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运动用训练器的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2593发布日期:2018-11-20 19:3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运动用训练器的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新型有关一种改良的运动用训练器的底座结构,特别是指在一种可防运动用训练器的底座与连杆,因旋转与松脱,且免工具组装。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运动用训练器,使用时间久之后,该训练器的连杆与底座之间固定螺丝,常会因震动而旋转,进而发生松脱的问题,造成产品使用效率下降,甚至让产品发生损害,更严重让使用者受伤。

故该训练器的连杆与底座之间的固定仍有前述的问题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新型乃提供一种改良的运动用训练器的底座结构,增加防松脱结构,确保训练器的使用效率和避免使用者受伤。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新型于改良的运动用训练器的底座结构中,该底座结构包括一底座组,该底座组贯穿于一连接杆,该底座组进一步包括一上塞部、一座体、一下塞部以及一固定组,通过该上塞部与该座体的定位部,以及该下塞部与该固定组的结合部,使该训练器受外力打击时,不因震动造成旋转而松脱。

其中,该上塞部位于该底座组上部,且贯穿于该连接杆一端,该上塞部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与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该上塞部第一定位部位于该上塞部上部,该上塞部第一定位部结合于对应一连接杆定位部;该上塞部第二定位部位于该上塞部下部。

其中,该座体是具有容置空间的,该座体位于该上塞部下方,该座体贯穿于该上塞部与该连接杆,该座体更包括至少一定位部,该座体定位部位于该座体上部,且结合于该上塞部第二定位部。

其中,该下塞部位于该座体下方,并贯穿该座体,且贯穿于该连接杆,该下塞部进一步包括一结合部,该下塞部结合部位于该下塞部下部。

其中,该固定组位于该下塞部下方,该固定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结合部、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肋部;该固定组结合部位于该固定组上部,该固定组结合部结合于该下塞部结合部;该固定组固定部凸出于该固定组一端,该固定部贯穿该下塞部且固接对应一连接杆固定部;该肋部凸出于该固定组另一端,且连动该固定组。

优选地,该肋部为锁合钮型,以利免工具即可组合该底座组与该连接杆。

优选地,该下塞部结合部为卡齿,以利卡固于该固定组结合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一应用的立体图。

图2是本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新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新型的立体剖面图。

图5是本新型的上塞部另一实施例。

附图标记列表:1-运动用训练器;10-连接杆;11-第三定位部;12-第二固定部;20-底座组;21-上塞部;211-第一定位部;212-第二定位部;22-座体;221- 第四定位部;23-下塞部;231-第一结合部;24-固定组;241-第二结合部;242- 第一固定部;243-肋部。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说明书附图将本新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其分别为本新型改良的运动用训练器的底座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应用的立体图、立体分解图、另一立体分解图、立体剖面图,以及上塞部另一实施例。

其中,该底座结构包括一底座组20,该底座组20贯穿于一连接杆10,如图1与图5所示,且该底座组20进一步包括一上塞部21、一座体22、一下塞部23,以及一固定组24,如图2与图3所示。

该上塞部21位于该底座组20上部,该上塞部21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定位部 211与至少一第二定位部212;该第一定位部211位于该上塞部21上部;该第二定位部212位于该上塞部21下部。

该座体22是具有容置空间的,该座体22位于该上塞部21下方,该座体22 更包括至少一第四定位部221,该第四定位部221位于该座体22上部。

该下塞部23位于该座体22下方,该下塞部23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结合部231,该第一结合部231位于该下塞部23下部。

该固定组24位于该下塞部23下方,该固定组2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结合部241、一第一固定部242,以及至少一肋部243;该第二结合部241位于该固定组24上部;该第一固定部242凸出于该固定组24一端;该肋部243凸出于该固定组24另一端。

如图4所示,该连接杆10一端贯穿该上塞部21、该座体22,以及该下塞部23;该上塞部21第一定位部211结合于对应一连接杆10的第三定位部11;该座体22上部贯穿于该上塞部21下部;该座体22的第四定位部221结合于该上塞部21第二定位部212;该下塞部23上部贯穿该座体22底部;该固定组24 的第二结合部241结合于该下塞部23的第一结合部231;该固定组24的第一固定部242贯穿该下塞部23且固接对应一连接杆10的第二固定部12。

首先,以手转动该固定组24肋部243,连动该固定组24的第一固定部242 而紧密固接对应该连接杆10的第二固定部12。

进而使该连接杆10的第三定位部11连带紧密定位于该上塞部21第一定位部211。

最后,该下塞部23的第一结合部231亦紧密结合该固定组24的第二结合部241。因该固定组24的第一固定部242紧密固接对应该连接杆10的第二固定部12,固可达到该连接杆10与该底座组20不因震动造成旋转而产生松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