑槽17相匹配的滑块12,手持架9位于固定板4的外侧,第三转轴16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18,第一支撑腿1远离钩脚架6的一侧设有U型架5,第三转轴16和U型架5均设有安装滑轮的凹槽20,为了更好的安装滑轮,且对滑轮在转动的时候有一定的限定作用。

U型架5的中部设有与第一滑轮18相对应的第二滑轮19,第二滑轮19和第一滑轮18绕接有弹性拉绳14,且弹性拉绳14远离第二滑轮19的一端与固定扣11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钩脚架6勾住脚面,坐在固定板4上,利用手拉这手持杆9,躺在活动板10上,通过第一滑轮18、第二滑轮19上的弹性拉绳14与活动板10下端的固定扣11配合,在做仰卧起坐的时候可以利用手持杆9的作用随时随地停下,且由支撑杆13上的滑块12与滑槽17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