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底座定位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5920发布日期:2019-01-29 17:5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空调底座定位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领域,特别是空调底座定位钻孔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交车、大客车上都会安装有空调,为了节约成本,这些空调的底座多为木质的,为了安装需要,在空调底座上都需要进行打孔,现有的打孔方式都是为工人手持电钻,然后在空调底座上进行钻孔,这种方法需要一个孔一个孔的进行钻孔,而且工人需要不断的寻找打孔位置,效率较为底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将空调底座所有的孔都钻好,并自动定位钻孔位置的钻孔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空调底座定位钻孔机,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用于安放空调底座;

至少一台钻机,所述钻机安装于机架上,用于对空调底座进行钻孔;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端与机架相连,另一端与钻机相连,用于驱动钻机在机架上进行三维运动;

激光测距仪,所述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需要钻孔的位置与钻机的相对位置;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激光测距仪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

打点器,所述打点器位于机架一侧,所述打点器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打点器可以在空调底座上打上标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机为四台,四台钻机均匀的分布于机架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三轴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有四个钻机,然后钻机在机架两侧对称分布,将空调底座放置于机架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有钻机至各自的指定位置,然后钻孔,从而一次性将空调底座上的孔钻出,而且钻机之间的位置可以相对固定,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同步驱动所有钻机运动,只要找准一个孔的位置,其他孔的位置也就同步确定了,通过激光测距仪,自动测量出需要钻孔的位置和钻机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进而驱动钻机运动至需要钻孔的位置,进行钻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效率更高,且不需要人为对需要钻孔的位置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空调底座定位钻孔机,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用于安放空调底座;至少一台钻机20,所述钻机20 安装于机架10上,用于对空调底座进行钻孔;驱动装置30,所述驱动装置30一端与机架10相连,另一端与钻机20相连,用于驱动钻机20在机架10上进行三维运动,从而驱动钻机20至指定位置进行钻孔。

还包括激光测距仪40,所述激光测距仪40用于测量需要钻孔的位置与钻机20的相对位置;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激光测距仪4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驱动装置30电性连接。所述激光测距仪40可以单独为一个机器设置于机架10旁边,也可以与机架10或者钻机20相连从而与机架10形成一体。当空调底座放置于机架10上时,激光测距仪40会测量出需要钻孔的位置与钻机20的水平距离与竖直距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30,进而驱动钻机20运动与之对应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从而移动至需要钻孔的位置的正上方,然后进行钻孔作业。

由于大部分空调底座需要钻孔的数量为四个,所以优选钻机20的数量为四个,沿机架10两侧均匀布置,通过驱动装置 30,驱动每个钻机20移动至空调底座上需要钻孔的位置,进行钻孔作业。所述驱动装置30优选为三轴驱动器,次优选为机械臂。

四个钻机20之间通过驱动装置30可以随意更改每个钻机 2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应对多种规格的空调底座,而且在将每个钻机20的位置进行定位后,通过驱动装置30对四个钻机 20进行同步驱动,从而在定位时,只需要定位一个孔的位置,就可以同步定位其他三个孔的位置,使用更加方便,与上述激光测距仪40进行结合,从而只需要安装一个激光测距仪40即可。

由于空调底座的摆放形式多少堆放,不容易查看空调底座上是否有进行打孔,优选还包括打点器50,所述打点器50位于机架10一侧,所述打点器50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打点器50可以在空调底座的侧面上打上标记。所述打点器50包括记号笔,所述记号笔用于在空调底座侧面画出标记;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记号笔相连,驱动杆用于驱动记号笔向空调底座侧面移动,驱动杆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空调底座进行钻孔时,控制系统就给予驱动杆一个信号,之后驱动杆驱动记号笔在空调底座的侧面画上一个标记,方便清点查看。打点器50也可以为一个激光打印机,当空调底座钻孔时,激光打印机就在空调底座的侧面打印出一个标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