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片材浸液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43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木片材浸液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竹木片材浸胶或蒸煮或漂白或着色处理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
近年来,随着林业科技的发展,速生桉木、杨木、竹材等经济林木栽种和产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其速生原因使得其存在材质疏松,生长应力大,易变形开裂等缺陷。所以,这些材料的利用一般不易直接用原木加工成品,而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克服其缺陷的后加工处理,目前最普遍的方法,先将原木旋切成单板,再经过干燥、裉色蒸煮、浸胶(或涂胶)、组批、压制,制成成多层板建筑模板、地板基材、科技木等材料;将竹材进行开片、去青去黄、疏解、蒸煮、浸胶等。在传统的单板或竹束进行浸液(主要包括:浸胶、去脂解煮、漂白、褪色或着色等)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连续处理,这种方法设备大,占地宽,成本高,另一种集中处理,但又由于易粘连在一起,很难做到浸液处理均匀一致,且耗时,2— 3小时处理一立方米,不易量产。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投资少,占地少,处理效率高,耗能少,质量好的竹木片材浸液处理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竹木片材浸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片材通过料框门沿筒形料框轴向填满料框,料框四周有孔,料框轴线的上端通过铰连装置与同轴的驱动缸活塞杆连接,料框位于浸液处理池内,
(2)驱动缸位于与支柱连接的支撑臂上,驱动缸的介质进、出口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介质端口与动力源连接,二位四位电磁换向阀的电缆与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的时间继电器使电磁阀每分钟换向10 — 30次,
(3)驱动缸活塞行程为200—500mm,驱动缸驱动料框在浸液处理池上、下位复运动2—10分钟后,驱动缸停止工作并与料框脱离,从浸液处理池内取出料框,从料框中取出片材即成。料框的上、下端板为蜂窝框,蜂窝框的高度为20— 30mm,截面为边长为30— 50mm正方形,片材上、下端位于上、下蜂窝框之间。料框由若干轴向隔板分隔为若干轴向子框。料框的上端和下端与中心轴转动配合,若干隔离板与上、下端板固连后与中心轴铰连,上、下端板为蜂窝框板,片材位于上、下蜂窝框板之间,料框侧面有轴向门轴与弧形门铰连。料框2的中心轴23与连杆4铰连,连杆4与驱动缸11的活塞杆铰连,驱动缸的介质进、出口通过二位四通换向电磁阀9与动力源连接,二位四通换向电磁阀的电缆与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有时间继电器使电磁阀每分钟换向10 — 30次,料框2有料门,料框位于浸液处理池I内。 料框由若干径向隔尚板分隔为若干轴向子框,若干隔尚板固连后与中心轴铰连,料框侧面有轴向门轴14与弧形门15铰连,料框侧面和弧形门为条材有间隔连接构成,料框上、下端板与隔离板连接,与中心轴转动配合。上、下端板为蜂窝框,其高度为20—30mm,其孔的横截面为30—50mm的正方形,装料时,片材位于上、下端板之间。本发明处理设备体积小,投资少,占地少,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率高,处理质量高。本发明采用往复运动浸液处理方式,让单板或竹束在浸液处理时,处于运动当中,使单板每片之间分离开,上、下端板采用蜂窝框板分流液体,使液体与单板充分接触,浸液处理后各个部位均匀一致,质量稳定统一,以提升产成品质量水平,采用的装置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产量高,能达到20— 30分钟处理一立方米片材,节能减排,符合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图。图2为料框结构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驱动缸驱动原理图。图6为端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
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如下零部件:I为浸液处理池,2为料框,3为木板或竹片,4为连杆,5快换铰连,6为支柱,7为空压机(能源),8为控制箱,9为二位四通换向电磁阀,10为空压机气管,11为气缸,12汽缸支撑臂,13支撑臂转向铰连,14为装料门铰轴,15为料门,16为上、下端板,17中心轴,18、19、21为隔板,20、22为铰连。料框2的中心轴23与连杆4铰连,连杆4与气缸11的活塞杆铰连,驱动缸的介质进、出口通过二位四通换向电磁阀9与动力源连接,二位四通换向电磁阀的电缆与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有时间继电器使电磁阀每分钟换向10—30次,料框2有料门,料框位于浸液处理池I内。上、下端板为蜂窝框,其高度为20—30mm,其孔的横截面为30—50mm的正方形,装料时,片材位于上、下端板之间。装料时,打开料门15,将片材装于上、下蜂窝框板内,装满一个子框,旋转隔板再装下一个子框。满完后封闭料门,将料框吊入浸液处理池。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旋切的单板条或竹片3整齐、顺向的装入料框2的蜂窝格内,格的最大截面积小于
0.5平方米,
2.将料框2通过连杆4和铰连5连接到汽缸11的活塞杆上,
3.开启汽缸升降控制箱8的气动按钮,带动汽缸11上下往复运动,事前设定控制箱内的时间继电器,控制往复运动频率10—30次/分钟,移动行程根据汽缸设置在200—500毫米之间,通过在处理池液体内的往复移动,使液体能充分的进入每一张木板或竹片的各个部位,往复运动处理2 —10分钟,使浸液均匀一致。
4.待浸液处理达到设定时间后,重新挂上起吊钩,吊起处理完的木板条或竹片,进入下工序。
权利要求
1.竹木片材浸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片材通过料框门沿筒形料框轴向填满料框,料框四周有孔,料框轴线的上端通过铰连装置与同轴的驱动缸活塞杆连接,料框位于浸液处理池内, (2)驱动缸位于与支柱连接的支撑臂上,驱动缸的介质进、出口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介质端口与动力源连接,二位四位电磁换向阀的电缆与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的时间继电器使电磁阀每分钟换向10 — 30次, (3)驱动缸活塞行程为200—500mm,驱动缸驱动料框在浸液处理池上、下位复运动2—10分钟后,驱动缸停止工作并与料框脱离,从浸液处理池内取出料框,从料框中取出片材即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料框的上、下端板为蜂窝框,蜂窝框的高度为20— 30mm,截面为边长为30— 50mm正方形,片材上、下端位于上、下蜂窝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料框由若干轴向隔板分隔为若干轴向子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料框的上端和下端与中心轴转动配合,若干隔离板与上、下端板固连后与中心轴铰连,上、下端板为蜂窝框板,片材位于上、下蜂窝框板之间,料框侧面有轴向门轴与弧形门铰连。
5.竹木片材浸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框(2)的中心轴(23)与连杆(4)铰连,连杆(4)与驱动缸(11)的活塞杆铰连,驱动缸的介质进、出口通过二位四通换向电磁阀(9)与动力源连接,二位四通换向电磁阀的电缆与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有时间继电器使电磁阀每分钟换向10 — 30次,料框(2)有料门,料框位于浸液处理池(I)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料框由若干径向隔离板分隔为若干轴向子框,若干隔离板固连后与中心轴铰连,料框侧面有轴向门轴(14)与弧形门(15)铰连,料框侧面和弧形门为条材有间隔连接构成,料框上、下端板与隔离板连接,与中心轴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端板为蜂窝框,其高度为20—30mm,其孔的横截面为30—50mm的正方形,装料时,片材位于上、下端板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竹木片材浸液处理方法及装置,解决已有方法投资多,能耗高,处理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1)将片材通过料框门沿筒形料框轴向填满料框,料框四周有孔,料框轴线的上端通过铰连装置与同轴的驱动缸活塞杆连接,料框位于浸液处理池内,(2)驱动缸位于与支柱连接的支撑臂上,驱动缸的介质进、出口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介质端口与动力源连接,二位四位电磁换向阀的电缆与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的时间继电器使电磁阀每分钟换向10—30次,(3)驱动缸活塞行程为200—500mm,驱动缸驱动料框在浸液处理池位复运动2—10分钟后,驱动缸停止工作并与料框脱离,从浸液处理池内取出料框,从料框中取出片材即成。
文档编号B27K5/02GK103182724SQ20111045556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和麟, 周长兴, 陈滔, 朱文浩, 雷兴全, 兰安报 申请人:四川林合益竹木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