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葫芦积木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1967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链葫芦积木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凹形结合单元和凸形结合单元将多个组装积木通过拼插方式连接组装的链葫芦积木玩具,特别是涉及多个凹形结合单元中容易结合并拆卸另一个组装积木、并且在旋转时不发生被磨现象的链葫芦积木玩具。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链葫芦积木玩具是在组装积木的凹形结合单元中以滑链方式连接另一个组装积木的凸形结合单元,以组装各样形状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物,用于开发儿童的创意能力的玩具。

这样的链葫芦积木玩具如图1所示,在凹形结合单元中以对应的方式嵌入凸形结合单元(200),不让其任意分离并在结合的状态下在180度范围内自由旋转,为了这种结合,凸形结合单元(200)的内侧中心和边缘以一定的间距形成杠杆槽(210)和内槽(220),凹形结合单元(100)内侧中心形成嵌入杠杆槽(210)的杠杆脚(130)以及卡在内槽(220)任意一侧约束旋转的定位停止梢(140)。

此外,链葫芦积木玩具结合并旋转后,在旋转的状态下固定角度,从而将造型物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

一方面,为了组装形状多样的造型物,可将组装积木以各种形态使用。这种组装积木包括:由凸形结合单元和凹形结合单元构成的组装积木,仅由多个凹形结合单元构成的组装积木,仅由凸形结合单元构成的组装积木、两侧形成凸形结合单元、中间由多个凹形结合单元构成的组装积木,在凸形结合单元中将凹形结合单元的长度拉长以形成多个凹形结合单元的组装积木等使用上多样化的组装积木,从而可组装多样的造型物。

这时,凹形结合单元(100)的上下位置有垂直板(110),在垂直板(110)的中间形成嵌入凸形结合单元(200)的结合空间(120),为了形成多个凹形结合单元(100),必须形成分隔件(150)。

然而,如图2所示,垂直板(110)被这种分隔件(150)坚固地支撑,因而在凹形结合单元(100)的结合空间(120)中结合或拆卸凸形结合单元(200)显得更紧凑。

即,弱小的幼儿或儿童为了结合组装积木需要强制性结合的力量,但是对于幼儿或儿童,很难具有这种强制结合所需要的力量,因此在组装积木的组装上面临很大的难题。

并且,当组装积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为调整角度而旋转的时候,由于垂直板(110)被分隔件(150)坚固地支撑,因此在旋转时难免会通过摩擦以及磨损而产生粉末,这种磨损会缩短积木的寿命从而不能活用组装积木。而当幼儿或儿童抓取时,因磨损而产生的粉末对他们的卫生和健康都会造成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性课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通过在构成为多个的凹形结合单元上容易结合并拆卸凸形结合单元,在组装积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旋转时,该玩具防止因摩擦以及磨损而产生的粉末,从而保持卫生,可整洁使用。

课题的技术性解决方案

在技术思想上,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对于在上下位置的垂直板之间、凹形结合单元通过分隔件与凸形结合单元结合、具备多个结合空间的组装积木,通过在构成上述多个凹形结合单元的分隔件上形成开口槽,凹形结合单元与凸形结合粒子单元结合或拆卸,或者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旋转时,凹形结合单元的垂直板发生左右横滚,使得容易结合和拆卸,并将摩擦最小化,不让其发生磨损。

并且,上述分隔件的宽度比垂直板的宽度短,因此即使位置在对称的垂直板的内侧中央,垂直板也维持着被分隔件支撑,同时在凹形结合单元和凸形结合单元结合时,也有同样的弹性作用发生。

另外,在分隔件上形成的开口槽的内侧方向形成加固腔,该加固腔具有比开口槽开口的幅度更大的圆形或四角形,从而不仅更加地提升了弹性作用且抑制了弹性阻力,使组装积木间之的结合更加容易。

不管上述分隔件上形成的开口槽以上下多级形成,或以左右两侧从其外侧两端到内侧向中间方向倾斜形成,都同样有弹性作用的效果。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链葫芦积木玩具,通过构成为多个的凹形结合单元与凸形结合单元结合时、利用分隔件上形成的开口槽、将通过其左右横滚产生的弹性效果最大化,使幼儿或儿童能够简单地结合或拆卸并方便操作,在使用方便性和提高商品质量上有效果,且在组装积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旋转时,将摩擦力变为最小,阻止发生磨损时产生的粉末,从而为儿童提供了既卫生又健康的安全游戏。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传统凹形结合单元的状态图。

图2是传统凹形结合单元与凸形结合单元结合的状态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在凹形结合单元的分隔件上形成开口槽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凹形结合单元通过开口槽而左右横滚的状态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凹形结合单元与凸形结合单元结合的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凹形结合单元的左右横滚与凸形结合单元结合的状态图。

图7至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由凹形结合单元形成的多样的组装积木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用于凹形结合单元的左右横滚作用的另一种分隔件构造的立体图。

图11是显示提高本实用新型中的凹形结合单元弹性作用的加固腔的状态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分隔件上多级形成的开口槽的状态立体图。

图1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口槽的另一种构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用新型的最佳形式

实施实用新型的最佳形式是通过左右横滚的弹性作用使结合容易并防止磨损的链葫芦积木玩具,上下位置的垂直板(11)之间、凹形结合单元(10)通过分隔件(15)与凸形结合单元(20)结合、具备多个的结合空间(12)的组装积木,

上述凹形结合单元(10)上形成开口槽(16),该开口槽(16)用于构成多个结合空间(12)并在分隔件(15)的左右两侧形成,使凹形结合单元(10)与凸形结合单元(20)结合并拆卸,或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旋转时,凹形结合单元(10)左右横滚使凸形结合单元(20)的结合和拆卸更加方便,并在旋转时将摩擦力变为最小以阻止发生磨损。

实施实用新型的形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首先,本实用新型涉及凸形结合单元与凹形结合单元结合而组装各样的造型物的组装积木,并在凸形结合单元与凹形结合单元结合的状态下不让其任意分离,且该组装积木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在180°范围内可旋转。

为了这种组装结构,凹形结合单元(10)的结合空间(12)在凸形结合单元(20)对应结合的状态下不让其任意分离,并在结合的状态下形成杠杆脚(13)让其旋转,在凸形结合单元(20)上形成杠杆槽(21),在旋转时为了固定角度在凹形结合单元(10)的结合空间(12)的边缘任意一侧形成定位停止梢(14),在凸形结合单元(20)上根据内入面(23)形成的围墙上形成卡槽(22)。上述凹形结合单元(10)的垂直板(11)的边缘形成有内入空间(11a)的内墙和外墙,提供产品的轻盈性,同时在制造时提供成形的简便性,这种构造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凹形结合单元(10)如图3至图5所示,为了组装各样的造型物,通过分隔件(15)具备多个与凸形结合单元(20)结合的结合空间(12),为形成上述具备多个的结合空间(12),其分隔件(15)的左右两侧上形成开口槽(16)。

并且,在凹形结合单元(10)上结合或拆卸凸形结合单元(20),或者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旋转时,凹形结合单元(10)通过分隔件(15)上形成的开口槽(16)发生左右横滚,因而凸形结合单元(20)的结合和拆卸变得方便,凸形结合单元(20)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旋转时,通过横滚作用将摩擦力降到最小以防止发生磨损。.

即凹形结合单元(10)的多个结合空间(12)与凸形结合单元(20)结合时,根据分隔件(15)的左右两侧上的开口槽(16)的幅度发生横滚的弹性作用,并且结合空间(12)按照凸形结合单元(20)嵌入的方向扩张,其反方向则收缩,从而完成结合,结合完毕后恢复原状态正确对应结合。

一方面,图7至图9是由凸形结合单元(20)通过被分隔件(15)分隔成多个的结合空间(12)与凹形结合单元(10)结合而形成的组装积木显示出的各样的实施例,即使在附图上没有显示,但在由通过分隔件(15)形成多个结合空间(12)的凹形结合单元(10)构成的组装积木上都可适用。

这时,图10显示了因左右横滚而产生弹性作用的分隔件(15)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分隔件(15)上不形成开口槽(16),将分隔件(15)的宽度缩短成比垂直板(11)宽度短,并将其位置支撑在上下对称的垂直板(11)的内侧正中央。

这种结构在上述垂直板(11)因分隔件(15)维持支撑力时同样也发生左右横滚作用,从而使凸形结合单元(20)的结合及拆卸变得简单,且在旋转时也不发生磨损。

另外,图11是在上述分隔件(15)形成的开口槽(16)的另一个实施例。向内侧形成比开口槽(16)开口的幅度稍微更大的加固腔(17),上述加固腔(17)形成为圆形或四角形。

同时,凸形结合单元(20)结合时发生左右横滚的情况,在加固腔(17)产生开口槽(16)的左右横滚的弹性阻力,使弹性作用更加提升,结合和拆卸变得更加容易。

并且,图12是上述分隔件(15)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开口槽(16)是上下多级形成,在凸形结合单元(20)与凹形结合单元(10)的结合空间(12)结合时,若结合方向不按均衡的方向嵌入的话,通过横滚的弹性作用将向下分散,即使不能在正确的方向组装的情况下也可简单的结合。

即,当凸形结合单元结合时向若向任意一个方向加压更大的话,由多级形成的开口槽(16)会更多的向加压力量更大的方向发生弹性作用,同时会有分散施加在分隔件(15)上的加压力的效果。

并且,图13是开口槽(16)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开口槽(16)连接垂直板(11)和分隔件(15)的外侧两端到内侧方向,其形成为幅度渐渐减小并倾斜,同时与凸形结合单元(20)结合发生左右横滚时同样产生弹性作用,连接构成凹形结合单元(10)的上下垂直板(11)加固支撑的分隔件(15)防止折断。

此外,通过凹形结合单元(10)的分隔件(15)形成的多个结合空间(12),与凸形结合单元(20)结合时由于左右横滚的弹性作用,不仅让儿童简单地结合并拆卸,而且在旋转操作时也因左右横滚的弹性作用防止因摩擦以及磨损而产生的粉末,从而让儿童安全地玩组装积木游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