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440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滑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运动健身器械。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采用各种健身器械增强自身体质,健康、愉快的工作、学习、生活,已是城市人们的普遍希望。而滑板是近年来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喜爱、娱乐的一种健身器具,其悠悠自然、起伏破浪式前进的身姿,博得了少男少女的青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滑板,是在一块脚踏板下面前后各装一对带轴承的轮子,靠一只脚蹬地或斜面上获取动力。这种方式影响滑板在运行中的速度,限制了滑板运行的范围。中国专利90205474.0公开了一种“滑板”,其踏板前端呈园弧形、装有前护条,踏板底部下面两侧有边护条,后部装有后护块。踏板表面有增加摩擦的防滑块涂层,踏板底部前后各装有一个底座,滚轮装于小轴两端、轴架部件固定于底座、前后各一组滚轮,操作员可站在踏板上面,随意改动两足位置,使滑板滑行。这种滑板虽比市面销售的滑板有许多改进之处,可是缺乏滑板那种起伏、摇摆的感觉,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实用新型立足于上述两种滑板构造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通过人体双脚位能的变化和人体重心的移动,作用于踏板上,踏板通过支架部件发生的对顶角变化,带动传装置,驱使滚轮前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自行滑板,是由踏板、位于前后滚轮之间的支架、前后滚轮、齿轮、传动链条等部件组成。滑板两端翘起,前端呈半园、中段呈矩形、后端呈梯形、并且后端下部附有衬垫。支架部件相互交叉呈“X”形,交叉点采用轴交链方式连接,其交叉上端与踏板固接,下端与底杆横架相接,踏板在力的作用下,可使支架部件产生对顶角变化。底杆横架与前后轴连接,形成框架。前后轴上各有一组滚轮、轴承,滚轮位于轴承两侧。在前后轴的中部装有齿轮。距后轴部位安装有园弧导轮支架、导轮支架上设有导轮,其两侧用弹簧微调导轮位置。传动链条采用前齿的下方、后齿的上方、导轮下方的连接方式,而后分别固定在踏板前后两端。
为了防止踏板与滚轮接触,在底杆横架上安装限位支点。
使用自行滑板时,操作者只须改变人体重心和两只脚作用于踏板的压力,通过杠杆原理,踏板倾向压力大的后方,使后端链条的张力减小,前端链条张力增大,支架部位产生对顶角变化。由于传动链条采用前齿下方,后齿上方,导轮下方的连接方式,链条对齿轮加力保持同向,由于前端链条张力增大,前端链条带动前齿顺时针转动,随之前齿在链条的带动下,又启动后齿逆时针转动,从面使滑板获得动力,驱使滚轮前行。
当前端相对角逐渐增大,后端相对角逐渐减小,踏板接触地面时,有后端下部衬垫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产生积极效果是1、结构简单、轻巧。本实用新型除了踏板、支架、前后滚轮、齿轮、传动链条外,与中国专利90205474.0相比,没有附设边护条、底座等配件,可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
2、操作员站在踏板上面,通过人体重心的移动和双脚位能的变化、改变支架的相对角,促使踏板前方倾斜面带动链条传动,在此动力的作用下,推动滚轮获得速度驱动滚轮前行、在行进过程中,由于人体重心移动,促使滑板前起后伏,可使操作者获得一种随波逐浪之感觉、产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美的享受。
3、安装在导轮支架上的弹簧可调整导轮的位置,使导轮保持链条在齿轮上的张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叙附


图1自行滑板的示意图附图2自行滑板的俯示图实施例自行滑板,是由踏板(1)、位于前后滚轮(3、3′、14、14′)之间的支架部件(12、12′)、前后滚轮(3、3′、14、14′)、齿轮(6、7)、传动链条(10)等主要器件组成。踏板(1)采用木质或硬塑料制作,其两端翘起、前端呈半园,中段呈矩形,后端呈梯形,并且后端下部附有衬垫(16)。支架部件(2、2′)相互交叉呈“X”状,交叉点采用轴交链(12)方式连接,其交叉上端与踏板(1)固接,下端与底杆横架(11、11′)相接。踏板在力的作用下,可使支架部件(2、2′)产生对顶角变化。底杆横架(11、11′)与前后轴连接,形成框架。前后轴上各有一组滚轮(3、3′、14、14′)、轴承(4、4′、5、5′),滚轮(3、3′、14、14′)位于轴承(4、4′、5、5′)的两侧。在前后轴的中部装有齿轮(6、7)。在后轴部位处还装有园弧导轮支架(17),导轮支架(17)上设有导轮(15),其两侧用弹簧(8、8′)微调导轮(15)的位置。传动链条(10)采用前齿(6)的下方、后齿(7)的上方,导轮(15)下方的连接方式,而后分别固定在踏板(1)的前后两端。
支架部件(2、2′)、底杆横架(11、11′)从安全、牢固、可靠考虑,全部采用金属材料,为了防止踏板(1)与滚轮(3、3′、14、14′、)接触,在底杆横架(11、11′)上装有限位支点(9、9′、13、13,)。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滑板,是由踏板(1)、前后滚轮(3)(3′)(14)(14′)、传动链条(10)、齿轮(6)(7)、位于前后滚轮(3、3′、14、14′)之间的支架部件(2、2′)主要器具组成,其特征在于(1)、支架部件(12、12′)相互交叉呈“X”形,交叉点采用轴交链(12)方式连接,其交叉上端与踏板(1)固接,下端与底杆横架(11、11′)连接,底杆横架(11、11′)与前后轴相接;(2)、前后轴上各有一组滚轮(3、3′、14、14′)、轴承(4、4′、5、5′),滚轮(3、3′、14、14′)位于轴承(4、4′、5、5′)的两侧;(3)、在前后轴的中部装有齿轮(6、7);在后轴部位处还安装园弧导轮支架(17),导轮支架上设有导轮(15),其两侧用弹簧(8、8′)微调导轮(15)的位置;(4)、传动链条(10)采用前齿(6)的下方、后齿(7)的上方、导轮(15)下方的连接方式,而后分别固接在踏板(1)的前后两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滑板,其特征在于踏板(1)两端翘起,前端呈半园,中段呈矩形,后端呈梯形,并且后端的下部附有衬垫(16)。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滑板,其特征在于在底杆横架(11、11′)上装有限位支点(9、9′、13、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健身器械。它是由踏板、位于前后滚轮之间的支架部件,前后滚轮、齿轮、链条组成。支架部件相互交叉,呈“X”状。交叉点采用轴交链方式,其交叉上端与踏板固接,下端与底杆横架相接、底杆横架与前后轴相接,前后轴上各有一组滚轮、轴承,滚轮位于轴承两侧。在前后轴中部装有齿轮,传动链条通过前齿、后齿、并与踏板两端相接。当操作者站在踏板上,通过人体重心的移动,改变支架对顶角间的度数,促使滑板前起后伏、使操作者获得一种随波逐浪之感觉。
文档编号A63C17/00GK2242711SQ9520588
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2日
发明者谷东飞 申请人:谷东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