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8003发布日期:2018-09-14 21:15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篮球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



背景技术:

篮球是全世界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无论是美国的NBA联赛还是中国的CBA联赛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关注。在篮球训练中,提高投篮命中率是一项重要的训练目标,因此进行投篮训练是篮球体育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

投篮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一个完整的投篮过程包括:投篮准备、投篮和结束三个阶段。其中,投篮是最关键的阶段,投篮的力量和角度对整个投篮来说至关重要。投篮时,肘关节要尽量保持竖直,不要倾斜外展,也就是将右手小臂和右手掌都放在右肩前方而不是位于脸部前方;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投篮姿势是,便于眼睛瞄准,将篮球位于脸部前方,胳膊肘部向外拐,手在头部上方,也就是说,右手小臂不是和肩膀垂直的,而是有个不小的夹角,大臂是向外发力,小臂向内发力,手掌是扭着的,这样的动作造成的后果就是,出手不是自然的直线,发力不直,出手以后球的轨迹就很难做到是直线,很难把球的方向控制稳定,所以命中率比较低,而以这种姿势投篮,如果想要达到较高的命中率,需要付出更多的训练时间和精力,大大降低了训练的效率。

因此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提高投篮命中率,解决训练者在投篮训练中容易出现投篮姿势错误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训练者在投篮训练中容易出现投篮姿势错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包括支撑装置和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包括刚性连接部、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所述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均通过所述刚性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上;训练者的左手能够抓握或支撑所述左手训练部,且同时训练者的右手能够抓握或托举所述右手训练部;所述左手训练部和所述右手训练部的水平距离能够存在篮球半径的长度,两者均能通过所述刚性连接部上下移动,且至少所述右手训练部还能通过所述刚性连接部前后摆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互相垂直且滑动连接的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能够相对所述立柱上下移动;所述刚性连接部的上端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能与所述横梁同时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刚性连接部包括左手杆和右手杆,所述右手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梁铰接且能相对所述横梁前后摆动,所述右手杆的下端设有滚动球,所述左手训练部位于所述左手杆上,所述右手训练部位于所述滚动球上,所述滚动球与所述右手杆能在右手作用下向前或向上运动。

优选的,所述右手杆与所述横梁之间设有第一阻尼装置,且当所述右手杆在右手作用下向前摆动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至少能使所述右手杆定位在设定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设有滑轨,所述左手杆的上端设置在所述滑轨内,且能沿所述滑轨平行移动,所述滑轨内设有限位装置,当所述左手杆移动至与所述右手杆之间的距离为篮球半径长度时,所述左手杆能够通过所述限位装置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优选的,所述左手杆与所述横梁之间设有第二阻尼装置,且当所述左手杆在左手作用下朝向所述右手杆移动时,所述第二阻尼装置能够对所述左手杆施加阻力。

优选的,所述刚性连接部为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梁铰接且能相对所述横梁前后摆动,所述竖杆的下端设有手扶装置,所述左手训练部位于所述手扶装置的侧面,所述右手训练部位于所述手扶装置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竖杆与所述横梁之间设有第一阻尼装置,当右手托举所述手扶装置并使所述手扶装置与所述竖杆向前摆动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至少能使所述竖杆定位在设定角度。

优选的,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第三阻尼装置,当所述横梁相对所述立柱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三阻尼装置能够对所述横梁施加阻力或定位。

优选的,所述第三阻尼装置为液压缸、气压缸或弹簧装置。

本实用新型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训练者模拟真实投篮的同时,通过刚性连接部的作用,右手训练部只能以固定的运动轨迹运动,从而每次训练时,训练者都能够稳定的以正确的投篮姿势训练,从而实现训练投篮姿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右手杆向前摆出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右手杆向前摆出状态的仰视图;

图5是图4是A-A面的断面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包括支撑装置和训练装置,训练装置包括刚性连接部、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通过刚性连接部连接在支撑装置上;

支撑装置可以是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固定在建筑物的墙面上,能够支撑训练装置并使训练者完成相应的训练动作即可,本实施例中支撑部包括竖直形式的立柱4,以及垂直设置在立柱4上的横梁3,为了方便立柱4固定在合适的场地,在立柱4底端设有底座41。

训练者的左手能够抓握或支撑左手训练部,且同时训练者的右手能够抓握或托举右手训练部;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的水平距离能够存在篮球半径的长度,这样设置能够为训练者提供模拟双手托举篮球的效果;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均能上下移动,使训练者能够在模拟托球状态时向上推球的动作,右手训练部能够通过刚性连接部前后摆动是为了训练右手推球投篮的动作;右手训练部在被右手推动向前运动时,由于刚性连接部的作用,右手训练部只能以固定的运动轨迹运动,从而每次训练时,训练者都能够稳定的以正确的投篮姿势训练,从而实现训练投篮姿势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的上下运动是通过横梁3与立柱4的滑动连接实现的,横梁3能够相对立柱4上下移动;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通过刚性连接部与横梁3同时上下移动。具体的,在横梁3两端设有立柱孔33,两侧的立柱4分别穿过对应的立柱孔33,横梁3能够通过立柱孔33相对立柱4上下滑动。当然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上下移动,比如横梁3和立柱4固定连接,而刚性连接部设置在横梁3上,且能相对横梁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上下移动;或者左手训练部和右手训练部设置为相对刚性连接部上下移动的形式;或者现有技术中其他的实现方式。

在通过右手向前推动右手训练部训练右手推球投篮动作时,左手训练部可以与右手训练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左手训练部为相对独立的两个结构,刚性连接部也对应的包括左手杆2和右手杆1,右手杆1的上端与横梁3铰接且能相对横梁3前后摆动,右手杆1的下端设有滚动球12,,滚动球12可以通过挂轴连接到右手杆的下端,右手训练部位于滚动球12上,左手训练部位于左手杆2上,左手通过抓握左手杆2,能够使左手杆2向上推动横梁3,同时又通过横梁3带动右手杆1向上;左手和右手也能同时用力使左手杆2和右手杆1同时推动横梁3向上运动,而且右手还能够通过手掌拨动滚动球12使滚动球12和右手杆1向前运动;从而完成整个投篮的训练动作。

为了保证右手杆1在前后方向上摆动的运动轨迹更稳定,在右手杆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限位块11,限位块11与横梁3固定连接,这样能能有效防止右手杆1在左右方向上发生位移。

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右手杆1与横梁3之间设有第一阻尼装置7,且当右手杆1在右手作用下向前摆动时,第一阻尼装置7至少能使右手杆1定位在设定角度,使右手杆1被向前退出后固定在设定的角度,能够防止右手杆1自发向后摆动,撞伤训练者,同时第一阻尼装置7的设置,还可以增加右手推动右手训练部所需要的推力,从而训练右手臂以及右手掌的力量。第一阻尼装置7可以为支撑杆、液压装置、气压装置或者弹簧装置,这里的支撑杆是以气体和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弹性元件,由压力管,活塞,活塞杆及若干联接件组成,其内部充有高压氮气,由于在活塞内部设有通孔,活塞两端气体压力相等,而活塞两侧的截面积不同,一端接有活塞杆而另一端没有,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向截面积小的一侧的压力,即支撑杆的弹力,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氮气压力或者不同直径的活塞杆而设定。

为了增强对左手及左手臂的训练,使左手能够在上下方向运动之外还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运动,横梁3上设有滑轨31,左手杆2的上端设置在滑轨31内,且能沿滑轨31平行移动,滑轨31内设有限位装置,当左手杆2移动至与右手杆1之间的距离为篮球半径长度时,左手杆2能够通过限位装置相对横梁3固定。限位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左手杆2和右手杆1之间为篮球半径长度时相对固定,从而保证后续投篮动作更稳定,更符合实际投篮情况,从而保证了训练效果。限位装置可以为卡扣、限位槽或其他常规的可解除的固定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装置为限位槽32,且限位槽32与滑轨31之间通过限位通道321连接,限位通道321的两个侧侧面为相对的圆弧面,从而通过一定大小的外力能够使左手杆2在限位槽32和滑轨31之间切换位置,而不受外力或外力较小时,左手杆2能够被限位通道321卡在限位槽32内;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2设置在靠近右手杆1的一端。

为了提高左手在左右方向上运动时的训练效果,提供力量训练,左手杆2与横梁3之间设有第二阻尼装置,且当左手杆2在左手作用下朝向右手杆1移动时,第二阻尼装置能够对左手杆2施加阻力。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装置为设置在滑轨31内的拉簧5,拉簧5的一端固定在滑轨31内远离右手杆1的一端,拉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左手杆2上,当左手推动左手杆2向右运动时,拉簧5被拉伸,从而实现锻炼左手及左手臂的力量。

为了提高向上运动的训练效果,横梁3与立柱4之间设有第三阻尼装置6,当横梁3相对立柱4向上运动时,第三阻尼装置6能够对横梁3施加阻力或定位。具体的第三阻尼装置6可以为液压缸、气压缸或弹簧装置,或现有的其他能够实现施加阻力或定位功能的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的使用方法:训练时,训练者面向训练装置站立,左手抓握左手杆2,右手抓握或托举滚动球12,左手首先向右推动左手杆2至限位装置,使其固定,此时左手杆2和右手杆1之间的距离为篮球半径的大小,然后同时左手和右手分别向上推动左手杆2和右手杆1至合适的高度,最后右手掌拨动或推动滚动球12,使滚动球12和右手杆1向前摆动,此时,完成一次投篮的模拟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右手臂在推动滚动球12向前运动前要保持竖直状态,使右手托举或抓握的中心位置位于右肩前方。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左手训练部与右手训练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刚性连接部为一个竖杆8,且竖杆8的上端与横梁3铰接且能相对横梁3前后摆动,本实施例中竖杆8与横梁3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中的右手杆1与横梁3可以是相同的连接方式;竖杆的下端设有手扶装置81,左手训练部位于手扶装置81的侧面,右手训练部位于手扶装置81的底面;本实施例中手扶装置81为圆球形,且大于为篮球的大小,双手托举手扶装置81,能够模拟双手托举篮球真实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篮球投篮姿势训练机的使用方法:训练时,训练者面向竖杆8站立,双手托举手扶装置81,首先向上推动手扶装置81至合适的高度,然后右手掌向前拨动或推动手扶装置81,使手扶装置81和竖杆8向前摆动,完成一次投篮的模拟训练;同样,右手臂在推动手扶装置81向前运动前保持竖直状态,手扶装置81的中心位置位于右肩前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