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7741发布日期:2020-05-20 02:4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杠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杠铃装置。



背景技术:

杠铃是有效的力量练习方法,但因练习中易于造成砸伤,而使得运用范围小。随着健身运动的发展,逐渐兴起了脚蹬式杠铃,即使用者取平躺姿势,双脚蹬推杠铃在固定轨道上运动,以锻炼腿部等相关肌肉组织,避免腰部损伤。然而,因脚蹬式杠铃通常需要搭配在固定轨道上使用,而使采用脚蹬方式的杠铃往往难于用于手举式或肩负下蹲式,较难满足不同使用者对锻炼方式和锻炼部位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手臂上举、肩部负重下蹲与脚蹬力量锻炼的、使用者可以随意更换力量练习方式以达到不同锻炼目的,的杠铃装置,并且,该杠铃装置可以避免杠铃砸落,具有安全性,适宜各种人群的锻炼需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杠铃装置,其包括:杠铃架和杠铃,所述杠铃架上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其中,所述第一导槽相对于地面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导槽相对于所述地面倾斜设置,所述杠铃位于所述导槽中,且可沿所述导槽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具有导槽的杠铃架,并将杠铃置于导槽中,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需求,或采用站姿、或采用肩负杠铃下蹲姿势,以双手或肩部托举使杠铃沿竖直设置的第一导槽运动,或采用躺姿、以双腿蹬动杠铃沿倾斜设置的第二导槽运动,由此,通过手举、负重半蹲或脚蹬等不同举重方式,以实现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作用,并且,杠铃架的设置还可以有效避免杠铃砸落等风险,提高了杠铃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杠铃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杆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导向杆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导槽。由此,通过导向杆弯折,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的设置,简化制备工艺,提升杠铃装置的实用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杠铃架还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地面上。由此,通过支撑部的设置,可以更加稳定的实现对杠铃架的导向杆的支撑作用,提升杠铃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杠铃架上还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杠铃包括杠铃杆,其中,所述杠铃杆适于放置于所述止挡部内,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杆或/和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第一导向杆或/和第二导向杆上设置止挡部,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杠铃的放置需求,提升杠铃放置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杠铃滑落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杠铃还包括第一杠铃片和第二杠铃片,所述第一杠铃片和所述第二杠铃片分别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杠铃杆的两端。由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或锻炼需求的不同,更换不同重量的杠铃片,提升使用者运动的适配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杠铃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脚部固定装置,适于固定使用者的双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在采用脚蹬式举重锻炼方式时,可以将双脚分别置放于该固定装置上,以稳固双脚位置,有效防止运动过程中双脚从杠铃杆上滑下的情况的发生,提升杠铃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脚部固定装置包括卡环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卡环上的脚垫,其中,所述卡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杠铃杆上。由此,将卡环设置为可移动的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脚部固定装置在杠铃杆上的位置,以提升双手握举、肩负下蹲或双腿蹬举时的舒适便捷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卡环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杠铃杆上。由此,将卡环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可以便于脚部固定装置的拆卸或安装,提升杠铃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脚垫的边缘设置有弧形外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弧形外围的设置,在使用者进行举重锻炼时,可以将双脚置于脚垫上并抵触该弧形外围或被该弧形外围包裹,为双脚的前侧或周边提供支撑,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双脚从脚垫上滑脱等情况的发生,提升杠铃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杠铃杆上设置有计数装置,并适于与外部移动终端形成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计数装置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外部移动终端形成电连接。更优选地,所述外部移动终端为手机。由此,可以实时记录并储存用户的力量次数、力量练习强度及时间等情况,有利于用户对自己力量锻炼情况的整体了解与记录,便于其进行合理的力量练习规划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杠铃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杆或所述第二导向杆上设置有开口。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导向杆上设置开口,可以使导槽具有缺口,也即使杠铃的运动轨迹上具有出口,可以从该开口取出杠铃,以便于杠铃的更换与维修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手臂上举、肩部负重下蹲与脚蹬力量锻炼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更换举重方式,以达到不同锻炼目的或效果的杠铃装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安装于地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杠铃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杠铃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杠铃架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杠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脚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杠铃架,11-导槽,111-第一导槽,112-第二导槽,12-第一导向杆,121-开口,13-第二导向杆,14-第一支撑部,15-第二支撑部,16-止挡部,2-杠铃,21-杠铃杆,22-第一杠铃片,23-第二杠铃片,24-脚部固定装置,241-卡环,242-脚垫,243-弧形外围,3-地面,4-健身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所有方向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附图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坐标系,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安装于地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杠铃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结构,下面的说明中省略对杠铃装置的其他结构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可以包括设置有导槽11的杠铃架1和杠铃2,其中,导槽11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导槽111和第二导槽112,并且,第一导槽111可以相对于地面3竖直设置,第二导槽112可以相对于地面3倾斜设置,杠铃2可以位于导槽11中,且可沿导槽11移动。在此,所谓第一导槽相对于地面竖直设置,是指第一导槽可以与地面呈垂直关系,所谓第二导槽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是指第二导槽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可以为不等于90°的关系。另外,所谓杠铃可沿导槽移动,是指杠铃可沿第一导槽竖直向上或向下运动,也可以沿第二导槽倾斜向上或向下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具有导槽的杠铃架,并将杠铃置于导槽中,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需求,或采用站姿、或采用肩负杠铃下蹲姿势,以双手或肩部托举使杠铃沿竖直设置的第一导槽运动,或采用躺姿、以双腿蹬动杠铃沿倾斜设置的第二导槽运动,由此,通过手举、负重半蹲或脚蹬等不同举重方式,以实现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作用,并且,杠铃架的设置还可以有效避免杠铃砸落等风险,提高了杠铃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杠铃装置设置于地面3上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杠铃装置可以固定安装于地面3上。在另一些示例中,杠铃装置也可以可移动的放置于地面3上。当使用者采用躺姿、以脚蹬方式进行下肢力量练习时,可以在地面3上铺设健身垫4,使用者可以躺于该健身垫4上,进行力量训练。由此,可以提升运动锻炼的舒适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杠铃装置中导槽11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导槽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相应的,后述的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止挡部的数量也可以分别为两个以上,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由此,可以在数量上配套设置,以全面保持杠铃放置在杠铃架上或使用者运动过程中的平衡。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杠铃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杠铃架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槽11的形成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导槽11可以通过导向杆弯折形成,例如,杠铃架1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向杆12和第二导向杆13,其中,第一导向杆12可以弯折形成第一导槽111,第二导向杆13可以弯折形成第二导槽112。在另一些示例中,导槽11也可以通过在导向板上挖槽(开槽)而形成。由此,通过导向杆弯折,或导向板上挖槽(开槽),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的设置,简化制备工艺,提升杠铃装置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杆上可以设置有开口,其中,开口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开口121可以设置于第一导向杆12上。在另一些示例中,开口12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导向杆13上。并且,开口的具体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设置于第一导向杆12或第二导向杆13的端部,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导向杆12或第二导向杆13的中部等任意位置。由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在不同的位置设置开口,从而使导槽具有缺口,也即使杠铃的运动轨迹上具有出口,可以从该开口取出杠铃,以便于杠铃的更换与维修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杠铃架1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4和第二支撑部15,其中,第一支撑部14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导向杆12连接,另一端可以固定安装于地面3上,第二支撑部15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导向杆13连接,另一端可以固定安装于地面3上。其中,支撑部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可以为支撑杆,即第一支撑部14可以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部15可以为第二支撑杆。在另一些示例中,支撑部也可以为支撑台,第一支撑部14也可以为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部15也可以为第二支撑台。由此,通过支撑部的设置,可以更加稳定的实现对杠铃架的导向杆的支撑作用,提升杠铃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槽11的长度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导槽111的长度可以大于普通常人的高度,例如大于180cm等,第二导槽112的长度可以大于普通常人的腿长,例如大于120cm等。由此,可以基本满足普通常人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提升杠铃装置的普适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槽112的倾斜度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导槽112可以相对于地面3呈α角度倾斜设置,其中α可以为小于90°的锐角,例如30°、45°、60°等。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导槽112可以相对于地面3呈α角度倾斜设置,其中α可以为大于90°的锐角,例如125°、145°、165°等。由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锻炼需求等,制备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二导槽,从而实现不同等级的锻炼强度或对不同肌肉组织的锻炼作用等,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图5(a)和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杠铃的结构示意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杠铃2可以包括杠铃杆21、第一杠铃片22和第二杠铃片23,其中,第一杠铃片22和第二杠铃片23可以分别可拆卸的设置于杠铃杆21的两端。由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或锻炼需求的不同,更换不同重量的杠铃片,提升使用者运动的适配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杠铃架1上还可以设置有止挡部16,其中,杠铃杆21适于放置于止挡部16内,止挡部16的具体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止挡部16可以位于第一导向杆12或第二导向杆13上,也即,止挡部16可以仅位于第一导向杆12上,也可以仅位于第二导向杆13上。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止挡部16可以位于第一导向杆12和第二导向杆13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第一导向杆或/和第二导向杆上设置止挡部,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杠铃的放置需求,提升杠铃放置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杠铃滑落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槽11的宽度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导槽11的宽度可以大于杠铃杆21的直径。由此,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杠铃杆在导槽内的移动,减小杠铃杆与导槽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力量锻炼的便捷有效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杠铃杆21上可以设置有计数装置(未图示),并适于与外部移动终端形成通信连接。其中,建立通信连接的具体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计数装置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外部移动终端形成电连接,也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与外部移动终端形成电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外部移动终端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由此,可以实时记录并储存用户的力量练习次数、力量练习强度及时间等情况,有利于用户对自己力量锻炼情况的整体了解与记录,便于其进行合理的力量锻炼规划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杠铃杆21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脚部固定装置24,适于固定使用者的双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在采用脚蹬式举重锻炼方式时,可以将双脚分别置放于该固定装置上,以稳固双脚位置,有效防止运动过程中双脚从杠铃杆上滑下的情况的发生,提升杠铃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铃装置的脚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脚部固定装置24可以包括卡环241和固定连接于卡环241上的脚垫242,其中,卡环241套设于杠铃杆21上。在一些示例中,卡环241可以可移动地套设于杠铃杆21上。在此,所谓可移动,是指卡环可以相对于杠铃杆水平滑动,也可以相对于杠铃杆发生转动。在另一些示例中,脚垫242可以通过焊接、螺钉连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卡环241上。由此,将卡环设置为可移动的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脚部固定装置在杠铃杆上的水平位置或倾斜角度等,以提升双手握举或双腿蹬举时的舒适便捷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脚垫242的尺寸大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脚垫242可以大于普通常人的脚长与脚宽。由此,可以满足一般使用者的脚蹬式举重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环241套设于杠铃杆21上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卡环241可以可拆卸的套设于杠铃杆21上,例如将卡环241设置为有缺口的圆环结构,可以通过该缺口将卡环241套设于杠铃杆21上,或从杠铃杆21上拆卸。在另一些示例中,卡环24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套设于杠铃杆21上,例如卡扣卡接等。由此,将卡环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可以便于脚部固定装置的拆卸或安装,提升杠铃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脚垫242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外围结构。在一些示例中,该外围结构可以为弧形外围243。在另一些示例中,弧形外围243可以包裹脚垫242的全部边缘,也可以包裹脚垫242的部分边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外围结构(尤其是弧形外围)的设置,在使用者进行举重锻炼时,可以将双脚置于脚垫上并抵触该弧形外围或被该弧形外围包裹,为双脚的前侧或周边提供支撑,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双脚从脚垫上滑脱等情况的发生,提升杠铃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