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33753发布日期:2022-08-31 07:5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主要是神经疾病方面的内科疾病,它的范围包括很多,比方脑血管的疾病,其中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还有脑供血不足;另外还包括一些脑部的炎性病变,比如脑膜炎、脑炎;同时还包括脊髓方面的病变,比如说脊髓损伤、脊髓炎;还有一些睡眠、痴呆、癫痫这些方面的疾病。此外,神经内科和心理科有一些交叉的疾病,比如神经衰弱、失眠等,也可以在神经内科进行就诊。
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神经系统退行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神经内科里包含的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突然,间接导致很大一部分患者,四肢失去活动能力,行动不协调,医院的药物治疗只能减缓病情的发作,因此需要做被动康复训练,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
4.现有技术的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装置主要适用于四肢均能够自主活动的患者,通过对患者四肢进行一定程度运动来加速康复速度,但是,对于腿脚正常手臂麻木的患者,手臂无法进行自主运动,无法通过这类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对手臂进行康复训练。
5.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方法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滑套,所述弧形滑套滑动连接有滑环,所述滑环内壁固定连接有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远离滑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与滑环同心设置,所述转筒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弧形滑套固定连接,所述滑环圆周壁外表面设有凹式齿圈,所述凹式齿圈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摇动把手,两个所述摇动把手呈轴对称设置,所述摇动把手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上设有束手机构。
8.所述弧形滑套与转筒之间设有用于去驱动转筒转动的脚踩驱动机构,所述滑环与转筒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滑环转动速度的转速控制机构;所述床板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转动套管上方的第一穿孔,所述床板上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位于弧形滑套远离第一齿轮一侧的上方。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速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和锥齿轮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转筒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圈与滑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
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套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弧形滑套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固定管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圆周壁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管和第三丝杆外侧共同套设有位于升降板和限位板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第三丝杆圆周壁上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板上侧的螺母,所述第三丝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刹车片,所述刹车片能够紧贴滑环圆周壁外表面,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有位于升降板下侧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弧形滑套转动连接,且第三齿轮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锥齿轮圈啮合。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脚踩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共同套设有皮带圈,所述第一皮带轮与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呈轴对称设置,所述连接轴远离第二皮带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脚踏板,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轴的圆周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远离第二皮带轮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远离第一丝杆的一端与弧形滑套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与第一固定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固定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远离第一固定管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固定管上铰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与第一活动杆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轮缘处的凹槽与皮带圈内侧壁紧贴。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束手机构包括u型套,所述u型套与转动套管外壁固定连接,所述u型套中部铰接有弧形护腕板,所述弧形护腕板前后两边均固定连接有捆绑带。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穿孔内壁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翻盖板,且第一穿孔内壁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翻盖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第一限位槽卡接的第一限位延伸板,所述第一翻盖板能够相对床板向上翻转九十度。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穿孔内壁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翻盖板,且第二穿孔内壁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翻盖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第二限位槽卡接的第二限位延伸板,所述第二限位延伸板能够相对床板向上翻转超过九十度。
15.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一:先将床板上的第一翻盖板和第二翻盖板均打开;
17.步骤二:然后患者可趴在床板上,并通过第二穿孔将脚踩在脚踏板上,同时通过第一穿孔将手伸至转动套管附近,并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通过束手机构将手与转动套管固定住;
18.步骤三:患者用双腿驱动踩驱动机构,踩驱动机构通过一系列机械传动最终带动双手进行相对匀速且缓慢地公转运动;
19.步骤四:患者结束康复训练后,可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将手与转动套管分开,再关闭第一翻盖板和第二翻盖板,最后患者可躺在床板上休息。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发明能够使患者正常双腿脚的发力活动带动患者麻木双手进行被动康复训
练,从而促进患者双臂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了患者双臂的康复速度,同时,转速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滑环的转速,能够使滑环相对匀速且缓慢地转动,从而患者双手臂能够相对匀速且缓慢的被动运动,让患者感到更加舒适,且腿部力量巨大,可通过涡卷弹簧储存一定的势能,这样,患者的腿在休息的时候,涡卷弹簧可持续驱动滑环转动一定的时间,从而使患者双臂可再持续训练一段时间,可通过合理调节双腿休息的时间段来实现对麻木手臂的持续训练,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手臂的康复训练效果,同时,腿部的大量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同样也能提高手臂以及其他部位的康复训练效果。
22.2.本发明可通过旋转螺母来调节压缩弹簧的挤压程度,从而调节刹车片与滑环之间的初始摩擦力,进而实现调节滑环相对匀速转动时的转速,即,实现调节转动套管相对匀速公转的速度,这样,可根据患者双臂的恢复状况调节转动套管匀速公转的速度,以达到更好的康复训练效果。
23.3.本发明可根据患者的身材相应调节第二皮带轮与弧形滑套的间距,使患者能够以更加舒适姿态脚踩脚踏板,大大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本发明中的床板能够作为病床供患者休息。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弧形滑套、脚踩驱动机构和转速控制机构的前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弧形滑套及其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7.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28.图5为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29.图6为床板前侧视角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训练方法流程图。
3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2.1、床板;2、弧形滑套;3、滑环;4、涡卷弹簧;5、转筒;6、单向轴承;7、转轴;8、固定架;9、凹式齿圈;10、第一齿轮;11、摇动把手;12、转动套管;13、第一穿孔;14、第二穿孔;15、第一皮带轮;16、第二皮带轮;17、皮带圈;18、连接轴;19、脚踏板;20、第一丝杆;21、第一固定管;22、旋转套;23、第一活动杆;24、第二活动杆;25、第三皮带轮;26、第一锥齿轮;27、锥齿轮圈;28、第二锥齿轮;29、第二丝杆;30、升降板;31、第二固定管;32、第三丝杆;33、限位板;34、压缩弹簧;35、螺母;36、刹车片;37、第二齿轮;38、第三齿轮;39、第三锥齿轮;40、u型套;41、弧形护腕板;42、捆绑带;43、第一翻盖板;44、第一限位槽;45、第一限位延伸板;46、第二翻盖板;47、第二限位槽;48、第二限位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滑套2,所述弧形滑套2滑动连接有滑环3,所述滑环3内壁固定连接有涡卷弹簧4,所述涡卷弹簧4远离滑环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筒5,所述转筒5与滑环3同心设置,所述转筒5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轴承6,所述单向轴承6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与弧形滑套2固定连接,所述
滑环3圆周壁外表面设有凹式齿圈9,所述凹式齿圈9啮合有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10与固定架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0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摇动把手11,两个所述摇动把手11呈轴对称设置,所述摇动把手11远离第一齿轮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管12,所述转动套管12上设有束手机构。
34.所述弧形滑套2与转筒5之间设有用于去驱动转筒5转动的脚踩驱动机构,所述滑环3与转筒5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滑环3转动速度的转速控制机构;所述床板1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转动套管12上方的第一穿孔13,所述床板1上开设有第二穿孔14,所述第二穿孔14位于弧形滑套2远离第一齿轮10一侧的上方。
35.本发明是针对手臂麻木而腿脚正常的神经内科患者设计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患者先趴在床板1上,再通过两个第一穿孔13将双手方便伸至两个转动套管12附近,接着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通过束手机构将患者的手固定在转动套管12上,然后患者可通过第二穿孔14将双脚踩在脚踩驱动机构上,再通过双脚驱动脚踩驱动机构,脚踩驱动机构驱动转筒5顺时针转动,转筒5使涡卷弹簧4开始收紧蓄力,当涡卷弹簧4蓄力到一定程度时带动滑环3转动,滑环3通过凹式齿圈9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通过摇动把手11带动两个转动套管12进行公转,从而带动患者的双臂进行交叉式的摇动,进而促进患者双臂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了患者双臂的康复速度,同时,转速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滑环3的转速,能够使滑环3相对匀速且缓慢地转动,从而使两个转动套管12相对匀速且缓慢地转动,让患者感到更加舒适,且腿部力量巨大,可通过涡卷弹簧4储存一定的势能,这样,患者的腿在休息的时候,涡卷弹簧4可持续驱动滑环3转动一定的时间,从而使患者双臂可再持续训练一段时间,可通过合理调节双腿休息的时间段来实现对麻木手臂的持续训练,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手臂的康复训练效果,同时,腿部的大量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同样也能提高手臂以及其他部位的康复训练效果。
3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速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26和锥齿轮圈27,所述第一锥齿轮26与转筒5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圈27与滑环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6啮合有第二锥齿轮28,所述第二锥齿轮28与固定架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8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29,所述第二丝杆29套装有升降板30,所述升降板30与弧形滑套2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3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31,所述第二固定管31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三丝杆32,所述第三丝杆32圆周壁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板33,所述第二固定管31和第三丝杆32外侧共同套设有位于升降板30和限位板33之间的压缩弹簧34,所述第三丝杆32圆周壁上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板33上侧的螺母35,所述第三丝杆32上端固定连接有刹车片36,所述刹车片36能够紧贴滑环3圆周壁外表面,所述第二丝杆29螺纹连接有位于升降板30下侧的第二齿轮37,所述第二齿轮37啮合有第三齿轮38,所述第三齿轮38与弧形滑套2转动连接,且第三齿轮38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39,所述第三锥齿轮39与锥齿轮圈27啮合。
37.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当转筒5在脚踩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顺时针转动时,转筒5带动第一锥齿轮26转动,第一锥齿轮26带动第二丝杆29逆时针转动,在螺纹结构的传动作用下,第二丝杆29带动第二齿轮37向上移动,第二齿轮37推动升降板30上移,升降板30挤压压缩弹簧34,压缩弹簧34挤压限位板33,限位板33通过螺母35挤压第三丝杆32,第三丝杆32向上挤压刹车片36,从而使刹车片36与滑环3挤压地越紧,进而提高刹车片36与滑环3之
间的摩擦力,当涡卷弹簧4蓄力到一定程度开始驱动滑环3转动,滑环3通过锥齿轮圈27带动第三锥齿轮39转动,第三锥齿轮39带动第三齿轮38转动,第三齿轮38带动第二齿轮37逆时针转动,在第二齿轮37与第二丝杆29之间的螺纹结构传动作用下,使第二齿轮37相对固定的第二丝杆29向下移动;这样,涡卷弹簧4初始蓄力小于刹车片36对滑环3的摩擦力,刚开始训练时,随着患者脚踩力度的提升,涡卷弹簧4蓄力提高的速度大于刹车片36对滑环3摩擦力提高的速度,当涡卷弹簧4蓄力开始大于刹车片36对滑环3的摩擦力时,滑环3开始转动,并逐渐增速,即,涡卷弹簧4的蓄力开始逐步通过滑环3的转动来释放,从而使涡卷弹簧4蓄力提升的速度逐渐减缓,同时,第二齿轮37随着滑环3转动而逆时针转动,逐步减缓了第二齿轮37上移的速度,从而逐步减缓了刹车片36对滑环3摩擦力提升的速度,双双减缓后,涡卷弹簧4蓄力提高的速度开始小于刹车片36对滑环3摩擦力提高的速度,当滑环3转速达到一定值时,涡卷弹簧4的蓄力与刹车片36对滑环3的摩擦力相等,诺此时,患者再增加脚踩的力度继续提升,涡卷弹簧4的蓄力会越来越小于刹车片36对滑环3的摩擦力,滑环3的转速逐渐降低,患者也会感动越来越吃力,此时,患者可将脚踩的力度控制在涡卷弹簧4蓄力与刹车片36对滑环3摩擦力相等时的上下一定范围内,使滑环3能够相对匀速且缓慢的转动,且使患者能够相对轻松地进行康复训练;该机构可通过旋转螺母35来调节压缩弹簧34的挤压程度,从而调节刹车片36与滑环3之间的初始摩擦力,进而实现调节滑环3相对匀速转动时的转速,即,实现调节转动套管12相对匀速公转的速度,这样,可根据患者双臂的恢复状况调节转动套管12匀速公转的速度,以达到更好的康复训练效果。
3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脚踩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15和第二皮带轮16,所述第一皮带轮15与第二皮带轮16之间共同套设有皮带圈17,所述第一皮带轮15与转筒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16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8,两个所述连接轴18呈轴对称设置,所述连接轴18远离第二皮带轮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脚踏板19,所述第二皮带轮16转动轴的圆周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20,所述第一丝杆20远离第二皮带轮16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管21,所述第一固定管21远离第一丝杆20的一端与弧形滑套2固定连接。
39.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患者可通过第二穿孔14将双脚分别放置在两个脚踏板19上,再通过顺时针脚踩脚踏板19带动第二皮带轮16转动,第二皮带轮16通过皮带圈17带动第一皮带轮15转动,第一皮带轮15带动转筒5顺时针转动,而转筒5通过一系列传动机构带动两个转动套管12公转,从而实现对患者双臂康复训练的目的。
4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丝杆20螺纹连接有旋转套22,所述旋转套22与第一固定管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0与第一固定管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0远离第一固定管2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杆23,所述第一固定管21上铰接有第二活动杆24,所述第二活动杆24与第一活动杆23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24上转动连接有第三皮带轮25,所述第三皮带轮25轮缘处的凹槽与皮带圈17内侧壁紧贴。
41.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可通过旋转旋转套22调节第一丝杆20伸出第一固定管21的长度,从而实现调节第二皮带轮16与弧形滑套2之间的间距,当第一丝杆20伸长时,第一活动杆23拉动第二活动杆24以及第三皮带轮25向上翻转,这样在第一丝杆20伸长后,第一皮带轮15、第二皮带轮16和第三皮带轮25始终能够使皮带圈17绷紧,当第一丝杆20缩短时,同上理,反向传动,使皮带圈17始终保持绷紧状态,这样,就可根据患者的身材相应调
节第二皮带轮16与弧形滑套2的间距,使患者能够以更加舒适姿态脚踩脚踏板19。
4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束手机构包括u型套40,所述u型套40与转动套管1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u型套40中部铰接有弧形护腕板41,所述弧形护腕板41前后两边均固定连接有捆绑带42;工作中,医护人员可先将患者麻木的手插入u型套40内,然后将两个捆绑带42捆绑住患者的手腕,从而使患者的手固定在转动套管12上。
4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穿孔13内壁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翻盖板43,且第一穿孔13内壁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4,所述第一翻盖板43上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第一限位槽44卡接的第一限位延伸板45,所述第一翻盖板43能够相对床板1向上翻转九十度;工作中,打开第一翻盖板43,以便于患者的手通过第一穿孔13伸至转动套管12附近,且打开九十度后的第一翻盖板43可挡住患者的肩膀,以便于患者腿部的发力;关闭第一翻盖板43后,可使患者躺在床板1上休息。
4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穿孔14内壁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翻盖板46,且第二穿孔14内壁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槽47,所述第二翻盖板46上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第二限位槽47卡接的第二限位延伸板48,所述第二限位延伸板48能够相对床板1向上翻转超过九十度;工作中,打开第二翻盖板46,以便于患者的脚通过第二穿孔14踩在脚踏板19上,且第二翻盖板46可向上翻转超过九十度,使打开后的第二翻盖板46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从而避免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第二翻盖板46关闭后,可使患者躺在床板1上休息。
45.一种神经内科用四肢康复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步骤一:先将床板1上的第一翻盖板43和第二翻盖板46均打开;
47.步骤二:然后患者可趴在床板1上,并通过第二穿孔14将脚踩在脚踏板19上,同时通过第一穿孔13将手伸至转动套管12附近,并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通过束手机构将手与转动套管12固定住;
48.步骤三:患者用双腿驱动踩驱动机构,踩驱动机构通过一系列机械传动最终带动双手进行相对匀速且缓慢地公转运动;
49.步骤四:患者结束康复训练后,可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将手与转动套管12分开,再关闭第一翻盖板43和第二翻盖板46,最后患者可躺在床板1上休息。
50.工作原理:本发明是针对手臂麻木而腿脚正常的神经内科患者设计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在投入实际使用时,患者先趴在床板1上,再通过两个第一穿孔13将双手方便伸至两个转动套管12附近,接着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通过束手机构将患者的手固定在转动套管12上,然后患者可通过第二穿孔14将双脚踩在脚踩驱动机构上,再通过双脚驱动脚踩驱动机构,脚踩驱动机构驱动转筒5顺时针转动,转筒5使涡卷弹簧4开始收紧蓄力,当涡卷弹簧4蓄力到一定程度时带动滑环3转动,滑环3通过凹式齿圈9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通过摇动把手11带动两个转动套管12进行公转,从而带动患者的双臂进行交叉式的摇动,进而促进患者双臂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了患者双臂的康复速度,同时,转速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滑环3的转速,能够使滑环3相对匀速且缓慢地转动,从而使两个转动套管12相对匀速且缓慢地转动,让患者感到更加舒适,且腿部力量巨大,可通过涡卷弹簧4储存一定的势能,这样,患者的腿在休息的时候,涡卷弹簧4可持续驱动滑环3转动一定的时间,从而使患者双臂可再持续训练一段时间,可通过合理调节双腿休息的时间段来实现对麻木手臂的持续训
练,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手臂的康复训练效果,同时,腿部的大量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同样也能提高手臂以及其他部位的康复训练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