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抗寒防裂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0623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木材的处理方法,持别涉及经过处理加工后的红木可提高材质而达到适用范围更广和使用率更高及更为耐用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木材用途很广,比如用来修建房屋、制做家具和某些器具中的配件等,由于木材是从山中砍伐而来而含有大量的水份,最多可达其重量的0.5以上,因此干燥后必然会出现体积收缩变小和重量减轻,并依据材质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在干燥过程中常常出现变形和开裂,严重时会成为废品而造成浪费,其原由是木材的自然干燥周期较长,少则几天、多则数月,在此过程中要经过多次重复升温和降温,露天干燥其外表各部位受太阳照射程度不一,同一部位时有时无、时強时弱,晴天水份减少,雨天水份增加;室內干燥其温度和空气流速也是多变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可提高木材抗寒力度和杜绝开裂或减少裂纹和变形的处理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依据树干外表吸水率多于内部和越接近外表越易开裂的原理,先将木材放置于水中浸泡或煮沸,或既浸泡又煮沸做为笫一道工序,并在水中加入防腐剂——氯化钠,加入量视材质而定,一般为0.01——0.2,过多无防,但会造成浪费,为降低成本可选用工业用盐。再将其出水进行干燥,依据木材其结构的差异和是否急用来决定选择干燥方式做为笫二道工序,即因密度较低而易于开裂并要求快速的选择人工干燥——置于室内烘烤或风干(引风机),反则选用自然干燥。

只要处在浸泡或煮沸中的木材能吸收一定的水份,其氯化纳也随之入内,因为氯化纳易溶于水,在干燥过程中其水份被蒸发,氯化纳被留在木材中,由此起到了增加木材的密度即重量有所增加,为增強抗冻和抗变形力度提供了一个完全可行性条件,其原由是密度加大意味着更坚硬,氯化纳本身是一种不结冰和不腐败的结晶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其要点是:在干燥过程中增加一工序:将木材放置于水中浸泡或煮沸,或既浸泡又煮沸,并在水中加入防腐剂——氯化钠。氯化纳的加入量视材质而定,一般为0.01——0.2或更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是可消除或减少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和加工成成品后的开裂;二是可杜绝或减少其因收缩而变形;三是增強了抗寒力而适用范围更宽;还具备因硬度的增加而更为耐用等优越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