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模块的过滤结构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8004发布日期:2018-09-14 21:1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洗涤设备领域中的一种对洗涤水、漂洗水进行絮凝处理后再利用的絮凝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絮凝模块应用的过滤结构;还涉及一种装有上述絮凝模块的絮凝洗衣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机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家电之一,洗衣机的洗衣过程主要包括洗涤、漂洗、甩干几个阶段,在洗涤阶段洗衣机进水和洗涤剂对衣物进行洗涤,进入漂洗阶段后为了漂净污渍和残留的洗涤剂,需要进更多的水或执行更多的漂洗次数对衣物进行漂洗,这势必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即使是省水的滚筒洗衣机,为了漂净衣物也需要漂洗至少两次,这一过程至少要消耗30l以上的自来水。有时衣物上的污渍较少或投放的洗涤剂较少,可能两次就漂洗干净了,但由于用户选择了3次漂洗,势必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比如6kg的全自动洗衣机一般两次漂洗基本用水量在100升左右。如何在洗净衣服的同时能够做到省水省电,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为止尚未有家用洗衣机配套使用的水净化及循环利用装置,即便是所谓的带有节水功能的洗衣机,一般在洗衣机的侧位安装储水箱,采用水泵进行注水和排水,一般能够一次注水,漂洗3次,起到节水功能。但洗涤后的水不能够保存,同时使洗衣机本身结构复杂、庞大,不利于运输、回收处理等。由于体积、结构以及灵活性等方面的限制,影响了洗衣机原有功能以及节水箱本身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现有洗衣方式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节约水资源,很多厂家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以生产具有水净化及循环利用装置,生产带有节水功能的洗衣机。

同时,随着絮凝技术逐渐成熟,在工业领域中逐渐应用和推广开来。采用絮凝原理制作的节水洗衣机也就成为了各洗衣机生产厂家的研发热点。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模块的搅拌结构,以实现为絮凝模块絮凝处理后的水进行过滤分离的目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模块的过滤结构,以实现絮凝模块紧凑安装过滤结构,提高整机布局合理性、缩减整机尺寸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絮凝模块的过滤结构,絮凝模块机壳顶部扣合安装有控制盘座,过滤结构安装于机壳一侧,过滤结构包括过滤腔,过滤腔内设有滤芯,机壳侧壁上设有可开闭的、供滤芯取放的过滤盖。

进一步,过滤腔水平安装于絮凝模块机壳内,过滤腔的一侧开口设置,过滤腔内设有相匹配的滤芯;机壳侧壁上设有与过滤腔开口相对应匹配的过滤盖,过滤盖可翻转开闭的安装于机壳上,以开闭过滤盖对滤芯进行取放;

优选的,所述过滤腔固定安装于絮凝模块的机壳上、和/或固定安装于絮凝桶上;

进一步优选的,絮凝模块机壳的底部安装有底座,过滤腔固定安装于底座上侧。

进一步,所述机壳侧壁上设有与过滤腔顶部开口相对应的取放孔,机壳侧壁的外侧搭置有相对应覆盖取放孔的过滤盖,过滤盖的一侧与控制盘座相铰接,以使得过滤盖可翻转开闭对过滤腔内滤芯进行取放;

优选的,过滤盖的一侧与机壳侧壁相铰接、另一侧与机壳侧壁上设置推弹开关的触头相接触,以便于用户开闭过滤盖。

进一步,絮凝模块机壳内设置有絮凝桶;絮凝桶安装于构成絮凝模块机壳底部的底座上,絮凝桶与底座之间设有间隙,过滤腔设置于絮凝桶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中。

进一步,絮凝桶下部设有供絮凝桶内絮凝处理后水外流的出水口,出水口经管路与过滤腔上设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过滤腔的进水经滤芯进行过滤;过滤腔上设有出水口,过滤腔的出水口经管路与絮凝模块的出水口相连通,令过滤腔内过滤后的水经出水口外流。

进一步,絮凝桶的出水口竖直设置于絮凝桶下部,出水口与过滤腔的进水口相连通;出水接头的端部与过滤腔的进水口直接对应插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滤芯经滤芯挡盖夹持安装于过滤腔内,所述滤芯挡盖可拆卸的覆盖安装于过滤腔开口处,滤芯两端分别与滤芯挡盖和过滤腔底部向限位夹持;

优选的,滤芯挡盖外周设有螺纹,令滤芯挡盖与过滤腔开口相对应螺纹啮合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滤芯挡盖外周与过滤腔开口相贴合接触,滤芯挡盖外周套装固定有一圈向外凸出的密封圈;

优选的,滤芯挡盖上设有向外凸出的一道把手凸筋,以便于用户旋转滤芯挡盖。

进一步,滤芯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与过滤腔内壁之间设置一定间隙,滤芯的侧部与过滤腔内壁相对应贴合设置,令过滤腔内部被滤芯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过滤腔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滤芯上部腔室相连通,过滤腔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滤芯下部腔室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设置于过滤腔顶部中心处,进水口轴线竖直设置;出水口设置于过滤腔底部中心处,出水口轴线竖直设置;

优选的,过滤腔底部设置为自外周向中心出水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在絮凝模块中设有过滤结构,絮凝桶中絮凝处理完毕的水流入过滤结构中,进行过滤处理后,将过滤完毕后的水流出絮凝模块、再流入洗衣机本体中,以实现对絮凝物与洁净水的完全分离,避免向洗衣机本体回流水中裹夹絮凝物情况的发生。

同时,通过上述设置,以在絮凝模块的侧部设置可开闭的过滤盖,以对过滤结构中的滤芯进行拆卸替换,便于了用户的操作;同时,将过滤盖设置于絮凝模块的侧部,以便于对过滤盖进行隐藏遮蔽、防止儿童误操作情况的发生;还有,将过滤结构设置于絮凝桶下部,令过滤结构与絮凝桶底部出水口位置接近,可以使得二者直接设计为一体件,大大提高了整机的布局紧凑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洗衣机,包括洗衣机本体,洗衣机本体一侧安装有上述的絮凝模块,絮凝模块上设有上述任一所述的过滤结构。

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效果显著,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模块的过滤结构出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模块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桶的挡水盖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模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絮凝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絮凝模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控制盘座的过滤腔安装爆炸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过滤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3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过滤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说明:100—絮凝模块,200—洗衣机本体,1—絮凝桶,2—控制盘座,3—机壳,4—底座,5—挡水板,6—过滤盖,7—滤芯,8—滤芯支架,9—滤芯挡盖,10—溢水接头,11—进水接头,12—取放孔,13—加强筋,14—机壳,15—出水管,16—通气孔,17—挡水部,18—气压室,19—过滤腔,20—上支撑圈,21—下支撑圈,22—密封圈,23—竖直连接筋,24—把手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絮凝洗衣机,其包括洗衣机本体200,洗衣机本体200对衣物进行正常的洗涤、漂洗、脱水等程序,以对衣物进行正常的洗涤。洗衣机本体200一侧设有絮凝模块100,所述絮凝模块100内设有絮凝桶等结构,以使洗衣机本体中的洗涤水、漂洗水等流入絮凝桶1中,并向絮凝桶1中投放絮凝剂以对水进行絮凝处理,令絮凝处理后的洗涤水等可满足要求,并回流入洗衣机本体200以执行后续的程序。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模块100为与洗衣机本体200相互独立的设备组件,絮凝模块200具有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机壳,使得絮凝模块100和洗衣机本体200可相互独立生产销售,并可使絮凝模块可直接应用于用户现有洗衣机,实现了絮凝模块的分拆销售和使用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模块100中设有过滤结构,絮凝桶1中絮凝处理完毕的水流入过滤结构中,进行过滤处理后,将过滤完毕后的水流出絮凝模块、再流入洗衣机本体中,以实现对絮凝物与洁净水的完全分离,避免向洗衣机本体回流水中裹夹絮凝物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絮凝桶1顶部开口设置,絮凝桶1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挡水板5,挡水板5外周与絮凝桶1内壁相互贴合接触,以使挡水板5将絮凝桶1分为相互独立的上下两部分空间,挡水板5与控制盘座2之间构成供电器件安装的腔室。。优选的,挡水板5设置于絮凝桶1顶部、或靠近顶部设置,以尽量增加絮凝桶1内部空间、提高絮凝桶的容量。

通过在絮凝桶顶部开口处设置挡水板,以防止絮凝桶中水被搅动溅射出絮凝桶情况的发生;同时,令絮凝桶顶部与控制盘座之间的腔室与絮凝桶内部相互隔离,使控制盘座下方可安装电器等组件,避免了电器组件与水相接触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絮凝模块的运行安全性。

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絮凝桶1内壁设有间隔竖直设置的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向絮凝桶1内部凸出设置,挡水板5水平搭置于加强筋13的顶部;优选的,各加强筋13的竖直方向顶部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面中,挡水板13与加强筋13相贴合接触,并经螺栓相固定连接,以使得挡水板5固定安装于絮凝桶1内部。

通过在絮凝桶内设置加强筋,以为挡水板提供一支撑安装平面,令挡水板可撘置于各加强筋的顶部,以便于挡水板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同时,在絮凝桶内壁上设置向内凸出的加强筋,以提高絮凝桶侧壁的强度。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5上设有向絮凝桶1内部进水的进水结构,所述进水结构包括挡水板5上设置的进水接头11,所述进水接头11的轴线竖直设置,进水接头11的下端与絮凝桶1内部相连通、上端与控制盘座2上设置的絮凝模块100的机壳14相连通。通过在挡水板上设置进水接头,使得絮凝模块的进水水流经进水接头直接流入絮凝桶内,避免进水与挡水板上方的组件相接触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絮凝桶的防水性、降低了絮凝桶损坏的几率。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桶1中设有溢水接头10,所述溢水接头10的一端与挡水板5下方的絮凝桶1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絮凝模块100外部相连通,以将絮凝桶1中过量进水外排、防止进水过多导致流入挡水板上方。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絮凝桶1一侧顶部向内凸出,凸出部设有溢水接头10,所述溢水接头10的一端伸入絮凝桶1内部并相连通、另一端穿出絮凝桶1并与外部相连,且所述溢水接头10的伸入端的高度低于挡水板5,使得絮凝桶1内的多余进水自溢水接头流出,避免进水过多溢流至挡水板上方、对控制盘座上安装电器组件造成损坏情况的发生。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溢水接头10还可以安装于挡水板5上,如图5所示,溢水接头10安装于挡水板5一侧,溢水接头10向上凸出安装于挡水板5上,溢水接头10的下端穿过挡水板5、并与絮凝桶1内部相连通,溢水接头10的上端弯折并穿出絮凝桶1、与絮凝模块100外部相连通,同样可实现对絮凝桶中多余进水引导外流、防止溢水与控制盘座上电器组件相接触的使用效果。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5上设有进水接头11,所述挡水板5上或絮凝桶1中设有溢水接头10;所述溢水接头10和进水接头11相对絮凝桶1竖直中心轴线相对分布于相反的两侧,以使得进水水流和溢水水流分别设于絮凝桶的相对两侧,以引导絮凝桶1中的多余进水外流、避免进水直接经溢水接头流出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进水结构与挡水板5为一体件,溢水接头10与絮凝桶1、或挡水板5为一体件,以提高构件的整体强度、缩减组件数量、提高整机的装配速率。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5上设有多个连通絮凝桶1内部与电气室的通气孔16,通气孔16处设有向下凸出倾斜的挡水部17,以使挡水部对通气孔进行遮挡、防止絮凝桶内水溅射入挡水板上方。通过在挡水板上设置多个通气孔,以使得絮凝桶内部气压经通气孔与外部相一致,避免絮凝桶内水压过大、进水不畅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挡水部17为自相对两侧向中部逐渐向下倾斜的板材构成,挡水部17的两侧分别与通气孔16的外周的挡水板5相连接,且通气孔16为与挡水部17相配合的方形孔,以使得通气孔16被挡水部17覆盖遮挡,令挡水板5上下侧气流自挡水部17侧边与通气孔16之间的间隙穿过。优选的,挡水部17与挡水板5为一体件。通过在通气孔处设置向下倾斜设置的挡水部,以使得通气孔处可产生间隙,以用于引导气流穿过挡水板;同时,在通气孔处覆盖挡水部,以避免絮凝桶内水流激荡过强,令过强的激荡水利路自通气孔溅射至挡水板上方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絮凝桶1外侧设有气压室18,所述气压室18底部与絮凝桶1底部相连通,气压室18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以对气压室18内气体压力进行检测;优选的,絮凝100上的处理单元将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压力值换算为絮凝桶1内水位值、进而可对絮凝桶1的水位高度进行精确检测。

本实施例中,控制盘座2上安装有构成处理单元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气压室18内的压力传感器相电连接,以令控制电路板可接受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以得出絮凝桶内准确的水位检测值;同时,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控制盘座2下侧,且控制电路板安装于絮凝桶1顶部的挡水板5与控制盘座2之间的腔室中,以避免控制电路板与絮凝桶中水流相接触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对控制电路板进行防水、稳固安装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1、图5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絮凝模块的过滤结构,絮凝模块100的机壳3顶部由控制盘座2构成,控制盘座2下侧安装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包括安装于控制盘座2上的过滤腔19,过滤腔19内设有滤芯7,控制盘座2上设有可开闭的、供滤芯取放的过滤盖6。

通过上述设置,以在絮凝模块的顶部控制盘座上设置可开闭的过滤盖,以对过滤结构中的滤芯进行拆卸替换,便于了用户的操作;同时,令絮凝模块组装过程中,只需将过滤结构直接安装于控制盘座上,就实现了过滤结构的快速装配;还有,将过滤结构设置于絮凝模块的顶部控制盘座处,令过滤结构与絮凝模块顶部安装的出水口位置接近,可以使得二者直接设计为一体件,大大提高了整机的布局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过滤腔19竖直安装于控制盘座2上,过滤腔19的顶部开口设置,过滤腔19内设有相匹配的滤芯7;控制盘座2上设有与过滤腔19开口相对应匹配的过滤盖6,过滤盖6可翻转开闭的安装于控制盘座2上,以开闭过滤盖6对滤芯7进行取放。

通过在控制盘座上设置与过滤腔相对应的过滤盖,以对过滤腔的开口进行遮挡隐蔽,以提高絮凝模块的整体美观度;同时,对过滤腔的开口处进行可开闭遮挡,避免儿童的误操作导致的机器故障,并提高设备整体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盘座2上设有与过滤腔19顶部开口相对应的取放孔12,控制盘座2的上方搭置有相对应覆盖取放孔12的过滤盖6,过滤盖6的一侧与控制盘座2相铰接,以使得过滤盖6可翻转开闭对过滤腔19内滤芯7进行取放;优选的,过滤盖6的一侧与控制盘座2相铰接、另一侧与控制盘座2上设置推弹开关的触头相接触,以便于用户开闭过滤盖6。进一步优选的,控制盘座2的取放孔12处设有一圈向下凹陷的折边,折边的弯折处与过滤盖6外周相对应重合,令过滤盖6扣合后处于弯折处构成的凹槽内、令絮凝模块外表面平滑设置,并对过滤盖进行限位,利于过滤盖的隐藏、进一步提高絮凝模块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絮凝模块100的机壳3内设置有絮凝桶1;絮凝桶1顶部开口设置,絮凝桶1的开口处设有覆盖设置的挡水板5,过滤腔19设置于挡水板5与控制盘座2之间构成的腔室中,过滤腔19与控制盘座2下侧相固定连接,并令过滤腔19顶部开口与控制盘座2上的取放孔12相对应重合设置。通过将过滤腔安装于控制盘座与挡水板之间,以使得过滤腔安装于与絮凝桶内部相互独立的腔室中,避免了过滤腔与絮凝桶中水流相接触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絮凝桶1下部设有供絮凝桶1内絮凝处理后水外流的出水口,出水口经管路与过滤腔19上设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过滤腔19的进水经滤芯7进行过滤;过滤腔19上设有出水口,过滤腔19的出水口经管路与絮凝模块100的出水管15相连通,令过滤腔19内过滤后的水经出水管15外流、供洗衣机本体使用。

本实施例中,絮凝模块100的出水管15安装于控制盘座2的后侧,出水管15穿入控制盘座2内,出水管15的穿入端经管路、或直接与过滤腔19的出水口相连通;优选的,絮凝模块100的出水管15与过滤腔19为一体件,并固定安装于絮凝模块100的控制盘座2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絮凝模块的出水管与过滤腔设置为一体结构,减少了絮凝模块的组件数量、提高了装配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7经滤芯支架8安装于过滤腔19内,所述滤芯支架8包括对竖直设置滤芯7上下两端分别进行限位支撑的上、下支撑圈,上支撑圈20密闭设置,上支撑圈20外周设有螺纹,令上支撑圈20与过滤腔19顶部开口相对应螺纹啮合的螺纹。通过将滤芯经上述滤芯支架安装于过滤腔内,使得用户仅需拉拽滤芯支架,就可实现对滤芯进行拆装的目的,避免了用户与滤芯直接接触操作、导致用户被滤芯上附着的污物污染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下支撑圈21外周与过滤腔19内壁相贴合接触,下支撑圈21外周套装固定有一圈向外凸出的密封圈22,以使得下支撑圈21与过滤腔19内壁相贴合密封,令下支撑圈21上方的水流经滤芯7后、再经下支撑圈21中空部流入下方腔室、经下方腔室中的出水口流出过滤腔19,避免未过滤水流直接经下支撑圈外周与过滤腔内壁之间间隙流入下方腔室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上、下支撑圈经至少一个竖直连接筋23相连接,所述竖直连接筋23与滤芯7外周相对应贴合;上、下支撑圈和竖直连接筋23为一体件。优选的,上支撑圈20上设有向外凸出的一道把手凸筋24,以便于用户旋转滤芯支架8,便于用户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过滤腔19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滤芯7上方腔室相连通;进水口轴线沿过滤腔19的水平切线方向延伸;优选的,过滤腔19侧壁上设有一圈进水凹槽,进水凹槽与进水口相连通过;进水凹槽上设有多段间隔设置的挡水凸,相邻挡水凸之间的间隙分别将过滤腔内部与进水凹槽相连通,以使得流入过滤腔内的水被挡水凸均匀分流。

本实施例中,下支撑圈21中部中空设置,中空部被上方滤芯7覆盖;下支撑圈21与过滤腔19底部之间间隔一定间隙,过滤腔19底部设有出水口;优选的,过滤腔19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相对的两侧;进一步优选的,过滤腔19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轴线相平行设置、并分别沿过滤腔19的切线方向延伸,同时,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轴线分别自过滤腔向相反方向延伸。

通过将过滤腔的进水口与出水口相对设置,以增加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延长水流在过滤腔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了过滤效率。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絮凝模块的过滤结构,絮凝模块100的机壳3内安装有絮凝桶1和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安装于机壳3一侧,过滤结构包括过滤腔19,过滤腔19内设有滤芯7,机壳3侧壁上设有可开闭的、供滤芯取放的过滤盖6。

通过上述设置,以在絮凝模块的侧部设置可开闭的过滤盖,以对过滤结构中的滤芯进行拆卸替换,便于了用户的操作;同时,将过滤盖设置于絮凝模块的侧部,以便于对过滤盖进行隐藏遮蔽、防止儿童误操作情况的发生;还有,将过滤结构设置于絮凝桶下部,令过滤结构与絮凝桶底部出水口位置接近,可以使得二者直接设计为一体件,大大提高了整机的布局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过滤腔19水平安装于絮凝模块100的机壳3内,过滤腔19的一侧开口设置,过滤腔19内设有相匹配的滤芯7;机壳3侧壁上设有与过滤腔19开口相对应匹配的过滤盖6,过滤盖6可翻转开闭的安装于机壳3上,以开闭过滤盖6对滤芯7进行取放。

通过在絮凝模块的侧壁上设置与过滤腔相对应的过滤盖,以对过滤腔的开口进行遮挡隐蔽,以提高絮凝模块的整体美观度;同时,对过滤腔的开口处进行可开闭遮挡,避免儿童的误操作导致的机器故障,并提高设备整体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19固定安装于絮凝模块100的机壳3上、和/或固定安装于絮凝桶1上;进一步优选的,絮凝模块100的机壳3底部由底座4构成,过滤腔19固定安装于底座4上侧,以使得过滤结构与絮凝模块的底座直接安装固定,大大简化了过滤结构的装配复杂度、提高了絮凝模块的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3侧壁上设有与过滤腔19顶部开口相对应的取放孔12,机壳3侧壁的外侧搭置有相对应覆盖取放孔12的过滤盖6,过滤盖6的一侧与机壳3侧壁相铰接,以使得过滤盖6可翻转开闭对过滤腔19内滤芯7进行取放;优选的,过滤盖6的一侧与机壳3侧壁相铰接、另一侧与机壳3侧壁上设置推弹开关的触头相接触,以便于用户开闭过滤盖6。进一步优选的,絮凝模块100的侧壁3上所设的取放孔12处设有一圈向下凹陷的折边,折边的弯折处与过滤盖6外周相对应重合,令过滤盖闭合后埋装于弯折处构成的凹槽内,以对过滤盖进行限位,利于过滤盖的隐藏、进一步提高絮凝模块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絮凝模块100的机壳3内设置有絮凝桶1;絮凝桶1安装于构成絮凝模块机壳底部的底座4上,絮凝桶100与底座4之间设有间隙,过滤腔19设置于絮凝桶1与底座4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得絮凝模块内部的布局更为合理结构,安装更为紧凑,进而缩小了絮凝模块的整机尺寸。

本实施例中,絮凝桶1下部设有供絮凝桶1内絮凝处理后水外流的出水口,出水口与过滤腔19上设置的进水口相连通;过滤腔19的进水经滤芯7进行过滤;过滤腔19上设有出水口,过滤腔19的出水口与絮凝模块100的出水管14相连通,令过滤腔19内过滤后的水经出水口外流。

本实施例中,絮凝桶1的出水口竖直设置于絮凝桶1下部,出水口与过滤腔19的进水口相连通;优选的,出水口的端部与过滤腔19的进水口直接对应插接连接,以使得过滤腔19与絮凝桶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靠,降低了设备漏水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7经滤芯挡盖9夹持安装于过滤腔19内,所述滤芯挡盖9可拆卸的覆盖安装于过滤腔19开口处,滤芯7两端分别与滤芯挡盖9和过滤腔19底部相限位夹持,使得滤芯7经过滤挡盖9就实现了在过滤腔19内进行固定安装的目的。同时,滤芯挡盖9外周与过滤腔19开口相贴合接触,滤芯挡盖9外周套装固定有至少一圈向外凸出的密封圈22,以对滤芯挡盖9安装处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滤芯处漏水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滤芯挡盖9外周设有螺纹,令滤芯挡盖9与过滤腔19开口相对应螺纹啮合连接,使得滤芯挡盖9可经过旋转以实现安装拆卸的目的;优选的,滤芯挡盖9上设有向外凸出的一道把手凸筋24,以便于用户旋转滤芯挡盖9。

本实施例中,滤芯7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与过滤腔19内壁之间设置一定间隙,滤芯7的侧部与过滤腔19内壁相对应贴合设置,令过滤腔19内部被滤芯7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过滤腔19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滤芯上部腔室相连通,过滤腔19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滤芯下部腔室相连通。

通过将滤芯上下两侧分别与过滤腔内壁之间设置一定间隙,以令间隙空间构成进水腔和出水腔,以令滤芯的过滤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19的进水口设置于过滤腔19顶部中心处,进水口轴线竖直设置;过滤腔19的出水口设置于过滤腔19底部中心处,出水口轴线竖直设置,以使得进水和出水水流的覆盖面积最大化,以进一步提高过滤效率。优选的,过滤腔19底部设置为自外周向中心出水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以使得出水水流向出水口出汇聚,进而降低过滤腔内水流堆积、提高出水水流流速。

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