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442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乒乓球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乃体育器材。
纵观乒坛历史,从延续了几十年的木制光板到日本人在光板上贴上胶面至今,乒乓球拍的发展步履维艰。但传统球拍的弊端是不可忽略和回避的。直握的反手横握的中路等问题人们视而无奈。目前,在乒乓球界有死握法和活握法两个流派。活握固然可以改变拍面角度,给竞技带来好处,可是,大脑是指挥手来控制拍面角度和用力方向的。个人的击球间隔有时不足一秒,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去完成和判定对方击球方向、旋转、落点等;自己所采用的对策,如拍面角度、用力方向、落点等,均要通过大脑协调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时大脑已经很困难了,活握只能使其雪上加霜,给大脑控制拍面角度带来紊乱,使击球失误增多而得不偿失。
下面具体谈谈传统直拍和横拍的弊端直握球拍的弊端是正反手拍面水平方向的向内倾角极差,由于这种情况,一旦身体占位不当;或者是追接两面斜线球偏后时,很难把球击向对方球台。另一个主要弊端是反手拍面下压角度极差,由于这种情况,反手攻拉受到制约,而且越击高点位球越困难,以上所述,是造成直握反手不利的主要原因。人们为了解决支拍的反手问题,有人提出直拍反打,就是反手用直拍的反面击球,其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如拍面水平向内倾角过大,以致造成在击胸前球方面很不方便;以及手指挤占胶面等问题。人们又提出直拍活握,反手击球时食指与中指夹住拍子,母指后撤,这样变换一下拍面的角度给反手击球带来好处,然而这种角度在换成正手击球时却不利了,所以,此法也是捉襟见肘。另外,直拍还有吃手较多以及握拍不太牢固等弊端。
横握球拍的弊端在中路,造成中路不利的主要原因,是正手击球不能较佳地靠近身体重心,另一个弊端是握拍位置没有在手腕活动量的适宜地方,因此,正手击球不能充分地发挥腕力作用,这种情况越靠近身体重心越明显。反手削球时显得腕力不足以及吃手现象等弊端。
当今乒乓球技术向快速多变方向发展。鉴于传统球拍滞后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及诸多弊端,从设计的几种球拍中筛选出理想的一种,它与传统的球拍截然不同,其握法(参照附图2)也大相径庭,这种球拍两面均贴有胶面,打法近似于横拍而又不同于横拍,在设计完成后又征求过行家们的意见,经多人二年的实验试打,愈显得心应手。在设计中,考虑到球拍的机械强度,握拍的舒适性、牢固性、结合人的生理,手臂及手腕的最佳发挥,又照顾到各种手型,拍把的最佳角度等,权衡利弊,设计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另辟蹊径,改变传统的握拍方式,拓宽击球范围,使正反手均有较好地击球拍面角度,以期达到克服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传统球拍的拍把与拍头相重直,本实用新型的拍把要偏离45°±5°(指球拍纵放后,通过拍把的纵向直线而言),也就是在40°—50°之间为宜。它由把身把头两部分组成,拍头与把身间呈现出近似鸭嘴形的沟壑,把尾截面为椭圆形,把尾稍大,旨在握拍后不易脱手,把头端有一个凸起的鸭嘴头,其功用是握拍后牢固地卡住虎口使拍不易移位,它还有平衡作用,使拍的重心尽量接近胶面中心。其边缘由鸭嘴两侧分别由两条向内凹的弧线与拍头和把身相连,把头的另一面与拍头直线相连,从而构成了拍把的总体形状。
拍把方向的改变使之画龙点睛,采用该新型握法后,其反手拍面水平向内倾角比直握反手提高90°(因人而异),下压角度比直握提高90°—100°,克服了直拍反手拍面下压角度和水平向内倾角极差的弊端。由于其下压角度的提高,反手在击高点位球方面比直拍有显著地提高,直握球拍的正手拍面水平方向的向内倾角极差。而这种球拍正手水平方向的拍面向内倾角比直握提高90°(因人而异)。关于横拍方面采用该新型球拍后,正手击球比传统横拍能较佳地靠近身体重心。传统横握球拍的正手击球腕力发挥越靠近身体重心越困难,采用该球拍后有明显地改善。由于传统横拍的握拍位置;没有在手腕活动量的适宜地方,所以反手削球显得腕力不足,而这种球拍的握拍位置在手腕活动量的适宜地方,正反手攻拉推削均有充分地腕力发挥,反手削球的腕力发挥比传统横拍有明显地提高。另一个特点是反手拍面击球能大位置向正手击球范围移动(持拍打球半年以上者均有此感),有时可以达到正手外击球点的极限,由于正反手都能较佳地向对方击球范围移动甚至重叠,因而明显地弥补了横拍中路的不利局面。这种球拍没有传统直拍和横拍的吃手现象,握拍后比传统球拍可延长2—3厘米,进而增加了手臂的有效长度,拓宽了击球范围,在可及的击球区内,均有较好地击球拍面角度,从而构成了良好地击球屏障,它增强了手臂手腕动量,而相应减少了身体移动,它介于直拍和横拍之间,兼容并包了它们的诸多优点,而剔除了它们的诸多缺点。
该实用新型球拍的拍把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及其附


图1给出。
把身(1),其倾斜角度在40°—50°之间。把头(2)它与把身和拍头相连接,把头一端凸起的鸭嘴头(3)。拍头与把身间的近似鸭嘴形沟壑(4)。拍头两面均贴有胶面。
权利要求1.一种乒乓球拍,该乒乓球拍的拍把由把身(1)和把头(2)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倾斜的把身(1),在把身与拍头间呈现出近似鸭嘴形的沟壑(4),把头(2)一端有一个凸起的鸭嘴头(3),沿鸭嘴头(3)两侧边缘由两条向内凹的弧线与拍头和把身相连,把头的另一面与拍头直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拍,其特征是把身(1)的倾斜角度在40°—50°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乒乓球拍,这种球拍的拍把结构由把身(1)、把头(2)两部分组成。把身(1)与拍头间有一个近似鸭嘴形的沟壑(4),把身倾斜角度在40°-50°之间,把头一端有一个凸起的鸭嘴头(3),沿鸭嘴头边缘两侧由两条向内凹的弧线分别与拍头和把身相连,把头的另一面与拍头直线相连,综上所述,构成了拍把的总体形状。由该新型把结构组成的球拍,可获得较理想的击球板面角度。
文档编号A63B59/00GK2239280SQ9520597
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3日
发明者张树山 申请人:张树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