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4135发布日期:2018-12-11 20:17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仰卧起坐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做得正确的话,仰卧起坐既可增进腹部肌肉的弹性,同时亦可起到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的效果,仰卧起坐是训练腹部肌肉的有效运动方式,再加上它简单不受场地环境影响的优点,是相当适合社会大众的简易运动方式,特别是对于期待消除腹部赘肉与避免下背痛的一般中年男女而言,更是经常被采用的运动之一。

中国专利CN 206762137 U公开了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柱,支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阵列,支柱的上端设置有水平板,水平板的左端设置有调节装置,水平板的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倾斜板,倾斜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计数装置,倾斜板的右端设置有调节杆,本仰卧起坐辅助装置,能限制使用者的腿部位置,能调节使用者腿部的倾斜度,还能调节使用者背部的倾斜度,实现调节仰卧起坐的运动强度的功能,实用性较高,使用方便,还设置有计数器,能准确记录使用者仰卧起坐的数量,为使用者提供较详细的运动量信息,本装置功能较多,实用性高,结构较为简单,容易调节,维护方便,故障率低,适合大规模推广。

上述的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拆卸,用户使用后收纳起来不便于收纳起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包括:

矩形座板,所述矩形座板上设置有T型卡槽,所述T型卡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座板的一短侧壁的条形凹槽和设置在所述条形凹槽的中部且垂直朝向所述矩形座板中部的直孔,所述矩形座板的上表面靠近其一短侧壁的部位设置有竖直插孔,所述矩形座板的上表面靠近其另一短侧壁的部位设置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内底面上沿所述矩形座板的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凸出部,所述矩形座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有底凹槽,所述底凹槽内设置有支撑脚;

T型伸缩杆,其包括横杆、筒杆以及内杆,所述筒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横杆的中部,所述内杆可动地套设在所述筒杆内并且所述内杆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筒杆的另一端,所述T 型伸缩杆通过所述内杆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矩形座板的上表面,所述内杆的一端可拆卸底插接在所述竖直插孔内,所述T型伸缩杆处于伸缩状态时可选择性容设在所述T型卡槽内;

仰卧起坐板组件,其包括矩形支撑板和两个呈倒U型的卡板,所述矩形支撑板上设置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矩形支撑板的一短侧壁上,两个所述卡板设置在所述矩形支撑板的一短侧壁上并位于所述U型缺口的两侧,并且用于卡扣在所述横杆上,以使得所述矩形支撑板的一端搭接在所述T型伸缩杆上且另一端卡接在两个所述凸出部之间,所述矩形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出部相对应的凹陷部,以使得所述仰卧起坐板组件选择性地容设在所述矩形凹槽内,所述矩形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人体臀部相适应的凹坑,所述矩形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柔性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所述柔性层自下到上由无纺布层、高弹性材料层和防水层压制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所述卡板的内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设为橡胶耐磨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所述内杆的杆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直通槽,所述筒杆上靠近另一端的部位设置与锁紧螺孔,并通过锁紧螺杆选择性与所述内杆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锁紧螺孔并延伸至抵顶所述直通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所述支撑脚包括上端与所述底凹槽的内顶面铰接的支杆和设置在所述支杆另一端的耐磨垫。

优选的是,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所述耐磨垫与地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纹路。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并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矩形座板,在矩形座板上设置有T 型卡槽和矩形凹槽,可以将T型伸缩杆和仰卧起坐板组件分别放置在T型卡槽和矩形凹槽内,本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占用空间小,用户可方便地组装和拆卸本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以使得用户充分利用居住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矩形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第矩形支撑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T型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矩形座板;2-条形凹槽;3-直孔;4-T型卡槽;5-竖直插孔;6-矩形凹槽;7-凸出部; 8-底凹槽;9-支撑脚;10-T型伸缩杆;11-横杆;12-筒杆;13-内杆;14-仰卧起坐板组件;15-矩形支撑板;16-卡板;17-U型缺口;18-凹陷部;19-凹坑;20-柔性层;21-无纺布层; 22-高弹性材料层;23-防水层;24-耐磨层;25-直通槽;26-锁紧螺孔;27-锁紧螺杆;91- 支杆;92-耐磨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包括:

矩形座板1,所述矩形座板上设置有T型卡槽4,所述T型卡槽4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座板1的一短侧壁的条形凹槽2和设置在所述条形凹槽2的中部且垂直朝向所述矩形座板1中部的直孔3,所述矩形座板1的上表面靠近其一短侧壁的部位设置有竖直插孔5,所述矩形座板1的上表面靠近其另一短侧壁的部位设置有矩形凹槽6,所述矩形凹槽6的内底面上沿所述矩形座板1的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凸出部7,所述矩形座板1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有底凹槽8,所述底凹槽8内设置有支撑脚9;

T型伸缩杆10,其包括横杆11、筒杆12以及内杆13,所述筒杆12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横杆11的中部,所述内杆13可动地套设在所述筒杆12内并且所述内杆13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筒杆12的另一端,所述T型伸缩杆10通过所述内杆13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矩形座板1的上表面,所述内杆13的一端可拆卸底插接在所述竖直插孔5内,所述T型伸缩杆10处于伸缩状态时可选择性容设在所述T型卡槽4内;

仰卧起坐板组件14,其包括矩形支撑板15和两个呈倒U型的卡板16,所述矩形支撑板15上设置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U型缺口17,所述U型缺口17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矩形支撑板15的一短侧壁上,两个所述卡板16设置在所述矩形支撑板15的一短侧壁上并位于所述U型缺口17的两侧,并且用于卡扣在所述横杆11上,以使得所述矩形支撑板15 的一端搭接在所述T型伸缩杆10上且另一端卡接在两个所述凸出部7之间,所述矩形支撑板15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出部7相对应的凹陷部18,以使得所述仰卧起坐板组件14选择性地容设在所述矩形凹槽6内,所述矩形支撑板1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人体臀部相适应的凹坑19,所述矩形支撑板15的上表面设置有柔性层20。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层20自下到上由无纺布层21、高弹性材料层22和防水层23压制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卡板16的内表面设置有耐磨层24,所述耐磨层24设为橡胶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内杆13的杆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直通槽25,所述筒杆12上靠近另一端的部位设置与锁紧螺孔26,并通过锁紧螺杆27选择性与所述内杆13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杆27的一端穿过所述锁紧螺孔26并延伸至抵顶所述直通槽25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9包括上端与所述底凹槽8的内顶面铰接的支杆91和设置在所述支杆91另一端的耐磨垫92。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垫92与地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纹路(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中的T型伸缩杆10由T型卡槽4内取出,将T型伸缩杆10安装到矩形座板1的竖直插槽5内,用户可以通过转动锁紧螺杆27,将锁紧螺杆27向外转动,将筒杆12相对内杆13向上拉起,调节T型伸缩杆10的高度,用户可以躺在矩形座板1上,将双脚卡在横杆11和矩形座板1之间,进行仰卧起来锻炼;用户还可以将矩形支撑板15由矩形凹槽 6内取出,将矩形支撑板15通过两个卡板16卡接在横杆11上,这样矩形支撑板15、矩形座板1以及T型伸缩杆10之间形成三角形,用户可以按照图1的示意图将双腿卡在T 型伸缩杆10上,然后躺在矩形支撑板15上进行仰卧起坐锻炼。

用户锻炼完后,可以将矩形支撑板15再次的放置在矩形凹槽6内,将T型伸缩杆10 调节至收缩状态再次的放置在T型卡槽4,这样本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可以方便用户收纳起来,并且占用的空间少,可以放置在床底等部位。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