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多层板成型框体结构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7086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多层板成型框体结构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竹木材料的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多层板成型框体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竹木材料制成的框体结构在各类家居产品中被广泛使用,例如:收纳篮的支撑框架,相框、镜子的框架,桌椅的框架等等。因此,如何提高竹木框体结构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其生产成本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

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竹框成型工艺(专利申请号:201510871729.0),包括如下步骤:先对定模和动模组件加热到合适温度;准备竹条;排列竹条;放置竹条并合模;定型;脱模。对定模和动模组件进行加热,加热后夹紧竹条,热源不直接作用到竹条上,控制定模和动模组件的加热温度即可控制竹条的加热温度,从而确保竹条软化中不会烤焦,而且对定模和动模组件的加热控制比较方便;动模组件和定模合模夹紧竹条,能克服竹条产生的反弹力,因此可以将竹条的厚度增加,较少数量的竹条即可打编成竹框,加工效率高,而且可以一次性将竹框的所有竹条同时弯曲并定型。虽然这项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竹框打编采用人工的方式,需要将竹材剖成较薄的扁状竹条,加工不方便,且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但这项技术还存在以下缺陷:

1、每个竹框的生产过程都需要经过准备竹条、排列竹条、放置竹条并合模、定型和脱模等一系列工艺流程,造成竹框的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尤其是在定型加工的工艺步骤中,为了使定型后的框体不产生反弹或者减少反弹变形,每个竹框都需要在成型模具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型。

2、在排列竹条以及放置竹条并合模的工序中,容易出现内外相邻竹条的移位,造成合模完成后,竹条两端部对接误差较大,次品率高,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3、竹条加热软化是通过定模和动模组件的热传递实现的,当所要成型的竹框断面较厚时,容易出现受热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竹框断面中心处的竹条反弹应力得不到有效的消除。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多层板成型框体结构的方法。通过本方法可有效地缩短竹木框体结构的生产工时,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利用多层板成型框体结构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多层板弯曲,形成异形板。

所述的多层板为市面上购买的多层板,或者所述的多层板是衔接在步骤s1之前生产制造的,多层板的制造工艺包括:在多片单板上涂布胶水,然后将上胶后的多片单板进行堆叠并在热压成型机中制造出多层平板。

所述多层板包括多层竹板、多层木板等。在进行多层板弯曲前,需先对多层板进行微波加热软化加工,以防止在弯曲的过程中发生开裂。且弯曲过程采用逐步弯曲法进行,避免因短时间弯曲过渡而造成板面开裂。

s2:在异形板上加工出连接槽。

可采用铣槽机同时对异形板的两端连接部进行开槽加工。

s3:将异形板分切成若干个组框单元。

异形板的分切通常是沿异形板的对称轴方向均匀分切,所使用的设备通常是多片锯机等。

s4:将一个、二个或多个组框单元的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框体结构。对所形成的框体结构进行打磨、抛光、上漆等后续加工,以便形成最终成品。

当得到的异形板外形呈筒状体时,经过分切后的单个组框单元可以自然围成一个环状结构,这时只需将该组框单元的首尾两端部连接起来就可以制成框体结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也可以是异形。

当得到的异形板外形呈半筒状体时,经过分切后的两个组框单元可以相互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状结构,这时需要将两个组框单元的端部依次串联起来即可得到框体结构。

当得到的异形板为带有弧度或夹角的异形板时,经过分切后的多个组框单元可以依次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状结构,这时需要将多个组框单元的端部依次串联起来即可得到框体结构。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板材弯曲技术,将多层板先弯曲成异形板,再将异形板分切成若干个组框单元,最后将一个、二个或多个组框单元的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框体结构。本发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在多层板的制作阶段,本发明按现有的多层板生产工艺快速成型。由于多层板的生产工艺已经很成熟了,其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相比现有技术中,每个框架产品的生产都需要经过排列竹条工序和放置竹条工序要节省不少工时。

(2)在弯曲定型阶段,本发明将整块板材进行弯曲定型加工,相当于同时对多个组框单元进行弯曲定型加工。与现有技术中每个框架单元都进行一次弯曲定型加工相比,本发明可以节省不少工时。

(3)在成型连接槽阶段,本发明在异形板的两端加工出连接槽,相当于同时对多个组框单元的两端同时加工出连接槽。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加工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连接槽的加工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排列竹条以及在成型模具中放置竹条工序存在加工误差的问题。

(4)在异形板的分切阶段,本发明采用多片锯机,一次性将异形板分切成若干个组框单元,相比现有技术也可以进一步节省了生产工时。

另外,在多层板弯曲成异形板的过程中,本发明可以采用微波加热软化,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动模组件和定模热传递的加热方式而言,本发明可以使多层板整体的均匀加热,有利于消除异形板的反弹应力。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利用多层板成型框体结构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多片单板上胶后依次堆叠,形成多层叠加板;并在异形成型机上将多层叠加板弯曲并定型,制成异形板;所述异形成型机上具有微波加热装置,能够对多片单板进行整体的均匀加热。

s2:在异形板上加工出连接槽。

可采用铣槽机同时对异形板的两端连接部进行开槽加工。

s3:将异形板分切成若干个组框单元。

异形板的分切通常是沿异形板的对称轴方向均匀分切,所使用的设备通常是多片锯机等。

s4:将一个、二个或多个组框单元的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框体结构。对所形成的框体结构进行打磨、抛光、上漆等后续加工,以便形成最终成品。

当制成的异形板外形呈筒状体时,经过分切后的单个组框单元可以自然围成一个环状结构,这时只需将该组框单元的首尾两端部连接起来就可以制成框体结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也可以是异形。

当制成的异形板外形呈半筒状体时,经过分切后的两个组框单元可以相互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状结构,这时需要将两个组框单元的端部依次串联起来即可得到框体结构。

当制成的异形板为带有弧度或夹角的异形板时,经过分切后的多个组框单元可以依次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状结构,这时需要将多个组框单元的端部依次串联起来即可得到框体结构。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主要是针对第一技术方案中的步骤s1进行改进和优化。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是先将多片单板分别上胶堆叠并压制成异形板,即直接利用多片单板制作异形板;再将异形板分切成若干个组框单元;最后将一个、二个或多个组框单元的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框体结构。本发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在异形板的成型阶段,将多片单板分别上胶堆叠并压制成异形板,使得异形板的成型工艺得到进一步简化,相对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而言,不仅有效地缩短先制造多层板再将其弯曲成异形板的时间,还有利于降低异形板的成型工艺难度,直接利用多层的单板成型异形板,要比将多层板弯曲成异形板来的简单,而且还有利于避免多层板弯曲成异形板时产生弯角处开裂的问题。

(2)在成型连接槽阶段,本发明在异形板的两端加工出连接槽,相当于同时对多个组框单元的两端同时加工出连接槽。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加工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连接槽的加工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排列竹条以及在成型模具中放置竹条工序存在加工误差的问题。

(3)在异形板的分切阶段,本发明采用多片锯机,一次性将异形板分切成若干个组框单元,相比现有技术也可以进一步节省了生产工时。

另外,在多片单板弯曲制成异形板的过程中,本发明可以采用微波加热软化,可以实现整体的均匀加热,有利于消除异形板的反弹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利用三层板成型框体结构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利用三片单板成型框体结构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标号说明:1-三层板2-u形板3-连接槽4-组框单元4′-组框单元5-框体结构6-单板7-三层叠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图1中以三层板为例绘图说明。

一种利用三层板成型框体结构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三层板1弯曲,形成u形板2。

所述的三层板1为市面上购买的三层板,或者所述的三层板1是衔接在步骤s1之前生产制造的,三层板的制造工艺包括:分别在三片单板上涂布胶水,然后将上胶后的三层单板进行堆叠并在热压成型机中制造出三层平板。所述单板为竹单板或木单板。

在进行三层板1弯曲前,需先对三层板1进行微波加热软化加工,以防止在弯曲的过程中发生开裂。且弯曲过程采用逐步弯曲法进行,避免因短时间弯曲过渡而造成板面开裂。

s2:在u形板2的两端加工出连接槽3。

通常采用铣槽机同时对u形板2的两端连接部进行开槽加工,形成连接槽3。

s3:将u形板2分切成多个组框单元5。

u形板2的分切通常是沿u形板2的z轴方向均匀分切,分切加工所使用的设备通常是多片锯机等。

s4:将两个组框单元5的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框体结构。对所形成的框体结构5进行打磨、抛光、上漆等后续加工,以便形成最终成品。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图2中以三片单板6为例绘图说明。

一种利用三片单板6成型框体结构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三片单板6上胶后依次堆叠,形成三层叠合板7(仅仅是堆叠状态,未胶合凝固);并在异形成型机上将三层叠合板7弯曲和定型,制成u形板2;所述异形成型机上具有微波加热装置,能够对三层叠合板进行整体的均匀加热。

s2:在u形板2的两端加工出连接槽3。

采用铣槽机同时对异形板的两端连接部进行开槽加工。

s3:将u形板2分切成若干个组框单元5。

u形板2的分切通常是沿异形板的z轴方向均匀分切,所使用的设备通常是多片锯机等。

s4:将两个组框单元5的端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框体结构。对所形成的框体结构5进行打磨、抛光、上漆等后续加工,以便形成最终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