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直线电机驱动的波浪轨道游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0678发布日期:2019-02-10 23:48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形直线电机驱动的波浪轨道游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乐设备,具体为一种弧形直线电机驱动的波浪轨道游乐设备。



背景技术:

游乐设备是指可以提供游乐玩耍的设备,游乐设备是针对少年儿童淘气的特点,而精心设计的新设施。它那新颖的构思、别致的整体造型和科学技术含量集跳、爬、钻、滑、荡、滚和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游乐设施,而滑行车是游乐设备中较为欢迎的一种。目前,同类设备多采用减速电机驱动摩擦轮对滑行车进行驱动,此类驱动形式具有结构复杂、加速时间长、效率低、噪音大和易打滑等缺点。此外,目前直线电机在滑行车类游乐设备上的应用均是设置在直线段轨道上,且直线电机一般为水平放置,如果采用直线电机常规的水平放置形式,直线电机的初级和次级两个平面,在波浪形轨道上驱动必然会形成直线电机初级表面和次级感应板不平行的现象,且其间的气隙时刻在发生变化,严重影响驱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直线电机驱动的波浪轨道游乐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同类设备多采用减速电机驱动摩擦轮对滑行车进行驱动,此类驱动形式具有结构复杂、加速时间长、效率低、噪音大、易打滑等缺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弧形直线电机驱动的波浪轨道游乐设备,包括设置在轨道7上的若干个彼此连接的车体1,所述车体1为开环结构,车头车尾相距一定距离,且相邻设置的车体1之间使用车体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车体连接装置分为公接头9以及母接头8两部分,所述公接头9与所述母接头8分设在车体1的两端,所述轨道7通过高低的设置形成波浪形的轨道,所述相邻平行设置的轨道7之间设置有若干轨枕4,所述轨枕4内侧设置有直线电机2,所述直线电机2分为初级感应线圈6以及次级感应板5两部分,所述初级感应线圈6位于轨道7的最高点以及最低点处,所述次级感应板5位于所述车体1的底盘处。

优选的,所述初级感应线圈6和次级感应板5均为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车体1的底盘处设置有圆弧形的驱动板3,所述次级感应板 5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驱动板3上。

优选的,所述车体1的右侧设置有滑轮组10,所述滑轮组10与所述轨道 7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初级感应线圈6安装在轨道7中心线内侧,并且所述初级感应线圈6与次级感应板5的两个弧形表面间的气隙为6mm。

优选的,所述轨道7呈封闭圆环设置。

优选的,所述公接头9呈突出状,所述母接头8呈内凹状,所述公接头9 与所述母接头8通过关节轴承和销轴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轮组10成对设置,且一对滑轮组10有两个滑轮组合而成,且滑轮之间垂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通过将直线电机竖直安装,且采用了弧面直线电机和弧形感应次级板,使设备运行过程中直线电机初级表面和次级感应板之间的气隙基本保持恒定和平行,以保证设备的正常驱动,公知直线电机有结构紧凑、功率损耗小、无摩擦、噪音小、运行平稳等优点。本设备综合了直线电机的上述优点,且通过改变直线电机外形和其常规安装形式,使其克服了用于弧形波浪轨道所产生的诸多不利因素,保证了直线电机的可靠高效驱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游乐设备的整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游乐设备的驱动系统位置分布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游乐设备的驱动系统部分详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车体和驱动板部分详图。

图中:1-车体;2-直线电机;3-驱动板;4-轨枕;5-次级感应板;6-初级感应线圈;7-轨道;8-母接头;9-公接头;10-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弧形直线电机驱动的波浪轨道游乐设备,包括设置在轨道7上的若干个彼此连接的车体1,所述车体1为开环结构,车头车尾的距离为两个车体 1的长度,且相邻设置的车体1之间使用车体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车体连接装置分为公接头9以及母接头8两部分,所述公接头9与所述母接头8分设在车体1的两端,所述轨道7通过高低的设置形成波浪形的轨道,所述相邻平行设置的轨道7之间设置有若干轨枕4,所述轨枕4内侧设置有直线电机2,所述直线电机2分为初级感应线圈6以及次级感应板5两部分,所述初级感应线圈6位于轨道7的最高点以及最低点处,所述次级感应板5位于所述车体1的底盘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初级感应线圈6和次级感应板5均为圆弧形,以便于驱动滑行车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1的底盘处设置有圆弧形的驱动板3,所述次级感应板5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驱动板3上,所述驱动板3也为圆弧形,使的驱动板3与次级感应板5更加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1的右侧设置有滑轮组10,所述滑轮组10与所述轨道7滑动连接,所述滑轮组10与所述轨道7滑动连接,滑动摩擦力较小,设备运行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初级感应线圈6安装在轨道7中心线内侧,并且所述初级感应线圈6与次级感应板5的两个弧形表面间的气隙为6mm,既不影响两个感应板正常工作,防止滑行车在运行过程中初级感应线圈6与次级感应板5发生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7呈封闭圆环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接头9呈突出状,所述母接头8呈内凹状,所述公接头9与所述母接头8通过关节轴承和销轴嵌套连接,防止相邻设置的车体1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脱节从而导致运动不连续和冲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10成对设置,且一对滑轮组10有两个滑轮组合而成,且滑轮之间垂直设置,与轨道7连接更加紧密,防止出现脱轨。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轨道7和车体1的立体图,轨道7为闭环结构,俯视为一个正圆形环,车体1为开环结构,车头车尾的距离为两个车体1的长度。图2所示标识了直线电机2的初级感应线圈6的安装位置,在轨道7 最高点或最低点分别竖直安装4个直线电机2的初级感应线圈6,图3所示为直线电机2安装详图,次级感应板5通过驱动板3固定在车底盘处,直线电机2的初级感应线圈6安装在轨道7上,位于轨道7中心线内侧,并且需保证直线电机2的初级感应线圈6与次级感应板5两个弧形表面间的气隙为6mm,既不影响两个感应板正常工作,也能有效防止滑行车在运行过程中初级感应线圈6与次级感应板5发生碰撞,本设备将直线电机2竖直安装,且采用了弧面直线电机2和弧形感应次级板,使设备运行过程中直线电机2初级感应线圈6表面和次级感应板5之间的气隙基本保持恒定和平行,以保证设备的正常驱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