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

文档序号:25784485发布日期:2021-07-09 10:2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血管内科可治疗如心绞痛、高血压和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常使用康复装置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心血管内科护理康复器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和日常活动,促进康复的设备,多数由不锈钢、铁、塑料、木材为材料,通过机加、焊接、注塑等生产工艺做成需要的零件,最后由几个或上百个零件拼装成康复器械,康复器可以满足患者日常上下肢被动活动,治疗师借助于一些器械对患者肢体功能作被动运动或手法训练,患者也可以利用器械进行自主训练或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等。
3.传统的康复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病人下肢进行训练影响了病人的下肢康复,此外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协调性能,另一方面,据科学研究表明,俯式锻炼更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此外,现有技术中心血管疾病患者锻炼过程枯燥单一,无法更好加快血液循环从而快速康复,因此,急需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锻炼过程中无法锻炼整体协调性、无俯式锻炼和无法更加加速血液循环的问题,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一对活动柄,本体内设置有与活动柄相配合的第一锻炼机构,本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轮,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转轮相配合的第二锻炼结构,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锻炼机构和第二锻炼机构相配合的第一调节机构,本体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按摩头,支撑板内设置有与按摩头相配合的按摩机构,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按摩头相配合的槽孔;按摩机构与第一调节机构相连接,本体上设置有与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本体上固接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上滑动连接有一对脚踏板,第一定位块内设置有与脚踏板相配合的第三锻炼机构,第三锻炼机构与第一调节机构相连接。
6.进一步地:第一锻炼机构包括本体内滑动连接的一对第一活动滑柱,第一活动滑柱分别与活动柄固接,第一活动滑柱的一端固接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与本体固接,第一活动滑柱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柱固接,固定柱上固接有第一活动齿条,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活动齿条相配合的第三调节齿轮, 第三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调节大锥齿轮,第一从动调节大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主动调节大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主动调节大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功能连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功能连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调节槽轮。
7.进一步地:第二锻炼机构包括与第一转轮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调节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齿轮相配合的第一变换连杆,第一变换连杆上设置有与第一调节齿轮相配合的滑槽,第一变换连杆上固接有第一半齿轮,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半齿轮相配合的第一双纹齿条,第一半齿轮与第一双纹齿条一边齿条相啮合,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双纹齿条另一齿条相啮合的第二调节齿轮,第二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传动大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大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传动小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小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小齿轮,第一从动传动小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圆槽,第一调节圆槽和第一调节槽轮转动轴位置相同。
8.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本体内滑动连接的第一多边形连接柱,第一多边形连接柱两侧多边形分别与第一调节圆槽和第一调节槽轮相配合,第一多边形连接柱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控制条块,第一控制条块上固接有第一变换齿条,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变换齿条相啮合的第一变换齿轮,第一变换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蜗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蜗轮相啮合的第二蜗杆。
9.进一步地:第一多边形连接柱转轴位置与第一调节圆槽和第一调节槽轮相同,第一多边形连接柱转动轴为多边形柱,第一多边形连接柱转动轴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连接大锥齿轮,第一从动连接大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主动连接大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主动连接大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三主动连接大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三主动连接大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三从动连接大锥齿轮,第三从动连接大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联动锥齿轮。
10.进一步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一对第二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包括本体上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调节螺杆,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螺杆相螺接的第一活动滑块,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连杆,第一连接连杆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和第二调节连杆,第一调节连杆和第二调节连杆另一端均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调节连杆和第二调节连杆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连杆,第二连接连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连杆,第一辅助连杆另一端与本体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按摩机构包括本体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联动锥齿轮,第二联动锥齿轮与第一联动锥齿轮相啮合,本体内固接有与第一联动锥齿轮相配合的第一传动转轴,第一传动转轴内滑动连接有花键轴,花键轴上固接有万向节, 万向节另一端固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同轴固接有第一多传动齿轮, 第一多传动齿轮上固接有固定滑柱,第一多传动齿轮上通过固定滑柱滑动连接有圆柱凸轮,支撑板内设置有与圆柱凸轮相配合的限位块,圆柱凸轮上固接按摩头。
12.进一步地:支撑板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多传动齿轮,相邻的第一多传动齿轮相互传动,第一多传动齿轮上滑动连接有圆柱凸轮,圆柱凸轮上均固接有按摩头。
13.进一步地:第三锻炼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连杆机构和一个凸轮机构,第一凸轮机构包括本体内转动连接的第三联动锥齿轮,第三联动锥齿轮与第一联动锥齿轮相啮合,第三联动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转向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向锥齿轮相啮合的第
二转向锥齿轮,第二转向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三转向锥齿轮,第三转向锥齿轮两侧均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第三转向锥齿轮两侧的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分别为不同的脚踏板滑动提供动力,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圆盘,第一调节圆盘边缘转动连接有第二控制连杆,第二控制连杆另一端与脚踏板转动连接;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内转动连接的第二控制连杆,第二控制连杆另一端与脚踏板滑动连接,第二控制连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控制连杆,第一控制连杆一端与脚踏板转动连接,第一控制连杆另一端在第一定位块内滑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增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构思巧妙,功能全面,第一锻炼机构和第二锻炼机构的设置实现了不同的锻炼方式可根据患者康复需要进行选择,另一方面,第三锻炼机构和第一调节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患者整体协调性的锻炼。
16.2、本发明创造性强,操作简单,第一控制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患者根据自身需求调节支撑板的高度和角度,从而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锻炼环境,另一方面,按摩机构的设置防止患者压伤,同时加快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
18.图2为本发明第一控制机构立体图。
19.图3为本发明本体内部结构立体图。
20.图4为本发明第二锻炼机构局部立体图。
21.图5为本发明第二锻炼机构立体图。
22.图6为本发明第一锻炼机构立体图。
23.图7为本发明第一调节机构立体图。
24.图8为本发明第一调节机构局部连接图。
25.图9为本发明第三锻炼机构局部连接图。
26.图10为本发明第三锻炼机构立体图。
27.图11为本发明按摩机构立体图。
28.图12为本发明按摩机构局部立体图。
29.图13为本发明第一调节机构局部立体图。
30.图中:1、本体,2、活动柄,3、第一转轮,4、支撑板,5、第一定位块,6、脚踏板,7、第一活动滑柱,8、拉簧,9、第一蜗杆,10、第一蜗轮, 11、第一调节螺杆,12、第一活动滑块,13、第一调节连杆,14、第二调节连杆,15、第二连接连杆,16、第一辅助连杆,17、第一传动转轴,18、花键轴,19、万向节,20、第二传动轴,21、第一调节齿轮,22、第一变换连杆,23、第一半齿轮,24、第一双纹齿条,25、第二调节齿轮,26、第一主动传动大锥齿轮,27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28、第一主动传动小齿轮,29、第一从动传动小齿轮,30、第一调节圆槽,31、第一调节槽轮,32、第一活动齿条,33、第三调节齿轮,34、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5、第一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6、第二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7、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8、第一功能连接齿轮,39、第一多边形连接柱,40、第一控制条块,41、第一变换齿条,42、第一变换齿轮,43、第二蜗轮,44、第二蜗杆,45、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6、第一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7、第二主动连
接大锥齿轮, 48、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9、第三主动连接大锥齿轮,50、第三从动连接大锥齿轮,51、第一联动锥齿轮,52、第二联动锥齿轮,53、第三联动锥齿轮,54、第一转向锥齿轮,55、第二转向锥齿轮,56、第三转向锥齿轮, 57、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8、第一调节圆盘,59、第一控制连杆,60、第二控制连杆,61、按摩头,62、圆柱凸轮,63、第一多传动齿轮,64、固定滑柱,65、第一连接连杆,66、第二控制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一对活动柄2,本体内设置有与活动柄2相配合的第一锻炼机构,本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轮3,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转轮3相配合的第二锻炼结构,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锻炼机构和第二锻炼机构相配合的第一调节机构,本体上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置有多个按摩头61,支撑板4内设置有与按摩头61相配合的按摩机构,支撑板4上设置有与按摩头61相配合的槽孔;按摩机构与第一调节机构相连接,本体上设置有与支撑板4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本体上固接有第一定位块5,第一定位块5上滑动连接有一对脚踏板6,第一定位块5内设置有与脚踏板6相配合的第三锻炼机构,第三锻炼机构与第一调节机构相连接。
32.如图1和3所示:患者在操作本发明时,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一控制机构调节支撑板4的高度和角度,给患者一个舒适的锻炼环境,然后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一调节机构选择第一锻炼机构或第二锻炼机构,然后患者趴在支撑板4上,同时患者将脚放置在脚踏板6上,然后患者操作第一锻炼机构或第二锻炼机构,第一锻炼机构或第二锻炼机构运动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按摩机构和第三锻炼机构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的整体锻炼,按摩机构加快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本发明构思巧妙,功能全面;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锻炼过程中无法锻炼整体协调性、无俯式锻炼和无法更加加速血液循环的问题,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效率。
33.第一锻炼机构包括本体内滑动连接的一对第一活动滑柱7,第一活动滑柱7分别与活动柄2固接,第一活动滑柱7的一端固接有拉簧8,拉簧8的另一端与本体固接,第一活动滑柱7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柱固接,固定柱上固接有第一活动齿条32,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活动齿条32相配合的第三调节齿轮33,第三调节齿轮33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4,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4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调节大锥齿轮 35,第一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5同轴固接有第二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6,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6相啮合的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 37,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7同轴固接有第一功能连接齿轮38,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功能连接齿轮38相啮合的第一调节槽轮31。
34.如图6和7所示:患者在通过第一锻炼机构进行锻炼时,患者通过活动柄2带动第一活动滑柱7在本体进行滑动时,第一活动滑柱7的滑动带动拉簧8进行拉伸,同时拉簧8可带动第一活动滑柱7进行复位,第一活动滑柱 7的滑动带动第一活动齿条32进行滑动,第一活动齿条32滑动通过第三调节齿轮33带动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4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 34转动通过第一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5和第二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6带动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7转动,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7转动通过第一功能连接齿轮38带动第一调节槽轮31进行转动。
35.第二锻炼机构包括与第一转轮3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调节齿轮21,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齿轮21相配合的第一变换连杆22,第一变换连杆22 上设置有与第一调节齿轮21相配合的滑槽,第一变换连杆22上固接有第一半齿轮23,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半齿轮23相配合的第一双纹齿条24, 第一半齿轮23与第一双纹齿条24一边齿条相啮合,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双纹齿条24另一齿条相啮合的第二调节齿轮25,第二调节齿轮25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传动大锥齿轮26,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大锥齿轮 26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27,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27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传动小齿轮28,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传动小齿轮28相啮合的第一从动传动小齿轮29,第一从动传动小齿轮29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圆槽30,第一调节圆槽30和第一调节槽轮31转动轴位置相同。
36.如图4和5所示:患者在通过第二锻炼机构进行锻炼时,患者通过扶手带动第一转轮3进行转动,第一转轮3转动通过第一转轮3内齿轮带动第一调节齿轮21进行转动,第一调节齿轮21转动通过第一变换连杆22带动第一半齿轮23进行转动,第一半齿轮23转动通过第一双纹齿条24带动第二调节齿轮25进行转动,第二调节齿轮25转动通过第一主动传动大锥齿轮26 带动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27进行转动,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27转动通过第一主动传动小齿轮28和第一从动传动小齿轮29带动第一调节圆槽30进行转动。
37.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本体内滑动连接的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两侧多边形分别与第一调节圆槽30和第一调节槽轮31相配合,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控制条块40,第一控制条块40上固接有第一变换齿条41,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变换齿条41相啮合的第一变换齿轮42,第一变换齿轮42同轴固接有第二蜗轮43,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蜗轮43相啮合的第二蜗杆44。
38.如图7、8和13所示:当第一调节机构工作时,患者转动第二蜗杆44 通过第二蜗轮43带动第一变换齿轮42进行转动,第一变换齿轮42转动通过第一变换齿条41带动第一控制条块40和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进行滑动,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的滑动实现了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与第一调节圆槽30 或第一调节槽轮31间的啮合。
39.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转轴位置与第一调节圆槽30和第一调节槽轮31 相同,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转动轴为多边形柱,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转动轴同轴固接有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5,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5相啮合的第一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6,第一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6 同轴固接有第二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7,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7相啮合的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8,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8 同轴固接有第三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9,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三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9相啮合的第三从动连接大锥齿轮50,第三从动连接大锥齿轮50同轴固接有第一联动锥齿轮51。
40.如图7所示:当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与第一调节槽轮31或第一调节圆槽30啮合后,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通过多边形柱带动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5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5转动通过第一从动连接大锥齿轮 46和第二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7带动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8进行转动,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8转动通过第三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9和第三从动连接大锥齿轮50带动第一联动锥齿轮5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后续功能的传动。
41.第一控制机构包括一对第二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包括本体上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9,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9相啮合的第一蜗轮10,第一蜗轮10同轴固接有第一
螺杆第一调节螺杆11,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螺杆11相螺接的第一活动滑块12,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连杆65,第一连接连杆65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13和第二调节连杆14,第一调节连杆13和第二调节连杆14另一端均与支撑板4转动连接;第一调节连杆13和第二调节连杆14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连杆15,第二连接连杆15 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辅助连杆16,第一辅助连杆16另一端与本体转动连接。
42.如图2所示:当患者在调节支撑板4的高度和角度时,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第二控制机构,当患者同时调节第二控制机构时,可调节支撑板4 的高度,当患者调节一个第二控制机构时,可调节支撑板4的角度,在此过程中,患者转动第一蜗杆9通过第一蜗轮10带动第一调节螺杆11进行转动,第一调节螺杆11转动电动第一活动滑块12和第一连接连杆65进行滑动,第一连接连杆65滑动带动第一调节连杆13和第二调节连杆14转动,同时,第一调节连杆13和第二调节连杆14进行转动时通过第二连接连杆15带动第一辅助连杆16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支撑板4的调节。
43.按摩机构包括本体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联动锥齿轮52,第二联动锥齿轮52 与第一联动锥齿轮51相啮合,本体内固接有与第一联动锥齿轮51相配合的第一传动转轴17,第一传动转轴17内滑动连接有花键轴18,花键轴18上固接有万向节19,万向节19另一端固接有第二传动轴20,第二传动轴20同轴固接有第一多传动齿轮63,第一多传动齿轮63上固接有固定滑柱64,第一多传动齿轮63上通过固定滑柱64滑动连接有圆柱凸轮62,支撑板4内设置有与圆柱凸轮62相配合的限位块,圆柱凸轮62上固接按摩头61。
44.如图8、11和12所示:第一联动锥齿轮51转动通过第二联动锥齿轮52 带动第一传动转轴17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转轴17与花键轴18组成花键通过万向节19带动第二传动轴20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轴20转动带动第一多传动齿轮63和固定滑柱64进行转动,同时,第一多传动齿轮63在转动的同时通过圆柱凸轮62进行滑动,从而带动按摩头61对患者进行按摩,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
45.支撑板4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多传动齿轮63,相邻的第一多传动齿轮63 相互传动,第一多传动齿轮63上滑动连接有圆柱凸轮62,圆柱凸轮62上均固接有按摩头61。
46.如图11所示:支撑板4内多个第一多传动齿轮63和第二控制连杆60 上按摩头61的设置,实现了按摩机构功能的完整性。
47.第三锻炼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连杆机构和一个凸轮机构,第一凸轮机构包括本体内转动连接的第三联动锥齿轮53,第三联动锥齿轮53与第一联动锥齿轮51相啮合,第三联动锥齿轮53同轴固接有第一转向锥齿轮54,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向锥齿轮54相啮合的第二转向锥齿轮55,第二转向锥齿轮55同轴固接有第三转向锥齿轮56,第三转向锥齿轮56两侧均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第三转向锥齿轮56两侧的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分别为不同的脚踏板6滑动提供动力,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 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圆盘58,第一调节圆盘58边缘转动连接有第二控制连杆66,第二控制连杆66另一端与脚踏板6转动连接;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5内转动连接的第二控制连杆60,第二控制连杆60另一端与脚踏板6 滑动连接,第二控制连杆6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控制连杆59,第一控制连杆 59一端与脚踏板6转动连接,第一控制连杆59另一端在第一定位块5内滑动连接。
48.如图9和10所示:当患者在操作第三锻炼机构进行锻炼时,第一联动锥齿轮51通过
第三联动锥齿轮53和第一转向锥齿轮54带动第二转向锥齿轮55进行转动,第二转向锥齿轮55转动通过第三转向锥齿轮56带动两侧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进行转动,两侧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的设置实现了两侧脚踏板6运动方向的反向,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转动通过第一调节圆盘58带动第二控制连杆66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杆机构的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控制连杆59一端在脚踏板6上进行转动,第一控制连杆59 另一端在第一定位块5内进行滑动,第二控制连杆60一端在第一定位块5 上进行转动,第二控制连杆60另一端在脚踏板6内进行滑动,从而在共同作用下带动脚踏板6在第一定位块5内进行滑动。
49.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50.如图1、3、5、6、7、10和11所示:患者在操作本发明时,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一控制机构调节支撑板4的高度和角度,当患者在调节支撑板4的高度和角度时,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第二控制机构,当患者同时调节第二控制机构时,可调节支撑板4的高度,当患者调节一个第二控制机构时,可调节支撑板4的角度,在此过程中,患者转动第一蜗杆9通过第一蜗轮10带动第一调节螺杆11进行转动,第一调节螺杆11转动电动第一活动滑块12和第一连接连杆65进行滑动,第一连接连杆65滑动带动第一调节连杆13和第二调节连杆14转动,同时,第一调节连杆13和第二调节连杆14进行转动时通过第二连接连杆15带动第一辅助连杆16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支撑板4的调节;给患者一个舒适的锻炼环境。
51.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一调节机构选择第一锻炼机构或第二锻炼机构,当第一调节机构工作时,患者转动第二蜗杆44通过第二蜗轮43带动第一变换齿轮42进行转动,第一变换齿轮42转动通过第一变换齿条41带动第一控制条块40和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进行滑动,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 的滑动实现了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与第一调节圆槽30或第一调节槽轮31 间的啮合;当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与第一调节槽轮31或第一调节圆槽30 啮合后,第一多边形连接柱39通过多边形柱带动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5 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5转动通过第一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6和第二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7带动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8进行转动,第二从动连接大锥齿轮48转动通过第三主动连接大锥齿轮49和第三从动连接大锥齿轮50带动第一联动锥齿轮5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后续功能的传动。
52.然后患者趴在支撑板4上,同时患者将脚放置在脚踏板6上,然后患者操作第一锻炼机构或第二锻炼机构,当患者操作第一锻炼机构时;患者在通过第一锻炼机构进行锻炼时,患者通过活动柄2带动第一活动滑柱7在本体进行滑动时,第一活动滑柱7的滑动带动拉簧8进行拉伸,同时拉簧8可带动第一活动滑柱7进行复位,第一活动滑柱7的滑动带动第一活动齿条32 进行滑动,第一活动齿条32滑动通过第三调节齿轮33带动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4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4转动通过第一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5和第二主动调节大锥齿轮36带动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7转动,第二从动调节大锥齿轮37转动通过第一功能连接齿轮38带动第一调节槽轮 31进行转动。
53.患者在通过第二锻炼机构进行锻炼时,患者通过扶手带动第一转轮3进行转动,第一转轮3转动通过第一转轮3内齿轮带动第一调节齿轮21进行转动,第一调节齿轮21转动通过第一变换连杆22带动第一半齿轮23进行转动,第一半齿轮23转动通过第一双纹齿条24带动第二调节齿轮25进行转动,第二调节齿轮25转动通过第一主动传动大锥齿轮26带动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27进行转动,第一从动传动大齿轮27转动通过第一主动传动小齿轮28和第
一从动传动小齿轮29带动第一调节圆槽30进行转动。
54.第一锻炼机构或第二锻炼机构运动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按摩机构和第三锻炼机构进行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联动锥齿轮51转动通过第二联动锥齿轮52带动第一传动转轴17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转轴17与花键轴18 组成花键通过万向节19带动第二传动轴20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轴20转动带动第一多传动齿轮63和固定滑柱64进行转动,同时,第一多传动齿轮63 在转动的同时通过圆柱凸轮62进行滑动,从而带动按摩头61对患者进行按摩,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支撑板4内多个第一多传动齿轮63和第二控制连杆60上按摩头61的设置,实现了按摩机构功能的完整性;同时,第一联动锥齿轮51通过第三联动锥齿轮53和第一转向锥齿轮54带动第二转向锥齿轮55进行转动,第二转向锥齿轮55转动通过第三转向锥齿轮56带动两侧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进行转动,两侧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的设置实现了两侧脚踏板6运动方向的反向,第一控制连接锥齿轮57转动通过第一调节圆盘58带动第二控制连杆66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杆机构的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控制连杆59一端在脚踏板6上进行转动,第一控制连杆59 另一端在第一定位块5内进行滑动,第二控制连杆60一端在第一定位块5 上进行转动,第二控制连杆60另一端在脚踏板6内进行滑动,从而在共同作用下带动脚踏板6在第一定位块5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患者的整体锻炼,按摩机构加快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本发明构思巧妙,功能全面;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锻炼过程中无法锻炼整体协调性、无俯式锻炼和无法更加加速血液循环的问题,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