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球回球网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6043发布日期:2018-06-12 19:0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投球回球网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员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投球回球网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初学习棒球、垒球、板球运动者,必须先练习投球及投球的准确性及接球技能,才能上棒.垒球场上,实际体验在整体团队,传球(投球)以及接球准确性,是何其重要.在球队里传球准确性如:投手投球给本垒的捕手,好球与坏球均是在于平时的训练。在团队集训中,传球目标也是非常重要,如一垒传二垒,二垒传三垒,三垒传补手及左、右、中、外野手直传一、二、三垒守备员等传球,均是靠投球、传球训练其准确性。投手是球队灵魂人物,投球之准确与否都是球队胜负关键,以致一个棒、垒球球队整体训练投手及传球。投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国内棒、垒球运动已逐渐兴起热潮,基于此一概念,训练必从基本投球训练开始。

通过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200820018341.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棒球发球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发球弯管、击球摆杆、永磁铁,所述的发球弯管设置于机架之上,所述的击球摆杆一端铰接于和发球弯管具有同圆心的转盘上,另一端安装铁锤后设置于发球弯管内腔,所述的铁锤上方为永磁铁,所述的发球弯管出口处设置有夹持棒球的棒球支架,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调节控制棒球的速度,能起到高效率、高效能训练运动员的棒球发球机。类似的棒球发球机已经有人公开,然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投球回球装置用于训练投手。

因此,急需提供符合专给练习投球用之投球回球网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以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投球回球网架结构,专门用于练习投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训练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1、投球回球网架结构,包括投球网框架座和投球网框架,所述投球网框架安装在所述投球网框架座上,所述投球网框架座的下前方设有回球装置,所述投球网框架上设有目标靶,所述目标靶为投球者的基准目标,所述投球网框架座上设有集球装置,所述集球装置位于所述目标靶下方,所述集球装置上设有进球口,所述进球口与所述回球装置的入口相通,当球落进回球装置内时,球即发回投球者。

较优地,所述投球网框架座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倾斜向下地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之间倾斜向下地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设有四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所述四连接杆和所述第五连接杆之间呈钝角设置。

较优地,所述集球装置为斜坡漏斗状网布。

较优地,所述目标靶为正面印刷有给投球者目视的画面的基材。

较优地,所述基材为画布或者画板。

较优地,所述目标靶的两边或者后面设有第一挡球网。

较优地,所述回球装置安装在脚架上,所述脚架安装在所述投球网框架座上。

较优地,所述回球装置为棒球发球机或者垒球发球机。

较优地,所述进球口下方设有进球蓝组,所述进球蓝组与所述回球装置的入口相通。

较优地,所述投球网框架座的前端设有第二挡球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投球回球网架结构,目标靶为投球者的基准目标,投球者对着目标靶投球,当球击中目标靶,球掉下落在集球装置上,集球装置上设有进球口,球通过进球口进入回球装置,回球装置将球发回给投球者,投球者就可来回的地进行投接球练习,不必用人为互投方式练习,就是初学者也可一个人自我做练习,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投球回球网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投球网框架座和投球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实施例1

如附图1-2所示,投球回球网架结构,包括投球网框架座1和投球网框架2,所述投球网框架2安装在所述投球网框架座1上,所述投球网框架座1的下前方设有回球装置3,所述投球网框架2上设有目标靶4,所述目标靶4为投球者的基准目标,所述投球网框架座1上设有集球装置5,所述集球装置5位于所述目标靶4下方,所述集球装置5上设有进球口51,所述进球口51与所述回球装置3的入口31相通,当球落进回球装置3内时,球即发回投球者。

较优地,所述投球网框架1座包括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和第四支撑杆14,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之间倾斜向下地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5,所述第三支撑杆13和第四支撑杆14之间倾斜向下地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6,所述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13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杆17,所述第二支撑杆12和所述第四支撑杆14之间设有四连接杆18和第五连接杆19,所述第四连接杆18和所述第五连接杆19之间呈钝角设置。集球装置5固定在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第三连接杆17、第四连接杆18和第五连接杆19上。

较优地,所述集球装置5为斜坡漏斗状网布。当球击中目标靶4后,球落在集球装置5上,集球装置5为斜坡漏斗状网布,球自动往进球口51的位置运动。

较优地,所述目标靶4为正面印刷有给投球者目视的画面的基材。

较优地,所述基材4为画布或者画板。基材4的正面印刷有不同的图案、形状和/或色彩,吸引投球者,并作为投球者的基准目标。

较优地,所述目标靶4的两边或者后面设有第一挡球网6。当练习者没有击中目标靶4,挡球网6可以挡住球,使球同样可以落在集球装置5上。

较优地,所述回球装置3安装在脚架7上,所述脚架7安装在所述投球网框架座1上。

较优地,所述回球装置3为棒球发球机或者垒球发球机。棒球发球机或者垒球发球机机种类很多,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只要可以用于本申请实现自动回球,都可以用于投球者投接球练习。

较优地,所述进球口51下方设有进球蓝组8,所述进球蓝组8与所述回球装置3的入口31相通。

较优地,所述投球网框架座1的前端设有第二挡球网9,避免球弹出集球装置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投球回球网架结构,目标靶为投球者的基准目标,投球者对着目标靶投球,当球击中目标靶,球掉下落在集球装置上,集球装置上设有进球口,球通过进球口进入回球装置,回球装置将球发回给投球者,投球者就可来回的地进行投接球练习,不必用人为互投方式练习,就是初学者也可一个人自我做练习,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