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5452发布日期:2018-11-09 20:5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在了玩具领域,用户可以和机器人产生更多的互动和娱乐。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玩具机器人都是在其出产前,设定好固定的运行程序,用户无法对其进行编程,导致其仅能根据固定的运行程序运行,功能单一,无法实现用户个性化使用,降低了玩具机器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对玩具机器人进行编程,导致其仅能根据固定的运行程序运行,功能单一,无法实现用户个性化使用,降低了玩具机器人的实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包括玩具机器人、射频识别装置和终端;

所述玩具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控制器和读卡器,所述终端包括数据设置机构和数据读写机构;

所述射频识别装置分别与所述读卡器和所述数据读写机构通讯链接;

所述机器人主体和所述读卡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数据设置机构与所述数据读写机构信号连接;

所述数据设置机构将接收的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发送给所述数据读写机构;

所述数据读写机构将所述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发送给所述射频识别装置;

所述读卡器将从所述射频识别装置读取的所述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将根据所述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生成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机器人主体,以控制所述机器人主体运行。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玩具机器人还包括第一提示机构;

所述第一提示机构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将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执行进度生成的第一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提示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玩具机器人还包括第二提示机构;

所述第二提示机构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执行进度为未完成时,若接收到第二自定义特征参数,生成第二提示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提示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玩具机器人还包括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射频识别装置标识库;

所述读卡器读取的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的标识发送给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所述射频识别装置标识库和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的标识,生成所述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终端还包括身份识别机构;

所述身份识别机构与所述数据读写机构信号连接;

所述身份识别机构将获取的身份标识通过所述数据读写机构发送给所述射频识别装置;

所述读卡器将从所述射频识别装置读取的所述身份标识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身份标识发送给所述存储器,以将所述身份标识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机器人总控机构和多个零部件;

所述控制器和每个所述零部件分别与所述机器人总控机构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多个所述零部件之间形成可变形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多个所述零部件之间形成非变形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玩具机器人还包括检测机构和第三提示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三提示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系统中,所述射频识别装置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通过在终端设置数据设置机构和数据读写机构,在玩具机器人上设置机器人主体、控制器和读卡器,并设置射频识别装置,由用户利用数据设置机构设置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并通过数据读写机构发送给射频识别装置,再利用玩具机器人中的读卡器从射频识别装置读取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进而由控制器根据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生产控制指令,以按照用户需求对机器人主体进行控制,实现了用户对玩具机器人的运行程序进行个性化控制,丰富了玩具机器人的功能,进而实现了用户个性化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玩具机器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包括玩具机器人10、射频识别装置11和终端1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装置1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以一个射频识别机构11 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玩具机器人10包括机器人主体101、控制器102和读卡器103,终端12包括数据设置机构121和数据读写机构122,多个射频识别装置11中的射频识别装置11分别与读卡器103和数据读写机构122通讯链接;机器人主体101和读卡器103分别与控制器102信号连接,数据设置机构121与数据读写机构122信号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可以使不同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玩具机器人10,用户可以利用终端12中的数据设置机构121,设置自己所需的特征参数,本实施例中可以称为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例如,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制于制机器人的动作、语音和灯光中的至少一种。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输入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时,可以调取预设的模板直接应用,或者,针对调取的模板进行改动,或者,自己新建模板,自己进行编程等,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当数据设置机构121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后,会将该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发送给数据读写机构122。用户将自己拥有权限的射频识别装置11与终端12的数据读写机构122进行通讯连接,此时,数据读写机构122再将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发送给射频识别装置11。例如,数据读写机构122与射频识别装置11建立通讯连接后,可以自动将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发送给射频识别装置11,也可以由用户手动选择“确认发送”选项后,再将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发送给射频识别装置11,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装置11优选为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卡。

当终端12中的数据读写机构122将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写入射频识别装置11后,用户可以将射频识别装置11与玩具机器人10中的读卡器 103建立通讯连接,从而使读卡器103从射频识别装置11读取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并发送给控制器102,控制器102在接收到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后,对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进行文本转换,并生成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机器人主体101,以控制机器人主体101 按照用户的需求执行相关动作。其中,读卡器103可以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01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机器人主体101的头部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若存在多个用户时,每个用户可以共用一个射频识别装置11,但是为例方便用户使用,本实施例优选为一个用户对应一个射频识别装置11,即优选为多个射频识别装置11,其实现个性化设置的原理与上述描述相同,详细请参考上述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通过在终端12设置数据设置机构121和数据读写机构122,在玩具机器人10上机器人主体 101、控制器102和读卡器103,并设置多个射频识别装置11,由用户利用数据设置机构121设置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并通过数据读写机构122 发送给射频识别装置11,再利用玩具机器人10中的读卡器103从射频识别装置11读取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进而由控制器102根据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生产控制指令,以按照用户需求对机器人主体101进行控制,实现了用户对玩具机器人10的运行程序进行编程,丰富了玩具机器人10 的功能,进而实现了用户个性化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玩具机器人10的实用性。

实施例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玩具机器人还可以包括第一提示机构104,其中,第一提示机构104与控制器102信号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用户可能针对玩具机器人10设置多个执行动作,因此,为了能够使用户实时了解机器人的运行状况,控制器102可以检测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执行进度,并针对不同进度生成对应的第一提示信息后,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给第一提示机构104。例如,第一提示机构 104可以为发声装置,当玩具机器人10执行第一个动作前,可以发出开始执行的提示声音,当开始执行最后一个动作时,可以发出即将执行完毕的提示声音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提示信息并不限制于上述提示声音,且不限制第一提示机构104的结构、形式等,如闪光灯,发出不同颜色的信号,也可以是文本信息等。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玩具机器人10被用户A控制时,其是无法再被其他用户控制的,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玩具机器人10还可以包括第二提示机构106,第二提示机构106与控制器102信号连接。

例如,用户A利用终端12将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写入射频识别装置 11,并由读卡器103读取后,玩具机器人10开始运行,在这个过程中,控制器102在检测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执行进度为未完成时,若用户B 利用终端12将需求的特征参数写入自己的射频识别装置11,此处用户B 需求的特征参数可以称为第二目特征参数。用户B将射频识别装置11与读卡器103建立通讯后,读卡器103读取到第二特征参数,此时,生成无法执行相关的第二提示信息,并将生成的第二提示信息发送给第二提示机构106。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保障玩具机器人10的安全性,玩具机器人10的读卡器103并不能与任意的,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玩具机器人1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5,并将存储器105与控制器102 信号连接。

具体的,存储器105内存储有射频识别装置标识库,读卡器103与射频识别装置11建立连接后,可以读取到射频识别装置11标识,并将射频识别装置11的标识发送给控制器102,以使控制器102根据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射频识别装置标识库和射频识别装置11的标识,生成控制指令。例如,若射频识别装置标识库中包含射频识别装置11标识,其可以根据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否则,其无法根据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器人主体101可以包括机器人总控机构1011和多个零部件1012,其中,控制器102和每个零部件1012分别与机器人总控机构1011信号连接。例如,机器人总控机构1011可以为电机等驱动设备,控制器102将控制指令发送给机器人总控机构1011,由机器人总控机构1011控制对应的零部件1012完成相关动作等。本实施例中,多个零部件1012之间可以形成非变形结构,也可以形成可变形结构,如机器人主体101只能以人体形态存在,也可以通过变换零部件 102之间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等,对机器人主体101进行变形,如变形成汽车形态。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若玩具机器人10的机器人主体101为变形结构,用户可以手动进行变形,也可以由控制器102接收到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后,根据第一自定义特征参数检测机器人的形态,自动进行变形,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实施例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实现玩具机器人个性化控制的系统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还可以包括身份识别机构123,该身份识别机构123与数据读写机构122信号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身份识别机构123可以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并发送给数据读写机构122,数据读写机构122与射频识别装置11 建立通讯连接后,由数据读写机构122将用户的身份标识发送给射频识别装置11,这样,读卡器103可以从射频识别装置11读取用户的身份标识,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的用户的身份标识发送给存储器105,以将用户身份标识进行存储,以便记录控制玩具机器人10的用户信息,方便对玩具机器人10的管理,如玩具机器人10发生损坏等现象时,可以通过查询用户的身份标识获知发生损坏时,控制玩具机器人10的用户信息,以便后续采取相关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玩具机器人10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遇到障碍物、发出的声音无法被听到或者跌倒等状况,此时玩具机器人10无法完成后续动作等,且容易造成玩具机器人10损坏,因此,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玩具机器人还可以包括检测机构107和第三提示机构108,检测机构107和第三提示机构108分别与控制器202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107可以随时检测机器人周围的环境参数,如是否存在障碍物,当前环境中的噪音大小等,检测机构107检测到周围的环境参数后,将周围的环境参数发送给控制器102,控制器102根据周围的环境参数生成的第三提示信息,并发送给第三提示机构108,以对用户进行提示。

例如,用户控制玩具机器人10行走,若检测机构107检测到前方2 米处存在障碍物,继续行走会存在碰撞危险,此时,控制器102可以生成停止行走的提示信息,作为第三提示信息,发送给第三提示机构108,以提示用户暂时停止行走,以便使用户能够获知玩具机器人10停止行走的原因,或者,避免用户误认为玩具机器人10发生故障,或者,提示用户将障碍物移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同时,控制器102可以生成停止行走指令,自动控制玩具机器人10停止行走,并当检测到障碍物消失时,可以生成相应的继续行走的提示信息,作为第三提示信息,发送给第三提示机构108,以提示用户继续行走,同时,控制器102可以生成继续行走指令,自动控制玩具机器人10继续行走。

再例如,用户控制玩具机器人10发声,若检测机构107检测到当前环境的噪音较大,玩具机器人10设置的发声音量较小,此时玩具机器人 10发出的声音时很难被用户听到的,因此,此时控制器102可以生成调大发声音量的提示信息,作为第三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提示机构 108,由用户手动调节玩具机器人10的发声音量,或者,控制器102在生成调大发声音量的提示信息的同时,生成调大发声音量的指令,自动调整玩具机器人10的发声音量。

另外,检测机构107还可以检测玩具机器人10的状态,如站立、运动中或者跌倒等状态。例如,玩具机器人10在运行过程中,若检测机构 107检测到玩具机器人10的状态为跌倒状态,会生成对应的跌倒提示信息,作为第三提示信息,并发送给第三提示机构108,以提示用户玩具机器人10跌倒,使用户采取相关措施,从而保障玩具机器人10能够正常运行,或者,避免玩具机器人10损坏等。本实施例不在一一举例说明。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