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201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箭,属体育用品制作技术领域。
射箭运动深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所喜爱,但由于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环境要求较高,局限了其普及。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将箭与降落伞相结合的伞箭,不易受场地等限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明显增加了乐趣,在其中加入光、电结构,黑暗环境下使用,起到类似烟花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现方案是本发明是由伞体与箭体两个功能部位相连而成,伞体由伞面、伞线及伞坠组成,伞坠是伞体与箭体的结合环节,它可以通过连线与箭体接合,也可以套装于箭体之上甚至直接作为箭体伞端的一个部分;在伞面外侧的顶点处连有一系线,其末端游离,伞箭射出前用此固定线可将伞面均匀包绕在箭体周围以避免在飞行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过大,伞箭射出后从空中下落时由于箭体重量大于伞体,产生类似运动员跳伞的效应使伞面充分展开,缓缓飘落;在伞体及箭体制作过程中加入夜光化学材料,当伞面内侧和发射前箭体被伞面所包裹的部分含有夜光化学材料时,伞箭在射出后向上运行过程中并无明显光亮,伞面展开时则可见到以上两个部位光亮闪烁;箭体内可加入电源、开关及发光装置,为使箭体中的发光装置在伞面展开的瞬间开始闪亮,可通过一开关线连接伞体的伞坠及箭体的开关,当伞箭从空中下落时,由于伞体所受的空气阻力大于箭体,开关线则会相对箭体中的开关产生一个向上的拉力,从而启动开关,箭体上的发光装置开始闪烁;制作时可使箭体内部中空,伞坠箭体端连接一根缓降线,缓降线的另一端连接缓降坠,缓降坠可在箭体内部的空隙中上下滑动,在箭体与伞坠相连接的一端,箭体内腔局部设有一狭窄,使缓降坠无法脱出箭体,缓降线的长度可大于或接近箭体,如此构成的缓降装置可使得在空中当缓降线近似完全脱出箭体时,伞面才开始在箭体带动下向下飘落,明显减缓了伞体下落的速度。
按上述方案设计的本发明,结构新颖、制作容易、其适应夜间娱乐的特点部分替代了烟花的作用。
本发明的附图及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在空中向下飘落时的示意2为本发明箭体内的光、电结构示意3为本发明附带缓降装置时向下飘落的示意4为本发明缓降装置的结构示意5为本发明伞面闭合即将射向空中时的示意图其中1伞面2伞线3伞坠4箭体5开关线6开关7电源8发光装置9缓降线10缓降坠11伞坠的伞端12伞坠的箭体端13箭体向其内腔突出的部分14箭体内的空隙15伞面外侧顶点16固定线
权利要求
1.一种伞箭,由伞体与箭体两个功能部分相连而成,其特征在于伞体由伞面、伞线及伞坠组成,箭体可为一个整体也可由多个节段接合而成,也可省去伞坠这一环节,将伞线直接连于箭体的伞端,箭体内可安加缓降装置,可在伞体或箭体中设有夜光化学材料或箭体内设有电发光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伞面的外侧顶点连有一固定线(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箭体重量大于伞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缓降装置是在伞坠的箭体端(12)连接一缓降线(9),缓降线的另一端连接缓降坠(10),缓降坠位于箭体内部,箭体中空,在箭体与伞坠(3)相连的一端,箭体内腔局部有一狭窄,缓降坠的直径小于箭体内腔的直径而大于箭体内腔局部狭窄处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当通过伞体和箭体上的夜光材料产生闪光效果时,使伞面在空中展开的瞬间才暴露光亮的结构为夜光化学材料位于伞面内侧及伞箭发射前被伞面所包裹的箭体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当通过箭体上的电发光系统产生闪光效果时,使伞箭在空中展开的瞬间才暴露光亮的结构为在伞体的伞坠(3)与箭体内的开关(6)之间设有一开关线(5)。
全文摘要
一种伞箭,由伞体与箭体两个功能部分相连而成,弹射至空中后,即可充分展开一降落伞,缓缓飘落,通过在伞体及箭体中加入夜光化学材料或在箭体内安装电发光系统,可使伞箭在夜间娱乐时发出各色光亮,起到了类似烟花的作用。
文档编号A63H33/20GK1281743SQ9911115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7日
发明者董东生 申请人:董东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